2014年1月9日星期四

墙外楼: 消费品公司纷纷撤出中国

墙外楼
网络热门话题追踪 
Save on Cookie Cutters.

100 shapes on sale, up to 40%, at Sur La Table!
From our sponsors
消费品公司纷纷撤出中国
Jan 9th 2014, 12:52, by 墙外仙

欧莱雅(L'Oréal)正将旗下的卡尼尔(Garnier)品牌撤出中国市场,很好。上周,露华浓(Revlon)表示将全面撤出中国市场,这将产生2200万美元的支出,也不错。它们仅是对中国市场加深怀疑的消费品公司的代表。

去年,英国零售商乐购(Tesco)将其中国业务变成一家与本土合作伙伴组建的合资公司,而不是独立开展业务。德国的麦德龙(Metro)关闭了其在中国的Media Saturn电子产品卖场。

长久以来,进入中国市场的投资都被视为好投资。网上流传着一张地图,围绕印度、中国和东南亚画了一个圆圈:在圆圈里面生活的人多于外面。率先进军这些市场的公司(例如联合利华(Unilever)的股价一路上涨。而那些被认为进军步伐缓慢的公司(例如宝洁(Procter Gamble)则股价表现不佳。

但这更多是一种感性认识,而非利润理性。例如,美国的家得宝(Home Depot)和英国的百安居(B Q)都未能在中国缔造一个DIY市场。而那些成功获利的公司却发现其利润因为竞争而受到挤压。根据伯恩斯坦研究公司(Bernstein Research)的数据,中国占亚洲啤酒销量的71%,却仅占利润的17%。

这并不意味着酿酒商应放弃中国。即便利润率较低,但收入巨大也能产生可观利润。但这确实意味着,所有面向消费者的公司,不管是零售商还是制造商,在进入中国市场时都应更有选择性,因为中国实际上是一个市场的集合。

这些公司还需要对投资者更明确地说明中国意味着什么和不意味着什么。信手挑选四家大型消费品集团,比如沃尔玛(Walmart)、联合利华、雀巢(Nestlé)和宝洁,他们没有一家详细公布了在中国取得的利润。除了销售增长数据,还应有更多关于中国市场的数据得到公布。

本文免翻墙链接:谷歌镜像 | 亚马逊镜像

相关日志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墙外楼: 光环附身 陈光标名片“亮瞎”美国人

墙外楼
网络热门话题追踪 
Save on Cookie Cutters.

100 shapes on sale, up to 40%, at Sur La Table!
From our sponsors
光环附身 陈光标名片"亮瞎"美国人
Jan 9th 2014, 12:53, by 墙外仙

1

2

内地富豪陈光标日前承认收购《纽约时报》遭拒,但这无损他在美国我行我素的怪诞作风。有媒体日前曝光陈光标的个人名片内容,名片延续了其高调的风格,列举了包括"全国道德模范"在内的八个颇具分量的头衔,令大家不敢小觑。有网友戏称,陈光标的名片"亮瞎了无数美国人"。

陈光标收购《纽约时报》碰壁后表示,若最后无法成功,将会考虑收购《华尔街日报》。他7日做客美国中文电视《纽约会客室》节目时称,如果对方愿意,他可以去买《华尔街日报》。陈光标表示,他就是想要买一份美国报纸,《华盛顿邮报》或者CNN都可以,不过CNN太贵了,他买不起,可能只能买点小股。

陈光标的中文名片上除了有他标志式的平头形象,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标明为"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的八大头衔,从上至下依次为"全国抗震救灾英雄模范"、"全国道德模范"、"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CCTV经济年度人物大奖"、"中国最具号召力慈善家"、"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全国十大优秀志愿者"。

此外,名片上虽然列明陈光标的公司"江苏黄埔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的名字,但陈光标并没有将其董事长的职位标上,而是将"中国首善"列为他本人的主要头衔。

陈光标的英文名片则和中文版本有些许出入。英文名片的右上角密密麻麻地列出了九个头衔,其中"最杰出的慈善家"和"最有魅力的慈善家"占了两个席位。另外,和中文名片不同,陈光标把"中国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中国最知名和最受爱戴的模范"、"中国推动低碳排放领导者"和"中国环境保护拆迁第一人"放在了其名衔列表当中。

有美国网友在推特上表示,陈光标的名片"令人震惊"。有中国网民则笑言,陈光标名片的排版和色彩搭配有待改进。有香港社交网络媒体则戏称,陈光标将自己比作"中国最有影响力人物",习近平的粉丝恐怕会有异议。

本文免翻墙链接:谷歌镜像 | 亚马逊镜像

link to Chrome web store

相关日志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墙外楼: 知乎: 12306外包给阿里巴巴、IBM 等大企业做是否可行?

