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11日星期五

墙外楼: 北京依然值得你留下

墙外楼
网络热门话题追踪 
Acquire Clients Globally!

Attention Advertisers: What's your CPA? Have Us Acquire Additional Clients for You Utilizing International, Localized PPC on AdWords, Bing, & Facebook Exchange!
From our sponsors
北京依然值得你留下
Oct 11th 2013, 09:20, by 墙外仙

文/ 何三畏

我在北京PM2.5值达到四百三十的晚上,敲下这样一个题目。十一长假正要过完,无数聚居北京的有志青年正在候鸟似的陆续返回。他们像一群不收心的孩子,在路上,在上飞机前和下飞机后,就开始抱怨北京——除了空气污染,还有各种情绪。朋友圈好多这样的帖子。我理解这种心情。我想跟他们讨论一下这个心结。
最近几年,经常看到"逃离北上广"的消息,还有很多的这类心情的文章,意指大城市越来越不宜居,而北京尤难。但是,我也觉察到,这些消息基本都来自居住在北京的青年。他们在北京诅咒北京。北京是一个让他们爱恨交加的地方。

我不知道有多少青年在这样的心情下真的卷起被子就走人了,或者另外的一些青年,真被吓的不来了。我希望这只是一种心情表达,不要付诸实施。我的意思是,对于一个满怀志向和野心的青年来说,北京是中国最好的地方,它的种种"不好",和它的"好"折抵过后,还是值得留下来。
就说北京的空气吧。污染确实是真的。如此严重的空气污染确实有害。每年确实有不少这样有害的天气。但是,你还应该想到,这也可能有北京的一切包括天气都过于敏感的成分。各国使馆一定设在北京,美国使馆觉得他们自己有权发布他们周围的空气污染指数(尽管中国的官员批评过他们这是干涉别国事务),这可能更带动北京环境部门成惯例地发布,让我们呼吸到"真实的空气"。

同时,我不相信北京的空气是中国最坏的。你可以查一下,中国哪些地方的酸雨严重,这个网上有,而且那一定不是北京,说不定就是你的家乡。你住在北京,有人天天给你报告空气污染指数,你感到惊恐,以为不得了了,然后你开始想念故乡。在你的想象里,故乡的天空永远是明澈的,像童年一样明澈。但这是不实际的,故乡现在不是那样,童年的故乡再也回不去。
再说你不是渴求公正和平等吗?空气可能是最为公正平等的资源。在北京,每一个人都可以找到比你更有钱,比你更有权的人,他们也在呼吸着你同样的空气。又因为北京是首善之区,它一定会首先治理好。有关官员说过,北京现在的空气是15年来最好的,这话我还不觉得是绝对不靠谱。但过去的空气已经呼吸过了,可以不管了。而我相信,未来15年,北京的空气可能比你的家乡进化得快。

当然,我知道你听我说话一开始心里就想着房价。比北京的空气更有毒的,就的是北京的房价。房子是北京的寻梦青年最真实的路障。我真不该提这个,但不得不提。如果我让你伤心了,对不起,我正想安慰你。
当你用一年的劳动,也不能换回一块地板砖大小的屋面,房子已经不是房子,而是一个神话。你不能把神话当自己的梦想。你不能用父辈和祖父辈的积蓄,或者变卖外省的产业,来补助北京的开发商和北京政府财政。这不符合人类的赡抚伦理,也很不道德。我的意思是,如果你的运气不是特别好,如果你的上辈的钱不是做官得来的,你不应作此想。

没房就没房,没房就租房。北京有的是房子,有房的不住,要住的没有房。是的,租房也很贵。大学毕业生的平均工资,大约就抵一间两居室的租金,而你还得吃饭、穿衣、交友、买书、继续充电求发展。那就租地下室、合租地下室。几个朋友挤一间,一对恋人挤一间,甚至几对恋人挤一间。在这个时代,这不丢人。就这样,如果你还有梦,我还是劝你留下来。谁说地下室盛不下理想,装不了爱情?我觉得人生的未来、民族的理想、国家的前途,很适合在地下室萌芽和构建。年轻人,输得起,你一定要会梦想。在这个时代,住地下室不丢人。
超越了房子,还得超越户口。户口比房子的毒性还大。它不是一种有市价的资源,也不能用才华去兑换。如果你没有进入相应的轨道,你愿意不惜代价地追求它也不得其门。户口是一种行政资源,它只在体制内运行,其规则不可捉摸。

户口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含金量。过去二十年,户口带来的住房红利,已经膨胀几十倍了。今天,根据媒体质计算,一个北京户口有八十多项福利。平均看来,买房能省四十六万,上学省八万多,孩子考入北大的机会多四十多倍。那么,如果你们的爱情在拥挤的出租屋和地下室诞生了,如果想要下一代,如何能不为户口上心?
对此,我没有任何高招。我所谓北京仍然值得留守,是说,无论如何,青春年代与其在外省挣扎,不如在北京历练。如果你没有能力让孩子在北京受教育,我觉得你要审慎。民工的孩子当然基本上都在家乡留守,但我这篇文章是为受过良好教育而不甘寂寞的青年写的。

