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26日星期二

墙外楼: 债券收益率显著攀升,经济再度拉响警报?

墙外楼
网络热门话题追踪 
Try the Gold Card Free

You want the very best for your business. You want reliable services that you can trust and gets the job done. Try the Huddlebuy Gold Card.
From our sponsors
债券收益率显著攀升,经济再度拉响警报?
Nov 26th 2013, 08:36, by 墙外仙

过去几天,市场关于中国改革的热情已经被货币市场利率和债券收益率攀升所侵蚀。中国的银行间市场利率在10月底之后上升了一个台阶,而且近几天进一步走高。更令人困扰的是,长期国债和信用债收益率同样在大幅上升——10年期国债收益率升至8年来的最高位(4.7%)。

  当然,过去几个月通胀的确在上升、增长前景也在改善。不过,以往债券收益率对通胀也没有如此敏感过。显然,近期利率水平上升的背后还有其他因素。

  流动性趋紧推升SHIBOR

  乍看之下,流动性似乎并不应如此紧张。作为中国流动性供给最为重要的来源之一,金融机构新增外汇占款在10月份达到4420亿元,显著高于9月份的1260亿元。不过,由于企业税款缴纳增加显著高于平常水平,10月份财政存款增幅较往年多增加了1500亿元,从而挤占了银行体系的部分流动性。

  更重要的是,10月底以来,央行收紧了流动性管理、并释放出进一步紧缩的信号。央行加强流动性管理的动作本身其实很温和(这也是为何许多人对利率出现如此大的反应感到惊讶):10月末,人民银行连续10多天暂停逆回购,并且继续以较高的中标利率对到期的3年期央票进行了续作。10月份和11月以来的流动性净回笼的幅度是相当温和的。

  相比之下,人民银行对进一步收紧的表态可能更为引人注目——央行在10月末表示"近期贷款增速相对还是较快",在近几年"较大幅度加杠杆后",经济可能将在"较长时期内经历一个降杠杆和去产能的过程"。李克强总理同样释放了明年货币政策将更加稳健的信号。此外,市场普遍预期监管层可能会很快收紧对银行同业业务的监管。对流动性收紧的预期可能使得银行在市场上拆出资金时变得更为谨慎、增加备付金。

  表外信贷活动的快速扩张高度依赖于银行同业业务,即便是对于较温和的流动性收紧,银行间市场利率的反应也十分敏感。过去,当人民银行收紧银行间市场流动性时,人民币贷款额度通常也同时收紧,因此存款充裕但贷款受额度限制的银行会在银行间市场拆出多余的资金。而现在,银行可以轻易地通过表外信贷活动规避贷款额度限制,包括在银行间市场转移腾挪资产。由此,银行间市场流动性由此前的弱约束转变为了紧约束。

  债券收益率显著上升:暂时性的供需失衡、还是结构性问题?

  银行间市场流动性收紧、货币市场利率上行当然会对债券市场产生影响,但长期国债收益率的剧烈反应不同寻常。还有什么别的原因吗?

  债券市场固然存在一些短期的供需失衡问题。供给方面,四季度计划发行的国债规模较去年同期几乎增加了50%,政策性金融债的发行计划也较上年同期增加了10%。此外,由于年中发生的流动性冲击,一些本应在三季度发行的企业债被推迟到了四季度。而四季度银行对债券的配置需求通常较弱。此外,央行也有意通过"锁长放短"的操作推动收益率曲线变得更加陡峭。

  信用市场的结构性变化也可能导致银行债券需求下滑。通常来说,银行会在(表内)贷款和债券之间进行资产配置。这意味着过去当贷款额度较为紧张、银行间流动性小幅收紧的时候,债券市场不会受到如此强烈的影响。然而,随着近期表外信贷的快速发展,银行能够、并且正在把越来越多的流动性投向第三类资产——同业资产或非标债权,这些资产可以提供比债券更高的收益率。受此影响,近期银行间市场利率上扬在推高银行资金成本的同时,也提升了银行的风险偏好、在(非标)信用市场中寻求高收益产品,而不是去配置传统的债券市场。

  利率市场化的大幕已经揭开

  中国的利率市场化在相当程度上已是既成事实。放在这个大背景下,我们或许可以更好地理解目前银行间市场和债券市场发生的现象。尽管存款利率仍受到严格控制,但决策层鼓励发展各种向企业和个人储户提供更高收益率的理财产品。通过发行理财产品,银行可以在某些情况下做大其存款基数,并规避存款所需缴纳的高额准备金。更重要的是,银行可以使用这些表外负责支撑表外资产的快速增长。资产端,政府对金融创新的鼓励使得银行使用多种信用产品或表外信贷产品规避严格的贷款要求(贷款额度、贷存比、对一些特定行业的贷款限制等)并节约资本金(通过降低风险权重)。由于在这些市场里,利率"自由"地由供给和需求决定,利率市场化事实上已经迈开步伐。

  随着越来越多的信贷需求通过表外渠道来满足,监管者越来越难像过去那样通过传统的数量型工具来将利率控制在市场出清水平之下。因此,我们开始看到货币市场利率、债券收益率和信用市场边际借款成本之间呈现出更加紧密的联系。

  未来几年,随着利率市场化继续推进,我们可能会看到实际利率逐渐上行。但短期内,我们认为不宜将近期利率显著上升作简单的趋势性外推。我们预计央行将会谨慎地管理流动性、稳定利率水平,债券发行高峰的过去也应有助于缓和部分压力,11~12月财政存款投放也应该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流动性条件,即将发布的银监会9号文可能也会迫使一些资金配置重回债券市场。当然,这一过程仍难免充满波折。

  我们应该担忧利率上行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吗?

  企业债收益率和票据贴现利率双双上扬,意味着实体经济资金成本已经在上升。这会对经济增长带来多大的负面影响?

  在其他经济体里,如果政府更多地通过利率而非额度来管理信贷,那么短端和长端利率大幅上行的后果将十分严重。但在中国,我们需要关注:(1)经济体系中有多少比例信贷活动成本出现上升;(2利率上行会导致信贷量的增速下滑多少。

  关于第(1)点,尽管其他金融产品快速发展,但经济体系中的大部分信贷存量(占比达76%的银行贷款)仍基于贷款基准利率定价。此外,近几周信托融资利率并未明显上升。利率显著上行的企业债和银行承兑汇票在全部信贷存量中的占比约为14%。

  更重要的是第(2)点。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体中,利率低于市场出清水平、政府更多地通过额度来管理信贷、同时经济中很大一部分实体(如国企和地方平台)对利率并不敏感,我们认为近期利率上扬并不会导致信贷增速的放缓幅度超出我们此前的预期。我们目前已经预测广义信贷(社会融资规模余额剔除股票融资)增速将从2013年的18-19%降至2014年的15-16%,在我们看来这仍能支持2014年GDP增长7.8%。

  而真正令我们感到担忧的可能是:(1)来自地方平台和房地产部门的信贷需求十分强劲且对利率并不敏感,随着这部分信贷需求越来越多地通过同业和其他表外渠道得到满足,这可能会挤出本应流向经济其他部门的信贷资源;(2)鉴于不同信用市场之间错综复杂的内在联系,央行已经越来越难以维持稳定的流动性条件。后者(流动性和信贷周期的波动)在我们看来,正是影响2014年经济增长的关键风险点。我们认为2014年这一因素可能会带来双向风险:一方面,政府对金融创新和资产证券化的鼓励可能会导致信贷扩张快于预期,当中有些可能未被反映在社会融资规模之中;而另一方面,对银行同业业务和信托产品监管收紧则可能导致流动性、乃至全社会信用出现意料之外的紧缩,从而对经济增长带来冲击。

原文出自《新财富》,作者:胡志鹏、汪涛、郭浩庄张宁、翁睛晶 。

相关日志

link to Chrome web store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墙外楼: 《天注定》影评:拜金主义中国的生存与杀戮

墙外楼
网络热门话题追踪 
Have An Idea?

