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6日星期日

墙外楼: 日本没有少数派(任何社会一旦僵化,就回天乏力了,日本已经是这样,天朝各种乱,但是这种乱也许正是潜力)

墙外楼
网络热门话题追踪 
日本没有少数派(任何社会一旦僵化,就回天乏力了,日本已经是这样,天朝各种乱,但是这种乱也许正是潜力)
Oct 6th 2013, 13:54, by 墙外仙

这二天《半泽直树》的讨论颇为热烈,chenzq55写了许多赞美日本的话。我是懒得理他,要反驳的话,可以从上到头皮都剥下来。
今天下午,本来想写一篇"管理学"有关的文章,后来想了,这篇写了,多半也是给俺LP删除的下场。
没有什么可写的话题,来剥日本人的皮吧。

一)一八四零

1840年的时候,没有一个中国人怀疑,中国拥有全世界最好的制度。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三纲五常,天地方圆都可以在儒家学派的范畴内找到解释。内圣外王,理学和心学的发展也达到了顶峰。
英国人懂什么,一群蛮夷。在官方的文书上,英国人最初的翻译是,意思是西人不识王法,与禽兽无异。所以一律加上口字。当然,同样的受害者,还有。

当道光皇帝和他的大臣们,听到英国Victoria女王年方十八,尚未婚配。而且其国历史上有过三任女王,不由得哈哈大笑。纷纷说到:"西人愚昧,不知道其国已几易其手"。

皇权是严格地遵循男性血统的。象一国政治如此混乱,不由得被清朝皇帝们大大地看不起。在满清朝廷的眼中,"英国政治"充满了谬误,犯了无数个错误,当然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后来的结果呢,不说大家也都知道了。被英国人打得满地找牙。

二)日本人

1840年的时候,没有一个中国人怀疑,中国拥有全世界最好的制度。

我们相信政治应该是这样的。忠君爱国,志士成仁。"学成文武艺,货于帝王家"。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臣闻天下大义,当混为一

当1840年,中国人看待远洋船渡而来的英国人时,眼光是这样的,一群蛮夷。他们既奉行着错误的政治制度,又做着禽兽猪狗不如的行径。士大夫还没有商人有政治地位。如此倒行逆施,又企能长久?

1840年时,"完美"的中国人看待英国人时,是充满了挑错和鄙视的。其态度,就和《半泽直树》看待2013年的中国人差不多。

什么,差不多?

是的,在"完美"的日本人眼中,他们拥有着全世界"最好"的制度。严谨,求是,坚韧,忠诚,诚信、在五德俱全的日本人眼中,荒唐混乱的中国人简直浑身上下充满着错误。

和身满虱子的不列颠海盗也没什么二样。

好吧,那就让我们打得日本人满地找牙吧。

三)国制之殇

说到中国历史,一直有二个谜。

一个谜是,工业革命为何未发生在中国。宋代之际,中国的生产力就已经远远超过欧洲。1750年之际,当英国开始制造蒸汽机,中国仍拥有比英国更好的技术和工人。

第二个谜是,当工业革命传至亚洲时,中国的反应为何如此慢。

在所有国度中,日本是最幸运的。他们几乎在第一时间就摆脱了儒学的传统,"脱亚入欧"明治维新飞快地就成为了世界工业强国。

在所有国家中,学中国学得最象,其官僚系统最腐朽无可救药的垃圾娘炮国家,是韩国。可是棒子现在也腾飞了。

只有中国,历经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换了四个政体三个政权,耗了140年,一直到一九七八改革开放,才稍微看见了一线巨龙的曙光。

为什么,为什么当时1840年中国拥有全亚洲最好的人力资本,最多的受教育民众,最广泛的道路灌溉船坞等基础设施,最悠久的城市与缙绅自治传统,但是,最终中国却是最慢的一个。

为什么,这是《半泽直树》们该说的话。

四)完善

我们的答案很简单,因为中国太"完善"。

用历史教科书的说法,是"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权"。中国的皇权已经长得太大,太宽,无所不在。

日本的西南夷,可以自由地和荷兰人做贸易。可以从荷兰进口武器,可以试点荷兰的社会管理体制,安装荷兰的机器。【注1】

但在1840年的中国王朝,这些事是绝对不允许的。

1840年的中国王朝,皇帝统治着一切。既不允许你尝试新的体制,也不允许你进口新的机器,不允许开电报局,同人馆,不允许办报纸文字狱。对海外的贸易,被严格地限制在广州"十三行"的手中。除此之外,片帆不得入海。

在1840年的中国,如果你想出头,你只有读八股考科举一条路。除此之外,经商,务农,分分钟被贪官恶霸搞死。

读书,你则只能依附于朝廷。并且分同乡,同榜,同科,束成一股股派系,在政治上党争不息。

换言之,"体制"的力量太强。

1840年的满清中国,"体制"无所不在。做什么事都要经过体制,只有体制内才能飞黄腾达。日本的丰田,铃木,基本是靠民间的力量自发成长起来的。而中国则没有这个可能。

【注1】:著名的"铁枪的故事",就是指鹿儿岛岛主卖掉了女儿,换回了荷兰人第一台蒸汽机。

五)半泽

看《半泽直树》这部片子,我们看到的不是希望和坚韧,而是恐怖。

如果用一句话形容《半泽直树》里面的日本社会,则是织网社会,体制力量无所不在。

在日本,你首先要读一所像样的大学,然后要进一家像样的公司。

我们可以看见,半泽这种算是课长级骨干人物,但却是住在公司的集体宿舍。

看到这一节时,我们看到的不是关怀,而是恐惧。

住集体宿舍,如果公司刁难你,不让你住了怎么办。

住集体宿舍,如果你被降职外放,工资下降怎么办。

住集体宿舍,如果你得罪了上司,给你穿小鞋怎么办。

在日本的社会中,"半泽"这类人工资十分低,以至于他们不能获得人身意义上的独立。

铅笔社说,没有财产权就没有人权。

经历过中国旧历史的人都知道,人民公社里的大队长,会怎样对待你。

当居委会干部掌握了分配房屋权力后,他会怎样刁难你。

80年代最初的那批人,他们咬牙狠心下海,公家不给你租房怎么办?

日本的"一元"势力太强大。每一个日本人踏上社会,首先要读一个大学,没有庆兴社的学长们关怀,以后你在职场中几乎就没有战友。

这和中国封建社会"同榜,同乡"又有什么区别。

进了日本公司以后,公司又有太大的权力,他既控制着你的工资,又控制着你的宿舍,最关键的你还不能跳槽。

在片中,曾有一段渡真利忍想跳槽去欧美的外资银行。因为任何一家日本银行,一只会重用自己培养的人,二不会录用叛徒。

经历过中国国有企业的人都知道,在这样的制度下,进棉纺厂就棉纺厂做一辈子,进纺织厂就纺织厂做一辈子,哪还会有什么前途,哪还会有什么创新。

看《半泽直树》只能让人看得窒息。在这样的一个社会中,"体制"的力量太太强大。每个人只能想方设法,在体制中找到一个螺丝钉的位置,然后你就一辈子不能移动。

美国是一个开放的社会,一个人前一分钟是个家庭主妇,下一分钟就可以去应聘电视主播,再过一阵子可以去做体育经理人。

在美国,存在一个职业经理人阶层。IBM的高级经理,明天可以去Intel上班,后天可以去Cisco上班。

所以美国经济,永远都充满了创新,21世纪领导世界的发明基本上都出在美国。每一份资源都可以重新配置,而且人们拼搏充满了希望,充满了士气。

至于日本,片子中戏剧性的设计了半泽的领导浅野是个贪污犯,所以一扳即倒。

但他如果不是个贪污犯呢。

如果他仅仅是老朽昏庸,保守糊涂,"齐心服侍山大王"呢。

我们设想一下,现实生活中,半泽的老板并不是一个贪污犯,他仅仅是个庸官。

无论什么样的业务,他总是说"有风险,有风险,再想想"。

无论什么样的创新,他总是说"不妥,太新,有风险"。

任人唯亲,官僚拖沓,简直就是个生产力的破坏器。但是,但是,他绝对不贪污!

对于这样的领导,欧美制度很容易辞职了事,可是半泽他们怎么办?

天天服侍着一个猪一样的领导,而且这样的工作你要做一辈子,一辈子没有别的拐弯,没有别的出路。

你还别惊讶。

真的现实生活企业界,绝对的黑,绝对的白都是很少的。更多的是灰色。

也就是说,猪头领导是占99%的。

他并没有错,任何新业务都有风险的。所以你无法从公司内部制度上扳倒他。但这样一个老朽昏庸的白痴,是多伤害士气的你知道么。

日本企业无法克服这样的顽疾。

所以日本企业一塌糊涂。

日本的体制太强大,太完善,就象1840年的中国。

六)日本沉没

政治信仰的腐败,是最大的腐败。

体制的腐败,是最大的腐败。

大清朝并不缺乏勇士,在面对面投掷炸弹的游戏中,僧格林沁的骑兵震惊了英军,无法想象这是人类军队能够承受的牺牲。

但是总体而言,清朝输掉了这场战争,而且毫无阻滞的沉沦到底。

日本人不缺努力勤奋工作的半泽们。

但日本的制度有问题。

半泽越是努力的工作,越是维护这个体制,越是"神圣,尊重,坚守"这个体制,他们在错误的道路上走得越远。从第一集老头子哭着跪下坚持手工,我就知道这个民族完了,越是坚持越是完蛋。

当半泽在公司里上班时,事实上并没有力量可以约束他的高层领导为所欲为。如果他不受贿,事实上半泽并不能扳倒任何一个。

在社会层面,日本的产经关系不受约束。《半泽》剧中,任何日本的公司,离开了银行的合作,都很难生存和发展。而银行本身挑剔的目光,就形成了一种筛选和垄断。

相反的,如果看多韩剧,无论《朱丽叶的男朋友》《钱的战争》,韩国的地下,有一股非常大的力量私债业。这股民间的力量支撑,使韩国经济有更多的活力。

而在中国,温州地区,高利贷非常盛行。民间集资以及走私,吃撑起了福建,广东等大省的经济。

我将这篇文章取名叫做"日本没有少数派",并不是指的日本政坛上没有反对党。

事实上,正如美国人嘲讽的,民主党和共和党,其实这是同一个党。无论谁的上台,小渊和小泽的政见也是差不多的。

我们真正在意的,其实是体制之外"草根"的力量。

美国天天强调的,美国需要的"草根"的活血。只有体制外的血统,才能修正和改良体制的腐朽。

美国一直强调他是一个多元化的国家,尤其关注"草根"出头的机会。这是一个全方位的系统工程。他包括到;

普通人有没有体制外生存的机会
普通人有没有体制外创业的机会
普通人有没有体制外借力的机会
普通人有没有体制外转为主流的机会

以上这些机会日本都没有,日本就是个"一元"社会。至少有一事我是千万确认的,在日本,是不会产生"水库论坛",不会产生水库这批人的。

去死吧,日本陆沉。后清帝国万万岁。

相关日志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墙外楼: 为什么这么多人认为到西藏旅游就能找到人生真谛?