墙外楼
网络热门话题追踪 
Web Performance eBook

A Beginner's Guide to Web Performance is a free 20 page eBook covering all the basics of site speed & performance. Download it to be on the way to a faster website!
From our sponsors
知乎: 12306外包给阿里巴巴、IBM 等大企业做是否可行?
Jan 9th 2014, 12:45, by 墙外仙

铁道部花了几个亿,弄出了这个玩意儿,十一、春运放票的时候网站直接卡死,电脑都动不了。如果把这些钱给阿里巴巴或IBM等企业,他们能不能做得比现在好?

12306首秀被骂的狗血喷头后铁道部找来IBM、阿里巴巴等大企业要解决方案,给出的条件是资金管够但是问题得解决。几大企业最后都拒绝了。12306开始自己尝试解决问题。他们发现市面上可以买到的成套解决方案都不足以应付春运购票负载,所以只能自己改进已有的数据库(注:其实是改用VMware SQLFire/GemFire,这里我之前理解错误)。以前12306用的是小型机,发现性能严重不足,遂改用x86系统+linux平台(原平台为HP Superdome小型机,UNIX系统,Sybase ASE数据库)。最后他们的核心系统用了十几个节点(现在应该是17节点)的多路Xeon E7(具体几路待考),每个节点配1TB内存,数据库全部在内存中运行。2013年春运,12306系统峰值负载11万tps,与2012年淘宝双11活动峰值负载相当,新的系统基本经受住了考验。

补充:以上内容是我在2013年7月得知的信息,彼时没有任何公开来源提到过12306新系统的技术细节。甚至,当时局外人没人知道12306已经在2012年开始做了技术改造。直到数日之前,铁总首次向媒体公开了技术改造的详情:分布式集群内存数据技术引领12306技术革命。这篇文章给出的细节,与我之前看到的内容完全一致。由此我可以确信信息来源是此次技术升级的核心人士。

另外,关于第三方合作对方给出的信息是IBM、Oracle、Sybase全部不能满足要求,主要是这些厂商的方案部署以后,要升级时不能做到不停机灵活扩展。也就是说,IBM没有做到是他们技术不足"搞不定"。阿里巴巴参与了改造,负责了排队系统。此外,虽然后端经受住了压力,前端却如大家所看到的那样还是频频卡死。到底卡死的原因是前端水平太低还是访问压力太大,暂时没有可靠的信息供判断。

淘宝的问题是其系统架构是分散度较高的,各个订单之间关联度不大;而12306每出一张票都要对全线路做数据更新(因为一条线路存在多个站点),因此系统负载相较淘宝来说集中很多,直接搬淘宝的方案也无法解决问题。淘宝的应用类型决定了阿里巴巴可以通过部署大量的服务器来分散压力,但12306就不行。其实他们的核心系统的硬件成本不过数百万,不是他们不想采购更多服务器,而是买更多的服务器也没什么用途。最后,在经过软件层面的优化之后,12306的瓶颈其实是核心节点的CPU、内存性能。但是这个性能的提升不是朝夕的事情,而是受限于摩尔定律,基本上每两年才能翻一倍多些。(这段话是我自己的分析,不过现在12306的后端数据库系统应付现有需求已经够用了)
补充:关于座位实时复用,我看到的信息明确表明12306出票时,每出一张区间票都要实时调整该线路其他受影响区间段的余票数量,且这是很大的压力来源;另外,对方表示所使用的GemFire数据库与简单的memcache/redis数据缓冲不同,有着本质区别。

==========================

然后我说点对铁路系统购票困难现象的看法:

一种商品只要出现供不应求现象,那么结果只有两种:大家排队购买;出现黑市,变相提高商品的流通价格并抑制需求。

12306这个事情,就是标准的限价商品供不应求之后出现排队与黑市现象的例子。因为供不应求,所以有了黄牛、抢票软件与秒杀。如果供应充足,一个车次直到发车前都有一两张余票,那么黄牛、抢票就毫无存在价值,旅客也用不着守在电脑前和其他人比拼手速和网速以及电脑性能网络性能了。