Start developing and building it in our Product Management course in London.
From our sponsors
《天注定》影评:拜金主义中国的生存与杀戮
Nov 26th 2013, 09:22, by 墙外仙

MANOHLA DARGIS
2013年11月26日

04Touch-articleLarge
姜武在贾樟柯导演电影《天注定》中扮演一个矿工。

《天注定》来自中国,是一个愤怒的虚构故事,既庄严又富于人性。它有着大声疾呼般的迫切题材,但却用视觉的诗意讲述被暴力撼动的人生,为它们赋予深沉的情感和对个人价值的信仰。导演贾樟柯是世界范围内少有的、注重社会与政治变迁对人们影响的导演,他的信念贯穿全片每一个镜头。《天注定》中的世界并不是一团混乱的背景,个体的戏剧在这个漂亮的布景前面展开;它更像一个舞台,男人与女人在上面勉强挣扎着履行最基本的道德义务,辨认彼此内心的人性。

电影分为四部分,每部分都以一个不同的人物为中心。它始于北方小镇上身穿绿军装的大海(仪表庄严的姜武饰演),他独自发起了一场对村干部和当地老板的战役,他们靠出卖集体财产发财致富。大多数村民漠视大海和他的抗议,对他报以嘲笑和鬼脸,似乎屈从于某些人所谓的"命运"。然而贾樟柯却对天意之外的力量更感兴趣。他关注那些被历史变迁攫住的人们如何被另一部分人打击、利用、夺去人性;这些剥夺者们只看重物质,诸如片中大老板的私人飞机和他不上锁就停在工厂门口的玛莎拉蒂轿车。

这些奢侈品是新中国的闪亮图腾,它们与村子里被废弃的毛主席雕像(代表消失的旧信仰体系)乃至佛寺(代表更旧的信仰)形成鲜明对比,大海在佛寺里独自采取了残忍的手段。他是一个孤独的人,影片后面,在豪华夜总会里工作的妓女穿着改装成拉斯维加斯式样的红军军装游行,这是对大海那身破烂衣衫的变态嘲讽;而大海的存在,他与腐败的斗争和他的信念像幽魂一样冉冉升起。在某些电影中,这样人与人之间发生联系的时刻可能会显得近乎神秘,多情善感(我们就是世界),并且倾向于破坏片中的政治观点。而这里,人物因为在当代中国生存的存在主义现实而彼此联系。

大海的故事之后是周三儿(安静冷酷的王宝强饰演)的故事,他一身黑衣,头戴芝加哥公牛队的篮球帽,骑着摩托车驶进片中。他正要回到故乡重庆——中国西南部长江上游一个大城市,与三峡地区伤痕累累的多山美景之间形成了对比——那里正在兴建世界上最大的水电工程。这里,高楼耸入雾霾的天空,农民在河岸边种菜。没有人乐意看到周三儿,他拧儿子的脸,把孩子拧哭了;妻子远远打量着他,母亲对他视而不见。他的每个手势里都含着威胁,但他们不知道,他最近刚刚带着霍布斯主义人人皆敌式的冷酷枪杀了三个男人。

《天注定》营造了一种难以平息的紧张感和紧迫感。贾樟柯似乎想说,这些就是此时此刻正在发生的事情。暴力的摩擦和其血腥以及其他电影手法共同为影片增添了紧张感。长期以来,贾樟柯一直通过数码摄影方式模糊虚构与非虚构之间的界限,并以实景拍摄,以及非专业演员与专业演员共同出演的方式,带来纪录片式的直接感。在他的影片中,人物仿佛生活在一个飞速改变、动荡不安的世界,脚下的立足之处都在分崩离析,随之动摇的还有无数社会、政治与美学框架。

JPTOUCH-articleLarge
赵涛在《天注定》中。

影片第三部分的主人公是桑拿浴室的接待员小玉,由贾樟柯的妻子、老搭档赵涛饰演。小玉是一个不切实际、爱做梦的女孩,长发梳成马尾,令人想起胡金铨经典武侠片《女侠》(对于贾樟柯来说,这部片子在这里是一个标志)里的女主人公,她和一个有妇之夫有一段恋情。她的故事很快展开——她给情人下了最后通牒,于是他给了她一把刀子,这把刀后来派上了用场。后来,她不知不觉地走上了和影片最后一部分的主人公,年轻的小辉(由长着细致可爱面孔的新演员罗蓝山饰)同样的道路,陷入债务与绝望的漩涡。

暴力有时会令《天注定》在刹那间放开它的现实主义,进入一个更为形式化的领域。第一部分里,大海拿起枪,镜头移动拍摄一幅老虎(虎是中国的12生肖之一)的画面,你听到一声咆哮,仿佛大海被这头猛兽附身了。在第三部分,小玉被打了,她逃进一个超现实的杂耍团,里面有"圣蛇"环绕年轻女人双脚的表演。但当小玉第二次被打时,她好像脱胎换骨,摆出武侠片中战士的架势,在极具表现主义风格的光影效果中以非常夸张的姿态举起刀子。

贾樟柯与出色的摄影师余力为通力合作,在中国的城市、村庄与公路寻找日常的超现实主义,大海与小玉的变形亦是其中一部分。与此同时,这些角色的变型成为原型,就像贾樟柯引用中国传统戏剧,暗示中国在毛泽东塑像与私人飞机所代表的东西之间,还有其他故事、形式与信仰可以接纳。正如影片最后所暗示的,时间所剩无几,一对年轻男女把几条活金鱼放入河流,这是佛教的放生仪式,目的是鼓励慈悲。但为了被放生,这些动物首先需要被捕捉,这个可怕的悖论是那两个身陷囹圄的人永远不会经历的。

《天注定》未被评级。片中有马遭鞭打的场面,以及鸭子的脖子被撕开的镜头。

本文作者Manohla Dargis是《纽约时报》首席影评人。
本文最初发表于2013年10月4日。

相关日志

Shop Amazon Gift Cards - Perfect Gifts Anytime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墙外楼: 杨恒均:中日开战,日本准备好了吗?

墙外楼
网络热门话题追踪 
#1 Retargeting Platform

Our Average Customer Earns $10 For Every $1 Spent
From our sponsors
杨恒均:中日开战,日本准备好了吗?
Nov 26th 2013, 01:10, by 墙外仙

我当年从事外交、国际关系工作时,日本虽是经济强国却是政治与军事上的二流国家,同我工作关系不大;后来当我从事智库工作、政治研究与推动民主事业时,日本几乎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不干涉中国内政"、对中国人权与民主从来不"指手画脚"的"西方"国家,我自然也没有多大兴趣。

但中日关系自成一体,有意思也值得研究。在新中国成立后受到西方外交孤立时,日本排除美国的干扰,同中国官方你来我往,日本政府属于较早同北京建立外交关系的西方阵营国家。1989年事件北京再次陷入孤立之时,日本政府又是第一个伸出了"友谊"之手,且乘机促成天皇访问中国。这可是天皇第一次被允许访问他曾下令侵略与屠杀过的国家。据说,天皇来访成功打破了西方阵营对中国的外交与道德孤立。

可以这样说,整个上世纪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初,中日友好如火如荼,日本是西方对中国援助最多的发达国家。中国的改革开放吸引外资除了港台之外,来自日本的为多。难怪,这次访问日本时,一位日本学者苦逼兮兮地对我说,九十年代末期尤其是进入新世纪后中国逐步强大起来,不再需要日本的援助与援手。你们有困难、受到孤立时,发展同日本的友好关系,现在强大了,就欺负我们小日本,你们太不儒家,太不仁义了——他这里说的"小日本"当然不是咱网民口里的那个"小",而是指国土面积、人口、军队总数与经济规模。

这次到日本,见到了不少各阶层的日本人,其中我最想了解的一件事就是日本人如何看中日冲突,是否认为中日必有一战,以及中日若开战,他们怎么办等等问题。由于这些问题在中国都是街头巷尾的谈资,所以,我做了一个比较简单的对比,结果很令人兴奋哦。