墙外楼
网络热门话题追踪 
为什么这么多人认为到西藏旅游就能找到人生真谛?
Oct 6th 2013, 14:00, by 墙外仙

最近在人人上,遇到一位极有意思的藏族同胞。
说他有意思,是因为他黑起西藏来毫不心慈手软,句句直指本心,令人喜闻乐见。
关于入藏接受心灵洗涤一事,也有不少发言,如下。
PS:我靠,这什么节奏啊,突然被顶得这么高,扬队长在人人上都发话了有没有。

扬卡洛夫milan: 有时候我觉得很不公平,为什么很多人骑车来了一次西藏心灵就被净化了,而我在藏区待了二十年还是这么龌龊…..

扬卡洛夫milan: 关于如何骗汉区来的女文青上床是一门大学问,自己总结一下:会藏语是必须的,教会她们用藏文写名字即可,对于那些一般的女文青来说,你只要会唱几句仓央嘉措情歌就行了,对付高等级的就要汉藏史书并看,《新唐书》《旧唐书》的吐蕃传一定要看,不过这种等级一般没有好货色,即使自己普通话水平一级乙等,也要发重鼻音,就像刚从牧区来的,记得经常去青旅吹牛逼,必有收获,送她们从民族批发市场买的廉价佛珠,就说是找过大喇嘛堪布开过光的。PS:形象上可以扎个辫子,晒黑,穿藏文T恤。这方法培养了许多绿茶婊克星。

扬卡洛夫milan: 很多骑行种跟我说骑行的时候,人的耐力达到极限,再加上遇到爬坡和缺氧所带来的痛苦,精神上达到临界点,这时候最接近神的领域呢,而倪匡在卫斯理书上却说人在射精的时候最接近神,想来想去,觉得你们还是在家撸管更能接近神域呢,不仅经济实惠,能力强的还能一天见到好几次上帝。

扬卡洛夫milan: 古代藏族特别爱喝茶,但是青藏高原不产茶,于是藏族各部联合起来组成了吐蕃国,松赞当即领兵20万去松州抢茶,太宗大惊,连忙送去茶叶并附赠了文成公主,松赞干布欣喜若狂,喝茶过度,卒。后来藏族通过唐蕃古道得到茶叶,和平了几十年,安史之乱后,唐朝茶产大减,藏族人民喝不到茶,饥渴难耐,终于在喝茶狂魔赤松德赞带领下于763年攻破长安,在城内煮了半个月茶就满意地离开了。现在,藏族人民再也不担心了,每年都有自走式茶空运,陆运,甚至通过自行车运过来,虽然口味变成了绿茶,但又实现了藏汉人民的大团结!

扬卡洛夫milan: 常州是个伟大的城市,在环太平洋 里造出了赤色风暴,保卫了中国沿海,不仅如此,常州也极大带动了西藏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拉萨卖的藏饰大多由常州制造并批发过来,所以每年看着很多汉区群众不远万里来到西藏高价买常州藏饰带回家,我都会泪流满面。

扬卡洛夫milan: 大概是初二的时候,家乡建了全藏最高的格萨尔王骑马像,揭幕式那天,当大家沉浸在对格萨尔王的憧憬之时,我却在下面注意到格萨尔王战马的马屌超大超逼真,还原度百分百,无限敬仰设计神像的工程师,大概就是这时候我发现自己是藏民里的奇行种了。

扬卡洛夫milan: 当年汉区音乐家,顶级男文青王洛兵进藏洗涤灵魂,爱上了百户长的女儿卓玛姑娘,梦想着来一发,又是穿藏服,又是谱曲子,百般追求,卓玛姑娘就是不答应,觉得王相貌不好,王最后写了一首<在那遥远的地方>以纪念自己未完成的打炮梦。借这个故事,我想告诉刚才问我怎么把藏妹的同学们:”长得丑就赶紧回家吧”。

扬卡洛夫milan: 藏族和蒙古族是千百年来相爱相杀的好基友,像我最好的基友就不是藏族,是一个卫拉特和硕特人,大多数民族大学,藏蒙都是一个战线。这充分证明鞑子和鞑子之间还是容易产生感情,想当年蒙古人气势汹汹而来,准备血洗我大藏,被我吐蕃中二病大师们集体忽悠,竟然创造了比色目人高比蒙人低的新等级,后来被忽悠的战力直线下降,元朝灭亡有我们藏族很大的功劳,后来蒙古人噶尔丹叛变清朝也是我吐蕃在支持,而和硕特部顾始汉的儿子阿斯兰,为了大喇嘛和班禅的荣誉,用2000蒙古人怒草叛变的后藏十万娘炮,很虐心的感情。

扬卡洛夫milan: 弟弟看了<环太平洋>异常兴奋,然后问我,这怪兽攻到拉萨来怎么办,我说这个你放心,外星人不敢的,他们的怪兽进藏途中被净化了心灵可怎么办,况且据我目测,三级以下的怪兽都堵在318国道上了。

扬卡洛夫milan: 其实几百块搭车去拉萨,真不是不可能的事,我就完成过,就是屁股有点疼。

扬卡洛夫milan: 藏族司机人很好,搭车进藏旅途很快乐,凡士林用完了还能用酥油。

扬卡洛夫milan: 藏族导游又说:女屌酷爱捆绑,文青不喜颜射。 转自史怡史怡: 藏族导游还说:逆境中善待自己,顺境时善待别人~

扬卡洛夫milan: 在拉萨必做的九件事,1.对女文青微笑;2.在布达拉宫前裸奔;3.带一块玛尼石回家;4.献一次身体;5;听一次死亡金属;6.在藏餐馆里吃一次酥油包子;7.望着康巴人的大屌发呆;8.与藏族人再来一发;9.带着感恩的心对身边的人说一次,器大活好。转自学生旅行:【西藏旅行,在拉萨必做的九件事】1、对陌生人微笑;2、在大昭寺门前晒太阳;3、带一块神山或圣湖中的石头回家(不要拿玛尼石);4、献一次哈达;5、听一次诵歌;6、在甜茶馆里喝一杯甜茶;7、望着天空的云朵发呆;8、与藏族人一起磕一次长头;9、带着感恩的心对身边人说一次,扎西德勒。

扬卡洛夫milan: 安徽的两个哥们,是我好基友的大学同学,走滇藏线,一个骑的白菜,另一个骑的……………弯梁….一路抛锚,一路受好心人接济,还顺带睡了两姑娘,造就一段可歌可泣的灵魂之旅。

扬卡洛夫milan: 1642年,蒙古和硕特部固始汗与藏区藏巴汗发生战争,蒙古军2000人左右,后藏军达到十万,固始汗看到后藏十万大军起初有点害怕,谁知腹黑的康巴大藏奸白利土司偷偷告诉蒙古大汗:"别怕,你面对的不过是十万娘炮"。遂后藏军十万人覆灭,这就是卫藏后藏起初不太喜欢康巴人的缘故。

扬卡洛夫milan: 其实我不想吐槽文成公主的,但据我研究,她嫁到吐蕃以后没什么大影响,无非是和松赞干布干一炮再分居,干一炮再分居,干一炮再分居,就这样年复一年,后来两人终于同居了,松赞干布却死了,没有办法,她就和松赞干布的儿子干一炮再分居,干一炮再分居….

扬卡洛夫milan: 也不知道哪个傻逼在欧洲做得洗脑视频,说是欧洲版人生必做的十件事情,其中就有一生一定去喜马拉雅一次,你妹妹的好多傻缺洋大马全跑西藏来了,你们可以去尼泊尔啊我擦,虽然也很好骗,但结果欧洲女文青在路上横冲直撞,大藏男儿跟其约炮后经常遭到嘲讽抬不起头,没想到过了两百年,还是要受帝国主义的欺凌-_-!

扬卡洛夫milan: 为什么藏药现在的风评比中药好?据我研究,两者其实成分都差不多,就是一堆药乱混,但是中药称自己科学,遭到很多人质疑,疗效也远没有西药明显,藏药就高明多了,大声向众人宣布:我们这是佛光庇佑的思密达!!本来就带着很浓的宗教色彩!疗效有啦,说明你信得够深!!没治好?你丫信的不够深知道不!!

扬卡洛夫milan: 金庸这个人,藏民是非常讨厌的,他笔下的藏民比如金轮法王,鸠摩智等僧人都属于算计他人的阴险之徒,更可气的是这些人纸面实力都很强,但常被主角们爆翔,或许为了缓和,后期会给这些角色贴金,比如鸠摩智武功全失,成了大师,金轮法王在新修版里也为了救郭襄而死,但这掩饰不了金庸这狗比蝗汉的本质。

扬卡洛夫milan: 拉萨人是非常可爱的,跟意大利人一样,他们在历史上留下最著名的一句话是:"对不起,我们被全歼了"1788年,廓尔喀军入侵西藏,经历几次战役,拉萨人:"不好意思,主力被全歼了思密达!"清朝调集藏绿营康巴兵从四川增援,击退廓尔喀人,1904年,英军入藏,拉萨人:"日,又被全歼了"康巴人很苦逼的去增援。还好江孜康巴军挡住了英军几个月。….1950年昌都战役,拉萨人:"很羞耻,被团灭了"又是他娘的康巴人和安多人组成四水卫教军牵制解放军,1958年,拉萨战役,拉萨人:"不好意思……."康巴军:”WQNMLGB…

雄文(数篇,亮瞎眼):

女文青进藏不完全手册!!

