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23日星期一

墙外楼: 吴伟: 80年代政改系列谈(17)

墙外楼
网络热门话题追踪 
The Next Generation in Online Meetings

GoTo Webinar is a new, affordable, do-it-yourself Web event service that doesn't require a consultant. Get $10 off after your complimentary trial.
From our sponsors
吴伟: 80年代政改系列谈(17)
Jun 23rd 2014, 01:29, by 墙外仙

赵紫阳组织研讨社会主义民主

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是中共在取得政权过程中,向民众反复承诺的一个口号。但在中共建政以后的30多年里,它却从来没有真正实现过。研讨过程中,在赵紫阳、鲍彤的主导下,把实现"高度民主"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长远目标提了出来,并且把"社会主义民主"列为一个重要研讨专题。

应该说,这个专题是当年政治体制改革研讨的所有七个专题中涉及部门最多、内容最丰富最复杂,甚至也可以说是最敏感的专题之一。它不仅涉及执政党与国家机关、社会组织的关系,还涵盖了人大、政协、民主党派、工青妇等"人民团体"的改革,而且涉及到如何实现基层民主和群众自治、保障公民的言论、出版、结社自由等各项法定权利多项内容。在当时"反自由化"的大环境下,搞这些方面的改革研究,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被扣上"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政治帽子。

中央政改研讨小组的第一次会议决定,社会主义民主专题组,由人大、政协、中共中央统战部等多个部门的领导人组成,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胡绳、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有林和中央统战部副部长李定(后改为中央统战部部长阎明复)负责。经过一段时间的协商,1986年12月26日,专题组正式成开始运作。中央政改办派出王绍贤、王春生作为联络员,后来又增加陈晓鲁、徐冲等多人,参与该专题组的一些活动,保持与专题组的经常性的交流和沟通。

在专题组进行社会主义民主专题研讨的同时,从1986年11月开始,中央政改办内部也就这方面的问题召开了多次座谈会、内部例会、小范围研讨会。在笔者当年的记录中可以查到的,就有11月19日、20日两次例会,研究社会主义民主专题的内容和范围,12月24日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座谈会,1987年2月11日工会座谈会,2月20日、24日、3月3日三次内部例会讨论基层民主问题,3月11日的团中央座谈会,以及4月中旬的新闻、出版、结社法座谈会等。

2月12日,社会主义民主专题组由有林带队来到中央政改办,汇报专题研讨情况。有林介绍了一个多月来工作的进展,并介绍了他们对于专题汇报提纲的大体思路。有林说,由于专题涉及面较宽,准备搞一个总体的报告,和几个分报告作为附件,具体的如人大、政协、党派、人民团体等的改革措施问题,在各个分报告中体现。鲍彤表示同意这个思路,并提出,民主党派在人大和常委会中是否可以设立党团,要进行研究,拿出个意见。

由于社会主义民主专题内容的复杂性,专题研讨工作进行了半年的时间。在这期间,中央研讨小组陆续召开了五次会议(第二至第六次)。赵紫阳和研讨小组的领导人在这几次会议上的议论,许多都涉及到了社会主义民主专题的内容,如人大问题、选举问题、工会问题、基层民主问题、社会协商对话问题等等,这也为专题研讨报告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到5月下旬,研讨报告基本定稿。

1987年5月28日下午,中央政治体制改革研讨小组举行了第七次,也是当年政改研讨的最后一次会议,听取了社会主义民主专题研讨小组的报告。这次会议改在中南海勤政殿举行。出席这次会议的人员有中央研讨小组成员赵紫阳、胡启立、薄一波、田纪云、彭冲;还特邀了邓力群、高扬二人;社会主义民主专题研讨小组胡绳、有林、阎明复等七人,其他专题研讨小组温家宝、陈俊生等八人;中央政改办鲍彤、严家其、陈一谘等十九人。

汇报开始,胡绳先讲了几句话,然后由有林逐项汇报主要内容。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改革是该专题研讨的重点,在有林汇报到"保障人大代表的民主权利"时,赵紫阳说,这是很重要的问题。原则问题要报党委批准,但批准以后还只是议案,人大还有通过不通过的问题。这种情况怎么办?人大既不能完全是形式,又不能人大与政府或者人大与党委扯皮很多。党委确定的原则决定,通过什么办法保证在人大通过?哪类问题党员代表可以自由发表意见?哪类问题党委决定后党员代表必须投赞成票?这个问题不解决,两种情况都可能发生。一种是共产党员不得投反对票,这样人大中可能就没有投反对票了;另一种是在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情况下,如果允许党员在投票时可以随便,就会有执政党提出来的一些议案比在资本主义国家通过还要难。这个问题还是有个明确的说法比较好。

赵紫阳说,我们投反对票的常常是党员,特别是在人事问题上,党委会上没解决就拿到人大来。如果允许任何问题党员代表都不受党的约束,那么就可能出现许多扯皮。没有党内约束,投票就没有保证,而一定让党员投赞成票又没有民主了。这时胡绳插话说,人大常委要设党组,哪些问题,由党组决定必须投赞成票。赵紫阳强调,总之必须保留人大代表和常委中的党员按照自己的意志活动自由投票,否则就没有意思了。另一方面也必须有按党的意志投票的情况,完全不约束不行,没有约束也不行,两个方面都要有。

当有林汇报到"健全和完善基层选举制度"时,赵紫阳说,这次北京市海淀区的选举(海淀区是北京各大学集中地,1987年上半年进行了基层人大换届选举)不错,学生的要求并不太高。方励之(原中国科技大学校长,天体物理学家,后被中共作为"资产阶级自由化代表人物"开除党籍并流亡美国)说,合肥学生闹事(指引发1986年底全国性学潮的合肥中国科技大学学潮)的直接原因就是选举问题,这可能是事实。这次海淀区有90%的投票率,党员候选人得票的比例很高。学生说没想到共产党动真格的搞民主了,很满意。这对我们可以有点启发。     

赵紫阳说,把直选范围扩大到市和直辖市,这个想法很大胆,我看目前条件可能还不具备,搞直选必须竞选。市一级代表直选,划分选区、划分名额、直接选举市人大代表,人大常委与市长由人代会选举,这样问题可能不大。当汇报说到全国人大常委会现在近80%是兼职时,赵紫阳说,将来人大常委是不是不兼职了,专职很重要,否则看材料研究问题都没有时间。