首先,我在大学教授、专家、记者中多次询问了这样一个问题:中日有可能开战吗?几乎所有的人都说,可能性不大,理由是两国贸易如此之大,怎么会为一些历史问题和小岛开战?加上日本是和平国家,根本没有进攻性武器,如何打?而中国好像也没有准备好同美国作对。

但有几位承认可能会擦枪走火,只不过,他们觉得一旦擦枪走火,美国就会和中国一起来"扑火",同日本关系不大。中日开战,输的是美国,美国可能失去自己在东亚经营了大半个世纪的区域关系格局。

但当我在中国大陆同差不多级别的专家学者与记者朋友谈中日问题时,他们的反应就大大不同了,至少有超过半数认为中日之战不可避免。当然,这里得特别指出一点,我在日本虽然见到了几十位知识分子,可他们应该在骨子里还是对中国持友好态度的,否则也不会见我们这些中国来的民间访问者。

第二,这次访问日本,分别同关西大学与东京大学的一、二年级同学做了交流,同样问到类似中日开战的问题,他们的反应应该更具有代表性。例如在关西大学与同学交流时,直接问几十位同学,你们认为中日会开战吗?如果打起来,你们怎么办?

同我们在中国大陆提起这个问题后感受到的一触即发的"激动人心"的战前综合症相比,日本大多年轻人听到这个问题竟然露出一脸茫然。给人感觉是他们大多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也有两位表现得比较激动,一位说日本得了"和平痴呆症"——意思是你给他说什么,哪怕欺负到门口了,他还是一副痴痴地抱着"我是和平国家、你能把我怎么样"的态度,得过且过。这位同学认为日本应该重新武装,保卫自己的家园。但他的话引起其他日本同学一阵骚动,看得出,站在他一边的并不多。

当我们问中日开战后,各位怎么办时,只有一位同学回答说,我去参加自卫队。他说这话时,我观察到,大多学生脸上依然一副事不关己的表情。看起来,日本的年轻人真得了"和平痴呆症"啊,这和我在祖国见到的一个个生龙活虎、躁动不安,都恨不得想冲到东京街头与白宫台阶上为国捐躯的热血愤青差距实在太大了!

第三,这次旅途中接触了一些在日华人华侨(不包括接待我们的同我们观点类似的那些华人朋友),包括我们的几位导游。当我们谈起中日关系与中日开战的话题时,他们的态度吓我们一跳:小日本就是要教训!坚决支持打日本,中日之战不可避免……其中一位声称,中日开打的话,在日本80万华人中至少90%以上都还会站在中国一边。当我们问这位娶了一位日本老婆的华人,打起来他怎么办时,他说,开战前中国会派专机接他们这些华人回到中国。这是国际法的规定。

另外一位导游持几乎一模一样的观点(都让我怀疑是不是导游上岗培训的),当我进一步引导这位在日本呆了十五年、创立了多家公司的中国人"那为啥不现在回国"时,他脱口而出:这里空气好,社会安定,中国的贪官污吏太多……

同一时间我们见到了一群在中国做生意的"日侨",他们对中日关系非常担忧,但都认为两国经贸关系如此之大,应该全力避免冲突,其中一些表达了对安倍首相的不满。当然,也许是出于礼貌,没有一位说他们希望中日开战,加上他们大多是老板,不是普通在华的"日侨"。但同中国在日本的华人相比,其区别之大有如天壤。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大阪的一次与当地日本各界人士的"市民沙龙"上,一位日本女士(我猜应该是比较"右翼"的)向我们提问:据说中国政府有一个计划,一旦中日开战,八十万华人就会立即在日本到处放火搞破坏,有这么回事吗?

她的问题很无稽且咄咄逼人,正好涉及到我的研究领域,我就不能不亲自出马回答她了,我正了正西装领带,收起了喜怒笑骂而相当严肃地正告她:中国政府绝对没有这样的计划,这个我可以负责任的说,中国政府一直鼓励在世界各地的华人华侨遵守当地法律……哇噻,这是整个民间访问行程中,我唯一一次扮演了在野"外交部发言人"的角色,有没有搞错啊!?

第四,同日本政界的接触给人感觉就是另外一回事了,他们虽然口头也讲友好、不希望冲突,但却显然都并不惧怕且是有备而来的。例如在与日本自民党副总裁高村正彦交谈时,我注意到他文件夹上有两份研究习总领军思想的打印件。他在执政党中的地位仅次于安倍,当过外务大臣与防务大臣。他对中日关系表示担忧,也流露出不赞成安倍的一些做法。但后来有人告诉我,日本政客都是这么"礼貌"的,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你要相信他,就活见鬼了。

我还同一位前日本政府防卫厅的官员(目前已去外务省任职)深谈,他向我说了一些个人看法。他说,日本学界、民间等确实厌战(正如那位学生所说可能得了"和平综合症"),但政界与自卫队里不惧怕冲突甚至希望中日来点磨擦的日本人并不在少数。日本已经失去方向,政客希望通过一场冲突重新在思想领域(爱国主义)和国防上重新武装起来,也是可以理解的。他强调,这有点像北京提出的"中国梦",日本一些人也有类似大国复兴的"日本梦"。

他说:中国可能同日本正好相反,学界与民间都一副时刻准备要同日本打一仗的样子,可政府应该没有这样的想法,军队也不一定准备好了。在目前的国际框架下,同日本冲突就是同美国对抗,中国一旦走上这条路,恐怕国内的一些发展计划也都得搁置起来。对中国来说,肯定是得不偿失。

这位朋友还开玩笑说,真要打起来,你们也不一定能拿回钓鱼岛。而如果我们收回所有的企业,包括满街跑的日本车,对日本的国内经济影响不大,对中国呢?你们自然可以去买美国车与德国车,但这两个国家比日本更积极地干涉中国的内政啊……我只对他说了一句:中国如果真要打日本,是满怀着百年耻辱感与爱国激情的,哪里会像你们这样分析来分析去?

由于这次属于民间交流,所见到的人可能以对中国友善的日本人为主,所以上面所列日本人的一些观点也许不能代表大多日本人的看法,但即便如此,我们也还是从他们的看法中了解到一些知识分子、学生与商人显然没有准备好同中国打仗。

当然,这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准备好了没有呢?

杨恒均 2013.11.25 "日本日记"之五

相关日志

link to Chrome web store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墙外楼: 丁一夫:今日治藏者為何害怕達賴喇嘛

墙外楼
网络热门话题追踪 
Save on Cookie Cutters.

100 shapes on sale, up to 40%, at Sur La Table!
From our sponsors
丁一夫:今日治藏者為何害怕達賴喇嘛
Nov 26th 2013, 00:50, by 墙外仙

陳全國所暴露的恐懼和擔憂

  西藏自治區黨委書記陳全國是當今「中央政府駐藏大臣」,他最近發表了一篇文章,宣佈要「旗幟鮮明地確保西藏意識形態領域安全」。別看文章用了很多大詞,其實意思很簡單,經歷過文革的一代中國人再熟悉不過了。那就是說,陳書記明白,任何政治上的改變都是從人的思想改變開始的,所謂「意識形態」就是人們的思想。為了繼續維持西藏的統治現狀,就不能讓民眾看破現行統治政策是違反中國自己的憲法和法律的,是應該改變的。所謂「確保意識形態領域的安全」,其實就是確保愚民政策的有效。

  那麼,怎麼來確保藏人民眾思想和黨的意識形態一致呢?陳全國的文章其實是給西藏各級幹部的一篇「訓令」,要求各級幹部強力地封殺達賴喇嘛的聲音,甚至不能讓藏人看到達賴喇嘛的照片。這篇文章說了一個道理:中國政府在西藏的統治能不能維持下去,取決於「西藏意識形態領域的安全」,而西藏意識形態領域的安全,取決於能不能防止藏人聽到達賴喇嘛的聲音和看到達賴喇嘛的照片。在互聯網的時代,陳全國明白要做到這一點不容易,於是就有了這篇頗有氣急敗壞意味的訓令。

  可憐的駐藏大臣!這篇訓令暴露出了陳全國的恐懼和擔憂:要在藏人中封殺達賴喇嘛的聲音談何容易,可是一旦藏人明白了自己的權利,一致行動起來要求中國憲法和法律規定的自治權,西藏政策的不合理和失敗便一目了然,就再也不能維持下去了。陳全國用足力氣喊出來的宏大言論,活生生地表現了他的虛弱。這位「駐藏大臣」對達賴喇嘛的聲音害怕得要死,甚至害怕到要禁止藏人看到達賴喇嘛形象的地步。帝國虛弱如此,是漢藏關係千年歷史上從來也沒有過的。陳全國這一紙訓令,頗堪載入史冊。

達賴喇嘛何以在世界受歡迎

  那麼,達賴喇嘛在說些什麼,他的什麼聲音讓陳全國如此害怕如此虛弱呢?