首先得科普一下知识,藏族分三大部,如果你选择走青藏线,那肯定会遇到热情好客的安多部,他们善良勤劳,JB也大,从小吃优质牛羊肉使得他们耐力有保证,民风比较淳朴,打完炮还可能给你献个哈达,缺点就是比较保守,变换姿势不多,无法与时代同步。安多地区大文豪比较多,当你傍晚时分走在青海湖边,遥想起古代吐蕃与大唐在此交战百年,仓央嘉措在此圆寂,会有一种极度悲凉的感觉,忍不住吟诗两句: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当你沉浸在这样的悲凉时,会有淳朴的安多小孩跑到身边来,用纯洁的眼神看着你,然后从藏袍里默默的抽出一把藏刀跟你说:"阿洛!你把我们家的草场站哈了,给钱"。虽然比较扫兴,但给完钱后,你又能继续沉浸于此,望着金银滩热泪盈眶。
至于那些走川藏线的孩子们,你们很可能遇到康巴人,野史上康巴人属于雅利安人,希特勒还派调查团进藏收集证据,据说有许多外国女人来康区配种,战斗力强,江孜康巴军用冷兵器差点把东印度公司副总干翻,虽然身体比安多人还强壮,JB也很大,但是最好不要跟他们上床,他们有可能把你和你男友都操了然后拿你们的长焦镜头镂空做成奶茶杯,以前巴塘理塘贡觉的康巴人打劫成瘾,康巴老头们濒死之前拿着刀还在喊:"扶我起来试试!",当年解放西藏的时候,康巴军在藏区各地袭击解放军,战斗力丝毫不比解放军差,比藏军正规部队强了一个次元,昌都最好玩,有藏区大荷兰的美誉,这里有康巴人的奇行种昌都人,因为这里康巴商人极多,既奸诈又凶悍,你们可以感受一下。
新藏线我没走过,想起撸主我当年调戏一个维吾尔姑娘,她却用类似打伞的姿势向我弯起半个手臂,正当不解的时候,她大声跟我说:"这是我们男孩子的长度,没这么长JB就少跟我扯淡! " 此时撸主羞愧万分,想起古代我大吐蕃操翻整个西域,今天却被一回鹘女人这般凌辱,瞬间想要剖腹自尽,以谢藏王。文青们可以感受一下,不过据说有人走新藏线,用一斤切糕一直走到了拉萨,是否属实我就不知道了。
最后的最后,到了圣城拉萨,就是卫藏娘炮们的地盘,这里经常上演矛与盾的对决,绝对会操翻你的康巴人和绝对不会被操翻的卫藏人在进行永无休止的争斗,女文青们可以跟他们做闺蜜,提到卫藏人,他们JB小,花样繁多,多数战五渣,历史上经常内讧,会跟你在酒吧大谈西藏沦陷的历史,一副悲愤亡国奴的样子,当年58叛乱,十万卫藏军在拉萨被解放军几个团轻松团灭,康巴人震惊之余慌忙组织部队掩护,才把卫藏残军护到了印度,从此卫藏人拥有了战斗的意大利人之称,以示他们的勇猛。
此外你们可能还会遇到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到底是不是藏族人的嘉绒人和白马人,爬山搬砖爱自残的民工之王夏尔巴人,认为男人就应该默默的奉献的备胎军团戈巴人。这些人的粗硬度我就不知道了,总之…….你们进藏的时候可以感受一下!

痛殴隔壁家的活佛

哥的故乡位于青海玉树,就是大地震的那个地方!在它没变成难民营之前其实是个不错的地方,那里的民众都是虔诚的佛教徒,百分之九十九的居民都是藏民。哥也从小接受严格的宗教教育,当和尚的舅舅给我强制移植了许多藏经,外婆更是一周带我去一次结古寺,在这其中也教会我许多的礼仪,比如见了活佛必须脱帽啊,一定要尊重活佛之类云云~。当地也有许多德高望重的大活佛,佛法高深且非常亲善,所以对于每位活佛我是打心底里尊敬的。直到有一天隔壁的院子搬进来一位活佛,每天开着一辆丰田SUV很牛逼的样子,哥每次见了也是脱帽行礼。一个多月后,我那傻逼一样的表弟说要来看我,我在家门口远远的看见这傻逼骑着一辆山地车飞奔而来,这时那个活佛开着SUV突然从巷道出来,我弟弟一个急刹车摔倒在SUV前,并没有撞到活佛的车,我见状,赶紧过去扶,并连连向活佛道歉,弟弟也是勉强站起来鞠躬道歉,尽管没刮到他的车,但是那个活佛下车来骂骂咧咧的跑到我们面前打了弟弟一巴掌~~我和弟弟都呆住了,就在闷了一会儿后,哥看着他离去的背影,默默的捡起了在乡下随处可见的大杀器-板砖,然后朝着那傻逼秃驴的头上就是一下,我那弟弟颇受感动,提着那山地车加入了殴打活佛的欢乐活动,就在殴打进入高潮的时候,我那大胡子舅舅从家门口闻讯赶来,那形象就像在长坂坡的张飞一样,哥当时都快吓尿了,舅舅作为和尚是极为敬重活佛的,我还以为他会把我和弟弟揍出翔呢,结果听了哥的叙述以后,舅舅对这位活佛展开了毁灭性打击,其残暴程度如同星盟的鬼面兽。使我不敢相信这是一位佛教中人,后来那活佛竟也没追究责任,我认为原因是这傻逼自知理亏并且法律意识淡薄。从那以后,我就不是对所有活佛采取无差别对待了。昨天我舅舅来西宁看我,看见他那大胡子我又想起了当年他的飒爽英姿,心中膜拜之情久久不能退去~

来谈谈我和宗教
生活在一个全民信教的地区,并且家中有几人是狂热宗教分子的情况下,你是不可能不接触佛教的。队长小时候经常被拉去参加喇嘛讲经大会,由于这种大会气氛凝重,每次都昏昏欲睡,只有听佛教故事环节稍显有趣,其中精彩的是鬼怪奇闻录,神秘又有点惊悚。但讲到劝人向佛的故事,我就不是很喜欢,每当吐槽这些故事就会被外婆使用飞身十字固绞杀,所以在家中谈论还是有所顾忌。
贡嘎旺秋仁波切在德里讲的一个故事流传甚广,后来由舅舅转述给我,故事大概是这个样子的:从前有一个屠夫宰杀牲畜无数,毫无怜悯之心,心中毫无佛道,还爱酗酒滋事。他的邻居是一个虔诚的老太太,属于走路都小心踩到小虫子的传统佛教大善人,直到有一天,屠夫因为打架被人KO至死,而老太太也在那天自然死亡。然而经过轮回,在下一世那个屠夫成为了一个善战的将军,而老太太成了一头毛驴。刚开始讲到这时,我很平静,因为当时完全没有注意,细细一想,WTF…….. 难道不应该是屠夫落入万恶的畜生道,老奶奶升天的完美结局,一定是我打开故事的方式不对。就在这时舅舅就像睿智的汉区老禅师告诉我,屠夫转世成将军,而将军打仗,无数生命死在他手中,这样积累的罪恶就越来越大,终有一天永世不得超生。而老奶奶投胎成了毛驴,作为愚钝的纯食草动物,不会杀生,也就不会有邪念,所以终有一天会修成正果。我听到这里泪流满面,顿感我大佛教果然博大精深,于是双手合十跟舅舅说道:"我他妈的才不要当毛驴咧!"…..按这个故事的尿性来说,难道斯大林和某腊肉的前世都是肉联厂厂长吗!! 队长我作为一个俗人,一个可耻的异端,完全不能理解这个故事,从此以后不信佛教,并暗中立志,击毙动物无数,下一世老子也要成为将军,也要写一本主体思想!还要用机枪扫射我的前女友!!!
为了突出形象,屠夫这个角色在佛教故事里面出现频率极高,跟中华数学题里的小明一样夺人眼球,禅古寺的和尚给我讲过另一则故事,又有一个屠夫和一个苦行僧,屠夫仍然宰杀牲畜无数,而苦行僧在山洞里练密宗瑜伽吃野菜苦心修佛,但是有一天,屠夫桑在给一只牦牛放血后,发现牦牛看着自己的小牛犊在流泪,屠夫突然觉的一阵难过,瞬间罪恶感满满,找了一个山头跳了下去,成佛了。 而苦行僧在圆寂之前有了一丝自私的念头,没能成佛就悲剧了。听完这个故事我只能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当然这些故事里都讲究一个"顿悟",那是突然间完全醒悟,深感罪孽的同时思想一片纯洁,处于一种忘我境界,颇有一种卢梭看世人的感觉,这时候就能成佛了。举一个经典的例子,孔雀王朝的阿育王,超级凶残的君主,生前爱搞大屠杀,一次清除了二十万人,还喜欢搞生化研究室和活体解剖,突然有一天,他觉得杀人好无聊,于是信佛了,就"顿悟"了,还让全国人民跟着信佛,建了些佛寺佛塔,然后……成为了佛教大护法啊尼玛!想到这里,我就替元首感到惋惜,如果元首死前能有个禅师或者密宗大师让他"顿悟"一下,让他也当个护法什么的,兴许也能在我大藏民间传颂呢。
以上所有的故事都讲究一个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但是我确不能理解一些杀人狂魔能因为"顿悟"成佛,而某些人一生行善却因为些许杂念而失败,实在觉得很费解。这也是我不信佛教的原因。
当然我也有过精神世界荒凉的时代。高中的时候,后排坐了一个姑娘,小清新,跟我关系很好,奈何是个基督徒。为了增进感情,我买了一本圣经来读,发现上帝确实不如佛祖仁慈,动不动就发动洪水疾病和蝗灾,但是觉得没关系,为了妹子,我勉强信一下也可以。直到在约柜的部分,上帝让可怜的非利士人都得了痔疮,这点实在接受不能,因为我外婆每周强制带我去塔尔寺,上帝要是觉得我是个异教徒,一气之下让我得了痔疮,每周反反复复,那该如何是好,所以果断打消了这个念头。
直到大学,我发现了一个回族奇行种,外号王大牛,属于无节操人士,所以跟我玩的很high,家住在大通回族县。有一天他告诉我在他家乡的回族同胞们宰牛时,要让牛看着宰他的人,让牛记住,这样等宰它的人死后,这头牛就能载着他前往天堂。说完他问我有何感受,为了不影响藏回团结,我委婉的说感觉稍微有点傻逼,他表示赞同,并跟我说:"当牛傻啊,被人宰了不说,连死了还要驮凶手,操!",基于这点,我两结成了牢不可破的同盟。然而据我的挚友卫强讲,他原来在化隆的时候,当地回族同胞杀羊后觉得羊不是他们杀的,而是刀子杀的…..这简直是唯心主义的最高境界啊尼玛,令我万分叹服,与之相比我大藏神教简直是个渣啊。
其实说到底,我并不讨厌宗教,尤其是藏传佛教,以我这个只生长了二十三年的大脑去否定一个历经千年和千万大师发展的宗教,实在是显得可笑,关于密宗的博大精深,我是从来不怀疑的,千古佛学奇才八思巴也认为自己只学到了其中的皮毛。如果没有宗教,西藏文化将要逊色许多,毕竟在当今,它代表了整个藏族文化,我虽然不信,但是觉得这也是值得守护的民族财产。
况且,没有佛教哪还会有这么多女文青入藏啊!