不过,这里有一个时间差:跟外省任何地方一样,北京的幼儿、小学和初中是可以买通的。那么,到孩子中考前,还有十多年,你可以考虑生下来,到时候,说不定国情已经变了。可是,这个谁都不能担保。此外还有私立学校,你可以让孩子不走中国的高考路线,高中毕业就去国外念书。为孩子挣这笔学费,可以作为你中年的人生目标之一。
为了那么多外省孩子在北京上学的"大事",我曾经想过,政府是不是应该鼓励营利能力强,员工人数多的企业,自办办幼稚圆和十二年制教育。我觉得像腾讯这样的公司就有能力。这样有利于企业和社会的稳定。在计划经济时代,不仅国有企业自办基础教育,党政机关也有自己的子弟学校。那时是用国家的钱,国企和机关肥水不流外人田,现在是让公司"承担社会义务",道理还好讲一些,社会公众不会抗议。

空气,住房,户口,教育等等"大事",真是正反都纠结,我是要引导你看到这其中蕴含的"爱北京的理由"。为什么北京的房子、户口和教育屏障这样高,不正是因为北京的优越性么,这就是留守北京的理由。下面,我得讲一些留守北京的硬道理:北京的纯粹的好。
北京的饮水和食物,是最靠得住的。你不能想像,北京的水不可饮用。你不能想像,北京出现大面积的食物中毒。我知道在网上有说,北京的水很危险。但我还是相信,那是因为它是北京:北京的饮水再不安全,也比外省很多地方安全。我知道,想念故乡已经成为一种流行病。但是,如果你的故乡不是在省地级以上的城市,而是县城或者村镇,你的饮用水源已经不那么可靠,无论是河流还是井水;你在外省任何地方,买到假冒伪劣的食物和生活用品的概率会比北京高。祖国这么大,如果某一个坏人不是想自投罗网,他何必跑到北京去卖假食盐假牙膏勾兑醋苏丹红。

如果你觉得文化、艺术、体育等设置和机构对你有时还有点意思的话,这也是你留守北京的理由。除了首都和个别直辖市,图书馆、博物馆、歌剧院之类,如果有,也是摆设。在外省,文学家,艺术家,媒体人也难得形成氛围和有所交流。而这对于青年来说,是有意义的。
另外,我觉得北京人比外省更讲道理。你作为外省人,在京城本来也很少跟原住民打交道(所谓原住民的概念,在这个城市人口迅速增长的时代,其实很模糊)。你打的士,司机是河北人,你到农贸市场,卖菜的大婶是安徽人。但是,北京这个地方,外地人到来后,都比在家乡更讲道理!你不要说北京的出租车也拒载,也坑人,你要想一想你在外省的任何一个地方。我一定要这么说,北京的出租车司机是最好的。

总的来说,在北京,日常小事是比较讲道理的。跟你在家乡不一样,家乡熟人多,道理都在熟人那一边,这不是好事。在家乡,小事讲人情,大事讲关系,这也不是好事。在北京,小事讲道理,大事才不讲理。而我们升斗小民混北京,不就只有小事么?
最重要的是,没有任何一个城市比北京给年轻人的机会更多。北京很有钱。北京对外省的影响是政治,外省对北京的影响是金钱。政治从北京批发出来,金钱从外省聚敛回来。上帝知道,一个地方只有贵族是没法运转的,贵族的生活品质需要平民去帮助实现。简单地说,他们需要打下手的,他们需要服务。

此外,也是很大的一个方面:北京有那么多的官方机构,它们时常出其不意地丢一些外包业务出来。这些可能在第五级蚕食之后,落到一个具体操办的平民子弟手上,这样就会有许多人找到了事情做。而具体做事的,往往是天天在等待的青年。这就是为什么北京能容纳那么多外省来的男女老少,无论识字的或文盲。
在北京,两块钱的地铁票,可以贯穿整个城市。只有北京才可能用这么多钱补贴市民,同时也惠及城市流民。如果你只想活着,没有别的诉求,北京,真的欢迎你。但如果你说话有点出格,你更应该留在北京。因为你说同样的话,在外省,可能早就出格了,在北京,可能还没有人理睬你,因为你那点出格话,在北京还算平常。北京比中国任何地方都大气和包容啊。

京城历来居不易。这一点,凡是想在北京寻找青年时代的梦想的人,都应该有心理准备。看到每天那么多年轻的生命行色匆匆地在京城奔走,我想,他们心怀怎样的梦想,怎样的志气和野心?怎样的激情和艰难?我罗嗦的道理,搔到他们心里的痒处了吗?如果是,请回我一个微笑。

相关日志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墙外楼: 富士康郭台铭:中国年轻人不愿意在流水线上工作

墙外楼
网络热门话题追踪 
Launch your idea today.

Type FRIENDS in our "How did you hear about us" box for a free LaunchBit Startup Guide and turn your dream into reality!
From our sponsors
富士康郭台铭:中国年轻人不愿意在流水线上工作
Oct 11th 2013, 13:11, by 墙外仙

因为大陆人力成本高涨、产业升级等原因,当年离开台湾到大陆发展的台商正在面临着二次转移的选择,要么转到运营成本更低的东南亚等地,要么被经济规律淘汰。

从1988年就移师大陆,在中国雇佣100万工人,占中国大陆进出口总额近6%的台湾鸿海集团便是最典型案例。富士康当年在大陆的首站是沿海开放城市深圳,近几年已经不断向劳动力更廉价更充足的内地迁徙,内陆省市领导登门拜访争抢生产线落地已是常态,但,富士康还是遭遇用工荒。

郭台铭在巴厘岛日前在参加APEC峰会期间表示,"中国的年青一代不愿在工厂里工作,他们想在服务业或互联网行业工作,或从事其他更轻松的工作。许多工人正转向服务业,而在制造业,(对工人的)总需求现在超过了供应。"

针对工人短缺问题,郭台铭的应对策略总结起来有三条:

①向成本更低的东南亚国家迁徙,如印尼;

②用机器人取代流水线工人;

③多元化,涉足非制造业务领域。

①富士康与印尼政府部门已磋商一年多,预计明年在印尼开第一家厂。但印尼官员敦促其投资于研发和技术,以确保该公司不只是在利用比中国低一半的劳动力成本。郭台铭回应:"我们承诺不只是为了利用廉价劳动力而来,我们希望把技术移植到印尼来。"

②富士康正在不断增加生产线上的机器人数量,以完成简单重复的工作,取代非技术工人。按此前报道,11年富士康便有1万台机器人,12年达到30万台,到今年底,富士康的机器人规模将达到100万台。

③靠人力成本低,可以去非洲,但这条路最终是走不通的,创新和激发个人产能才是根本。郭台铭昨日在APEC还表示,富士康将踏上多元化道路,涉足非制造业务领域。富士康在中国大陆的大约90%业务来自电子产品出口。郭台铭希望将这一比重降至55%至60%,具体策略是向本地市场销售更多产品,并创造销售、维修和电子商务领域的职位。

相关日志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墙外楼: LBE 安全大师 V5.1 公测版不 root 也能卸载预装软件,是何原理?

墙外楼
网络热门话题追踪 
Learn from successful entrepreneurs.

Pick up tips and advice from the noteworthy when you subscribe to Startup Frontier! Read interviews on how they launched and built their businesses.
From our sponsors
LBE 安全大师 V5.1 公测版不 root 也能卸载预装软件,是何原理?
Oct 10th 2013, 23:10, by 墙外仙

朱向东,大华电子做机器人

众所周知,要卸载系统应用,需要 ROOT 权限。实际上,只是需要 system 文件夹的操作权限而已,ROOT 的第三方应用获取系统目录操作权限的最基本条件。到现在也是。

那我们来看一下 LEB 这次更新是通过什么手段来实现的不 ROOT 也可以卸载系统应用的。
新版 LEB 如果要解锁应用卸载的话,需要开启主动防御。主动防御有两种方式,免ROOT启动和ROOT授权启动。ROOT授权启动这里就不提了。我们来说一下免ROOT启动。

如图,点击免ROOT启动,会提示先修复 MaterKey 漏洞。

1

我们点击获取系统补丁。会下载一个安装包并且进入安装模式。

2

使用过 Android 手机的同学这时候应该会注意到什么。没错,这是更新。而不是重新安装。有同学就问了,我之前没有安装过一个叫做 "LBE Master Key漏洞补丁" 的东西啊,怎么会是更新呢?没错,这就是 LBE 利用 Master Key 漏洞 实现的更新系统应用。安装之后就会重启,重启之后就可以开启安全防御了。这时候什么卸载系统应用,权限管理等操作都可以实现。这些我们不关心。我们去看看"LBE Master Key漏洞补丁"这货到底是个什么。为什么安装了它就可以实现 免ROOT 模式。我们去系统设置,应用里面找到它。如图。

3

事实再一次证明我们是正确的。有一个卸载更新的按钮,这个时候应该一部分同学知道了。只有更新的系统应用才会有卸载更新,否则只有卸载。那我们来卸载更新来看看它到底替换了哪个应用。卸载之后露出了真身。如图

4

Icon 和 VersionName 都没换,只是加了自己的代码。换了 APP 的名字。

所以,LEB 的 免 ROOT 的实现原理就是,通过利用 Master Key 漏洞替换系统本身应用而实现加载自己的代码。这个时候自己的代码拥有最高权限。便可以实现卸载系统应用,权限管理等操作。

5

我们再说一下为什么 LBE 要替换 Settings Storage 这个应用。简单的说 Settings Storage 是一个 Android 内部程序,在 Android 开机时就会加载,这也是 LBE 要在开机时把自己的代码 HOOK 到系统上的必要条件。

那为什么 LBE 可以替换系统内部应用呢。其实就是利用了 Master Key 漏洞。在不修改 APP 签名的同时可以修改 APP 的代码。LBE 拿到 Settings Storage 这个 APP。反编译,修改代码,重新打包。就可轻易实现了。而关于 Master Key 漏洞,下面的 Android 的源码应该可以说明了。这里就不详解。

再说一下,这个漏洞真的很危险么?其实只要你做到不允许安装来自 Google Play 以外其他来源的应用。这个漏洞根本影响不到你的。实际上 Google 在 8 月已经向各大手机厂商提交了该漏洞的补丁,并且对 Google Play 上的应用做了关于该漏洞的扫描。而且 Google Play 不允许提交同系统包名一样的

——-

刚才刚好研究了一下这货,然后很悲伤的发现……
这货可以不Root也能卸载预装软件的原因在于利用了MaterKey这个号称『99%』的漏洞
LBE为MaterKey特制的补丁允许以高权限运行指定代码,使得系统删除预装软件,按照LBE官方的说法,这个通过漏洞安装上去的『补丁』可以完全实现Root的效果
就我个人观察来看,首先这个漏洞并不靠谱,使用中很容易出现系统自动重启的现象,再一个是LBE对于他们自己的补丁检测有问题,经常识别不能

====放点干货====
进入无需Root的这个界面,有点小动作
6
之后,LBE下载了一个补丁存放到本地
7
这个文件大家可以自己提取,看看到底干了啥
8
再然后,机器自动重启,嘣!
9
被替换掉的libclient.so爆炸了~~~
看来LBE的人只编译了ARM的版本啊,怪不得X86会自爆
libclient.so是什么?嘛……LBE替换了这货就获得了Root等级的权限哦,有心者自己研究吧~~~
总之,少部分Moto手机用户用这玩意的时候小心点,无限崩溃就不好了