现在供应不足的前提下,12306就算把系统做的性能再高,也只是会加快热门车次票务秒杀的速度而已——而这更会刺激抢票软件,大家为了在更短的时间里成功抢到队列名额就会不断提升自己的抢票性能。打个比方说就是一个店门前排队,消费者为了增加买到商品的概率去雇人代排,每个消费者都雇了好多人,造成店门口的通道拥挤不堪。为了减缓拥堵,商家不断拓宽通道,但每次一拓宽消费者们就会增加雇佣的排队劳力把新增的通道空间占满,形成恶性循环。这样下去,只要还存在供不应求的现象,这种循环就不会有终止的时候。也就是说,12306的问题主要不是出在网站本身。

那么怎样解决供应不足的问题?这么多年来铁路不断升级运力修建新线,已经建成全球最庞大的铁路运输系统,可是到了春运还是只能勉强应付。从这个角度来说铁路部门在供应不足的问题上也不该承担太大责任,他们已经做得很不错了。

那么问题的根源就出在不断增加的需求上了。为什么我国铁路系统需要承担如此庞大的客运流量需求?很显然,是因为全国范围的人口流动。大量务工上学人员过节要返乡,节后回驻地,这个刚性需求是合理的。可是为什么他们必须要到外地去打工上学?为什么数以亿计的人员要远离家乡去谋生求学?

最后我们会发现,区域发展不平衡才是罪魁祸首。正因为多少人在家乡无法得到足够的机会与资源,他们必须到发达地区奋斗和实现自己的价值。只要这种不平衡现象还在继续,每年春节前后就不可避免地出现大批人员全国范围流动的情况,就不可避免地出现运输能力不足的尴尬。改进12306也好,增加铁路网投资也好,最终都只是治标不治本。如果这个社会不去直面根本问题,那么这些表象的症结永无解开的时候。

说起来,有几个人愿意背井离乡呢?

=============================================

然后这个问题争了几天,我实在忍不住要吐槽一下了:

12306这个事情,网上有多少网友从一开始就献计献策了,也有不少网友提供了很不错的建议。但不得不说,很多网友在提建议时完全就是一种居高临下、自以为是的态度,上来就先认定需求简单可以轻松应付,随便有点经验的工程师就能搞定,12306出问题全怪体制太烂,国企效率低下,一帮人光拿钱不做事,技术水平太低……

淘宝2013年双11活动,峰值流量是一秒钟完成1.3万笔订单。12306在2014年1月6日全天网络出票400万张。看起来双11流量完爆12306是吧?等等!别忘了12306这400万张票可不是全天悠悠闲闲平均地卖出去的,而是分成10个时段集中被抢走的。每个时段开始放票后数分钟之内大部分票就已经被抢光了。以每个时段40万票,峰值持续三分钟估算,高峰期一分钟出票在10万张以上毫不夸张。诚然,一分钟10万订单还比不上淘宝2013双11,但别忘了一年以前阿里巴巴也只是达到了一分钟15万订单的水平而已(并且在高峰期一样卡爆)。而且一分钟10万出票还满足不了需求的,以旅客购票的热情来看,达到一分钟50万票都不一定能让所有旅客满意。

淘宝在2012年双11时已经是业界顶尖水平了,其软硬件技术皆为自主研发,既便如此面对一分钟十几万的订单量都会卡死。请问,觉得12306"需求简单,问题可以轻松解决"的,是不是水平已经高到了阿里巴巴都要请你们去领导整个技术团队的级别呢?是不是你们的方案可以轻松应付每分钟数十万笔订单,达到全球一流水平了?

淘宝面临的需求是业界从未有过的,所以淘宝的路很艰难。12306面临的需求是其他人遇到过的么?全世界哪个国家、哪种客运票务系统敢说自己的负载达到12306三分之一的水平?面对空前庞大的压力,诸位"技术高手"只是凭着自己一点程序员的经验,在电脑前一个人思考上一会儿就给出个"简单、实用、省钱、轻松应付"的解决方案——你们知不知道"自大"这两个字怎么写啊?