有林汇报完以后,中央党校副教育长史维国谈了一个看法。他建议在县一级的人大实行议行合一的制度(指县一级人大常委会与政府合一)。胡启立说,这倒是个新鲜事。赵紫阳说,人大的常设机构同时是政府委员会,下面设职能机构,但这就不能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了。中央政改办的迟福林补充介绍了一些想法,赵紫阳说,可以作为意见提出来。县里搞人大、政府扯皮太多。胡启立插话说,县里现在有五套班子(指县委、纪委、政府、人大、政协),已经弄的焦头烂额。赵紫阳说,这有个安排人的问题。高扬说,县人大实际是安排老干部的地方。赵紫阳接着评论说,我看这是个好办法,可以作为意见提出来再酝酿一下。既有利于民主,又有利于提高效率,人大选出一个执行委员会,既执政,又是人大的常设机构,又是政府,下设职能部门,县长就是委员会主任。人大大事由委员会讨论,定下之后由县长和职能部门执行。彭冲插话说,那就不再是县长负责制了,赵紫阳说是的,这是个民主形式。现在县人大不立法只监督,结果是与县政府扯皮。实际上变成人事关系,看县长与人大主任的关系是好是坏。赵紫阳强调,将来过渡到县长直接选举,城市的区这么搞也是可以的。这涉及修改宪法问题。

这时,有林说,1979年以前我们就是这个做法(中国1954年宪法规定,省级以下政府同时也是同级人大的常设机构,即所谓"议行合一")。1979年取消了。鲍彤解释说,实际上过去我们有这样的经验,文革以前省一级也是这么做的。如果委员会搞的小一点可以很有效率,许多东欧国家也都是这样的。监督的职能可以放到人代会,人民代表对常设机构的监督,同时也是对政府的监督。可以通过法律把首长的临时处置权规定下来。真正有阻力的是要裁掉一个机构,干部怎么安排,而不在于经验方法,也不在于效率能不能提高。他认为有利于提高效率精简机构发扬民主。赵紫阳赞成鲍彤的说法,他说,县级政府委员会对人代会负责,由人代会选举产生同时又是执行机构。问题是委员会搞多少人?

民主专题组的一位成员插话说,这样做涉及相当大一批干部的安排问题。薄一波说,是不是做官50年,年纪大了一定要安排?不是有退休制度吗?这样的年纪大的人,就是资本主义国家也要让他退下来。比如现在的顾问委员会,我想要尽快取消,有了这个机构大家就要往里挤。赵紫阳说,搞地改市大家都有积极性,从两套班子一下变成五套班子,就是为了安排干部,当然都愿意搞。

接着薄一波提出一个问题,搞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的三权分立不同,这在理论与实际中怎么表现?我们是共产党领导,怎么在这一条不变的前提下,把各方面统一起来?这是我们与资本主义不同的。薄一波说,汇报提纲里没有讲到专政,专政也是民主,保证民主。赵紫阳说,那不是一回事,对人民内部讲民主,对敌人是专政。专政是民主的保障,但不是民主。邓力群则说,多数人的专政就是民主。赵紫阳说,我们过去在根据地时也没有搞选几个人就设几个候选人的,那时候是差额选举,是真民主,进城以后反而不民主了。

此时几位研讨小组成员之所以特别谈到了三权分立问题,有一个背景。就在研讨小组开这次会议的前一天上午,邓小平对《政治体制改革总体设想》的初稿提出了批评,他说,你们是不是也搬了一点三权分立?他告诫不要迁就民主化思潮。因此,在研讨小组这次会上,重点讨论了这个问题。

赵紫阳说,要回下头看看这一段政治体制改革的研讨情况。最近小平讲了,无论如何不能搞西方的三权分立,那是几个政府,耽误事,要注意不要受它的影响。小平着重讲,我们的行政机构要保证效率,这是我们的优势不能丢,定下来就干,不要互相牵制的很厉害。赵紫阳认为,行政机构要有很高的效能,这就涉及到立法、行政、党委,主要是党的领导、立法机关、行政机关的关系,怎么搞得好一些?中国究竟怎么搞?原来的搞法行不行?人大是个橡皮图章,这怕不行。党的领导、最高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关系怎么处理?要有个笼子。形式上没问题,橡皮图章也合法,也是最高权力机关。但要改变流于形式的做法,又要考虑到党的领导立法与行政之间不能牵扯太多,不然不好办。

赵紫阳继续说,小平多次讲,民主和法制要相结合。法制是民主的制度化。另方面,法律对施行民主也有所制约。这两个方面都要讲得很具体。如果一方面很具体,另一方面不具体,只能导致无政府主义。专政问题也是个法制问题。

赵紫阳认为,目前的现状不改变不行,步子走的太大也不行,各方面跟不上,有个适应问题。要使民主化进程健康发展,一开始就不能出问题,不然出了问题就要退回来。

在这次会上,赵紫阳再次提出了社会协商对话问题。他说,社会民主主要是两个问题,一个是基层民主,一个是社会协商对话。政协是个很重要的协商形式,但是只靠政协不行,工会是重要的渠道,但是工会本身有个改革过程。现在政府与工会对话,工人不承认。理顺党与工会关系,工会本身的改革都要有个过程。解决了这些,政治协商的问题是不是就解决了?不一定。我们必须与代表不同利益的人协商与对话,不然不行。这些东西比较重要,将来大型对话一年几次,可以由基层组织临时选代表。一些与现有组织的对话,并不一定能解决问题。这是多年形成的。

专题组汇报提纲最后一段"充分发挥舆论在民主建设中的作用"中讲到了新闻改革,提出了放宽舆论管制问题,赵紫阳认为方向是对的。他说,报刊就有这个问题。搞舆论一律,什么也不能讲,这不行。放开,行不行?比如批评一点了名,又不能申诉,也不能打官司,报纸讲什么就是什么?这也不行。报纸开展批评,批评错了怎么办?报纸监督,过去是强调喉舌功能,传播党的声音、反映人民意愿,如果主要是监督职能占很大篇幅,都是讲阴暗面,还有个承受能力的问题。我们没有民间报纸。如果现在有一张民间报纸专讲反面意见,肯定销路最大。这时,薄一波插了一句话,美国说赵总理支持《世界经济导报》,不知道支持了没有?赵紫阳说,没有。彭冲跟上一句,那个报纸问题多得很。

赵紫阳赞同专题报告中所说的新闻改革的方向,但他认为也要考虑到可能会出什么问题,如何防止出现这些问题?在各方面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实际能够做到什么程度?他提出,一个是方向,一个是在一定时间内能做到什么程度,要有一个配套的东西。

薄一波接着发表了他对专题组报告的看法。他说,中国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处于这个阶段,说不民主,早就很民主了。说民主,无产阶级专政不能丢,对那些犯罪团伙要坚决打击。但薄一波又说,现在我国官僚主义已经到了发展极点,很要命,世界上哪一个国家也不如我们的官僚主义。党政分开要在加强行政效率、减少机构、层次、人员上下功夫之外,其他方面要在党的统一领导之下,尽可能搞的简单点。特征是党领导,人大、政府都在党领导之下,不管是人大还是政府尽量少扯皮。说大问题,什么是大问题?这就是!县里搞五套机构,可笑!现在要少扯皮,机构重迭,一大堆问题在人大讨论,国务院不知道讨论了多少次,一提到他那儿就出麻烦了,比如三峡问题。反对者是党内的人,抓住一个问题反对我们的人,现在多得很。党外的人不敢,有党内的人支持,他就敢了。现在问题多,处在过渡时期。