====问题基本上解答完了,下面来点私货====
Android平台,从现在起变成了一个非常危险的平台了。因为Android安全软件厂商,开始使用系统级漏洞进行Root操作了,还美名曰不用Root。这是一场新的战争的开始。
今天我们看到LBE实现了这个功能,明天360很可能也会实现这个功能,后天金山,再后天……
LBE这次这个补丁,为了方便自己的代码可以运行参杂了各种各样的危险代码,这些代码在LBE的人的眼中是只有自己可以拿来利用的,但是事实会告诉他们:不仅仅你可以拿来用,我也可以拿来用!
LBE的这次行为,这次补丁,与其说是一个补丁,不如说是把MasterKey这个漏洞给挖大的一把铲子。本来MaterKey仅仅是一个号称『99%』的漏洞,打上LBE这个补丁之后可以说直接晋升高危漏洞了。
同时,现在Android上所谓的安全厂商可以打着安全的旗号使用漏洞,谁能保证他们不会打着修漏洞的旗号来探取各种用户私密信息呢?

Android,已经变成了一个战场。珍爱自己通讯录、短信记录、通话记录等等隐私内容的用户,请不要使用国产Android软件,不要使用破解Android软件,仔细验证哪怕是从Google Play下载的软件。如果手机内隐私信息很多很重要,请停止使用Android系统!

相关日志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墙外楼: 我40年前的一位知青亡友

墙外楼
网络热门话题追踪 
Launch your idea today.

Type FRIENDS in our "How did you hear about us" box for a free LaunchBit Startup Guide and turn your dream into reality!
From our sponsors
我40年前的一位知青亡友
Oct 10th 2013, 23:11, by 墙外仙

徐贲

我这一辈中的许多人最难以割舍的就是对知青往事的回忆。一个人的青少年时代是性格、知识、价值观的形成期,这个时期的记忆是最深刻的。心理学家称这种记忆为"记忆隆起"(reminiscence bump)。记忆研究发现,人对十几、二十岁时发生的事件有最为持久的记忆;一般人对经受的困苦、磨难、创伤,尤其是精神创伤,有着特别顽强的记忆。这类记忆与"教训"有相当直接的联系,这是因为,这样的记忆可以使人们容易、快捷地回想起造成危险和创伤的事件。在人的下意识里,这样的记忆"顽强地记住对生命有危险的事件,包括事件在哪里发生、是什么原因、谁为此负有责任,能增加我们避免在未来再发生这种事情的机会"。
对于个人来说,知青记忆虽然珍贵,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它会变得模糊、黯淡、零碎而不连贯。许多用文字记录下来的知青往事、回忆,包括作家所写的知青故事,其实都是借助了某种叙述的形式,把零碎、片段的记忆碎片拼合起来。出于完整叙述的需要,空白的部分必须用"推导"来加以填充。这样的推导虽然具有某种合理性,但在回忆人那里毕竟缺乏确实感,也会有许多不实之处,因此需要由他人的回忆来印证或核实。知青和同学们的各种聚会、饭局、同学会等等对后知青特别有吸引力,他们也特别需要这种碰头相聚的机会,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在唠嗑往事的时候,个人或共同的记忆能得到某种确认、保持和更新。通过与他人联系来保持记忆,这是人的一种心理和情感的需要,对于大多数已经进入老年的知青来说更是如此。

一 "后知青"零碎的个人记忆

"后知青"们对知青时期的个人记忆虽然重要,但不足以形成可以与他人,尤其是与后代人共同拥有的集体记忆。集体记忆是一种群体的,而非个人的长期记忆。心理学家耐舍尔(Ulric Neisser)曾将长期记忆分为两种,一种是回想个人经历的"事件记忆"。当回想的事件对记忆者的生活具有重要意义时,它会成为"自传记忆",也可能成为他的"人生叙述"的一部分。
另一种是"语义记忆"(semantic memory),语义记忆是一种社会记忆,它为发生的具体事件提供了一个可理解的语境。语义记忆需要借助叙述的形式,"文革"文学、知青文学、回忆录、历史记叙等因此成为重要的记忆载体。语义记忆还需要有公共的"记忆场所"(memory sites), 如纪念馆、博物馆、文物、纪念日或人物、公共论坛和刊物。知青记忆的主要内容,知青生活、经历、感受构成了知青意愿的主要语义,但是,知青的"上山下乡"是"文革"的一部分,所有,"文革"也必然成为知青记忆的语义内容。
在我头脑里常常浮现的知青往事中,有几位在"文革"中已不幸去世的知青熟人朋友,其中有一位我印象最深,因为他和我一样,在下乡的时候对学习外语有爱好。他的名字叫滕小平。因为他父亲是一个右派分子,为了躲避世人歧视的目光,他后来改从母亲的姓,名字也改了,换了"杜德"这个名字,但与他相熟的朋友还是叫他滕小平。
我和滕小平既非同学(我是市三中68届高中,他是市二中67届高中),插队也不在一个地方,虽然我们都在昆山插队,但离得相当远,他在昆山县北面的城北公社,我在昆山最东面的陆家公社。他与我往来完全是因为有共同爱好。在我以前的印象里,他是1972年去世的,后来我发现这一记忆并不确实,因为这个年份是我从别的事情"推导"出来的。我记得那是美国尼克松访华后的事,因为他跟我说起过尼克松访华时的英语演说,好像不久后就听到了他的去世的噩耗,是一位朋友告诉我的,说是他在农村修桥,走过桥的时候,栽进水里。他不会水,口里、肺里呛满了河泥,就这样死了。后经查证,他是1973年8月4日去世的。
在插队的时候,我一共到他队里去看过他两次,每次都是借我村子里一户农民的自行车去的。这户农民父子俩都是木匠,是手艺人,所以日子过得比其他农民富裕一些,是村里极少有自行车的人家之一。第一次我去看他后的印象是,他非常用功。农村烧饭用的灶头里烧的是稻草、麦秸,人必须在炉膛前不住地打草把,一个一个塞进去,一面用火钳挑起火来。他做饭的时候,在灶膛前添火,手里还拿着一本书。他告诉我,他父母带着他的弟妹全家下放苏北,家里一年养肥一头猪,买了100元钱,全给他了,他用钱到上海外文书店买了一本韦伯斯特大辞典,花了50元,剩下的买了一部英文打字机,这在当时学英语的知青中可以算是顶级"发烧友"干的事了。
我第二次去看他,骑自行车都已经走了一半路,但就是走不了了。那天是雨后不久,农村的小路非常泥泞,自行车的两个轮子被泥裹住,动不了了。我一次又一次提着自行车,把车轮在路边的小河里甩动,想用水冲掉裹住轮子的烂泥。但上路不一会儿,又被裹得严严实实。我最后只好作罢,打道回府,谁知道不久就听到了他的死讯。在我的感觉里,这好像是冥冥之中自有定数,每次想起,都令我有一种莫名的不安。
我不能释怀于对他的记忆,虽然没有多少是可以回忆的,但总觉得他是我知青生活的一部分。如今我已经步入老年,每每想起他,都觉得想要多了解他一些。我向他两位相熟的朋友打听他生平的事情,我把他们告知我的事情记录在这里,聊以告慰我这位不幸朋友的亡灵。