作为局外人,本来就难以了解铁路售票系统内部的业务逻辑。想出建议可以,那么是不是先收集些信息,了解下背景?是不是先拉出一份需求清单来,把客户的想法搞明白搞清楚了,然后再考虑技术实现?能不能不要上来就想着技术上怎么方便怎么做,把客户需求随意地简化?好多人提的方案在票务供应不足的情况下直接就超售了,难道你要让旅客前一分钟还为订到票高兴,下一分钟对着"您的票被取消"的提示破口大骂么?或者订票延迟确认——知不知道旅客看到选择的车次没能买到票后会做什么?马上去看其他车次有没有票啊!你延迟确认几分钟,然后对排队的账户做抽签,多少旅客会觉得自己被耽误了啊!旅客的要求就是速度越快越好,最好是下订单后一秒钟出结果才安心哩。这还仅仅是简单想一下就能知道的问题,局外人不了解或不能轻易想到的问题又有多少?诸位高谈阔论时,有没有虚心地去找找内部人士了解或者搜索类似的票务系统的研究论文?真觉得自己的头脑聪明绝顶,连背景调查都不做就可以轻松把握所有细节?还有,你们想出来的方案做没做过实验啊?考虑没考虑过硬件适配性啊?你们了解现在市面上能买到的硬件系统,什么样级别的能满足可靠性、性能和可扩展性、可维护性的需求么?你们在多路服务器平台上验证过你们的分布式数据库构想么?哦原来你们什么都没做过,怕是连多节点集群互联该用什么连接方式都不知道,你们拍下脑瓜,一句"那些问题都好解决"就完事儿了?就算你们自己没做过,找找类似的案例会累死么?研究下别人做过的经验就不够高贵冷艳么?就贬低自己技术水平了么?连类似的案例研究都没有,随口就是别人做得到我做得到,真觉得自己写过几行代码就多么伟大了么?

还有一些人,看说IBM没做就一口认定是12306故意排挤IBM,认定IBM解决这问题肯定没压力。好嘛,IBM什么时候做过如此规模的票务系统了?你细节什么都不知就预设结论了?为啥淘宝当年没选择IBM作为方案提供商而是自主研发?IBM的大数据业务主要集中在金融领域,这不代表它在其他领域就样样精通好不好?它能拿出的方案无非是Power7小型机平台,Power7在数据库性能上又比Xeon E7强多点?然后Power7系统卖多少钱了解么?后续维护难度多大了解么?把适合银行金融行业的平台放到12306来真的合适么?说起来,不就是因为"12306"和"IBM"这俩名字放一起,诸位内心里首先就给前者打了负分对后者仰视么?要是把"12306"换成"nasdaq",那结论就又是一回事儿了——哦正好nasdaq没用IBM方案,可见nasdaq是排挤IBM内部人赚黑心钱是吧?不过2013年工商银行系统升级故障,应该是和方案提供商IBM无关的,肯定是国企的体制问题无误!

评价一个事物,首先不是了解背景、研究问题产生的原因,首先是看被评价者处于什么立场,打着什么标签。如果是"敌对阵营"那就毫不犹豫地踩上一脚再说话,接下来就算研究也只研究"它的错误在哪儿",不考虑"它也有对的可能性"。在12306这个问题上就是:12306是国企,是铁总下属机构,所以它出了问题一定是自身原因。票务系统做不好一定是铁路方面不懂技术,把该用来请大企业做方案的钱自己贪掉了,一定不可能是大企业都没信心解决这问题。旅客普遍使用抢票软件也是12306的责任,不是供应不足的原因……

最后呢?12306还是做到了全球最强的客运票务系统。一贯被认为是因循守旧的国企,在选择技术方案时放弃沿用多年的小型机/UNIX平台去拥抱业界还是新鲜事物的基于x86/linux的大规模分布内存数据库系统,承受住了堪比2012年淘宝双11的压力。在这个领域,12306可以自豪地说自己是做的最好的案例。它还在卡,还是偶尔崩溃,页面还是难看,可是这些迟早会改进。这个过程中也还是会有冷嘲热讽,还是会有所谓的大牛指点江山,但最终解决春运高峰期一天数百万张秒杀售票的,还是12306自己。