赵紫阳接过话题说,总之政治体制改革如果把政府的工作搞得很困难,不应该是改革的目的。人大既是最高权力机关,又在党的领导之下,政府也在党的领导之下。党政分开之后,情况可能有所不同。总之,理顺关系,发挥权力机关、行政机关的作用,权力机关也要考虑让行政机关有效地工作。

胡启立说,将来不可能完全求同,大趋势是几套班子相互制约,不可能完全是一个声音,求异思维会发展。搞政治体制改革方案必须考虑这个问题。民主与效率既一致,也有矛盾。调动了积极性会有效率,可是民主与效率还是有矛盾。我们要从中国国情出发。亚洲发展快的那几个国家,都不那么民主,台湾、南朝鲜、新加坡都是这样。这个问题怎么处理?民主和效率的矛盾,确实是个很大的问题。胡启立谈到,美国人分析,中国投资条件最好的地方是天津,因为天津开发区的领导人是党政合一的。你们汇报的第六页说党政分开,人事可以合一,这很有意思,是个思路,解释解释。

民主专题组的王晓东对此做了解释。他说,党政分开强调的是职能分开,而不是人事问题。胡启立接着说,要分得开,就得有许多具体的规定,这些条文细了就有打不完的官司,有很大内耗,各方面关系非常复杂。陈一谘插话说,人事合一可以避免出现两个决策中心。鲍彤则说,我的观点不一样,决策机构人员可以当国家领导人,但是党的办事机构成员不行,主要是中央。

赵紫阳在讨论中说了一大段话,表明他对执政党与人大关系问题也有很大困惑。他说:在整个体制中,各级人大问题很复杂,社会呼声又很高,一讲民主就要扩大人大权力,这很艰难,很复杂。我国是党领导下的人大与政府,政府大事党要管,具体事情政府管。所以党要管的事,大体上就是人大要管的。如果在党管的事之外,人大还要管更多,政府职权势必受到影响。中国的权力机关怎么体现?在理论与实际上都有一个怎么搞的问题。党政分开,党不是不管了,重大事情党决定,政府要确定施政方法,又要向人大负责。如果要理顺,在充分发挥人大作用的情况下,三者关系很难理清。一开始研讨政治体制改革的时候,我就觉得这是个麻烦问题。

赵紫阳又说,一讲发挥人大作用,就涉及人大与党委的关系,与政府的关系问题。究竟如何,在中国搞到什么程度,很值得认真研究。世界上还没有先例,没有一个党领导下的最高权力机关。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搞法与我们过去一样,资本主义国家不一样。如果按照资本主义国家的搞法也简单,执政党在议会占多数,通过就是了。当然它有反对党,我们没有反对党,但是不是党员代表就可以完全按照个人意愿投票?党的领导是通过党员把党的意志变成法律,这没问题,但所有的党员都投赞成票,那人大也就没有什么意思了。如果离开党员身份只以人民代表的身份投票,那又可能乱套了。看来,人大制度要有大的改革,很困难,难以行得通。

在会议结束前,赵紫阳再次强调,最复杂的是人大问题,要理清,要有个说法。他交代鲍彤说,我看这个问题政改办要好好讨论一下,反复议一议。

镜像链接:谷歌镜像 | 亚马逊镜像

相关日志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墙外楼: 《金融时报》安倍“乱箭齐发”

墙外楼
网络热门话题追踪 
The Next Generation in Online Meetings

GoTo Webinar is a new, affordable, do-it-yourself Web event service that doesn't require a consultant. Get $10 off after your complimentary trial.
From our sponsors
《金融时报》安倍"乱箭齐发"
Jun 23rd 2014, 01:32, by 墙外仙

戴维•皮林

本周,安倍晋三(Shinzo Abe)射出了日本经济复兴战略的"第三支箭"。如果你没听到箭成功中靶的巨大声响,那是因为根本就没有声响。在结构改革方面,这位日本首相不太像一箭就把苹果射碎的威廉•退尔(William Tell)。相反,他更像一名处在学艺阶段的针灸师,把一千根针扎进了日本的身体,期望其中一两根针或许真能起到疗效。

在此提醒一下记性不好的人,"第三支箭"的目标是提高日本的潜在增长率。由于日本的劳动人口现在每年减少0.5%,因此经济增长几乎全部得来自生产率的提高。为了实现增长,可能还得采取别的措施,包括提高劳动参与率,尤其是女性和退休者的劳动参与率,以及引入更多移民(从理论上讲是这样)。若不采取行动,日本的增长将注定陷于低迷,增长率将处于0.5%至1%左右的水平。

安倍的"第三支箭"———我更愿称之为"一千根试针"———意在对其货币与财政政策形成补充。安倍射出头两支箭时,动作更为沉着,收效也不错。关于在两年左右的时间内将货币基础扩大一倍并实现2%的通胀目标的承诺,给物价打了一剂强心针。4月份,核心通胀率(剔除消费税上升的影响)升至1.5%,尽管主要原因在于日元贬值导致进口能源价格上涨。还有,以产品便宜而闻名于世的日本服装企业优衣库(Uniqlo),本月将全线产品提价5%,这或许意味着企业的定价能力在增强。

"第二支箭"(财政灵活性)飞得也相当直。去年,1100亿美元的额外支出助推经济增速超过了1.5%。今年,日本似乎已经受住了4月份将消费税率由5%上调至8%的影响——有些人曾担心此举可能会令日本经济遭受重创、使其重新陷入衰退。当然,日本经济本季度很可能会有所萎缩。但这不可能抵消掉一季度的可观增长——由于消费者赶在消费税率上调前突击购物,日本经济在一季度按年率计算增长了6.7%。

如果说"安倍经济学"(Abenomics)的前两部分正在收到一定成效,那么第三部分的成效又会如何?答案是,它的成效会逊于安倍的期望,但胜过怀疑论者的预期。在安倍扎出的针中,有些很可能不会带来什么好处,有些或许会带来坏处,但最起码还有一些会产生积极的效果。