相关日志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墙外楼: 微软前隐私保护主管称不再信任微软

墙外楼
网络热门话题追踪 
微软前隐私保护主管称不再信任微软
Oct 6th 2013, 13:58, by 墙外仙

北京时间10月1日早间消息,微软前隐私政策主管卡斯帕·波登(Caspar Bowden)本周表示,他已经不再信任微软,甚至因为隐私保护问题而停止使用手机。波登于2002年至2011年期间负责微软在约40个国家的隐私政策,他目前自称为"隐私权支持者"。

本周,波登在一次会议上表示,他并不清楚微软参与美国国家安全局(NSA)"棱镜"项目的情况,而微软此前否认了这一指控。不过他表示,他目前只使用开源软件,并由于隐私保护问题而放弃使用手机。

他表示:"我目前并不信任微软。"微软发言人则拒绝对此置评。在微软期间,波登并未参与微软在美国的隐私政策。他的LinkedIn页面显示,他此前的职位是微软全球技术办公室首席隐私顾问。

波登表示:"公众需要知道这样一个事实:任何公众人物,或者说在政府和商业界有影响力的人物都在思考NSA关于他们知道一些什么。因此我们如何能相信,他们所做的决定是客观的?他们是否改变了一些决定,以保护自己的职业生涯?"

《卫报》等媒体此前报道称,微软协助NSA绕过加密措施,从而能获得存储在Outlook.com在线邮件服务中的邮件。微软否认了这些指控,但承认"在有法律义务的情况下"会提交邮件。2012年上半年,微软收到了来自政府部门的超过3.7万次用户数据请求。不过这一数字并未包括美国政府基于《外国情报监视法》而发出的请求。微软和其他几家公司正提起诉讼,以便披露相关数据。

波登表示,《外国情报监视法》规定,任何居住在美国国外的人都不会得到法律保护,以避免NSA的监控。

加密学专家布鲁斯·施奈尔(Bruce Schneier)表示,作为互联网中心的信任基础已遭到了不可修复的损害。他近期表示:"我假定所有大公司目前都与NSA勾结,无法被信任,并持续向我们撒谎。你无法相信任何公司对任何信息安全产品所做的承诺。云计算公司、软件公司和硬件公司都是如此。"