二 肖晓达的回忆
(苏州第二中学68届高中学生,在吴江县金家坝公社幸福大队插队)

滕小平是六七届高中生,他身材瘦小,圆脸上戴一副黑框近视眼镜。走路挺胸,见人微笑。我和滕小平都就读于市二中,他比我高一级。他本来应该上苏高中的,由于父亲的历史问题——不用说具体什么问题,只说"历史问题"就够了—— 给刷了下来。在校园里从点头之交很快成了熟人。开始我对于他见任何人都低头哈腰的样子很讷闷,这使我连想到世故,圆滑甚至奸诈等小人之举,直到有一天去他家见到他父亲对我施以同样的低头哈腰之礼我便明白了一切。滕小平属于那种有思想,珍惜时光的青年。断不至为走卒,奴仆,甘遭庸夫驱驭者。他表面上低声下气,内心却刚强自信。
他于68年秋插队到昆山城北公社以前我几乎每天找他,或者他来找我。69年五月我也插队到了吴江。那年的11月份我心血来潮,决定去昆山看他。于是带了我的小提琴就上路。从周庄坐船到昆山,黄昏时分到达,上岸即从同是我们学校的知青那里打听到去滕小平插队的村庄。一路秋收景色宜人,到他那里正值撑灯, 当时农村没有电灯。他刚从田间收工回到他的小房间,见我突然到访,大喜,遂烧饭, 晚上吃什么菜已经忘了,只记得半夜上厕所见他在煤油灯下看书。可是我至今记得第二天一早他给我烧了稀饭然后在一个小奶粉瓶盖里放了七粒花生米作为小菜。 他有一瓶花生,可是为什么只给我七粒?问了他才知道他每天早晨自己只吃五粒花生米。由于我的到访,那天早晨他喝了白粥,把他的那一份,再加两粒给了我。
滕小平在他的生产队里得到很高的评价,因为他跟农民们干同样的活,从来没有拉过半天。后来他们选他做了小队会计。 他一直按照自己定下的规矩过着一种极为简朴的生活,到了年头分红拿到些钱就去买书。后来我自己被打成现行反革命进了监狱。他遭遇不测的时候我还没有刑满。从我母亲那里得知他的死讯,心里难过了好一阵子。

三 王迎建的回忆
(苏州第一中学1968届初中学生,在昆山县城北公社同心大队第四生产队插队)

杜德,原名滕小平,因崇拜法国作家阿尔丰斯·都德(Alphonse Daudet)而改名杜德。高中毕业(比我略大几岁),于1968年底,由苏州市第二中学插队到昆山县城北人民公社同心大队第七生产队务农。1973年8月炎夏的一天,在七队后面的风雷桥(民间口传"杜德桥")造桥工地做工,午饭前,他独自一人晚走了几步,由河北过便桥时不慎落水,溺亡。今寻故地,桥已不复存焉!
同心大队位于昆山县玉山镇锡苏太公路通城河桥北,沿着同心河西岸,紧挨河边,南北排列着四、五、七队三个自然村,七队在五队后面。当时,我插队在最南边的四队。在大队所有知青中,七队有三名知青显得特别与众不同,乡亲们称之为"杜德是整天翻砖头(厚厚的外文词典),两兄弟每天截树根(拉小提琴之喻)",颇具幽默,且形象生动。
当时,由于家境不同,大多数插队知青都必须尽力做回自己的口粮,一是为生存,二是为"影响",或曰"印象"。因此,对于要想学点东西的知青,繁重的体力劳动后,家务只得求简,继之以煤油盏下的夜读,就是我们每天的日课。在带玻璃罩的洋油灯尚属奢华的年代,我还曾为杜德用玻璃药瓶制作过一个煤油盏。
我们的交往并不能说多,起初,每月一次由大队贫协(贫农协会)召集的知青会就成了真正的"知青会"。可惜后来连这样的活动也不告而废。
当时的我,虽然没能上过多少学,涉世也不深,但由于从小受家庭影响,养成了"总得学点啥"的朦胧意识。因此,在与杜德的交往中,很是崇敬他的学识。他曾给我讲解过"兰姆酒",跟我谈起过学外语的心得,都让我记忆犹新。记得1973年初的一次偶遇,我俩靠着大队部同心大桥西堍的桥栏端头,面对着马镇衍兄所作"农业学大寨"巨幅宣传画,交谈有时。当听说我在自学日语,他曾说过"日语不及英语用途广",大有"学万人敌与学一人敌"之意。但仍然及时给予了鼓励,说:"应该多看原文。"还背诵了一段《五十音图》,问我发音准否。其实,杜德不仅自学英语,于法语、世界语(Esperanto)等也多有涉及。如果不是1973年夏天溺水身亡,"文革"后的首场高考(排除"家庭成份"的人为因素),定是受拔擢的英才无疑。此次偶遇,竟成永别,倏忽四十载,及此犹痛甚!