安倍已决定对被标为"企业改革"的几个领域实施刺激。一部新的治理准则的规章要求,企业必须就它们任命和培训董事的方式作出解释。(它们还必须汇报擢升女性员工的进展情况。)同时,资产规模高达1.2万亿美元的日本政府养老金投资基金(GPIF),已开始将部分资金转投JPX-Nikkei 400指数。该指数旨在支持利润高、对股东友好的企业。这一切的目的在于鼓励企业管理层更好地对待股东。尽管它不是什么万灵药,但考虑到企业目前的现金储备几乎相当于国民产出的一半,它也算得上是一种有益的抱负。让企业把现金分发出去,可能有助于经济活动。

其他的针则扎得较为随意。为了吸引更多投资,安倍正在下调企业所得税税率。目前的税率很高,为35%。不过,在指望手头拮据的消费者花钱之际对现金充沛的企业减税,可未必是个好主意。此外还有劳动力市场的改革。安倍的这一针扎得极为谨慎,尽管事情可能并没有那么可怕。考虑到将近40%的劳动力都是低薪的临时工,仅仅是降低解雇工人的难度,不太可能带来很大的改观。劳动力市场的改革需要更加全面。

安倍的另一根针扎向了农业。正如他计划的那样,为土地所有权规则松绑和打破保守的农协的垄断,可能会产生积极影响。但最有效力的那根针——《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却不掌握在他手中。除非美国总统巴拉克•奥巴马(Barack Obama)能获得通过谈判达成协定的"快速道"(fast-track)授权,否则TPP就离死不远了。

鼓励女性出来工作也有积极效果,不过,如果扎下一根标有"废除抑制女性就业积极性的税收政策"的针,效果将会大得多。安倍本周暗示,这有可能成为现实。他还应该更大胆地扎下"移民"这根针。在这一块,他已变得有些"晕血"。由于移民问题得不到公众的支持,安倍已经打起了退堂鼓。

不过,安倍已扎下的针或许会产生一定疗效。众所周知,摩根大通(JPMorgan)的杰斯珀•科尔(Jesper Koll)曾自称为"最坚定看好日本"的人。他表示,如果日本政府继续推进已出台的政策,可能会在中期内把潜在增长率从目前的0.8%(他自己的估计值)提高到1.5%。这种认为安倍能将潜在增长率提高近一倍的想法,实现的希望似乎不大。但最起码,安倍正朝着这个目标努力。

镜像链接:谷歌镜像 | 亚马逊镜像

相关日志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墙外楼: 杨恒均:为什么冷战? —— 纪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

墙外楼
网络热门话题追踪 
Roll with Us

Need high ROI advertising? See why over 15,000 brands choose AdRoll for retargeting.
From our sponsors
杨恒均:为什么冷战? —— 纪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
Jun 23rd 2014, 01:23, by 墙外仙

今年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60年前,在冷战愈演愈烈之时,中国、印度、缅甸共同商定,推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此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被写进中国宪法,成为中国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础,而且也被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接受,成为规范国际关系的重要准则。

在我印象中,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提出的最符合中国文化的政策,切实指导了中国的外交实践——让中国逃过冷战一劫并在改革开放中赢得了和平发展的国际空间。"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也是最为世界接受的主张,从这层意义上说,五项原则是当代中国在价值理念与行为规则上最成功的"对外输出"。

但目前看来,这一行之有效的外交准则有可能面临挑战。如今,中国早就不再是当初夹在两个虎视眈眈的超级大国之间立足未稳的东亚弱国,"中国崩溃论"也被"中国威胁论"取代,西方一些人对中国的敌视有增无减;而在中国国内,越来越多的声音鼓噪联俄抗美,教训一下周边,还要输出"中国模式",试图与大半个世界抗衡,抛弃了"和平共处原则",冷战的幽灵也蠢蠢欲动,在中国周边的上空徘徊……

在这种情况下,疏理一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背景,检视一下上个世纪的冷战为何而战,是很有必要的。

上个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最残忍的战争,真正"杀人如麻"的现代化武器第一次投入战场,致使两场战争的伤亡人数加起来几乎超过历史上有记载的所有战争伤亡人数的总和。理智尚存的人类第一次意识到,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第三次世界大战"唯一胜出的只能是"世界末日"。尤其是在原子弹与氢弹出现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都心知肚明,"以战止战"已经不可能,恐怖平衡是唯一的选择。

同现代武器一同进入并主宰20世纪的还有各种主义、意识形态与极端思潮。美国认为自己掌握的"自由"、"民主"是普世价值,浩浩荡荡、不可阻挡;苏联则认定社会主义才是人类的更高阶段,马克思主义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宇宙真理,世界革命立等可取,美、苏之间的对抗不可避免但"热战"又必须避免,于是,冷战突然爆发。

冷战爆发,苏联东欧与美国西欧两个意识形态集团形成,世界其它国家尤其是欧美之外的第三世界国家面临的唯一选择就是:你不站在苏联一边,就得站在美国一边。而当亚、非、拉等国家不得不选边站之后,也就立马论为美苏对峙的筹码与棋子。

最先对筹码与棋子感到不满的正是中国。在这场意识形态之战中,中国的意识形态色彩虽然也很浓厚,但卷入不久,毛泽东和周恩来就感觉到了危险,这危险不只是来自持不同意识形态的美国,反而更多的是来自北方的"老大哥"苏联。这就是跳出当时国际关系非此即彼的意识形态之争的"五项基本原则"推出的大背景。

同印度、缅甸一起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也很有想法,印度是第三世界最大的民主国家(资本主义),中国是第三世界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缅甸在意识形态上一直连他们自己也搞不清。"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后,在1955年的印尼万隆会议上得到了第三世界国家的广泛支持。

但支持归支持,真正要实行起来,谈何容易?有哪一个第三世界国家敢真正跳出自己被圈定的阵营,去同对手"和平共处"?所以后来真正以行动来履行和平共处原则的第一个国家,还是中国。当然,在国际上也有学者不这样看,认为中国领导人务实(狡猾),随时变换阵营。

"冷战"进行到赫鲁晓夫与肯尼迪时期,曾经有过一段时间的"缓和"期,美苏两国开始频繁接触与交往,这个时候,中国开始指责苏联搞修正主义,嘲笑它背离社会主义而同美国妥协。中国的指责多少让"老大哥"脸上挂不住,不久后由于其它更多的原因,美苏关系再次"冷"下来,而这时中国及时抓住机会,突然倾向与美国"和平共处",接下来就是尼克松访华,邓小平访美、里根访华,中美之间越来越热火的交往,多少加快了被孤立的苏联在死路上狂奔的速度。

冷战期间中国同法国、日本、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建立友好关系,正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用于外交实践的最经典例子。反观苏联,一直挥舞意识形态大旗,明明知道世界大战不可能打起来,却偏偏要穷兵黩武;明明知道世界无产阶级革命遥不可及,却偏偏让人民勒紧裤腰带去支持世界革命;明明知道并没有迫在眉睫的威胁与海外敌对势力的渗透与颠覆,却偏偏在国内搞得草木皆兵、鸡飞蛋打、民怨鼎沸,结果最终真被颠覆了——被它自己的倒行逆施颠覆了!