相关日志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墙外楼: 沙县小吃:逼出来的生意

墙外楼
网络热门话题追踪 
沙县小吃:逼出来的生意
Oct 6th 2013, 11:02, by 墙外仙

如果没有当年民间融资的崩盘,就没有人"逃出"沙县;没有人"逃出"沙县,就没有沙县小吃在全国各地遍地开花;没有沙县小吃,也就没有现在的沙县经济发展。小吃,曾经只是一根救命稻草,是"逃标"者的稻草,是山区农民的稻草,也是小城政府的稻草。狠狠抓住了,它就变成了钢筋。
"标会"崩盘,邓世奇欠债出逃
邓世奇,大背头,大眼睛,微胖,皮肤很好,一副养尊处优的样子。在他临湖的办公室里,我很难想象,19年前,他跑路前的窘迫。
1992年2月的一天,邓世奇决定跑路。
他买了两张去厦门的火车票,带着老婆和五千块钱。他当过兵,很熟练地打了两个军包,里面有被褥衣服,还有鸳鸯锅、木槌,这些是做沙县小吃的必需品。
三个孩子留给了岳父,最大的已经12岁了。岳父每个月有28斤粮食和60块钱的工资。
他们不知道出去能怎样,"十几万的债,预计到孙子辈才能还清。只能跑。"
家里的日子本来过得很好。邓世奇在县城影楼搞摄影,每个月工资300块,当时算是高薪。老婆在县城开着两家店,卖鞋子和毛线。一个月下来,家里能收入一两千块。
几年来,他们都把这些收入放进标会,还能收到不少的利息。
标会,是沙县当地的传统,有几百年的历史。最开始是"互助会",哪家办红白事,几十个人投点钱互相帮助,收回钱的时候获得一些利息。后来"互助会"发展为专门的"标会",成为一种民间融资形式。标会比从银行借款更快捷,"叫标"(融资)的人能迅速融来一大把钱,按月还钱压力不大,参与标会的,也能快捷地以钱生钱。邓世奇小时候,村里标会的金额是一股五块钱。后来逐渐涨到几十块。等到1989年他第一次入会,一股最高涨到300元。
标会盛行与沙县的交通位置不无关系。横穿县城的沙溪河直通到福州,连接闽西北各地。早些时候,陆路交通还不方便时,周边的县市买盐巴必到沙县。因为,只有这里的沙溪河通到沿海福州,运来盐巴。所以,当地就有"搞贸易"的传统。"一个麻袋,一杆秤"就开始走街串巷。做生意没本钱,就靠标会来融资。
1990年,县城搞"旧城改造",邓世奇的老房子换来了一块地皮。他又多加入了几个标会,希望收到更多利息,在县城盖个房子。投入标会的钱,有很多是他向亲戚朋友借的。
1991年底,邓世奇第一次"叫标",从一个"天天会"里融资来了一万多块钱,准备扩大经营。钱刚到手,就被会长要走了九千。第二天,这个会长跑了。 "呆住了,束手无策。"邓世奇说。
没过多少天,邓世奇参加的其他29个标会都出问题了:会长跑掉,投进去的钱要不回来,借别人的钱还不上。邓世奇投在标会里的钱有十五六万,外面欠着亲戚朋友十一二万。
这一年,沙县经历了最严重的"经济危机"——"崩会"。
崩会的原因与沙县的另一个传统有关,赌博。邓世奇说,"沙县是赌城。"
几百年来,标会和赌博原各不相干,但从1990年,一些赌徒开始进入标会,标会的性质开始改变。标来的钱,不再用于应急或做生意,而是被赌徒整麻袋整麻袋拿去赌博。赌输了,老传统"月月标",发展成了"天天标"。直到资金彻底断了。1991年,沙县八大会头纷纷出逃。标会,瞬间崩溃。
春节前,邓世奇把两家店盘出去,得到3万多块钱,还了一些必须要还的债,剩下5千块。接下来能想到的唯一办法是——"跑"。
和邓世奇一样背上巨债的还有一大批人,沙县夏茂镇在一年前就开始崩会了,1990年就有人陆续跑了。
跑出去干什么?邓世奇只是听说,"1990年刚跑出去的人,有的在做小吃"。
"想赚钱就去做小吃"
这是一根稻草。
8个小时火车,邓世奇到了厦门。
第一家店找得不顺利,赔上押金,带出来的钱也没了。房东把房子转租给别人的那天,夫妻俩蹲在店门口,抱头痛哭。
"我们都想去跳海了。"邓世奇喝下一盅功夫茶,对我说,他们只能摆地摊。设备很简单:两个炉子,撑起一块塑料布。
地摊不顺利,不怎么赚钱。两个月后,邓世奇找到了一家店。夫妻俩连夜没睡,找人凑钱,一个厦门的朋友拿出一万元给他,他不敢要,只要了九千,七千五百块交了房租。
店拿下来了。开张第一天,营业额388元,邓世奇乐蒙了。他和妻子原本指望每天能卖到50多元就好了。
他的小吃店只做三种食品,拌面、扁肉和茶叶蛋。拌面、扁肉都是一块钱一碗,每天卖出四五百碗。
邓世奇和其他"逃标"者是沙县小吃的第一批创业者,很快,另一批沙县人也走出了家乡。
1992年底,在沙县农村种地的张绍椿刚满20岁,他种一年地收入五千元,整天喊着"累死了!"
有一天,听说很多人在外地做小吃赚到了钱,他从半山坡一骨碌跑回家,对父母说,"不种地了,干小吃去。"
他也到了厦门。早上五点起床,晚上两点睡觉,晚上一数钱,"400多块!"一天干十几个小时,他也不喊累了。1995年,邓世奇还上了所有债务,张绍椿回县城盖起了房子。
到1996年,邓世奇和张绍椿这样的沙县人,出去了一万多。
庙门扁肉店主王盛标家从祖辈就开始挑担卖扁肉,并拥有自己制作扁肉的独门技艺。从1979年读小学时起,王盛标亲身经历了"四根竹竿撑块塑料布,两个煤炉伴只扁肉锅"时期,到现在在沙县拥有自己的店面,并在新建的城买下一栋3层楼的店面。
庙门扁肉店主王盛标家从祖辈就开始挑担卖扁肉,并拥有自己制作扁肉的独门技艺。从1979年读小学时起,王盛标亲身经历了"四根竹竿撑块塑料布,两个煤炉伴只扁肉锅"时期,到现在在沙县拥有自己的店面,并在新建的城买下一栋3层楼的店面。
1996年,张绍椿的舅舅黄乐兴跑到厦门,要跟外甥学习开店。黄乐兴是更独特的沙县小吃经营者,他本是个公务员。
这一年,政府已经开始看到了沙县小吃的大趋势,下发了一个政策:鼓励各个乡镇至少有一名科级政府任职人员停薪留职,出去做小吃,带动各乡镇农民出去致富。
批准这个政策的人是沙县当时的县委书记刘道崎。他不是沙县人,上任不久,他到乡下调研,听着叮叮当当砸铁的声音,上前去问才知道这是在制作"鸳鸯锅",沙县小吃的特色工具。一条街下去,声音不绝,生意好得很。也就在这一年,政府也开始筹备成立沙县小吃行业工会。
第一任会长是乐相森。当时,他还兼任着县委办公室主任的职务。
乐相森是土生土长的沙县人,在当地被称为"乐大师",因为他通晓沙县的角角落落,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文化人和烹饪大师。66岁的他,声音洪亮,每天看三小时的书,雷打不动。他最近看的一本杂志是《新周刊》,他和我讲,"急中国"、"慢能力"。
乐相森到哪都随手带着一个纸袋子,白底绿字印着"沙县小吃培训指导"。从1997年开始,他接到的县里任务是:每年免费培训一千到一千五百名沙县人学做小吃。1998年3月8日开始到2007年,这个任务全部完成,总共培训了一万六千多人。
每逢县镇赶集的时间,村民代表们都到镇上,乐相森就开始给他们讲。
"想不想赚钱呢?种田不赚钱,想赚钱就去做小吃。"
前面有榜样的吸引,后面有政府助推。在其后的十年里,出去的人成群结队,是名副其实的"小吃大军"。
现任沙县小吃办主任郑兴景说,出去做小吃的,1996年有一万多,1999年两万多,2002年达到三万多。现在已经突破了五万。
"沙县小吃最先到了福州、厦门。2001年在珠三角地区形成规模,2003年在长三角地区形成规模,2007年我们在北京搞了推介会。现在新加波、香港都有。"
昔日"逃标"者的救命稻草,成了个大事业。
沙县小吃的传承
以前的沙县,很破旧,平房,黑瓦、木头墙。
在沙县最繁华的李钢路上,保留着一个年代最久远的建筑——"文昌庙",解放前是粮仓。除此之外,沙县已经不见老建筑。乐相森对此有意见,"沙县想申请历史名城,也没有依据了。"
的确,沙县有着1600年的历史。它的小吃能够南北通吃,也跟这段历史有关系。
1600年前,唐末,一个叫邓光步的将军带着十几个官兵来到这里,驻扎设县。邓光步是河南信阳固始人。沙县人也因此认为自己祖上是中原人。
后来,邓光步的两个儿子继续往南走,到了如今的闽粤地区,客家人聚集的地方。所以,沙县也被认为是中原邓氏南下入闽的第一站。在沙县,至今有很多客家人,说客家话。不说客家话的人,也承认自己是中原人。整个沙县人也和客家人一样的传统:注重过节,注重礼仪,能吃苦。
沙县小吃也有明显的中原印证。邓世奇和乐相森以师徒相称,他向我挨个介绍沙县的特色小吃:
"北方的馄饨,到了沙县就叫扁肉。原料是一样的,面皮包肉馅。不一样的是,早些时候,沙县人用木槌把肉锤成黏糊糊的肉酱,北方是用刀剁,面皮更薄。工艺不同。"
"芋饺,就是用芋头磨成粉包肉馅,很像北方的饺子,只是,我们这里不产小麦,就用芋头。"
"拌面,就是面条,不一样的是拌料。"
沙县人和北方人一样爱喝酒,能喝酒。和沙县人一起吃饭,好像回到我的老家山东,酒风剽悍。
邓世奇酒桌上最常说的话是,"喝完你再死!不死你就喝!"
沙县人口24万,和周边的县市相比,不算多,但是每年的酒是销售最多的。方圆几十里,大家都知道,沙县是酒城。
"我们也是中原人。"说完,乐相森补了一句,"沙县人鬼头鬼脑。"在沙溪河大坝上,用植被拼写出,"实说实干,敢拼敢上",这是沙县的精神信条。
有人说,客家人是东方的犹太人。在沙县,有着:"夏茂人是沙县的犹太人"。夏茂是沙县的一个镇,有很多地道的客家人。"崩会"最早出现在夏茂;出去做小吃,最早也在夏茂。
被财富改变的沙县
邓世奇的儿子没上过大学,但儿子找到了一个北京师范大学毕业的老婆。邓世奇说:"小鬼聪明就去读书,不聪明就做小吃喽,我不强迫他考大学。"
这也是当地人对教育的一个观念,有小吃托底,并不需要削尖脑袋挤那根高考的独木桥。
乐相森说,很多沙县出来的大学生也在做小吃。特别在早期,很多老师辞职做小吃了。
邓世奇的儿媳妇学了四年酒店连锁,又回到了沙县,她曾想找到一个"适合沙县小吃的连锁模式",最后的答案是,"手工生产形不成规模,没有统一标准,很难。"
没法做大,也就没有资金继续投入的问题。三五年积累三四十万,不愁小孩子教育,剩下钱,沙县人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买房。
林丽英在沙县工商局工作,她瞪圆了眼睛说,"沙县的房子了不得的,县城中心的好房子升到八九千一平米了。"去年,林丽英去南昌,问人家房子价格,得知是4000块,心里很是惊讶。回到沙县,她每次和外人聊天,都要感慨一次。
一处名为"西园小区"的住宅被当地人称为"夏茂小区",因为这里80%以上的房子都被最早出去做小吃的沙县夏茂人买了。这个小区里,2005年的价格是2000多,现在涨到了6000多。隔壁的世纪花园,开盘价7500元一平米。二十公里之外的三明市,房子均价6000元左右。沙县是三明下属的县。和沙县同级别的县,房价在4000元左右。
沙县政府在小吃上并没有获得什么收益,但是在房地产上却是大赚。每年政府财政收入,房地产税收和地皮交易的钱占到了县里财政收入的60%以上。
除了买房,还有买车。
在一家一汽奔腾4s店,老板说,开店之前,他"不怎么会开车"。但是,看中了沙县的汽车市场,赶紧进来了。这家4s店,2010年卖出了400辆一汽奔腾轿车,分布在三明和南平两个市,统计共20多个县级行政区。其中,80多辆是沙县人买的,占到20%。
沙县买车之盛,还改变了当地车牌管理办法。原来,三明市每个县都有自己的车牌首数字,从前年开始,这些数字都打乱了,因为分给沙县的数字牌号不够用了。
"沙县每年100万以上的车,至少卖出10辆。"这是4s店老板的估计。
一辆白色宝马从我身边飞驰而过,前方是夏茂镇。
夏茂镇曾经是沙县最热闹的镇,人口最多。随着出去做小吃的人越来越多,镇子变得越来越安静。
镇上剩下老人和孩子。作为留守者,他们的日子富裕多了。
张梦萍是个九岁的女孩,我见到她时,她正和小伙伴们围着看一个男孩子打游戏。
他们在镇大街的一个楼房的一层,有四五十平米,一间厕所,一间卧室,横七竖八地摆着十张床,客厅也是厨房,也是孩子写作业的地方。出去做小吃的人们,没时间照料孩子,干脆把孩子留在家,找人专门照顾。
看到生人,孩子们有点害羞,嚷嚷着跑开了。张梦萍是最"不怕羞"的,跑来跑去和我搭话。
她跑到我跟前,仰着头,灿烂地笑。我说,"给你拍个照片吧?"
"好啊,照片会登报纸么?"
我没来得及回答,她忽然很高兴:"那我爸爸妈妈就能看到我了!"然后,又跑了。
梦萍上次见爸妈,是去年春节。他们的老师是一个三十几岁的女子,老公也在外面做小吃。老师要照顾儿子,不愿出去,就在家做起了托管孩子的工作。我进去,她匆忙收拾卧室里乱七八糟的衣服,抱起一抱,塞到角落。
梦萍叫她干妈。
夏茂镇农经委主任说,"沙县的小鬼都是托管的,爷爷奶奶老了,孩子们不听话,只能花钱托管,除了寒暑假,全和老师一起。托管也很赚钱的。"
梦萍的爸妈每个月支付1200块钱给老师。从四岁开始,梦萍已经被托管了五年。和她在一起托管的有八个孩子。仅托管孩子,老师一个月就能收入上万元。
沙县的物价普遍比其他县高,夏茂的物价普遍比其他乡镇高。也因此,夏茂被称为"沙县的小香港"。
夏茂镇副镇长邓道顺记得,人们外出做小吃之前,镇上的人多,街道总是很拥挤,吵吵嚷嚷。"猪满街跑。屋子里的桌子底下挖一个坑,放鸡放鸭。地少嘛。"这样的生活条件一直持续到了80年代。90年代初,有人出去做小吃了,赚了钱回来,盖了房子,镇上不吵了。
夏茂镇有三万亩耕地,一万多亩种烟叶,都被外乡人承包过去。还有一万亩,是当地市里面农超对接,被超市承包下来。剩下不到一万亩耕地,当地人种些菜和粮食。
在镇大街的一个小饭馆,邓道顺指着一个正在搬砖头的光背年轻人说,"都是外乡的,本地人不做工,大不了做小吃。"他最愁的是,人少了,房子却越来越多,没有散步的地方,只能到田里。
昂贵的不只是房子和物价,还有人力。这难坏了许金沙,他是沙县金沙工业园管委会的副主任,园区的业主总是向他抱怨,"沙县招工太难了,工资还高"。
工业园区从2004年开始建立到现在,一百五十多名业主,只有不到十个是小吃发家创业的。项目大都来自外地。工业园区的地价很便宜,引来了很多外地投资。工业园初建时,"只要不是污染行业,都欢迎。"这个迅速完成第一笔资金积累的小城,正在寻找一个属于自己的工业支柱,企图"工业富县"。
财富原始积累之后的忧虑
其实,除了小吃,沙县有很多其他津津乐道的地方。
譬如,树木丰富,林木业从古到今都发展不错。早些时候,伐下的大树顺着沙溪河一直输送到福州沿海。
再譬如,沙县出美女。当地有段顺口溜,"延平的枕,萃口的草(草席),沙县的姑娘不要挑。"不要挑,是说沙县的姑娘都很漂亮。
林丽英在县里工商局工作,两眼有神,身材高挑。她说,曾经有个叫刘萍的姑娘,长得很漂亮,在工商银行站柜台,其他县的人,专门跑来看她。
我很好奇,还带着怀疑,"多漂亮?"
"白里透红,很耐看,小家碧玉的那种。出国了,不然你也去看看呢。"
沙县人心态开放。我走在大街上,拍照,他们都会笑嘻嘻地让我拍。
午间,大街上几乎没人。上午十一点到下午三点,人人都在家。这个小城的经济发展迅猛,但是生活节奏却还是保留着那份悠闲。晚上,上百对沙县人在广场上跳交谊舞。
很多沙县人都承认:恋家。所以,沙县小吃人做到哪里,都要回来买套房子。
他们的悠闲和传统,很少被外人了解——小吃的风头太盛,全然盖住了这座小城。
离开沙县那天,我始终没有找到一辆出租车,招呼一辆摩托车,起步五块。小师傅是重庆人,十六年前来了沙县,因为"沙县好赚钱,不看学历,认本事"。他骑摩托车载人,每个月能赚四千块。一个人在沙县,小师傅没娶老婆,"沙县的女孩子很挑剔。"
"你没想过回家?"
"没有啊。沙县总有一天会变成又一个上海滩的。"
"为什么?"
"一条河隔着城市中间,就像黄浦江。地皮贵寸土寸金,经济高速发展,而且三教九流什么人也有。多热闹啊。"
这个热闹繁华、完成了第一波财富原始积累的沙县,也开始有了自己的忧虑,沙县也需要一个工业支柱来强县,但是按乐相森的说法:"和小吃相比,工业没有成气候的。"而异军突起的房地产业,对经济的拉动力到底能够挺到几时,也是个未知数。
更重要的是,并不复杂的小吃买卖,也在被人复制。到现在,中国各地的沙县小吃,有30%并非沙县本地人经营。
隔壁的将乐县,甚至整县在复制沙县的路:大批人,背井离乡,背着鸳鸯锅去做沙县小吃。
这,像极了沙县20年前的样子。

相关日志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墙外楼: 中国的地下钱庄

墙外楼
网络热门话题追踪 
中国的地下钱庄
Oct 6th 2013, 11:08, by 墙外仙

9月12日,青年经济学者段育文接到北京温州企业商会副会长林步贵的电话。林步贵开口就说:"帮帮我!我被人骗了5000万元。"林步贵是典型的温州人,能吃苦,很会做生意。他1979年来到北京,经历重重艰辛,终于积累了上亿元的资产,成为北京赫赫有名的商界人物。然而,这个曾经叱咤商场的温州商人,如今也遭遇了"地下钱庄"的骗局。