所以,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放淘宝做依旧会卡死,不过是以不同的方式,比如说502界面更好看,等待的时候给你玩玩Flash游戏(多年以来的旧数据库可不是说优化就优化的,更不是说换就换的)
就算是让淘宝来做,铁路运力不增加,票也不会增加,买不到票的还是会有很多
在铁路运输不能完全市场化的情况下(票价上升,让某些人被迫选择其他出行方式),大家买票都是看脸的;淘宝不绕过发改委来弄拍卖,也拯救不了这一点
票就那么多,瞬间就被买完了,没买到的人照样会骂的,让淘宝来做,只是让那帮人骂的人从骂铁路总公司转移到骂铁路总公司和淘宝,对于淘宝来说这完全属于吃力不讨好(当然政府的回扣还是很可观的)
购买者个人隐私的问题。(参考支付宝这几天出的大新闻 支付宝回应前员工盗数据事件:未涉及核心信息)(铁路总公司的员工可不会为了这么点钱放弃仕途,你懂得)
防止支付宝金融体系的一家独大和脱离监管
让淘宝来做,黄牛的日子应该会更好过吧,贿赂铁路员工算是贿赂政府公务人员,贿赂淘宝员工总不算吧,呵呵……

写得很好。补充两点:1,12306在最初设计时仅考虑为高铁提供在线购票服务,后来是因为政治任务才硬头皮向所有车次提供在线订票。领导拍板啊领导拍板;2,12306只是把查询余票子系统做了U2VL跑在x86服务器上,别的系统还是跑在小型机上。

本文免翻墙链接:谷歌镜像 | 亚马逊镜像

相关日志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墙外楼: 习近平的亲民秀和两难困境

墙外楼
网络热门话题追踪 
Take the Style Quiz

Join JustFab and get one pair of extraordinary shoes or bag every month, handpicked for you by our fashion experts.
From our sponsors
习近平的亲民秀和两难困境
Jan 9th 2014, 12:52, by 墙外仙

2013年的最后几天,中国主席习近平的包子套餐成了海内外的热门话题。民间对庆丰包子店和二十一元的主席套餐,议论纷纷,乐此不疲。对习大大的个人好感明显增长。在这一点上,习胜过前任。虽然后来有网上狂删揭露习总精心策划的帖子,还有下岗退休待业的人士抱怨仍然吃不起包子套餐等发生,总体上,他应该对自己打满分。问题是,作为一个权势范围大大超越前任的强势领袖,党政军大权一手在握,举目四下没有一个足以匹敌的政治对手,为什么要突然躬亲下访,向老百姓示好呢?其中必有隐情。

我推测习总这次吃包子是作秀,应该不大会遇到反驳。躬亲自薄,历史上不少帝王也曾做过。有人拿习总与奥巴马吃汉堡包和骆家辉坐经济舱比较,不大相配。奥巴马每天吃什么不知道,但按照美国人的习惯,一年吃上两百天汉堡包,很是正常。只要拿骆家辉往年的旅行发票晒一晒,就知道他平时坐的什么舱,作不作秀。习大大一年会吃两百天包子吗?而且,他平日是否时不时放着特供不吃,跑到街头小巷自己找吃的?

亲民秀,伟大和不伟大的领袖人人都做,做得高下不论。老毛当年做的就不少,比如亲自去视察人民公社和女民兵。还多次广场接见红卫兵。据说有一次差点闯祸,由于巡视中吉普车抛锚,被人海困住不能脱身,在警卫奋力抢救下侥幸脱险,此后就再也不坐吉普车了。前些年经常去矿井贫困户看看的还有前任总理温家宝,虽算不上领袖,也博得不少民间好感。当然风险是让人觉得他抢风头。好在胡哥为人厚道,没给他什么小鞋穿。

看中宣部的新闻有个基本看点,"缺什么补什么"。当看到大力宣扬廉洁奉公的时候,实际上贪污腐败一定非常严重。当看到形势一片大好的时候,实际上政治经济一定有麻烦。同理,当看到各级领导人吃包子,乘地铁,骑自行车上班的时候,就知道脱离群众的现象已经非常严重,引起民众不满。轻松拿着国家薪俸,以引导民间舆论为己任的党内笔杆,每天哪有什么干活的主动性积极性,只有在问题太大动摇执政地位的时候,才会拼命上去补漏。