中国改革开放后的对外交往更是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主轴,从"韬光养晦"、"不当头"到中国"是一只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但给世界提供了一个新的国际关系交往模式,也为中国赢得了发展的空间与话语权。如果说以前的中国人微言轻,使得"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不能让更多国家重视与遵循,那么,当今中国强大了,有更多大的影响力,如果继续以此原则作为国际交往准则,以身作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有望成为中国向外输出的最重要"文化"之一,对更加和谐的新的世界格局做出巨大贡献。

和平反战是符合中国文化基因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的。习近平所说"中华民族没有侵略基因"透露出的意思很深。对于中华民族来说,和平,而不是战争才是最强有力的"武器"。如果说世界历史上不少帝国是靠武力与战争崛起的,那么中华民族的"基因"也决定了中国只能,也只有靠"和平"才能最终崛起。

对于中国来说,和平的力量远远超过战争与侵略!请问,历史上那么多靠武力征服了如此广袤领土的大帝国,如今安在?而唯独没有侵略基因的中华民族,土地一直在扩大,人口一直在繁衍,文明世代相传,生生不息……

如果说历史上强大的帝国是靠侵略"鲸吞"周边,中国就是靠自己独特的文化"蚕食"了蛮荒。有一个日本人对我说,研究中国历史后,他很庆幸当初日本侵华以失败告终,他说,如果当初日本打赢了而占领中国,现在地球上可能已经没有大和民族了,日本也完全被中华文明同化了。他说,满族人当年入侵中华大地建立清朝长达267年,如今会说满族语言的"满族人"全球据说不到200人啊。

当然,如今的中国不会"蚕食"其它地方,更不想去"鲸吞"他国。一些人看到中国强大了,加上受到其它更具有侵略性的文明思潮的影响,认为中国终于等来了"该出手时就出手"的时代,动不动就像好斗的公鸡,不但抛弃了中华文明的优秀之处,也有违这些年一直行之有效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对于那些满嘴"冷战"词汇,满脑"冷战"思维,甚至试图挑起新的"冷战"的人,最需要搞清楚的是:"冷战"为何而战?为意识形态?为中国模式?还是为老百姓福祉?

如果是后者,没有比搞好国家自己的事,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重视人权让民众活得有尊严更重要了!正如美苏那场意识形态的"冷战"从来没有决战于境外和战场,而是在各自国内的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人民生活水平、自由度与人权状态上做了"殊死较量",最终分出了胜负。如果大家认真思考了"冷战"是为什么而战的话,就不会有人轻言"冷战"了。

杨恒均 2014.6.22 纪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60周年

Shop Amazon's New Kindle Fire

相关日志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墙外楼: 一个高仿奢侈品卖家眼中的朋友圈生意

墙外楼
网络热门话题追踪 
Looking for a Helpdesk?

Try Freshdesk - the preferred helpdesk system of over 15000 businesses. So easy, sets up in two minutes!
From our sponsors
一个高仿奢侈品卖家眼中的朋友圈生意
Jun 23rd 2014, 01:24, by 墙外仙

"做了这么久,我觉得高仿品在中国的市场确实很大,对这个有需求的人简直太多了。"这是微信卖家喵总做高仿奢侈品生意的心得。在上海传媒圈工作的喵总,去年年底经亲友介绍开始了在微信朋友圈"刷屏卖货"的生意。她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大半年来,对这个圈子已经有了不少体会。

依靠微信带来的社交便利,喵总的高仿奢侈品生意过去一年以来在朋友圈遍地开花。而几天的功夫,其朋友圈里又有一个好友突然宣布开始做代购了。

"海外代购"是朋友圈里形形色色的皮包、衣服、鞋子和手表的身份标识,最常见的即为海外婴幼儿奶粉。而喵总却是做的另一类"高仿"生意。所谓"高仿",指的便是仿冒得非常逼真的奢侈品。顾客往往对于产品的来路心知肚明,但却乐此不疲。

和一般人所想的不一样,喜欢买高仿皮包和衣服的顾客并非消费能力不足,而恰巧是收入水平足以买得起真货的,"很多人和我们的年纪差不多"。这正是喵总感叹"需求太多"的原因。与此同时,她也深刻地感受到这个灰色圈子的混乱一面。

"一家工厂只做几个品牌"

最初是因为有家中亲戚可以直接提供货源,喵总决定开始做高仿生意。作为一种最普遍的模式,她在微信朋友圈发高仿奢侈品牌衣服的图片,以此吸引朋友圈好友做买家,依靠口口相传做生意。

喵总卖的高仿基本包括大部分一二线的奢侈品品牌。这当中,皮包是最好卖而且利润也最高的,衣服和鞋类次之。重要的原因是,后两者一旦尺码不合适,买家就很容易退换货,售后成本明显要高出不少。

不过,即便是有亲戚能保证货源,也并不是所有奢侈品牌的高仿都能出货。高仿货分为"原版"、"超A"或"1比1"、"A货"三个等级,质量和相仿程度依次递减。喵总选择的货源大多是仿冒得非常接近的原版。但她介绍,生产这种质量很好的高仿品的工厂往往都是固定做某一个或者一两个品牌,如果要找其他牌子的就要另找工厂。

"像Prada、LV、Gucci、Chanel和Hermes这些牌子,一般都比较容易找货源。而像Salvatore Ferragamo这样的牌子,可能就只有一些经典款的才能找到了。"她说。

事实上,喵总此前还曾专门为货源前去广州东莞接触过上游的生产厂家。东莞正是许多奢侈品牌代工厂所在的城市。她实地走访发现,做高仿品的工厂实际上根本不直接往外卖货,而是出货给非常信任的批发商;所有在微信朋友圈卖产品的,都是从上游的批发商拿货,区别只在于和批发之间还隔着多少个中间商。

不少用微信做高仿生意的人,为了维护口碑,都会选择先收货、看过之后才发给买家。而一旦中间商太多,便会造成一个包裹往往要转寄数次才能到达买家手中。

为了减少中间商环节,能否直接去找工厂谈?"工厂根本不让进的,再好的关系都不行,"喵总说,"而且做这个也不需要去工厂看货,因为皮包和衣服质量的好坏,熟悉的人很容易看出来。"

买家和卖家:不差钱的和不懂行的

为了完成一单生意,喵总一整天在朋友圈需要发十几条皮包或衣服的图片。而这样的频率,在做微信朋友圈生意的人里面算是普通的。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暗访期间所遇到的一些同样用微信做高仿生意的"朋友圈好友",甚至一天能发几十条信息。喵总介绍,一天忙下来,能成交一单生意就已经算很不错了。