  公元八世紀,將大量佛教經典從印度帶到藏區的蓮花生大師有一則預言:「藏人將像螞蟻一樣流散世界各地,佛法將傳入紅人的國度」。如今,這一預言竟成了現實。就在陳全國發表這篇訓令的時候,達賴喇嘛剛結束了在北美的講經弘法,回到印度達蘭薩拉的住所後,和十幾個科學家進行了為期五天的緊張對話,討論當今社會濫用毒品和人類慾望與成癮的機制,以及人類應對這些問題的可行方法。陳全國的「鬥爭」哲學和達賴喇嘛的慈悲與智慧,孰對孰錯,只要你瞭解事實,憑人人都有的天生良知和生活常識,誰都可以判斷。這恰恰就是陳全國們要如此窮兇極惡地封殺達賴喇嘛的真正原因。

  達賴喇嘛是當今世界最受歡迎的演講者,他講得最多的是佛經,是佛學的博大精深知識和深奧義理。佛教已經成為西方國家一些人士的新興宗教,在理解世界的本質和因應當代社會問題方面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在人們關心的漢藏關係和現實政治層面,達賴喇嘛經常解釋的是如下三個重要概念:

  第一是他倡導的中間道路方針。達賴喇嘛非常尊崇古印度佛教大師龍樹菩薩的中觀論,推崇古印度佛教的中道思想,推崇印度佛教那蘭陀學派的理性思辨。就是在這樣的佛教哲學基礎上,達賴喇嘛對西藏問題提出了中間道路的方針,即放棄西藏獨立的正當政治訴求,以尊重現實的態度,只追求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框架內藏民族的真正自治。而「真正自治」的具體內容,就是中國憲法和民族區域自治法所規定的內容,也就是說,達賴喇嘛代表藏民族提出的政治訴求就是要求中國政府在行動上落實中國自己的憲法和法律。達賴喇嘛一再向藏人指出,中間道路的方針就是我們既要考慮自己的利益,也要考慮他人的利益。現實的方案必須是雙贏的方案,只有雙贏的方案才行得通。所以,藏人要求的是和中央政府坐下來談判,談出這樣一個雙贏的方案來。

  第二是對話的概念。達賴喇嘛十分重視佛教哲學中「世界一體」的思想。世界上所有的東西都是互相關聯的,沒有絕對獨立的存在,我們所生活其中的一切,我們所經歷所感覺到的一切,包括我們自己,都只是互相聯繫著的關係的演變。所以,絕對地區分「你」「我」,「你們的」「我們的」,是對實在的一種扭曲理解,其實就是一種無知。佛教的智慧提倡把世界看成是一個整體,把現實的事變都看成是一種相互關聯,他人的問題也就是我的問題。所以,面對現實問題,達賴喇嘛提倡對話,他說,二十一世紀是人類對話的世紀,只有對話才能保證二十一世紀是和平的世紀。

  達賴喇嘛無數次地在演講中說,人在本質上都是一樣的,都有天生良知,都要追求快樂,而快樂來自內心的和平。所以,他勸導人們要以平常心來對待自己、對待他人,也就是對他人要慈悲,對自己也慈悲,把自己和他人、和整個世界看成聯繫在一起的整體。在普世價值的理性基礎上,達賴喇嘛提倡每個人都有讓世界變得更美好的一份責任,這就是普世責任。能力是責任,財富是責任,權力也是責任,人人都有責任。當今世界的環境問題、資源問題、社會問題,是人類共同的問題,人人都有一份責任來解決這些問題,不能絕對地區分你的問題、我的問題。

每個人都有變得更好的潛力
  就在陳全國發表封殺訓令的時候,達賴喇嘛正在和科學家對話,他提到目前西藏問題,批評了一些藏人過多地只想著「我們我們」,把中國人看成敵人,這樣是不對的,解決不了問題。達賴喇嘛對部分藏人的這一批評,其實中國政府和內地漢人民眾更應該三思之。

  第三是永遠正面看待問題,永遠對未來抱著積極的、希望的態度。達賴喇嘛的這一態度,建立在佛教關於「無常」的哲學義理上。達賴喇嘛常說,沒有什麼事情是永恆不變的。他常說,每個人都有變得更好的潛力,所以,世事無常的推論是,人心和世界總是會變得越來越好。

  有一個朋友曾經對我說,如果中國政府堅決不和達賴喇嘛談判,把現在的治藏政策堅持到底,永遠強硬下去,達賴喇嘛怎麼辦?藏人怎麼辦?我的回答是,藏人和漢人不一樣,現在中國民眾面對黨和政府「我們就是不改革,你們怎麼辦?」的可能性,茫然不知所措,真的不知道以後怎麼辦。藏人卻不是這樣。達賴喇嘛流亡了五十多年,早就對這個問題深思熟慮。猶太人被驅離家園兩千年,猶太民族和猶太國家並沒有永遠消失。藏民族只要保留了自己的文明特質,保護好自己的宗教、語言文字、文明的內在精神,同時面向世界,面向現代,提高和更新自己的民族文化,藏文明就不會被同化,就不會消失,就有光明的前景。

  了解了這些,你就不難理解,陳全國害怕什麼,為什麼害怕了。

原載《動向》第339期。

相关日志

Shop Amazon's New Kindle Fire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墙外楼: 林保华:維吾爾之火,燒到北京

墙外楼
网络热门话题追踪 
Free Bestselling eBooks

Free national bestsellers for your eReader - Fiction, Nonfiction & more! Join 1.5 million book lovers now. Sign-up in under 10 seconds to get the free daily email.
From our sponsors
林保华:維吾爾之火,燒到北京
Nov 26th 2013, 00:51, by 墙外仙

怒火已經燒到北京來了,與其未來玉石俱焚,造成漢、維民族的大災難,中共當局必須扭轉盲目崇拜暴力的思維,先停止鎮壓,再尋找對話的渠道,以減少暴力衝突。

十月二十八日,北京天安門廣場發生一輛來自新疆的吉普車闖入北京心臟地帶天安門城樓前行人道,撞倒中外遊客及民警,再撞向華表及金水橋護欄,繼而爆炸起火,造成五人死亡四十人受傷的悲劇,初步判斷是報復事件。

  衝撞挑戰中共最高權力

  中共中央十八屆三中全會於十一月九日在北京舉行,當局的「維穩」神經處於緊繃狀態的情況下,居然出現這起嚴重事件,那是對中共最高權力的挑戰,而這個挑戰來自新疆維吾爾人的尋常百姓家,且不說當權者的恐懼,僅就面子來看,也使他們顏面全失。因此因為震怒而出現喪失理智的過激反應也是意料中事,包括國保襲擊溫和的北京中央民族大學維吾爾學者伊力哈木。