习近平吃包子的文宣攻势,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灵机一动激出来的。假如他把自己当成国家的代表,天天向穷人广撒人民币,让百姓个个觉得"没有祖国我什么都不是",又何苦去吃那六个营养并不丰富的肉包子,加上高胆固醇的炒肝,向大众示好?他应该说,本人已经给了那么多好处,不欠你们了,别得了便宜还卖乖,至少用不着冒着安全和身体健康的风险轻车简从去吃包子套近乎。

维护政权的稳定延续,无疑是习近平上任后的执政优先项。照理说,一个党执政六十年有余,所有的反对派都被赶到国外或送进监狱,舆论控制得密不透风,军队警察高度效忠,为何还要悠悠万事,维稳为大?回答是,一个不由民选产生的政权,没有民意基础支持,从娘胎出来就是不稳固政权。它必须用硬的和软的一切手段,杜绝所有对政权的潜在挑战,什么样的局面发生都必须硬撑着,不能倒,不能修正或更替。这个政权的最初和最终目标只有一个,维护政权。其余的一切,经济文化,外交军事,统统都为这个目标服务。

比如GDP。为什么几十年来,中共不惜一切代价死盯高增长不放?只因为高增长带来高就业率,高就业率安定人心,人心安定增高政权的认同感。但同时带来新的问题。不顾环境资源的代价,不顾腐败和贫富差距的暴增,这样的GDP增长,起初会赢得人心,到了拐点也就是超出自然和人的承受力以后,立刻要失去人心。现在拐点已经临近,只取决于人们还有多少承受力。感谢上天给了中国人无法估量的承受力,所以中共还能挺着。接下去到底应该继续拉高GDP,还是放慢增长治理环境,惩治腐败缩小贫富差距?这就成了习近平的两难。

这个困境不是一般的大,而且大到执政党能否挺过去都有点悬。因为治理环境要花钱,不是生钱,比如关停并转严重污染的工业,GDP一定要降下去。惩治腐败要让很多人的财富缩水,收缴上来的赃款不一定进入再流通,过去靠富人带动的消费列车会减速。不要以为这样穷人就开心,因为一来他们不可能满足于杯水车薪的国家救济,二来失去大量谋生机会,比如与高档消费相关的服务业,餐饮业萧条等,钱途更渺茫。当然我不支持这样的畸形消费结构,这是江泽民时代同样为了巩固政权,采取收买和放任权贵造成的弊端。现在习不得不吃下苦果。

还有对外战略。这一困境虽比国内的稍小一些,但也够他喝一壶。具体来讲,在对美对日的战略上,既不能维持和平,也不能打战争。搞和平对稳固政权不利。你要让人心齐,就得树立一个外在的假想敌,把国际局势炒作得滚烫。对外时刻处于临战状态,才可对内号令天下。朝鲜的金家三代概莫能外。可是当战争炒作到某个节骨眼,擦枪走火,搞不好真打起来,那样更不利稳固政权,说不定就此玩完了。为了这样一个优先选项,中国外交搞得一团浆糊,不伦不类。既打击不了真正的敌人,又交结不了真正的盟友。

对习总而言,这里面的尺度还非常难于拿捏。国内和军内大量利益相关者,最希望点燃战火,大炮一响,黄金万两。这些人平时可以哄着,让他们自我感觉良好。但到了真正决策关头,却不能听他们的,否则要重蹈老佛爷覆辙。哄得过头,让他们做大,压得过头,让他们反弹。习总觉睡不好,一定也与这有关。

这个困境在胡锦涛时代就有。只不过他用不作为的方式敷衍过去了。积重难返,现在习近平不能再敷衍。不敷衍不等于有良方,他只能曲折迂回,沿着最省劲的线路,朝着维护政权的目标接近。具体来说,GDP还是要刺激,但不能太猛。腐败还是要惩治,但不能太狠。环境还是要治理,但不能太快。国际间要制造紧张,又不能太过强硬。这样下去的结果将是不死不活,不伦不类,未来不会好起来,但也不至于休克。

中国的十几亿屁民和他们的下一代下二代,为了这个党不动摇的统治地位,继续忍耐吧。不过从习近平吃包子的新闻里,可以看出,他们的忍耐度已经接近上限。要不然不会逼得习大大走出亲民秀这一步。继续逼,也许会逼他走出更良好的下一步。

本文免翻墙链接:谷歌镜像 | 亚马逊镜像

link to Chrome web store

相关日志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墙外楼: 中国海归 归去来兮!