几个月前,几个杭州人来到北京向他借了5000万元的巨资,投入到地下钱庄的生意中去。对于地下钱庄,林步贵有所耳闻,他知道地下钱庄是非法的,运营模式是通过高利贷牟取暴利,所以开始不愿意借钱。但对方许以重额利息,还有杭州的几套别墅做抵押,林步贵就把钱借给了对方。等了两个月,到该付利息的时候,对方的电话号码却成了空号。

地下钱庄呈现鲜明地域特征
"地下钱庄怎么会有那么多的骗子?"林步贵不停地质问着。
段育文对他解释道:"地下钱庄来借你钱,必然是预谋很久的事情。先去报警,走司法程序。"

目前,段育文最担心的是,自己会不会遭遇地下钱庄的打击报复?随着他的着作《借贷危机》的出版,书中所揭露的地下钱庄如何集资、如何运营、如何牟取暴利的真相也日益被世人所知晓。

浮现在段育文脑海里的是近年来暗访地下钱庄的那些日子。一路从内蒙古跑到温州,再跑到江苏、东北,再去山东、福建和广东,其中的辛苦和险恶非常人想象。

段育文了解到的事实是触目惊心的——温州地下钱庄,可谓中国借贷危机的策源地;福建地下钱庄,每年非法资金流达上千亿元;鄂尔多斯地下钱庄,有近2000家分布,触角甚至伸到了陕西神木;东北地下钱庄,黑社会色彩浓厚;山东地下钱庄,大批韩国人参与其中;江苏地下钱庄,部分政府官员深陷;广东地下钱庄,神秘的"百慕大珠三角";湖南地下钱庄,广东"进攻"中西部地区的跳板……

非法吸存、非法放贷钱庄在中国大多数省份均有,尤以江浙和东北地区表现突出,在各地分别以标会、台会、互助会等形式出现;非法买卖外汇的地区以广东、福建、山东为主,这类钱庄主要分布在广东、福建、山东等沿海地区,在广东、福建以非法买卖港元、日元为主,在山东等地以非法买卖韩元和美元为主;非法典押、高利贷的地区以湖南和江西为主,包括一些已被国家清理整顿的典当行也转为地下继续经营。

金主、庄主和借主的"食物链"

段育文极力寻找接触地下钱庄老板的机会,目的只有一个:原生态地了解各地地下钱庄的生存状态。在温州,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地下钱庄(挂牌担保公司)老板告诉段育文:"我们这些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等合法机构异化成为地下钱庄,实属无奈。按照规定,获得融资担保牌照的担保公司必须和银行合作,向银行打入保证金获得银行认证后,才可以通过银行将保证金放大5倍,给相关方进行担保。"

该老板坦言,自己的担保公司也在做借贷中介,收益不菲。比如,一笔1亿元的直存款业务,可拿到借款额2%至3%的额外提成。所谓直存款,就是借款人虽符合银行的放贷标准,但由于银根紧缩,银行的信贷额度已用完而无法放贷。于是,借款人为该银行吸收一定数额的存款就成为从银行贷款的前提。借款人没法筹集到存款只能求助地下钱庄,这时,就有金主(有放贷需求的个人或企业)将约定款项存入指定银行,然后由银行按正常程序向借款人放贷。借款人需向金主贴息,而庄主属于服务于金主的中介。

"金主去银行办理定期存款,并将银行存款单和一年内不查阅不调动存款的承诺书给借款人看,按照行情,存入银行一年,金主不仅可以拿到4.14%的银行利息,还可以一次性拿到借款人额外支付的近5%的贴息。如按活期存款办理,借款人必须向金主支付18%至20%的贴息。一般我们从上线那里,以两三分的月息进货,然后再以六七分的月息出货,从而赚取利息差。"该老板说。

该地下钱庄老板举了一个例子,来表示与下家签订的合同都有些"门道"。

他举例说:假如陈某融资2000万元,周转1个月,提供房产抵押等材料,抵押物价值在融资额两倍即4000万元以上,办妥抵押手续后,以个人名义出借资金。白纸黑字的借条上写明的利息不一定高,但是在资金真正借给陈某之前,"高"利息就已支付了。按月息8分利算,借款方事先就要支付160万元的利息,利息通常直接在借款中抵扣,陈某借条上的借款是2000万元,事实上他只拿到1840万元。
正如该地下钱庄老板所言,后来根据段育文的调查,温州地区所有正规担保公司的资金流量还不足地下钱庄资金流量的1%,归根结底的原因还是相差巨大的利息回报,融资性担保业务只赚2%至2.5%的手续费,地下钱庄最低额至少都在10倍以上。

80后庄主年操盘百亿元资金

在福建福清,段育文巧遇了警方刚刚抓获的一个大型地下钱庄的老板——沈鹏。按照警方的叙述,沈鹏是福清市地下大钱庄的"庄主"。沈鹏的地下钱庄窝点被捣毁的当天,他的非法日币交易量就达到3000万日元,警方估算沈鹏的地下钱庄每年的资金流量至少达到百亿元人民币。

见到沈鹏时,段育文不敢相信,这么一个福清市最大钱庄的庄主,竟然长着一副稚嫩的脸孔,年纪看起来也就是25岁出头,这个80后竟是叱咤福清市地下钱庄的大庄主,让人感觉不可思议。当问起如何走上非法买卖外汇,做地下钱庄生意的时候,他显得很健谈。
沈鹏的地下钱庄位于福清市龙田镇福田商业城[0.00%资金研报]。从表面看,那个商业城只是一个设施再普通不过的楼层,在沈鹏被抓前,每天从那里出入的现金量,高峰时以千万计,要远远超过国内许多银行的地方分行。"我们有很多招徕客户的生意经,像我们这样规模的钱庄,服务和信誉甚至做得比正规银行还要好。只要几个电话,从国外汇入的外币,一天时间就可以到达客户手中。而且我们的地下钱庄的兑换牌价基本都比银行还高。"沈鹏说。

服务周到,信誉良好,再加上海外渠道,沈鹏的钱庄发展得相当迅速,很快成为福清地下钱庄的"央行"。每天上午9时左右,沈鹏定时与海外联系,商定当天的外汇汇率,接下来再由他与境内卖汇客户(钱庄的下线)、中小钱庄商定汇率。他不但决定着福清的外汇黑市价,同时能够直接调拨各小钱庄的资金,承接小钱庄消化不了的大单。中小钱庄像储蓄所一样围绕"央行"形成一个地下金融网络——而沈鹏就像是"央行"的行长。

按照沈鹏的说法是,警方破获了一起刑事案件,而该案件涉及的黑钱是经沈鹏的地下钱庄流转的,警方由此顺藤摸瓜,最后逮着了他这条大鱼。"要是没有这起刑事案件,警察可能永远抓不到我。"沈鹏说。
沈鹏的被抓让一批地下钱庄裸露
在阳光之下,但这样并不能从根本上使其断绝,许多钱庄的运营方式更趋隐秘。在福清,像沈鹏这样的大"庄主"保守估计至少还有数个,他们与沈鹏相比,在规模上并不逊色,但手段更加隐蔽。

为什么不能彻底打击这些非法的地下钱庄呢?段育文说:"福清的市场需要,是地下钱庄存在的最大原因。简单快捷也是福清地下钱庄的最大优势,而且钱庄还可以轻易把你的日元换成你想要的任何外汇,汇率比银行还要高。"
银行资金变相流入地下钱庄
有哪些人在放贷给求贷无门的中小型企业?除了民间资本,银行也难以置身事外,甚至有银行资金也充当了民间拆借的"二传手"。据报道,银监会原主席刘明康曾表示,目前中国沿海地区约有3万亿元的银行贷款流入民间借贷市场。

段育文在调查中发现,民间借贷出现了新特征:资金多元化,甚至境外资金加入到民间借贷行列,银行资金也通过各种渠道变相流入民间借贷的池子。银行资金更多时候以一种更为隐蔽、合法的方式流入民间借贷市场。温州有些知情人称,一些银行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套取资金关系,与人合伙开担保公司,以假实业的方式把钱借出来,再翻倍贷出去。
温州商人胡汉民坦承,多次通过一些银行领导贷款,都是私下进行。曾经在胡汉民急需资金的时候,温州一家国有银行信贷部的工作人员对他"施以援手",从2009年7月开始,150万、80万……陆续借了700多万元给胡汉民,月息4分。

根据段育文在温州的调查,温州的银行资金还通过上市公司、国企等途径,流入民间借贷市场。银行低息贷款给上市公司或国企,上市公司以委托贷款高息发放出去,银行收取正常贷款利息和委托贷款手续费,各得其所。而一些国有企业或大型企业从银行贷款,利率上浮到年息8%左右。地下钱庄给这些企业每月2分利,年息24%,除去还给银行的利息,企业坐收16%的净利。

温州市金融办主任曾坦承,银行资金流入高利贷市场的行为确实存在,这与监管失职相关。由于信贷需求旺盛,许多企业纷纷转行从事高利贷业务,一些大型企业从银行低成本拿到贷款后,放高利贷,赚取巨额利息、利差,实际成为高利贷市场从银行融资的平台,一些国有担保公司、财务公司也利用国有银行的资金,偷偷地放高利贷。

银行疯狂地染指到地下钱庄的高利贷交易,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因为如果高利贷仅限于民间资本领域,波及面可能还不算大,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一些国企和银行涉足这一领域,经济一旦下行或将带来系统性风险。如果钱是从银行流入民间借贷,资金链条慢慢拉长,借钱的企业经营出现无法偿还的情况,最终会对银行产生冲击,牵连的经济体也会越来越多,从而有可能发生"中国式的次贷危机"。

相关日志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墙外楼: 许知远:东方美人与红露酒

墙外楼
网络热门话题追踪 
许知远:东方美人与红露酒
Oct 6th 2013, 11:09, by 墙外仙

总是东方美人。

"这茶来自苗栗",周奕成边倒茶边说"茶菁要让小绿叶蝉叮咬过,香气是昆虫的唾液与茶叶酵素混合出来的。"

我呡上一口,茶的确香,不知是是否缘于昆虫们的唾液。

这还要感谢John Dodd,是这位美国商人在1866年把乌龙茶从福建安溪引入到台北的淡水。在接下来的半个多世纪里,茶叶与樟脑成为了台湾财富的最初来源。

我们正在饮茶的大稻埕正因此兴起。很是来台北几次,我的兴趣才从故宫、中正纪念堂、敦南诚品书店、温州街的殷海光故居转移到大稻埕。

我在那些暗灰色、不中不西的建筑中穿梭,品尝过波麗路奶油过多的西餐,听系着领结的老侍者说,何应钦曾带邓丽君来过;我也迎着"步履春台"的匾牌,走进黑美人酒家,围着粉色桌布纵酒唱歌,多少感到一些台北曾作为一个难民社会的宿命式欢乐,那"金大班的最后一夜";我还在炎热、闲散的午后,坐在大稻埕码头的榕树下喝茶,想象着如今寂寞的淡水河的千帆飘竞、繁华一时;也曾在一个春夜,到处寻找那座不起眼的"二二八事件"的纪念碑,反抗国民党政权的本土起义正是从这里开始的……