四 生者对死者的"不忘"

孟子说: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如今,到了这个年纪的前知青们,除了吃饭穿衣,还有许多不能忘怀的往事,对往事的"不忘"更成了他们的精神需求和慰籍。今天,常能听到有人用"广阔天地,终生难忘"来泛泛而谈"文革"中千百万年轻人的知青生涯,对此,有知青感慨道,知青为国家承受了太多的苦难,"'终身难忘',聊以自慰;'终身不被忘',足矣!" 诚然如此,对许多当过知青的人们来说,"不忘"是不够的,他们还需要"不被忘"。
"终身难忘"这个说法过于太空洞,并没有实质的内容。不同知青的"终身难忘"内容千差万别,云泥殊路。有的知青因为根红苗正、有家庭背景,早早入党提干、招工进厂或进大学当上"工农兵"大学生,开始了日后大好前程的始于足下之路;有的始终抱着"回城梦"——那个时候的"中国梦"——,拼死拼活, 苦熬死等;还有的则因为是"黑七类",背着"成分不好"的黑锅,自知回城无望,心里绝了希望,但好死不如赖活,只能咬紧牙关,准备在农村了此一生。还有更惨的,那就是像滕小平那样,死在了农村。他们连日后感受"终生难忘"的机会都不曾有过,他们的生平,甚至姓名,现在都已经差不多被人们完全遗忘。
别人可以忘记他们,但是,我们这些在"广阔天地"里有过"终生难忘"经验的知青不可以这样。我们先是见证了自己知青同伴的死去,后来又眼看他们被世人遗弃和遗忘。对我们那些死去的知青伙伴,我们难道没有记住他们的道德责任吗?意大利犹太人作家普里莫•莱维在《死去的和活着的》(又译为《被淹没和被拯救的》)中说,经历共同苦难的伙伴,活着的有义务记住死了的,他说自己是上帝从炉灶的炉火里抽出来的一根没有烧尽的柴薪,幸存下来不过是一个侥幸。中国的知青是大多数人的梦想、人生机会、才能和才华被"文革"毁掉的一代,如果我们用与莱维同样的心情看待知青中少数人的侥幸"成功",那么,在庆贺他们"后知青"成就的时侯,我们也会以一种别样的心情,用"不忘"来记忆我们那些不幸早逝的知青同伴。

相关日志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墙外楼: 在中国挖掘公司内幕的高昂代价

墙外楼
网络热门话题追踪 
Acquire Clients Globally!

Attention Advertisers: What's your CPA? Have Us Acquire Additional Clients for You Utilizing International, Localized PPC on AdWords, Bing, & Facebook Exchange!
From our sponsors
在中国挖掘公司内幕的高昂代价
Oct 10th 2013, 23:13, by 墙外仙

加拿大股票分析师黄昆被关押在中国洛阳的一所监狱里已经超过了一年,他被指控诽谤了一家在纽约和多伦多两地上市的加拿大公司。2011年,一份由黄昆的雇主、一家对冲基金所发布的报告宣称,通过化验,他们发现从希尔威金属矿业有限公司(Silvercorp Metals, 简称希尔威)旗下一个矿场获得的矿石样品的银品位很低。对黄昆来讲不幸的是,希尔威的这个矿场是洛阳市(位于河南省中部)当地的知名企业,洛阳的公诉机关不仅对黄昆提出了诽谤指控,还指控他通过非法安装摄像头获取了有关矿场运营的视频。经过了9月10日一天的开庭审理后,这位36岁的分析师目前正在等待判决结果,看法官是否会判他有罪并在监狱再度过三年的光阴。一位加拿大领事将洛阳的这所监狱描述为"悲惨"之地。在中国,很少有审判是以宣告无罪而告终的。

据中国媒体报道,自2012年5月以来,已有数百名分析人员在帮助外国投资者调查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过程中,或按照外国反贿赂法律的要求对跨国企业进行尽职调查时被抓捕。黄昆就是其中的一位。大多数被批捕的分析人士都是中国公民,但是公众对被捕外国公民的关注度更高。中国的电视媒体最近播放了著名的欺诈调查员韩飞龙(Peter Humphrey)带着手铐的画面。韩飞龙是一名英国人,他与他的美籍妻子一同受到指控,理由是,他们在上海的中慧公司(ChinaWhys)在对数十家中国企业进行背景调查的过程中,非法获取了国家机密信息。他们调查的公司中就包括希尔威(股票代码:SVM)。