墙外楼
网络热门话题追踪 
Take the Style Quiz

Join JustFab and get one pair of extraordinary shoes or bag every month, handpicked for you by our fashion experts.
From our sponsors
中国海归 归去来兮!
Jan 9th 2014, 12:53, by 墙外仙

相对于一大批学成归国、与父母团聚的小海归来说,那些已经拖家带口的中年海归在游弋中表现出更多的不确定性。

五年前,当我陪着孩子来加拿大读书时,我最好的朋友在这里生活七年之后,带着孩子回流北京。我们仿佛交换场地一般开始体验彼此曾经描述的生活。

她的回流是典型的"海归",尽管"海归"这些年变成"海待"的不少,但她在加拿大读了学位,赚了四年的北美工作经验,加上国内曾经的大项目经验,可谓内外通吃,回去之后的起点并不低。孩子在加拿大出生,接受了幼儿园的启蒙教育。之所以回流是两方面的考虑:探索自己事业的更大空间,让孩子学习中文、接受国内相对扎实的基础教育。

当我在加拿大正翘首以盼回归北京指日可待时,听闻她又要卷土重返加拿大。惊诧之余听她细细道来,啼笑皆非间又有多少无法言说的无奈。

她说打算再回到加拿大,并不是事业不顺利,恰恰相反,她这个行业国内相对机会更多,但是近两年间北京一轮又一轮的雾霾让她感觉比高房价的压力更喘不过气来。孩子已经没有户外活动了,喜欢运动的孩子每天如困兽一般关在屋子里,还没进入冬天她和孩子就已经开始此起彼伏地咳嗽。一段时间以来总感觉嗓子里有异物阻塞,各种不好的念头在脑子里频繁闪现。一番检查之后确诊是慢性咽炎。她说,本来身体的本钱就没多少,现在更不敢拼了。于是,在这个北京时间还是凌晨时分的时候,因为咳嗽、更因为纠结难以入眠,她在电话里既是向我通告也仿佛是帮着她自己下定决心:她说给自己回流加拿大的期限限定在来年暑假。一个家庭的跨国迁徙,谈何容易。当初下了多大的决心回国,现在同样就得下多大的决心再出来。

她说刚回去的一两年最纠结的是房子。当年出国时基本一穷二白,是卖了房子走的。回流北京时,思虑再三没把温哥华奋斗了七年买的房子卖掉。但她回到北京的时候,正是房价迅速攀升期,当时只想着落定之后慢慢再看吧。结果看来看去,房价还是只涨不跌,自己虽然挣得钱远比在温哥华多,但大多楼盘还是不敢问津。情况和她相似的一些"海归"回去后大多数就职国内相对高薪的职业,但是真要想彻底扎根在北京,买一套属于自己的住房时,却发现北京的房价早已让他们错愕不已。即便是租房也是一年一个价,关键是有些房东想涨价又不肯明说,只说不租了,每到临近年底房东一个电话告诉你要收回房子,就得满世界找房子搬家,结果回去五年搬了三次家,一次比一次租金高。北五环附近的学区房,直从6000涨到近万了。回流这些年看着比在温哥华多挣了些钱,但基本都消费掉了。在北京日常生活成本一点不比他们曾经居住过的那些发达国家的城市低,这些年算是赔本赚吆喝地体验了一把国内火热的生活,最后还是居无定所。还有每况愈下的自然环境和交通状况成了天天需要面对的烦恼。思前想后,好歹温哥华还有自己的房子,生活虽然清净了点儿,但小富即安的小日子还是过得比较踏实的。进入不惑之年,国内在这个领域里还拼在一线的,她大学一个班里她是唯一一个女生了。而且,回去的这几年,快节奏、高强度的工作,身体也是状况频出。

说起孩子的教育,又是诸多的无奈。她的孩子就读的是北京一所著名的国际学校,最初班里的孩子以"海归"子弟居多,但是最近这一、两年已经走得差不多,都又回流回去了。孩子曾经很好的几个玩伴儿,最近回澳大利亚的、回美国的都走了,看着形单影只的孩子,心里很是难过,心更不定了。再加上国际学校的教育也差强人意,不仅外籍老师流动性大,国内的老师也更换频繁。这些国外回来的孩子,中文依然停留在听说尚好、读写不佳的水平上。孩子已经入读五年级了,竟然拼音没有完整地学下来,因为老师的更换,中断了就没有接续下去,而拼音对于国内一些普通小学转过来的孩子是学前班就过关的内容。所以他们这些国外回来的孩子就这样夹生饭一吃吃了四五年。