大稻埕是台湾混杂历史的象征。台北城直到18世纪初才有汉人居住,淡水河旁最繁华之地本是艋舺。倘若以郑成功在1662年收入台湾算起,在两个世纪里,南部的台南府、中部的鹿港、北部的艋舺是商业中心。

直到19世纪中叶,这因一片水稻田得名的"大稻埕"才进入历史。先是一位叫林蓝田的流浪摊贩为了逃避海盗,在今天的迪化街开设了第一间商铺,然后艋舺的一场械斗让一群福建人逃到此地建立起市场,经营与厦门的贸易。决定性的变化与近代中国的困境有关。1858的《天津条约》议定台湾淡水为通商口,到了1863年,淡水港的范围包括淡水河的艋舺与大稻埕。台湾被卷入了19世纪后半叶日益繁盛的全球贸易体系中,在这个新时代中,比起固守传统的艋舺,大稻埕因为缺乏历史的负担,一跃成为中心。

在迪化街,你还可以感受这历史遗绪。霞海城隍庙仍烟火缭绕,这里的月下的老人出了名的灵验,在160年前的那场械斗后,失败的同安人携带城隍到此,相信他能保护他们。迪化街两侧的老房子,能仍看出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繁华景象,它们是台湾式的西洋风格。茶叶是这些财富的主要来源,怡和、德记、新华利,这些风云一时的洋行都曾在此设立分行,向欧洲与美国输出台湾茶叶,Fromsa-tea畅销一时,本地茶行在高峰时期接近三百家,"东方美人"更名噪一时。

我们坐在迪化街上的一幢空间开阔的老房子的二层,这是个混合了书籍、瓷器、文化品、茶馆、剧场的文化空间,深色调的桌椅、精致的茶具,还有Edia Piaff的背景音乐,她饱经世事的声音倒是很适合这百无聊赖的午后。

周奕成英俊、安静与矜持,你很难想象他曾是个狂热的政治人。他出生于1967年,整个青春正与民主运动紧紧相扣,相信青春理应战胜腐朽。正是他领导的"草山学会"率先向国民党的"万年国会"抗议,发展著名的"野百合"学运。他还曾主动考试不及格,留在学院里继续革命。他也顺利从学生活动家成为了一名政治人物,在民进党内,他是少年得志。以29岁之龄,他出任民进党文宣部副主任,大胆提出了《台湾独立运动的新世代纲领》,主张民进党应转型为中间偏左的社会改革政党,不应以台独为唯一使命。1999年出任民进党青年部主任,他在台湾大专院校,成立了两百多个小组织,为民进党培养后续人才。

他也注定属于这希望与幻灭交替的一代人。他说自己这"学运世代",与上一代共同分享戒严时代的经验,也与下一代分享物质丰裕的经验,是在解严前后十年完成社会化的过程,这一代人不需要背负上一代的悲情与绝望,却收获到因威权瓦解而突然出现的大量政治与社会空间。

陈水扁的兴起,让这一代青年立刻进入权力中枢。他34岁进入总统府,为陈水扁总统撰写文稿。不到一年,他就因理念原因辞职。在接下来的岁月里,他与民进党越走越远,并在2007年组建第三社会党,希望克服台湾蓝绿分化对峙的困境。他为此被开除出民进党。

对我来说,他可一点不像个政治人。初见面时他不无拘谨,但几杯红露酒下肚,他又是另一个模样——热情、浪漫、抑制不住的说话。而让他真正兴奋是激情、青春与梦想。我很怀疑,在卷入政治这么多年后,他是否真理解政治与权力?看起来,他就像传统中一连串文人、艺术家一样,政治代表着浪漫、青春与反抗、一种审美上的需求,他因缘际会的卷入其中。

他的政治尝试总效果不佳,像是大部分理想主义者一样,他的努力引人注目却似乎注定失败。

他算是其中的幸运者,除去一些失落,没有太多的个人悲剧。但当他把方向转向商业与文化时,却获得了意外的成功。

"那是海明威、菲茨杰拉德、毕索、达利与介川龙之芥的时代",每当谈起1920年代,周奕成兴奋不已。对他来说,夹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20年代,是个试验的时代。在欧洲,它是旧秩序崩溃后的宿命式的狂欢,在美国,它是一个繁荣与轻佻的爵士岁月,在日本,它是夹在过度紧张、富国强兵的"明治时代"与发动战争的"昭和时代"间的"大正时代",是一个政治意识觉醒、消费主义崛起的时代。而在中国,它沐浴在五四的青春激情中,追求个人解放、推崇自由、多元与尝试的时代,一个胡适之、鲁迅、陈独秀、徐志摩的时代……

那也是台湾的美妙时光,一个蒋渭水、张我军与郭雪湖的时代,他们试图把世界思潮引入台湾,期望找到自己独特的声音、颜色、思想与组织形态,获得对自身命运的自觉。而大稻埕正是这股风潮的中心。

他给我讲述蒋渭水的故事,带我沿着延平北路散步,路过大安医院《台湾民报》的旧址,我们到处寻找红露酒,这是蒋渭水的最爱,它与绍兴黄酒有几分相似,必定常与他的爱人同志陈甜痛饮……

蒋渭水是台湾悲剧性命运的缩影,也是大稻埕辉煌岁月的象征。在他5岁时,台湾被割让给日本。他成长的岁月是一个日本影响不断加剧的时代。一种独特的痛苦刺激着他们。他们在日本的殖民者那里感到被殖民的屈辱与痛楚,却也无法向中国寻求帮助。当林献堂在1907年的东京遇到流亡中的梁启超时,后者明确地劝这位台湾的士人领袖"三十年内,中国绝无能力可以援救你们"。

辛亥革命曾短暂地激起新期望。倘若中国摆脱了腐败的满人统治,变成一个富强的共和国,也可能给台湾带来改变。孙中山象征了这种幻象。刺杀袁世凯的计划正因此而起,尚在台北总督府医学院就读的蒋渭水和留日归来的杜聪明曾想用通过一种病菌来毒杀袁世凯,不管这举动多么幼稚,却反映出这第一台湾知识人的思维,只要推翻了这个新独裁者,孙中山重获领导权,台湾就可能迎来新希望。他们最终要发现,台湾只能依靠自己。中国忙于自己内部的纷争,无暇顾及这个岛屿。

台湾意识正在这痛苦中醒来,武装抵抗已然失败,新一代人则选择了政治抵抗与文化抵抗。既然殖民者期望台湾人在语言、习俗上成为日本人,那么台湾也该拥有同样的政治权利。从1921年至1934年,台湾精英们共发起15次请愿行动,申请在台湾设立议会,能让台湾人参与到对这个岛屿的改造与建设中,而不仅是个被动的从属者。这一运动的两位领导人蒋渭水与林献堂也象征了一股新力量的兴起,前者是是新兴的知识分子的代表,后者是传统的士绅阶级。这一运动也来自梁启超对林献堂建议的"爱尔兰模式""……勾结英朝野,渐得放松压力,继而获得参政权,也就得于英人分庭抗礼了"。

政治斗争必须依赖与文化觉醒。倘若台湾没有自己独特的文学、思想与语言,它怎样面对日本的影响。如果对外部世界一无所知,台湾又怎样开启这种启蒙。在文化协会成立一个月后,蒋渭水在《会报》上发表了《关于名为台湾的病人-临床讲义》,称台湾人是"世界的文化低能儿",并开出了五剂药方:正规教育、补习教育、幼稚园、图书馆、读报社……

对周奕成来说,蒋渭水则象征着来自另一个时代的鼓舞与慰籍。他这一代人在政治失败后,发现只有存在一个坚实的文化基础,民主之花才能灿烂盛开,而倘若你要坚持眼前的反抗,也要寻求更深层的文化资源。更重要的是,他必须要承认台湾处于一种结构性的困境中,他惊异的发现,原来蒋渭水一代早已面对着相似的困境。

"台湾人负有做媒介日华亲善的使命,日华亲善是亚细亚民族联盟的前提,亚细亚联盟是世界和平的前提,世界和平是人类最大的幸福,并且是全人类最大愿望……简单来说,台湾人是握着世界和平的第一关的门键啦。"在1921年的文化协会成立仪式上,30岁的蒋渭水宣称。

这当然是一种夸大其辞,这可能是台湾知识分子身陷强烈的边缘感,对"世界潮流"与"世界文明"充满渴望,也可能一种必要的策略,借此来激励台湾社会的情绪……但毋庸质疑,他都蕴涵着一种强烈的身份焦虑——台湾是被忽略的。

而在事实上,1920年代远非这样浪漫。在欧洲、在日本、在中国,这个过渡时代有着天然的悲剧性,在表面上的文学、艺术、大众文化、商业、技术的繁荣背后,是政治与道德上的溃败,法西斯主义、共产主义、工团主义、军国主义、狭隘的民族主义,它们都如幽灵般崛起,世界通向了更大的悲剧。

台湾不能幸免。倘若以1921年文化协会的创办为始,到1931年去世,蒋渭水在台湾公共生活的扮演角色只持续了十年。这是生机勃勃、却也是充满了挫败的十年。令人耳目一心的文化启蒙并未带来有效的政治行动。台湾的变化仰赖于外界的变化。当日本国内气氛松动时,他们活动的空间就大,当中国革命顺利时,他们就倍受鼓舞,甚至他们思想也是日本的大正民主与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的混合体。即使如此,这股力量也不可避免的分裂,它被世界流行思潮撕成两块。1927年初,文化协会正式分裂左右两派,左派讲究用阶级斗争的方式理解台湾,而右派主张在现状妥协的情况,力求民族自保。前一种力量在当时更为流行,全世界都在左倾。蒋渭水试图调和两者,却越来越试图以马列主义指导社会运动,最终,他还说出这样的话"十年后的解放阵营会减少知识分子和小资产阶级,结成坚固的劳动者和农民的同盟"。