  據報道,事發時車上除了男事主的七旬母親,還有其身懷六甲的妻子,吉普車最後爆炸起火,造成車上三屍四命。而根據各方的報道,男事主烏斯曼.艾山,來自六月底有三十五人因流血衝突而死亡的新疆鄯善縣魯克沁鎮。據說他們的家人在那次事件中被當局擊斃。但是中共方面必然要迴避這個問題,便於上綱上線為有國際聯繫的恐怖組織襲擊事件而合理化鎮壓。因為社會報復事件在中國大地上屢見不鮮,例如楊佳事件,引發廣泛同情,當局也就難藉此對維吾爾人開展大規模的鎮壓。

  新疆的族群矛盾演變成為暴力衝突,到今天越來越血腥,中共當局要負主要責任。最近中共當局要求屬下,尤其是媒體人學習馬列主義,對毛澤東的功績也大肆吹捧,那就看看毛澤東對這種矛盾的發展變化是如何分析的。老毛在《矛盾論》中,在分析主要矛盾與矛盾的主要方面後說:「由此可見,事務的性質主要地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規定的。」在新疆,目前的主要矛盾就是維吾爾人與中共統治當局的矛盾,而取得支配地位的就是中共當局,因為他們掌握政治、經濟、軍事,乃至文化的大權,而在支配過程中出現這些問題,當然要負主要責任,說明政策出現重大問題。

  之所以如此,除了「漢化」政策的絕對錯誤以外,還有認識上的問題。乃是因為中共以暴力奪取政權,以為也可以以暴力維護政權,所以對新疆的族群矛盾,用暴力來解決。

  自治徒有虛名激化衝突

  新疆最安定的時期,是一九七二年到一九七八年間賽福鼎出任新疆自治區黨委第一書記的時候,這也是中共一九四九年統治新疆以來唯一一次由維吾爾人出任新疆第一把手。賽福鼎雖然是共產黨員,但是瞭解維吾爾人,所以採取寬鬆政策。然而盤旋在中國人腦海裡經久不散的「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到一九七八年鄧小平復出中共開始要改革開放時,反而把賽福鼎架空,讓他到北京做人大副委員長,由漢人再次做新疆的第一把手,自治徒有虛名而再進入亂局,一九八○年出現阿克蘇的騷亂。

  對新疆的亂局,中共除了鎮壓,還是鎮壓,江澤民在收買熱比婭不成以後,更是惱羞成怒,尤其是二○○一年美國「九一一」事件以後,美國提出反恐口號,北京以為天賜良機而放開手大肆鎮壓,結果造成更多的騷亂與衝突,導致漢維之間的信任幾乎喪失殆盡,終於在四年前因為漢人在廣東韶關打殺維吾爾族人,而作為矛盾主要方面的北京當局又沒有好好處理、解決,終於引發「七五」大暴動,讓族群關係更顯緊張。

  當然,這幾年,北京也企圖以經濟誘餌來消弭緊張關係,然而沒有解決漢化的基本矛盾。例如中國十九個省市對口協助新疆的十九個縣市來「扶貧」,讓維族姑娘到東南沿海打工賺錢,可是這更弱化他們的文化與信仰,導致他們與漢族聯姻連血統都「漢化」而更增加不信任感,甚至被認為是滅族的陰謀。再例如,當局以開發為名,炒高九成居民是維吾爾族人的喀什地區的房地產,似乎讓當地居民有「坐地發財」的機會。可是,喀什是目前新疆維吾爾族人最有代表性的地區,包括他們的建築與城市風情,因為炒高地皮、房產而破壞掉文化歷史遺跡,不也是要維吾爾族人忘掉自己文化歷史的漢化手段嗎?何況炒高地皮房產,最大的得益者絕對不會是當地民眾,而是有官方背景的漢人企業。

  當局屠殺無辜製造仇恨

  三年半前張春賢接任王樂泉以後,被鼓吹為「柔性治疆」,但是完全看不出「柔」在哪裡。只有停止鎮壓,尊重對方,才是真正的「柔」,靠巡迴夜市、與維吾爾人談話,只是作秀而已。即使中央修正政策,張春賢要改變新疆既得利益集團的政策都難,因此張接手後騷亂有增無減,遂喊出「主動出擊」,以達威懾效果,這種擾民的主動出擊,令騷亂更加頻繁。

  吉普車金水橋衝撞事件爆發後,張春賢在政治局會議上受到訓斥,新疆軍區司令員彭勇中將被免去自治區黨委常委職務。其實,就是總書記兼軍委主席習近平親自到新疆「蹲點」,不改變政策,也是無解。新疆那麼多的維族家庭,有可能在每家裝上竊聽器嗎?維吾爾人的反抗是內部治安問題,又不是採取軍事行動,要軍區司令負責,也是荒唐透頂。

  當局逮捕五十三名維吾爾族人,並且通緝七十八人,這是擴大鎮壓的藉口。這樣一個事件,涉及一百三十人的規模,在嚴密監控下早就洩密了。

  因此用大逮捕的手段,更證明當局仇視維吾爾人的心態,根本是在製造矛盾,只會引發更多的流血衝突,目的是要得到更多的「維穩費」。

  六月底的鄯善事件,當局承認公安當場擊斃十一名疑犯,擊傷並抓獲四人,繳獲刀具、汽油桶等作案工具若干。看看「暴徒」進行恐怖活動武器僅僅是「刀具、汽油桶等作案工具若干」,連件數都不敢報,而刀具是每個家庭都有的,這就叫做「恐怖分子」?而當局一下就擊斃十一人,這根本是行刑式的屠殺。執行這種屠殺的人,本身就是恐怖分子;而縱容這種屠殺行為的中共領導人,也難逃進行種族滅絕的罪責。

  必須停止鎮壓尋求溝通

  面對這種對無辜者的屠殺,有人進行反抗,自己死了三個,無辜者死了兩個,這些都很不幸,誰是製造這種事件的始作俑者?當然是當局對維吾爾人的屠殺政策。以自己的重大犧牲來喚起世界對維吾爾人悲慘命運的關注,我們能無動於衷嗎?比起千千萬萬被中共屠殺的維吾爾無辜者,我們難道只譴責這三個維吾爾人而容忍屠殺大批維吾爾人的兇手?

  怒火已經燒到北京來了,與其未來玉石俱焚,造成漢、維民族的大災難,中共當局必須扭轉盲目崇拜暴力的思維,先停止鎮壓,再尋找對話的渠道,以減少暴力衝突。不要以為操控宣傳工具,就可以掩蓋真相,現代科技必然會戰勝阻止社會發展的中共當局。

  中共要改革開放,必須從意識形態做起,對少數民族進行種族滅絕的政策、漠視中國的人權、以抓捕異議人士與封鎖資訊為樂,這種叫做「改革開放」?一旦民眾覺醒,就是亡黨亡國的時候。如今中國的一片亂局,已顯出端倪了。

——原载《动向》杂志2013年11月号

相关日志

Shop Amazon's New Kindle Fire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墙外楼: 重庆往事

墙外楼
网络热门话题追踪 
Thousands of Free eBooks

BookBub brings you free & bargain national bestselling eBooks in the genres of your choice! Sign up now & join 1.5 million happy readers.
From our sponsors
重庆往事
Nov 26th 2013, 00:52, by 墙外仙

作者:杨猛

我的长故事《重庆往事》。原文1万3,削减成7000,发在电子刊物 @右边杂志 ,追忆文革中堪称惨烈的重庆武斗,追踪3个亲历者家庭的故事,命运互相交织,过往和现实呼应。见长微博。谢谢那些重庆人批准我走进他们的记忆中。采访同时 拍摄了一堆视频,准备剪辑成同名纪录片,有设备有时间的朋友欢迎合作。