和不少传统行业一样,高仿生意也有淡旺季。"春节过年那一个月是最好卖的时候,而5月份之后生意就很差,做这一行的都说5-8月是最不好做的。"

好在喵总的生意已经有了比较固定的客户群。和很多人预料的不同,这些客户并不是需要一个名牌的假包充门面,而是本身就消费得起正品的人,"很多都是买来背着玩的"。

"恰恰是那些没有买过正品的人,有特别高的期望,很担心高仿的质量。"她说。

相比买家总体上的"不差钱"、"高大上",同行卖家则显得鱼龙混杂。喵总在东莞高仿集中的地方考察就发现,不少商家其实是全国各地而来的打工者,对这些奢侈品品牌根本不熟悉,"甚至有时候传到微信朋友圈里的货品名称都能打错"。

当然,卖家里面也有厉害角色。喵总朋友圈里的一名"同行",如今已脱离了"人情卖包"的生意模式,而是直接开始做正品海外代购生意。由于货源好,客户都是真正的土豪,"奢侈品店的VIP都要到她这里来买"。

Shop Amazon Gift Cards - Perfect Gifts Anytime

相关日志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墙外楼: 博谈网:孔子学院是北京的宣传臂膀 这不是秘密

墙外楼
网络热门话题追踪 
2014 Benchmark Report

Learn the ecommerce metrics that matter.
From our sponsors
博谈网:孔子学院是北京的宣传臂膀 这不是秘密
Jun 23rd 2014, 00:39, by 墙外仙

(博谈网记者周洁编译)这从来就不是秘密:北京的孔子学院是一种恶意的安插方式,旨在妨碍、歪曲和控制国外的大学、学院和学校。表面上是为了促进中国语言文化的主办机构,真正的目的是用中共的历史和时事版本来欺骗外国学生。

根据国家汉办2012年度会议的讨论,孔子学院的长期目标是要渗透到海外的主流高校,以便更广泛地影响学术界。国家汉办是中国教育部的直属机构,负责管理孔子学院。

周三晚,多伦多公校教育局终于醒悟了该怎么做,它推迟了原定9月份起让孔子学院控制多伦多小学生的中文教育。此前,教委会的委员们被家长们的电子邮件所"淹没",那些家长比委员会官员更清楚孔子学院要做什么。这促使教委采取了行动。

即便如此,孔子学院的网站自豪地称已在加拿大的学院、大学和学校里设立了31所孔子学院。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大约有400所孔子学院,另外在中学和小学里有600个"孔子课堂"。

北京于2004年开始以一种魅力攻势和"软实力"的形式推出孔子学院。当时,中国的邻国、美国及其盟国对北京的经济、政治和军力的迅速崛起,及随之而来惊人的做事态度变得日益关注。孔子学院是北京对此所做的一种回应。

辩护士们驳斥孔子学院是中共一只危险的宣传臂膀的说法,称它们就象英国文化协会、德国的歌德学院和法国文化协会等老牌机构那样,是为了促进文化方面的理解。

但它们有着深刻的不同。虽然欧洲的这些机构与政府走得很近,但它们不在外国教育机构设立分支,而孔子学院的目的是要影响国外的校园。

据去年由加拿大安全情报局(CSIS)主办的一个关于中国不断增长的国际影响力安全方面会议上的介绍,孔子学院的管理与共产党紧密相连。

国家汉办并不拥抱、甚至不接受学术自由的概念。为海外孔子学院招募的教职人员经过精心的筛选,确保政治的"正确性"。任何被发现与"非法组织"(包括大多数的信仰团体、政治异议人士和许多民间社会团体)有接触的人都不予录用。

被招募的教员通常被禁止讨论共产党认为敏感的话题,例如西藏、新疆、台湾、中国南海及1989年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屠杀要求政治改革的学生。

当孔子学院的工作人员谈这些话题时,是为了宣扬北京的立场。在滑铁卢​​大学(Waterloo University)就发生了这样的事。孔子学院动员学生支持北京镇压西藏的一次反抗。在麦克马斯特大学(McMaster University),孔子学院参与了针对法轮功团体的活动。

越来越多的西方学者确信:孔子学院在他们校园的存在可能会破坏该大学在学术严谨性和学术自由方面的声誉。孔子学院不仅坚持禁谈一系列的话题,包括禁止谈论在共产党统治下中国的军事集结和冲突,而且其弘扬的中国文化形式非常有限。他们坚持使用普通话和简体字,这意味着学生们较难接触到大部分非共产党看中国的观点。譬如,来自自由社会的写作,如台湾、香港和新加坡,通常用的是更传统的繁体字。

钱是另一个因素。汉办通常支付孔子学院一半的支出,这意味着学院或大学可以减少自己的支出,或者不需要建立其他的亚洲或中文研究学院。

美国大学教授联合会与加拿大大学教师联合会在最近的声明中,联合要求孔子学院的员工应依照当地的雇佣标准和学术习惯,不应受北京的指挥。

该声明说,"孔子学院是中国政府的一只臂膀,它们忽视学术自由"。声明敦促高校终止与汉办的协议,除非北京放弃对孔子学院工作人员的控制。

去年加拿大安全情报局的会议检视了孔子学院是北京用来作为间谍活动中心的指控。还有指控说孔子学院是北京刺探中国学生的基地,也是为了能接触到所在大学和学院正在进行的研究。

在该会议上,有报告说:"虽然还没有直接的证据证明中国政府与黑客攻击大学之间存在联系,但显著的是,从事中国方面研究的工作人员和研究生往往是黑客攻击的目标。"

(本文译自有近40年经验的外国通讯员、国际事务专栏作家Jonathan Manthorpe于6月19日发表在加拿大iPolitics网站上的文章,题为"中国的宣传臂膀在加拿大展示力量"。)

镜像链接:谷歌镜像 | 亚马逊镜像

link to Chrome web store

相关日志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墙外楼: 杜光:“境外敌对势力”又来了吗?