分析人士频繁被捕,可能是对在美上市的中资概念股日益遇冷的回应。对于通过"反向收购"在美国借壳上市的公司来说,黄昆和韩飞龙这样的调查人员帮助曝光了有损这些公司形象的证据,引发了一波卖空、摘牌以及由美国监管部门发出欺诈指控的高潮(参见2010年8月28日发表的文章《当心此类中国出口》(Beware This Chinese Export))。

在过去的两年中,中资概念股的整体状况并不尽如人意,中资企业在美国进行首次公开募股(IPO)的大潮也几乎已经终止─2013年在美国上市的中资企业只有一家。当美国投资者向中资概念投来冷漠的目光时,中资企业高管的不悦可以理解,然而中国中央政府也似乎心怀不满。国家通讯社新华社去年在一篇社论中,猛烈抨击美国卖空者针对中国企业的批评是居心叵测,目的是"通过损害中国初创企业的声誉以获利",并加深外国对中国企业的偏见。

黄昆案宣判在即,标志着希尔威事件是在中国打击调查人员行动中走得最远的。同时,鉴于黄昆和他的同事在被洛阳警方调查期间秘密地收集了大量的书面及视频资料,这个事件的记录也是最为详尽的。黄昆所在对冲基金公司的老板乔恩·卡尼斯(Jon Carnes)把这些资料分享给了《巴伦周刊》(Barron’s)以及温哥华的监管和司法部门官员。卡尼斯的投资公司和希尔威的总部都位于温哥华。卡尼斯称,针对他提出的指控──即希尔威指挥洛阳检控其批评者并为此支付费用,加拿大政府已经启动了针对希尔威的贿赂调查。在卡尼斯分享的文件中,有一些据他称是希尔威负担警方费用的证据,希尔威是洛阳最大的用人和纳税单位之一。希尔威和当地警方均否认双方交往中有腐败行为。

从最低限度来说,中国对企业调查活动的打压意味着投资者不得不在信息不足的情况下押注中国企业。黄昆曾经进行的调查类似于西方的企业调查方式,是负责任的选股者在买入或卖空某只股票前所做"前期调查测试"的一部分。卡尼斯表示:"我无法改变我们在中国进行投资调查的方式。"他还表示:"如果我们想要发现真相,我们就必须展开实地调查。我们的调查行为并未违反任何中国和外国的法律。"

在从中国逃往伦敦后,黄昆的同事魏海章(英文名为Michael)在一份寄至洛阳当地法院的书面陈述中写道:"我深信黄昆是无辜的。"魏海章拍摄了一些照片和视频,他称这些照片和视频显示了数张抬头为希尔威的发票出现在了对他进行询问的警察的办公桌上(左图)。魏海章在8月份出具的这份书面陈述中称,希尔威对洛阳警方的"报酬"使得洛阳警方沦为了该公司的"工具"。虽然希尔威不愿与《巴伦周刊》对话,但希尔威表示,这些发票一定是由该对冲基金集团伪造的。中国的公诉机关对黄昆表示,他提出的贿赂指控没有说服力。

魏海章在他的书面陈述中态度乐观:"纸包不住火,事实终究会浮出水面。"

在逃离中国前,魏海章通过谎称愿意与冯毅(音译)等洛阳警察进行合作而避免了监禁。冯毅是侦办希尔威案件的主要负责人。在魏海章录制的几段自己与警察的对话中,冯毅曾经表示,黄昆拒不悔改,必将因诽谤警方和希尔威受到惩罚─即使需要编造指控,警方也在所不辞。在一段对话中,他对魏海章表示:"如果你身处外国的经济体系或者金融市场的范畴之中,言论自由可能没有问题。但是在中国,这些言论并不适宜。实际上,它们违反了中国的某些法律。"

他说:"黄昆的好日子为数不多了。"《巴伦周刊》请两位讲普通话的人核实了上述对话的内容。

冯毅最近告知《巴伦周刊》,他本人和他的同事都无权接受外国记者的采访。他建议美国领事馆将我们的问题提交至中国外交部。《巴伦周刊》已经这样做了,但是没有收到任何回复。希尔威的发言人洛恩·沃尔德曼(Lorne Waldman)也没有回应我们关于中国审理希尔威批评者的问题,他说此事属于"仍在诉讼之中的内容"。

无论洛阳公诉机关的判决结果如何,黄昆和他的同事似乎有理由相信他们对希尔威的怀疑。在过去的几年中,希尔威一直在不断下调其宣称的银矿品位,其目前对外公布的银品位只有初始值的三分之一。9月初,希尔威的言论似乎证实了这家对冲基金公司的发现。希尔威对股东表示,该公司的银矿品位已经下降,因为承包商在其河南银矿开采出的银矿石中掺入了"废石",其目的是增加运输付款和开采费用。自2011年3月结束的财政年度后,希尔威的年度每股收益已经从每股40美分降至了每股16美分。其在纽约证?交易所上市的股票也已经从2011年的高点每股16美元降至了近期的3.27美元。

黄昆在获得英属哥伦比亚大学(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的会计与金融学位后,于2006年加入了总部位于温哥华的对冲基金公司EOS控股(EOS Holdings)。EOS的老板卡尼斯在早期曾经是中国小型企业的投资人,他以勤勉的投资调查著称。当他进行的实地调查使他确信某只在美国上市的中国股票的价值远低于其股价时,卡尼斯就毫不迟疑地卖空它。卡尼斯开始直接在网络上发表看跌观点,但将调研报告匿名发表在Alfredlittle.com网站上,主要是担心EOS的研究人员会遭到报复。