重庆往事

【摘要】数百人死于这场内斗。黑色幽默的是,内斗的双方号称保卫的是同一个领袖。多年后,参与其中的大多数人不愿再触碰这个伤疤。

市区杨家坪老旧的这处居民院里,丰饶的绿植隔离了喧哗的车流。席庆生给我展示一本蒙着玻璃纸的黑白家庭相册,照片上一个面孔白皙的短发女性默然注视着我。 很多人的家庭相册都有这样一张沉静朴素的照片:看不出面庞的光线过渡,看不出衣着的款式色彩——那个时代的面孔似乎永远缺少个人的情感流露,只有投放到特 定的历史情境,方会被唤醒。
生命定格于38岁的照片中的这个女人,是席庆生的母亲。1967年夏天,文化大革命开始还没多久,重庆爆发了激烈的派性内战,两派动用常规武器相互仇杀。母亲带着席庆生和弟弟逃难途中,一颗经过瞄准的子弹击中了她,就那么近在咫尺地,席庆生目睹了母亲的死亡。
席庆生的母亲是这场内战中数以千计无故死亡者中的一个。仇恨和暴力在母亲死去的这个中午注入席庆生的生命,这样的基因也融入了重庆。席庆生如同堕入黑洞, 无法不对这个城市感到敬畏甚至顶礼膜拜,他在成长的过程中无时无刻不想摆脱这个黑洞,最终觉得这是一场无法摆脱的宿命。
武斗
第 二枪打来,他听见母亲喊了一声,一颗子弹从母亲左胸射进去,从右腰部穿出。母亲不断翻白眼,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子弹发射的方向来自重钢"8.15"阵地,席庆生不断挥舞白衬衣,告诉对方自己是逃难的群众。又一颗子弹射来,他和弟弟只好连滚带爬跑到路旁边的农舍里躲 藏,然后,亲眼目睹母亲流干了最后一滴血。
席庆生的母亲并非参与武斗的红卫兵,而是死于同一派别的枪口,这显示了历史的残酷和荒谬。
在重庆文革研究者何蜀看来,重庆的武斗充满了异乎寻常的诡异。中国其他地方的武斗,多数发生在"保皇派"和"造反派"之间,重庆的武斗则发生在造反派内部分裂出的两派之间。
1967年上海一月夺权是为开端。作为重庆最有影响的造反派力量,重庆大学"8.15"派夺权成功,和军人、部分运动中生存下来的领导干部,组建了革联 会。新成立的革联会开始对其他造反派分支进行打击取缔,非主流的造反派分支认为革联会夺权之后已经变修,联合起来誓言砸烂革联会,被称为"砸派",后更名 为"反到底"派——重庆的武斗,爆发于"8.15"和"反到底"之间,两者都是造反派。
最初两派针锋相对、批判辩论,意见不合,开始互砸广播站和广播车,尔后升级为动用石块、钢钎作为武器。当年幼小的席庆生走在杨家坪街上,目睹两派武斗时要像冷兵器时代一样列队决斗,在钢钎上绑上刺刀冲杀。
1967年7月,发生了著名的"武汉事件"。武汉的保守派居然绑架了中央文革小组派去的调查员王力。毛泽东的夫人江青用著名的口号"文攻武卫",把全国的激进派推上了舞台。此后,重庆的两派盗用部队的武器,都有了武装小分队。
重庆是抗日战争时期建立的中国军工基地。新中国建国后,按照毛泽东的三线建设指示,在重庆完善了庞大的常规兵器基地。1967年重庆市区拥有八大兵工厂。 "反到底"派迅速占领了生产半自动步枪的建设机床厂、生产机枪的长安机器厂、生产大炮的江陵机器厂、生产子弹的嘉陵机器厂、生产高射炮的望江厂。 "8.15"派则控制了生产坦克装甲车的空气压缩机厂和长江电工厂。
63岁的雷午生瘦小,和蔼,坐在我面前平静地啜着茶水。很难想象,他曾经是重庆工业校"反到底"派的头头。毛泽东的群众基础中最积极的一群人是高中和大学 学生,他们参加红卫兵主要出于年轻人特有的理想主义,对于1960年代中期开始困扰中国的官僚机构感到忿忿不平。雷午生们心甘情愿地投身这场革命。
重庆武斗的第一枪就是雷午生所在的工业校打响的。工业校地处渝中区要塞,是"反到底"的据点,"8.15"早想拔掉这颗钉子。1967年7 月,"8.15"军代表被工业校"反到底"派拦截扣押。25日,"8.15"向工业校连续发动进攻,双方动用了小口径步枪。雷午生说:"当时我们还有四吨 炸药、三万只雷管。我说,谁敢爆炸,谁就是犯罪。"寡不敌众的"反到底"被"8.15"攻破,雷午生被俘虏,他小腿上被刺了一刀,而一个后生抡起一棒击打 在雷的脑袋上,他从台阶上滚落楼下,现在留下了头痛的病根儿。战事过后有7人丧生,都是20岁左右的学生。
此后两派战事全面升级,半自动步枪、机枪、高射炮成为武器,坦克开到了解放碑,"8.15"甚至自制了"8.15式"冲锋枪。"武斗之后的重庆街头,宛如二战时期的战场一般,杨家坪几乎被炮火夷为平地,满目苍夷。"席庆生回忆说。
席庆生当时家住新华书店家属院,父母都是积极的毛泽东拥护者,父亲还是单位"8.15"的头头,当时叫一号勤务员,母亲在新华书店看管仓库,像爱护生命一样守护着毛主席著作,在擦枪走火引发的火灾中多次拼死抢救毛泽东著作。
1967年8月一场激烈的战役之后,父亲跟着"8.15"部队撤离到重钢阵地。很快,新华书店所在的区域成为了"反到底"和"8.15"交火的中间地带。 8月24日,母亲带着席庆生和大弟弟向"8.15"阵地转移,为了表明难民身份,三人特意穿了醒目的白衬衣。上午10点钟左右步行出发,大约11点钟,抄 小路来到毛线沟屠宰场对面。这时枪声大作,第一枪是打走在最前面的席庆生,席下意识卧倒。第二枪打来,他听见母亲喊了一声,一颗子弹从母亲左胸射进去,从 右腰部穿出。母亲不断翻白眼,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子弹发射的方向来自重钢"8.15"阵地,席庆生不断挥舞白衬衣,告诉对方自己是逃难的群众。又一颗子弹射来,他和弟弟只好连滚带爬跑到路旁边的农舍里躲藏,然后,亲眼目睹母亲流干了最后一滴血。
"我永远不会忘记母亲的眼神,流露出的是对我们兄妹五人的担忧。"席庆生回忆道。
下午五六点钟,兄弟两人沿着河沟逃到了大路上。天黑下来,他和弟弟进入重钢地盘,找到父亲时,父亲正和几个战友在理发店剃光头,这是要向对方发起反击、决一死战的标志。
他告诉父亲:"母亲被打死了,就是被你们'8.15'打死的。"
让他印象深刻的是,父亲没有流露出太大的情感波动。父亲只是带着他一起来到阵地前线,找到负责人"毛司令"。经过调查,真相大白:一个重钢的转业军人,刚刚领到机枪想试手,尽管有师傅在一旁阻止,但他仍然向席庆生的母亲扣动了扳机。
当天夜里,在一队战友的掩护下,父亲拖回了母亲的尸体,简单掩埋。
为了防止席家复仇引发内杠,凶手被悄然转移。毛司令安慰席家:一切等运动后处理。席庆生和父亲并没有当即找到凶手,在武斗停止后的一个平静期,"8.15"开始为本派遇难烈士修建墓地,父亲单位把母亲墓地迁到沙坪公园。
墓碑是席庆生亲手打磨的,磨破了手掌,也磨碎了心。三个月的武斗结束之后,土包上平添了100多座坟茔,埋葬了400余人。至今,重庆死于武斗的人数仍是个谜。何蜀的估计是,超过1000人。