他的激进态度也与在大时代面前越来越强烈的无力感有关。1930年代开始了,军国主义的日本不再有改革的可能,而中国卷入战争与内战,也不能为台湾提供新的可能。

令人绝望的不仅如此。"皇民化"正加速到来。作为殖民者的日本也代表某种进步,在1920年代的台湾,瘟疫已不在流行,疟疾也大有改进,保守的农民已能积极采用新品种、新技术,脚踏车、汽车、卡车都出现了,咖啡店、百货公司、报纸、公园、西装,一整套新体验也到来……在某种意义上,蒋渭水发动的社会运动正是建立于这种新的富足与体验之上的。他开办的报纸、书刊社,正是那个印刷业革命的象征。

这些力量必然瓦解他的政治与文化主张。他是个一个进步主义者,是线性历史观的拥护者,他用更先进的西方文明来反对日本。但倘若,日本真的代表着进步与未来的历史,台湾怎么办?况且,时间似乎站在日本这一边。一直到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前,日本帝国看起来不可阻挡,而越来越多的台湾人则接受了"成为日本人"的命运,中国与汉语反而变得遥远而陌生。倘若此时,蒋渭水仍活着,他定会感到彻底的幻灭吧。不过,他或许也有自己的方式来逃避吧,可以躲进红露酒与陈甜的笑容里。翻阅蒋渭水留下的文集,与其说他是政治人物,不如说是个浪漫文人。"幸亏他离开的早",我们感慨他早逝,或许也该为此庆幸。

而周奕成也有同样的感受。他对台湾的现状深感不满,在经过那个激越的抗争时代,整个社会陷入了"民主之平庸"。

"台湾社会之所以还沉醉在小日子里,还没有深刻感受到大时代的再临,可能出于迟钝也可能是自我蒙蔽",他在一篇文章中写道,"但事实上,台湾完全没有逃脱这时代的再临,因为台湾就在新的世界格局的核心,也就是中国与美国合作与冲突的夹缝里。"这语气活脱脱的蒋渭水翻版。而一股宿命感也同样围绕着他,"历史的主流,确实是站在中国这一边的,中国本就不该是个弱国,它之前的弱反而是个不正常状态,"中国则令他无可奈何,"中国已大到超越人类任何理论的程度"。

在一段时间里,人们相信台湾是未来,香港是现在,中国是过去。而如今,中国似乎再变成了未来,这个结合了经济增长与政治专制的新模式。中国的诱惑太大了,全台湾都被它迷惑住,到底谁代表着历史未来?所以,他也亟待一种新革命,能打破这越来越固化的僵局。

不过,历史自有其诡异之处。蒋渭水必定想不到,在他去世、被遗忘四十年后,他成了党外运动的灵感来源,又在21世纪鼓舞了周奕成的成长。而对政治心灰意冷的周奕成却通过商业的方式再度激活了大稻埕,他又对雄心勃勃地谈起要把台湾的茶叶与瓷器再度输送到全世界,它们都代表一种新的生活与美学品质……

不过,在几杯红露酒过后,这疑惑、追雄心或许也没那么重要了……不管蒋渭水、还是周奕成,一个浪漫主义者追求的不是现实意义的成功,而是这过程中的自我陶醉。

相关日志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墙外楼: 天涯网友上海自贸区实地探访

墙外楼
网络热门话题追踪 
天涯网友上海自贸区实地探访
Oct 6th 2013, 11:11, by 墙外仙

  最近自贸区炒的火热,到处都在说这个事情,前几天股票连续多少个涨停,搞的简直是第二次改革开放一样,由于工作关系正好想在里头注册公司,今天是国庆节前最后一天,想着昨天韩书记已经揭过红布开始挂牌开搞了,今天就赶着早点过来看看行情了。
  国庆节前最后一天不敢开车,怕重演中秋节前的巨堵杯具,就做地铁,六号线到保税区北站,下来倒也方便,走几步就看到大门了。
  挺简朴,还不错
  
1

  这个好像新弄的,一起保税区的时候没见过。
  
2

  老大们揭幕的时候挂的大红花还在。很多人来了都要合影,是不是认为这里是新的梦想开始的地方,一定要留念一下。
  
3

4

  
  说说正题吧,来这里是要注册公司的,怎么搞法呢。中午赶到的时候工作人员正在休息,说是一点半开始,到了1点钟就有很多人在2台取号机前面开始排队了,我也别愣这了赶紧排吧。等啊等,等到1点半了,工作人员也来了,一开机,乖乖,2台全部罢工了,捣鼓了一会儿也不见好。敢情韩书记昨天来就管一天好啊。
  
5

  后面就一堆人涌上去了,管他有没有号哦。
  过去一看,工商这里一共3个人,桌子上空空荡荡,原来今天只是回答咨询,啥都办不了,要办10月8号开始。里头的人一脸不耐烦,也怪不得,都快放假了,你们tm问啥问啊。
  讲讲几个关键的信息吧,不是号称1元注册公司吗,真是这样吗?工商亲口说,首先你必须有一个自由贸易区内的注册地址,同志们,这个地址可不是你想有就有的哦,你要去业主那里租虚拟地址,地址基本都是外联发,新发展这种国有单位的,别的工商基本也不认可,现在这地址报价没有低于3万的,而且还在涨。说起来zf确实没有收你的钱,可是它用注册地址卡你啊,在那里等着你呢,所以所谓1元注册公司目前看来是不存在的。门槛非但没有降低,而且由于垄断的地址费上涨提高了。工商真要提倡所谓自由贸易,在这条上完全可以取消注册地址的门槛。
  关于审批制,不是说很多行业不要许可证了吗?其实不是的,比如我要了解的某个行业,以前是这样,你必须去某局申请许可证,申请的其中的条件之一就是200万押金,很多创业者出不起,那就拿不到这个许可证,没有这个许可证工商就不给你注册营业执照。这就是审批制度,几乎各行各业都面临类似的问题。现在取消了吗,或者部分取消了吗?跟你说,一点没有。只是有一点变化,你可以先申请这个营业范围的营业执照,拿到执照以后该审批你还得审批,否则还是不能经营。我去,我要一个空执照有个屁用,还要花我3万块钱。
  关于负面清单,那是针对外资的,也就是不在这里头的都可以做。我去,你们仔细去看看,这清单之外的还有啥可以做的,好像有个造游戏机的事情大家挺感兴趣的,实际情况就是该垄断的还都垄断着,放不了手啊。
  一个小花絮,在大厅里有个上海电视台(STV)的记者小哥,带着一个摄像过来采访,让前来咨询的人说现在改革之后是方便了很多。我自己凑上去,自我介绍了一下,然后跟这小哥说,我能不能稍微提点意见供参考,然后我就说了注册地址很贵,到3万了,创业者门槛很高,是不是将来能考虑取消。这记者小哥一听,脸立马就变了:"这个我不想听",转身就走了。
  之前有个帖子说体制不改革,任何这种自贸区之类的不会成功,我深表赞同啊。李总理的出发点是好的,也想通过这种另起炉灶的方式进行改革,可是无奈下面盘根错节的利益集团是不会轻易放弃的,从今天现场来看,我认为相应的各个行政部门并不想改革,目前只是被压着做一些表面文章,实质性的权力不想放弃。李总理如果没有勇踏地雷阵的勇气,干掉一批人,或者重新成立一个机构,让传统势力靠边站。这个改革不会成功。
  不管怎样,总是开始起步了,让我们看未来将会怎样吧。

相关日志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墙外楼: 无题

墙外楼
网络热门话题追踪 
无题
Oct 6th 2013, 11:07, by 墙外仙

某官员对抗拒征地的农民训话:"征你们的土地,一亩还给你们3万块钱,不错了!想当年你们的土地是从地主手里抢来的,一分钱没给,还把人家斗死了呢!"

相关日志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墙外楼: 日媒:中国富豪与欧美银行齐卷逃

墙外楼
网络热门话题追踪 
40% Decrease in Costs

50% increase in new customers 30% increase in website visitors Digitally dominate online
From our sponsors
日媒:中国富豪与欧美银行齐卷逃
Oct 5th 2013, 10:43, by 墙外仙

中国监察部说,当前腐败现象仍较严重,民众对此反映强烈。

日本《产经新闻》周六(10月5日)刊登驻北京分社长山本勋的深入报道,指出中国富豪们的资金与欧美银行的资金一起"像能预知大地震的动物一般"逃离中国。

报道说,中国经济前景存在的强烈悬念对中国富豪们的来说,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反腐号令,令腐败官员的族群等加速向海外转移财产,目前美国和加拿大的豪宅开发正由中国机构投资者和富豪们掀起盛况。

报道引述未经确实的消息称,中纪委去年底通过相关机构的通报是去年中国非法外流的资金突破1万亿美元,比2011年的6千亿美元近倍增长,今年预计会达1.5万亿美元。

报道引述美国《华尔街日报》的消息说,"中国机构投资者和富豪们的热门投资地点已从美国纽约、洛杉矶、三藩市延伸到休斯顿、波士顿等,而加拿大温哥华今年上半年售出349幢价格在200万至400万加币(约194万至388万美元)的豪宅,中国富豪也是主要买家,令温哥华豪宅销量比去年同期增加77%"。

欧美撤资超20万亿

报道称,中国经济前景令欧美银行强烈悬念则源自被形容为行将破裂的中国房地产泡沫和各地激增的债务,以及习近平政权左倾、对外强硬路线等风险评估。
报道列举美国投资银行高盛今年以15亿美元售出所持的中国工商银行股、瑞士信贷银行和英国苏格兰皇家银行分别抛售所持的所有中国银行股,以及美国银行上个月决定全面出售中国建设银行股。

报道引述前中国财长项怀诚的话说,到美国银行抽回资金为止,欧美4大银行几乎已从中国全面撤退,流出资金超过20万亿人民币,令各地政府借贷进一步艰难。

报道还指出,香港富豪李嘉诚的长江实业集团的资金也加入逃离中国的行列,李嘉诚出售了在中国和香港的300间超市和上海、广州的办公楼宇,转向投资欧洲能源、通讯事业。

没能"对症下药"

报道分析说,所有逃离中国资金的共同点"是对过分繁荣的中国经济和习近平政权不安",并指出对比之下"独裁政权下开始经济起飞的韩国和台湾正通过民主化和法制化推进着经济层次升级和社会安定"。

分析认为"腐败与贫富悬殊矛盾已达'沸点'的中国需要的是这种政治、经济、社会的一体化改革,但习近平政权正加强回归毛泽东时代的思想、限制言论路线,消极对待改革。

分析指出"政权前途悬念令内外资金一起逃离,加上今后美国可能缩小金融缓和规模,恐怕将导致人民币暴跌和房地产泡沫崩溃,明年是中国经济的一道坎"。
近几个月,日本传媒、舆论有关中国泡沫经济行将崩溃的分析屡见不鲜,其中日本证券评论员增田悦佐在《东洋经济》预测中国泡沫经济破裂将令中共政权3年内崩溃,正引起议论。

相关日志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