墙外楼
网络热门话题追踪 
2014 Benchmark Report

Learn the ecommerce metrics that matter.
From our sponsors
杜光:"境外敌对势力"又来了吗?
Jun 23rd 2014, 00:40, by 墙外仙

据人民网发表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网站的报道说,中央纪委驻院纪检组组长、院党组成员张英伟本月10日在该所讲话中指出:目前社科院意识形态的主要问题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穿上学术的隐身衣,制造烟幕;第二,利用互联网炮制跨国界的歪理;第三,每逢敏感时期,进行不法的勾连活动;第四,接受境外势力点对点的渗透。

此论一出,海内外舆论哗然。人民网赶紧撤稿于前,《环球时报》灭火于后。该报18日、19日"国际评论"版连续发表《警惕境外渗透,别排斥正常交流》、《不用对境外隐形渗透太紧张》。官方媒体的进退失据,恰恰暴露了意识形态指导思想上的矛盾和混乱。

张英伟讲话的特异之处在于用语的生涩和隐晦。四个方面的四条表述,都超出了人们日常的行文习惯。什么"学术的隐身衣"、"跨国界的歪理"、"不法的勾连活动"、"点对点的渗透",使人读后似懂非懂。在晦涩的语句里,包藏着在意识形态领域磨刀霍霍的祸心。

这个讲话指的是社科院,但是透露的似乎是整个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方针。不难想象,既然连作为最高当局智库的中国社会科学院都存在着境外敌对势力的渗透,那么,在整个理论思想界就更不用说了。据说这位纪检组长原来是中共中央宣传部的副秘书长,这个背景就使他的讲话更具有普遍意义。

所谓境外势力,指的当然是境外的敌对势力,有没有"敌对"二字都无关紧要。这个概念的频繁出现,主要是在80年代末,但它的渊源却可以上溯到毛泽东。他在《丢掉幻想,准备战斗》一文里指出:"捣乱,失败,再捣乱,再失败,直至灭亡——这就是帝国主义和世界上一切反动派对待人民事业的逻辑,他们决不会违背这个逻辑的。"这也是"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的理论来源。但在毛泽东生前,由于他对西方国家采取了严格的闭关锁国政策,所谓境外敌对势力,还没有成为他厉行专制统治的借口。被他用来巩固专制独裁的理论武器,是"人民民主专政","对人民民主,对敌人专政",也就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凡是他认为对他的独裁统治有可能构成威胁的人和群体,都被他视为敌人而实行专政。他在1957年一手策划的反右派运动,把五十多万(一说三百多万)爱国的知识分子打成"反党反社会主义的资产阶级右派分子",沦为贱民,就是他"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典范性案例。在他成为中国最高统治者的二十多年里,"敌人"的名目繁多,常见的是反党、反社会主义、反革命,反党集团、反苏、反毛泽东思想、修正主义、右倾机会主义、走资派、黑五类、黑九类、牛鬼蛇神,等等。当时的媒体舆论虽然也经常念叨"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却很少有引进"境外敌对势力"的概念来加以批判的。

改革开放后,国门大开,在外资大量涌入的同时,西方近现代的理论思想也源源不断地渗入中国社会,进一步武装了忧国忧民的仁人志士,形成了一波又一波的争取民主自由的浪潮,冲击着已成传统的"斯大林加秦始皇"的意识形态,同时也威胁着一党专政的专制统治。这就使那些依赖专制意识形态和专政体制而安身立命的既得利益者万分惊恐,他们把这一切归咎于"资产阶级自由化",一而再、再而三地发动"反自由化",并把"自由化"同境外的敌对势力联系起来,而且由理论思想领域延伸到政治领域。

80年代末的那场运动被一些领导人把它同"国际敌对势力和平演变"联系起来。于是,"国际敌对势力"、"境外敌对势力"一类的用语,就堂而皇之地进入媒体舆论。1991年苏东剧变后,党内高层反改革、反民主的势力甚至掀起了"反和平演变"的高潮。他们甚至危言耸听地惊呼"帝国主义已经把苏联和平演变过去了,下一步就要演变中国了。"仿佛境外敌对势力已经大举渗透,中国危在旦夕。这一幕丑剧虽然很快就被压制下去,但用"境外敌对势力"来抹黑国内反专制争民主的活动的手法,却成了维护专制势力者的百宝囊中的法宝。当他们理屈词穷的时候,便祭起这个法宝,克敌制胜,凯旋还朝。

其实,被他们视为"敌人"或国内的"敌对势力"者,绝大部分是社会的精英,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从所谓的"胡风反革命集团"到右派分子、右倾机会主义者,直到1979年聚集在天安门广场的青年学生,都是因为批判专制体制、呼求民主自由,才被划为"敌人"、"敌对势力"的。他们是真正的爱国者。在他们对面,为了维护专制统治而挥舞"敌人"、"敌对势力"一类专政大棒的,才是中华民族的真正的敌人和敌对势力。

这种是非颠倒的局面,在经历文革之苦、对文革的罪恶记忆犹新的八十年代,曾经有所改变。但是90年来以来,以友为敌、残害精英的罪恶行径,时有所闻。毛泽东曾经批判国民党的"为渊驱鱼,为丛驱雀",不断为执政者重演于当代。"境外敌对势力"就是他们用来对付爱国者的得心应手的专政工具。不费吹灰之力拿起,却有雷霆万钧之势,震慑异己,威力无穷。

张英伟提出的"意识形态四现象"里,贯串于其中的,就是"境外敌对势力"。这是否体现着意识形态的指导思想,处理意识形态问题的指导方针?从这一时期的种种迹象来看,似乎不是空穴来风。

朋友们,警惕啊!"境外敌对势力"又来了!

镜像链接:谷歌镜像 | 亚马逊镜像

Shop Amazon's New Kindle Fire

相关日志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墙外楼: 西西河:从一个专利看起

墙外楼
网络热门话题追踪 
Save on Cookie Cutters.

100 shapes on sale, up to 40%, at Sur La Table!
From our sponsors
西西河:从一个专利看起
Jun 23rd 2014, 00:35, by 墙外仙

流浪天使

本来标题写的是中国人,突然就特别明白了为什么别人都用国人,中国人潜在有第三人称的意思,说国人就大不相同。

——题记

今年提交的一个实用新型专利被公司内部管理员否掉了,可能与她第一次提异议时我的回复有关。公司这个流程都是在网上,上星期三的时候我看到她第一次驳回的意见栏里写的是:露点仪专利很多,百度上都能查得到,难道你查不到?这个装置的创新点在哪里?精度是多少?