仇恨如同疯长的草淹没了墓园。15岁的席庆生牢牢记住了困扰他一生的凶手的名字:苏仁和。
复仇
那 一天太阳出奇的大。他叫上弟弟协助,在两路口电影院偷了一辆北京吉普,又穿上事先搞到的一件警服。他们取道鹅岭公园,只用了20分钟就到了重钢医院。席庆 生把车停在医院门口,弟弟已紧张到无法走路,他只好一个人进入医院阴暗的通道,此刻时针刚好指向11点45分。走近病房,眼前的一切让他惊呆了:病床竟然 空了。
母亲死后,席庆生完全变了一个人。他变得好勇斗狠,他评价那时的自己:"对社会怀着一股仇恨,心理极度扭曲。"而想起母亲生前靠卖血养活一家,席庆生的心就痛了。
武斗之初,席庆生参加了学校的"反到底"派,他扒火车到北京,参加了毛泽东接见红卫兵活动。"毛主席脸红红的,就像关公。"那一幕留下了深刻印象。 1966年8月18日开始,毛泽东先后8次接见了全国各地1300万红卫兵,欣喜若狂的中学生高举毛语录,泪流满面,毛泽东身着军服在广场挥手。这一幕向 外界传递的信息是,红卫兵得到了毛主席和人民解放军的坚决支持。
然而,意识到即将开始的武斗的危险后,大字不识的母亲多次阻止席庆生。一次席庆生急着要跑出家门,母亲一把揪住他,结果碰洒了一锅粥,烫伤了手臂。日后想起这个场景,席庆生心疼不已。最终母子达成妥协:席庆生只能跟着父亲的车出门行动。
母亲罹难后,席家仅仅靠父亲一个人拉扯5兄妹,一下子陷入赤贫,而最疼自己的人去了,席庆生顿时觉得生命已经无牵无挂,狂热得如同亡命之徒。
一度,席庆生投奔到当造反派的外地表哥那里。有一次,表哥被解除武装,他手持一柄机关枪只身去解救表哥,朝着密集的人群头顶就是一梭子。又一次,为了跟对 立派抢夺俘虏,他手持一颗手榴弹冲进人群……这些往事,现在描述起来已显得风轻云淡,席庆生说:"因为目睹了太多的死亡,对生命已经麻木。"
毛泽东担心激进的红卫兵势力不受控制,于是于1967年发布"9.5命令",两派均上缴武器,重庆出现短暂的平静期。1968年,武斗还曾有过反复。这年 春天,毛泽东遣散红卫兵,文革从破坏旧秩序转向建立新秩序,随后毛泽东号召"广阔农村大有所为",大批城市青年上山下乡。席庆生也到农村插队,但心里的创 伤仍迟迟难以愈合。他成了一个问题青年。他虽然不肯做小偷,却甘心给小偷当打手,打架的时候第一个冲上去。他跟知青打架,还差点烧了老乡的房子,得了一个 "天棒"的绰号,重庆土话意为做事不计后果。他说当时自己"坏事做尽"。
"一个人在刚刚成型的时候,形成的世界观是根深蒂固的。我们所受的教育就是像日本军国主义教育一样,视死如归,是暴力教育、斗争哲学。这对我们这一代人的 影响太大了。准确讲,我、薄熙来这一代人,是喝狼奶长大的。不同的是,他是红色贵族,是喝优质狼奶长大,我是喝劣质狼奶长大的。"席庆生总结说。
历史进入1977年的时候,文革遗留问题正在审查、处理中。这时,席庆生结识了一个家住重钢的朋友,其母亲在重钢医院工作,席庆生利用一个偶然的机会得知,当年的杀母凶手苏仁和因为在武斗中枪杀无辜群众,已接受审查,当时正在重钢医院保外就医。
这重新激发了席庆生的仇恨,他筹划复仇,并着手进行周密的准备。经过踩点,他找到了苏仁和的病房,几次从门口经过,记住了苏的床位。他还注意到,中午11 点45分是医院人最少的时候,护士、医生都要去打饭。他准备这个时间出现在凶手面前,然后冒充公安查案,将苏仁和带走。
他甚至为凶手的归途设计了两种死法。一是在偷来的车上把凶手用链条勒死,然后开车拖着尸体,奔走在重庆的街头,一直开到朝天门,他要向路人陈述凶手的罪 恶,并且宣告母亲的仇恨得到了昭雪。另一个方法就是将苏仁和用刀捅死,然后连车带人抛入嘉陵江,造成死者畏罪潜逃的假象。
那一天太阳出奇的大。他叫上弟弟协助,在两路口电影院偷了一辆北京吉普,又穿上事先搞到的一件警服。他们取道鹅岭公园,只用了20分钟就到了重钢医院。席 庆生把车停在医院门口,弟弟已紧张到无法走路,他只好一个人进入医院阴暗的通道,此刻时针刚好指向11点45分。走近病房,眼前的一切让他惊呆了:病床竟 然空了。
之前,他无数次接近这间病房,目睹那个瘦弱的背影坐在床沿,想象自己如何痛快淋漓一报杀母之仇。凶手的意外消失让席庆生失魂落魄,积攒了多时的力气一瞬间消失了。他急速跑到住院处翻看出院记录,这才发现,一个小时前苏仁和刚刚出院。
蹊跷的是,后来席庆生又摸到了苏仁和的家,伺机复仇,甚至多次蹲守到晚上12点,却仍然不见苏本人的踪迹。这个仇人如同人间蒸发一般,此后完全在重庆消失了。这成了横亘在席庆生心头一个巨大的谜。
纪念
"老百姓完全被调动起来了,进入了一种癫狂的状态,他妈的幸福得很。我在公园里冷静观察,感到文革又来了。唱红就是运动前期的舆论准备阶段,就像洗脑。人们崇拜薄熙来就像当年崇拜毛泽东一样。"
从席庆生的家往沙坪区西北方向行数公里,就到了沙坪公园,公园僻静的西南角,一处小山包上,埋葬着席庆生的母亲。
沙坪公园已是一个庞大的休闲场地,有咿咿呀呀的京胡和老人的歌唱高低传来。一度,沙坪公园成为重庆唱红基地,在临近墓园的一条湖边小径上,还竖着一块"红歌传唱基地"的牌子未及拆除。
两年前,重庆唱红打黑行至高潮时,席庆生恍惚看到了熟悉的景象。"老百姓完全被调动起来了,进入了一种癫狂的状态,他妈的幸福得很。我在公园里冷静观察,感到文革又来了。唱红就是运动前期的舆论准备阶段,就像洗脑。人们崇拜薄熙来就像当年崇拜毛泽东一样。"
席母葬在墓园后方,碑上刻着席庆生五兄妹的名字。他和大弟弟对母亲尚存记忆,最小的弟弟则告诉哥哥:我想念母亲,但是已经渐渐模糊了母亲的模样,记不起她的样子了。席庆生听了瞬间掉泪。
遗忘是一种不可抗力,作为重庆乃至中国为数不多的一处文革遗存,红卫兵墓园能保存下来亦属偶然。墓地至少有三次差点消失。
2009年,墓园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冠名为"红卫兵墓园",可能这是中国唯一一处得到官方认可的文革文物,要知道,文革研究至今仍是禁区。2009年正是薄熙来主政重庆时期,席庆生认为:薄积极推动了墓园定为文物一事。
"薄熙来和我有着相似的成长经历。我们的母亲都在文革中死掉。我的母亲是在武斗中被打死的,他的母亲是在文革中自杀。"席庆生坚持相信,薄熙来曾经作为红卫兵的经历,使得他对这段特殊的历史比常人更多理解。
站在母亲墓前,席庆生长久静默,又徐徐转了一圈。有什么难解心事,他总喜欢到母亲墓前,抽支烟,跟母亲倾诉。也是在母亲墓前,他曾经跪地哭泣发誓报仇。如今仇已泯然,他说自己持之以恒来这里祭奠,不断讲述母亲的故事,就是要告诉世人被屏蔽的家庭悲剧和文革真相。