对孩子学业的担忧只是一方面,孩子受环境的影响是让他们忧虑的另一个方面。目前的这所国际学校正在朝着贵族学校的模式发展。在一次学生作品的慈善拍卖会上,一幅作品拍到近万块钱,那些被邀请来的外教和学校老师揣着几百块钱,都没敢举牌。她自己孩子的一幅近似于涂鸦的作品还拍了3000块钱。不能指责这些一掷千金来支持孩子的富有家庭,毕竟这些拍卖所得是捐助慈善。但孩子对生活的理解却发生了严重偏差。她自己的孩子一段时间以来觉得他都可以卖画为生了,而且就涂鸦到这个水平已经如此了得,父母的进一步要求在孩子看来就是不可理喻的苛求。于是光在这个问题上,朋友给孩子进行了长达半年的心理纠偏和建设。孩子班上新转来一个孩子,为了迅速建立起和同学的交往,向每个同学发出了有条件的邀约,你和我玩、听我的,我就给你带一个价值60元的高档三明治,不跟我玩儿也不听我话的就没有。在学校的一天里,任何一点小吃对孩子来说都是格外的诱惑。看到已经有同学在享受这种友谊带来的收获,吃着美味的三明治,朋友的孩子格外纠结,既羡慕人家的三明治但却不喜欢和那个孩子玩。朋友说,孩子也是身处小江湖呀,赶紧再做心理建设。

五年在国际学校里,孩子进步最明显的就是对汽车品牌的理解和识别,仿佛修了一门名车选修课。朋友原本没有给孩子灌输过名车的理念,但渐渐发现孩子开始给她这个当妈妈的做名牌车的扫盲工作,每天送孩子上学的路上,孩子对学校附近的名牌车的品牌名称、LOGO、产地、价位甚至配置都耳熟能详,快赶上汽车销售了。单就这种知识的普及来说不是坏事,但孩子对名牌车的另一层理解上升到了特权的概念。他告诉妈妈:知道为什么你的车不能在校门口停车下人,而Hansen妈妈的车就可以经常在校门口停下让他下车吗?因为他妈妈开的是宝马X6。在孩子的观念里,对秩序的遵守显然已经被物质的强大力量击败。可能失守的还不只是这一点点,朋友所担忧的是她自己苦心给孩子建立起来的是非标准,正在被一种环境的力量处处渗透和改变。

在孩子的围棋课上,老师给每个孩子发了一块糖,然后告诉孩子,下棋追求的结果是什么,就是既要把你手里的糖吃到嘴里,还要把别人手里的糖想方设法夺过来。朋友说,她不希望孩子建立这种掠夺和攫取的价值观,但是她无法时时处处为孩子过滤现实的环境。

让朋友更加百思不得其解的是,为什么加拿大只是三年懵懂的幼儿园启蒙教育却对孩子有那么深的影响?每次回到加拿大,孩子都一定要回到他的幼儿园看看。当她和孩子产生分歧时,孩子每次搬出来说事儿的都是幼儿园时期的老师。当孩子向她表达不满或因为她食言,暑期不能回到加拿大时,孩子几次都是站在北京的街头高唱加拿大国歌向妈妈抗议。当孩子每每问起:我们什么时候会回家时,朋友会对孩子强调:爸爸、妈妈都是中国人,我们的家就在北京。曾经孩子会沉默以对,但是有一天,当孩子面对她的解释不再沉默而是很执拗地说:我是Canadian(加拿大人),我的家在加拿大时,轮到她沉默以对,内心却怎么也不能平静了。

作为移民潮中走出家国的一代人,无论出去还是归来,她探索寻找的都是她意愿中的人生轨迹。现在,孩子长大了,她不能漠视孩子内心的那份渴望了,她只能为孩子选择适合他的环境。至于孩子未来是否还要迁徙,将来让孩子自己选择他的飞翔吧。

本文免翻墙链接:谷歌镜像 | 亚马逊镜像

Shop Amazon's New Kindle Fire

相关日志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