这哪里是意见!我看了顿觉得火往上撞,申请专利的时候都附了专利检索单,何况什么叫"百度上都能查得到,难道你查不到?"于是毫不客气的回复,"百度上的确可以查到,但是查不到高露点便携检测装置……(技术细节,省略)"结果,第二天再看状态,专利驳回,管理员那里写着一行字:"无新颖性、创造性,否定。"

当然这个事还没完,我后来给她打了电话,无果。暂略去不讲。

有些朋友可能不了解中国的专利制度(实际是国际专利制度),这里顺便简单做些介绍,也好更加清楚我要说的问题。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专利(Patent)是个法律概念,说白了就是用来打官司的。Patent源自英文"LettersPatent",意指由英国国王亲自签署的带有御玺印鉴的独占权利证书,由于这种证书的内容是国王授予某人对某项技术享有的独占权,同时,这种证书没有封口,任何人都可以打开观看,证书中的内容是公开的。因此,"Patent"的本意包括两个意思:一是"垄断";二是"公开"。可见,垄断和公开就成为专利的两个最基本的特征。 汉语"专利"这个词的意思基本类似,指"独专其利",就是利益独占的意思。(源自百度百科)

专利是知识产权的一种,由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授权后生效,之后撰写专利的人(发明人)享有这项知识产权,任何人无发明人授权即使用的行为都是违法的。近年来最有名的专利纠纷案莫过于三星和苹果案件了,苹果指责galaxy抄袭ipone,美国加州法院一审判苹果胜,三星赔款10.5亿美元。三星不服,案件继续。据说双方至今未达成和解方案,今年再次启动新庭审。

除了上面说的,这个案件还说明,其实市售东西都是差不多的,这个不用脑袋想都显而易见。手机,打电话,发短信,装App,玩游戏,解锁等等,其实无论硬件软件都没啥差别,你不会见到谁把手机电池吊在外面(狗尾巴草),也不会见到没有屏幕的手机(板砖吧)。

产业化的东西就是这样,各种家电、机械、材料,只要是大规模生产销售的,必然会涉及专利问题,人是人他妈生的,妖是妖他妈生的,大家都是互相山寨而已。

由此产生一个问题,为什么这个产品我申请了专利,别人仍然能够生产?要解释这个问题,就要说明专利的三个基本特征: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国家知识产权局正是基于这三点决定是否给一个专利授权的。

举个例子,上面的手机屏幕解锁,比如苹果专利说我的手机可以横向滑动解锁,别的厂家就不能使用。实际上不是,其他厂家可能会说,我的手机屏幕可以纵向滑动解锁、斜向解锁等等,毫无新颖性和创造性可言,但是仍可以被授权,当然要看发明人的专利申请文案水平,他要拼命粉饰成有新颖性、创造性,他可以说自己代码不同,实现方式不同,甚至可以说自己的滑动解锁不仅可以用手,用脚、脸都可以。

如何解释知识产权局专利审查员的授权标准是件费解的事儿,因为三条基本准则没有量化的标准,全凭审查员一人决定。我曾经查过,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的专利中,居然有超光速专利,申请人居然还说人可以返老还童,我雷勒个去,发明人现在是不是已经回到他妈肚子里了。。。

所以,当各位听到什么发明大王的话,比如爱迪生有一千多项专利,请不要惊奇,我敢打包票,这里面大部分都是些修修补补、无使用价值的笔墨文章而已。

顺带说一下,爱迪生人品很差,不是有益黑他,只是最近了解到的事实毁了他在我心中的形象。

近期形象全毁的还有牛顿(必须说明一下,其中真伪难辨,我个人倾向是真。)

专利分三种,发明专利、实用新型、外观专利,因为我们是钢铁企业,仅涉及前两种,最后一种不了解,猜想是不是服装业用的比较多,也许U盘的各个奇形怪状与此有关。简单来说,发明专利涉及产品,实用新型涉及装置,总之都要"新",但实际中,前者往往更注重新颖性和创造性,因为不仅要保护产品,还要保护方法;后者则更注重实用性,只保护产品,所以又称小发明。也可以这么说,前者往往没有什么实用性,后者往往没有新颖性和创造性,当然,要看你对这三个词怎样界定了。

记得小的时候看过一篇作文,一个学生自述发明盆挂的故事,两颗钉子钉在墙上,一颗弯下来,就可以把盆挂起来。这一直一弯的钉子就是个实用新型,但钉子本身可以作为一种产品视为发明专利,这就不是那个小学生能搞定的事了。

从一个公司的角度来讲,总是鼓励发明创造的。虽然明知多数没什么生产实用性,但却在关键时候具有法律实用性,类似于圈地行为,发明其实就是个点子而已。比如前面的三星苹果专利侵权案,这时候就看出专利对一个企业是多么重要。苹果可以告三星抄袭,你的产品没有新颖性,都是抄老子的;三星就可以拿出自己的专利群去维护。日本新日铁曾经状告韩国浦项制铁,说他从日本公司挖了个人,盗了新日铁技术生产取向硅钢,浦项则说没有的事,都是我们自己发明的,你们抓的那个人把技术卖给中国了。后来这个案子怎么样不清楚,不过可以明确的是,浦项制铁的取向硅钢和新日铁没什么大同小异,中国的也一样。

我这次是个实用新型专利。前面说了,实用新型专利基本上就是一种装置,我使用了,别人就不能再使用。你想用,可以问我买,买了设备,你回去一拆,照猫画虎重新做,这就是侵权。装置这种东西的新颖性和创造性就更难界定了。我敢肯定,大家家里冰箱,不同牌子都是不同专利,连那个蛋架,放在上面、下面,都可以有所不同。

老实说,我是不大乐意写这种东西的。费劲,没什么收益,公司每个专利给一千,这个专利发明人有十几个。但这确实是个新东西,而且是和供应商合作制作的,出于限制供应商的目的,还是写了。结果给那个老女人毙了。

可我曾见过,一个废钢斗两边加个耳环方便调运就申请专利。公司发明专家不止一次跟我们交流类似经验,什么边上焊个钢棒,中间加个支座等等,我心想,这原来才他妈是水军。公司出于立典型的目的捧了这帮人。内部知识产权管理人员见了脸笑的像一朵花。这就是我们国人的做事方式——对不同的人永远有不同的标准。

不少人指责国人开车时在转弯路口不让行人先行。而自己开车的时候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这人怎么不知道看车?!",不乏在国外留学或工作数年的海归。

我一个同事办户口要相关政府部门盖章,白跑了第一趟,因为自己签名那一栏没有写日期,我说你在那里填上不就行了,他说那人非要他填好了再来。后来我再去的时候,那姐姐连看都没有看。

单位大门一进门楼边上没有划停车位,有次我却看到门岗嬉皮笑脸地帮人导航停在那里。

公司有一部门规定,员工上下班进出厂房要排队,曰行为养成。部门领导、技术人员却从来都是稀里哗啦的随便散布在道路上,像被敌人轰炸过。

用不着仔细观察就可发现,中国大地上,大到封疆大吏,小到黎民百姓,都在无时无刻的使用这可恶的双重标准,这种"宽以利己,严以待人"的行为。当然他们总是有理由这样,而且位置越高,越近似疯狂地抓紧这种特权牢牢不妨。

跟一个朋友谈起过这个话题,他说可能与国人平等观念匮乏、监督机制缺失有关。在中国,体制永远是绕不开的一个问题,似乎所有问题无能为力的问题都可以归到体制上。国人行事的标准双重性固然有它的历史根源,但如今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是体制滋生的土壤,还是体制所产的恶果。这不是个问题。

但它可能是个问题。

link to Chrome web store

相关日志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