69岁的郑志胜每次来到沙坪公园,都感怀命运无常。文革开始时,他积极参加,希望改变自身命运,然后深陷其中无法自拔。1967年,席庆生母亲的遗体被抬到沙坪公园掩埋,而此墓园恰是郑志胜最早发现并开辟作为罹难者墓地的,也因为墓园,郑志胜此后的人生走向由此改变。
文革开始,郑志胜是重庆大学的学生。因为出身地主,他没有资格参加文革,也不是两派成员。郑志胜夹着尾巴做人,不怕脏不怕累,靠捡拾垃圾、学雷锋为群众义 务服务,赢得组织和他人的好感。当武斗升级、"8.15"死难者越来越多时,他向"8.15"头目、也是同班同学的黄顺义推荐了沙坪公园的八路军墓园。他 们开了张重庆大学"8.15"的介绍信找到了沙坪公园,很快,这里被辟为"8.15"遇难者墓地。
战事最激烈的时刻,两派死难者暴尸街头,很快腐烂发臭。黄顺义又想到了不怕脏不怕累的郑志胜,找来郑志胜帮忙收尸。郑志胜二话没说,开始负责洗尸、裹尸、 埋尸。作为"反到底"的头目之一的雷午生被俘虏之后,遭受了虐待,"被打得死去活来",又被押到沙坪公园为"8.15"死者裹尸、埋尸,理所当然成了郑志 胜的助手。郑志胜最早被戏称为"殡葬连长",现在又被戏称为"俘虏营长",随着尸体源源不断运来,后来他又升级了,被称为"尸长"。
如今,郑志胜可以清楚地复述处理尸体的全过程:如何用福尔马林浸泡,如何找到动脉,如何用白绸裹尸,如何举行一个像样的下葬仪式。他绘声绘色地向我讲述,如何为一个死亡的女学生穿衣戴帽,然后自己躲在尸体背后擎着死者的腰带,让死者和家属拍了一张最后的全家福。
每天目睹大批同学、群众的尸体送来,郑志胜的心灵变得扭曲,"对'反到底'充满了仇恨"。
在雷午生这些俘虏们看来,郑志胜则是一个希望通过积极表现赢得组织信任的投机者,只有表现出对敌人的冷酷,才可以赢得信任。一位和雷午生同为俘虏的不愿具 名者回忆,郑志胜经常命令他们跪在坟前,假装要枪毙他们。"他手里有枪,随时可以毙了我们。"他称亲眼见过郑志胜打死了一个女孩。
行走在青草萋萋的红卫兵墓园,郑志胜不断提醒我关注那些字迹已经脱落的墓碑,他可以准确说起每一个他亲手埋葬的战友们的往事。
直到有一天,在一座墓碑的修建过程中,他参与亲手杀掉了两个"反到底"的俘虏。往事残酷,他已经可以波澜不惊地讲述那天的景象。"晚上,战友让我把那两个人搞死。我对'反到底'是如此痛恨,就同意了,把两个人搞死了。"
如今,复杂的心态侵蚀着郑志胜,他常常感到灵魂不安。"我受了不少的苦。人民政府用助学金帮我大学毕业,由于文化大革命没有站稳立场,因为种种原因误入歧途,我一定用我的再生之力,为国家为家庭做一份奉献。"他涕泪横流,掏出一本自己写的自传,名字就叫《汗血泪》。
他说:"我当时只是认为自己为战友报了仇了。这不是哪个人的错误,是整个领导阶层的错误。我现在连毛泽东犯下的错误都原谅了,还不能原谅其他吗?"
遗忘
席庆生从一个矢志不移、誓报杀母之仇的"天棒",慢慢经受着岁月和文明的磨洗。他渐渐意识到复仇是一种狭隘之举。化解这份仇恨,他差不多用了20年的时间。再后来,席庆生完全放弃了对凶手的追查,对对方的去向也不感兴趣了。
"我在动手前向父亲下跪告别,他知道我的脾气,我想是他害怕我背上命案,向警察通了气,然后警察为了保证苏的安全,在我动手前把他转移了。"席庆生一度怀疑是父亲泄密,除此之外,再没有其他合适的解释了。
但是父亲以沉默作答。
席庆生曾经多次设想这样的画面:如果再次遇到凶手,他会毫不犹豫冲上去,至少要打他一个耳光,质问对方为什么朝无辜的母子开枪,并打死了自己的母亲。在得到答案之后,他会一刀刀把对方剐掉。"这可是杀母之仇啊!"他曾经一再想象这个场面来临,又因为无法实现痛苦不堪。
他的朋友王康把这种仇恨思想归结为城市的性格。他告诉我:"我们这一代人从小接受的就是你死我活的暴力哲学,从小到大一定要划分出敌人,特别是重庆的红 岩、渣滓洞红色教育根深蒂固——一个城市有这些,这个城市不疯掉才怪——生活在这个城市的人,性格中都有一些不怕死、好斗的性格。"
王康文革时是重庆第一中学的学生。班上51个同学,参加武斗的有一半。班里有20多支步枪、10来把手枪。王康因为不是红五类,没法参加革命。"如果有资格,我也要拿枪参加。"
席庆生从一个矢志不移、誓报杀母之仇的"天棒",慢慢经受着岁月和文明的磨洗。他渐渐意识到复仇是一种狭隘之举。化解这份仇恨,他差不多用了20年的时 间。再后来,席庆生完全放弃了对凶手的追查,对对方的去向也不感兴趣了。席庆生说:"我们也曾经响应毛主席的号召,残酷无情地对待过我们的老师和那些异议 分子,也做过今天看来完全应该道歉的事情,现在看来,那些行为一样都很无耻。"后来,他开始参与保卫红卫兵墓园的民间活动,开始收集和研究文革资料。如 今,席庆生和王康一起,拍摄一些体现城市历史的纪录片,希望忠实记录和挖掘重庆的历史。
雷午生在文革后受到了审查,他曾经热切地参与运动,并且认为那场运动是党真正希望贴近群众,克服官僚主义和社会等级现象的一场革命,但是在成为俘虏被残酷 虐待后,这种憧憬完全破灭了。他后来成为重庆最早的一批下海者,引进了重庆第一条录音机生产线,给父亲投资开了一家雷氏烧鸡(还评上了中华名小吃)。精明 的他,如今打理着一家生产绿色能源的公司。
郑志胜一辈子生活在小心谨慎中。文革武斗前他一直穿着朴素,勤奋好学。自从负案在身后,他无心学习,穿着阔气,骑一辆自行车在沙坪坝混社会。文革结束不 久,他自愿分配到克拉玛依油田工作。不久,两个来自重庆的政府工作人员出现在他面前,将他带回重庆。他在看守所关了10年,最后的罪名是在武斗中枪杀了6 条人命,被判入狱13年。此事仍然具有争议,郑志胜只承认参与枪杀了两个俘虏,而文革研究者何蜀也倾向于认为,郑志胜被冤枉了。
现在,郑志胜在同学的一家公司做事,以生活简朴、热心公益闻名,曾被当地报纸称为"重庆好人"。
当年重庆武斗两大派的风云人物——"8.15"的头头周家渝和"反到底"的头头黄廉——后来境遇不佳。我短暂拜访了两人,他们都强烈抱怨命运的不公。两人 在文革后分别被判刑15年和18年。黄廉现在栖身养老院,为半身不遂所困,他至今认为文化大革命是正确的。周家渝曾经三次受到毛泽东接见,与周恩来十几次 商谈工作,后来官至四川革委会副主任,如今却为了"争取文革老人权益"不断上访。他抱怨说:"是中共中央、毛主席号召我们参加文化大革命,为何到头来党没 有受到惩罚,受到惩罚的是我们这些学生?"
历史总有惊人近似之处。在这座不甘平庸的城市,伟大领袖"运动每隔几年就来一次"的声音犹在耳际。40多年后,喧嚣多时的唱红打黑也画上了休止符。草木深深,叵测迷途,那墓园在我身后缓缓关闭,唯有一抹残阳在黄桷树枝头摇摆不定。

相关日志

Shop Amazon Gift Cards - Perfect Gifts Anytime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