2011年9月,Alfredlittle.com发布报告,公布了据称是在洛阳采集的、从希尔威的几辆矿车上掉下来的矿石的检测结果,引发了对希尔威业务的担忧。鉴于希尔威的股票大跌20%,该公司董事长冯锐对他称之为"错误及欺骗"的卖空袭击展开了反击。希尔威在公司网站上公布了大量的反驳材料,并表示来自毕马威(KPMG)的法务会计已经检查了该公司的部分财务状况。希尔威还在纽约提起了针对"匿名"诽谤者的诉讼,并申请加拿大皇家骑警(Royal Canadian Mounted Police)介入寻找欺诈嫌疑犯的调查。

洛阳公安局的经济犯罪侦查部门则更快地作出了回应。魏海章称,后来他被告知,警方找到了一张显示当地一名研究员将矿石样品送到实验室进行检验的监控照片,随后发现这名研究员曾经入驻过矿区附近的一家酒店。这名研究员供出了黄昆和魏海章的名字,他们两人当时分别在成都和西安为EOS工作。洛阳警方于2011年12月20日逮捕了魏海章,在他承诺与警方合作并支付了大约16,000美元(约合人民币98,000元)后才将其释放,警方对这笔款项开具了名为"归还非法所得"的收据。一周之后,警方在北京机场逮捕了黄昆。警方对黄昆进行了搜身,没收了他的加拿大护照和笔记本电脑,随后驾车将他押解至洛阳。黄昆称,在支付了大约32,000美元(约合人民币196,000元)后他被警方释放。卡尼斯持有这些收据的复印件,希尔威的一名高管还作为见证人签了字。

魏海章称,在接下来的几个月中,洛阳警方试图让EOS的分析师在事先写好的供词上签字,供词声称他们用来进行虚假化学检测的并非是希尔威的矿石,而是路边的石头。加拿大籍的黄昆拒绝在这份他称之为虚假供述的文件上签字。但是33岁的中国公民魏海章并不能奢望外国政府会对他施以援手。魏海章使警方相信了自己将作出对同事不利的证词,并且在供词上签了字。在逃往伦敦后,魏海章称这些供词是虚假的,自己是被迫签署的。他对《巴伦周刊》表示:"如果我不说他们想要我说的内容,我就会被关进监狱。"

不愿妥协的黄昆于2012年7月22日被关进了监狱。在此之前的几天,《纽约时报》在一篇文章中报道了EOS老板卡尼斯对中国警方听命于希尔威的怀疑,希尔威对此予以否认。在审理希尔威提起的诽谤诉讼的纽约法庭上,卡尼斯在书面陈述中申辩称,希尔威在举证请求书中提及的一份EOS的电话及地址清单,只可能来源于中国警方所没收的黄昆笔记本电脑上的通讯录。卡尼斯在书面陈述中表示,希尔威提供的清单与该笔记本电脑中存储的清单具有同样的打印错误,并且清单中的一个电话号码实际上是自己家的飞行常客账号。在否认上述信息来源于中国警方后,希尔威撤销了举证请求书。法官卡罗尔·埃德米德(Carol Edmead)于2012年8月驳回了希尔威的诉讼,称希尔威并未指出Alfredlittle.com报告中的任何不实陈述。她裁定Alfredlittle.com报告属于受法律保护的意见表达。希尔威并未就法官裁决提起上诉。

2012年9月,加拿大报纸《环球邮报》(Globe and Mail)报道了卡尼斯有关希尔威资助洛阳警方查案的指称。在被关押前,黄昆向该报提供了据他称是冯毅警官的酒店发票复印件,这些发票的抬头为希尔威旗下的矿业子公司,是冯毅带黄昆进行多次走访调查时开具的。《环球邮报》称,经过与相关酒店和当地税务机关的核实,这些发票是真实的。希尔威对该报称,卡尼斯一定是伪造了这些文件。

但是,据卡尼斯称,他还有其他可以证明洛阳警方收取希尔威贿赂的证据。2012年5月8日,魏海章虽然正在接受调查,但仍为自由之身,他来到洛阳市公安局试图取回自己的护照,借口是他需要护照以注册特许金融分析师(Chartered Financial Analyst)的考试。虽然他此次未能拿回护照,但是他在公安局拍摄到了一些视频。在警察把他一个人留在办公室的几分钟内,魏海章蹑手蹑脚地走到了警察的办公桌旁,晃得厉害的视频记录拍摄下了办公桌上成堆的文件。魏海章在视频中用iPhone拍下了警察的出差发票,据他称这些发票符合警察对EOS的研究人员进行走访调查的行程。发票上显示的付款单位是希尔威控股比例为78%的中国子公司─河南发恩德矿业有限公司(Henan Found Mining)。

魏海章这段偷拍视频的其他部分显示,冯毅警告魏海章称,他最好能在庭审中作证,否则他会遭受比他的"傻瓜"同事黄昆还惨的待遇。魏海章视频中的警察能够被辨识出,因为卡尼斯提供了据他称是该警察证件的复印件。

视频中的警察承认EOS做空的一些公司可能存在自身的缺陷。他说:"但你现在要纠缠希尔威,事情就升级了。他们现在拥有某些中央政府领导人的支持,所以你就必须受到惩罚。"

冯毅继续说:"如果我们从刑法中找不到相关的条款怎么办?那么我们就会做出新的解释。我甚至会给你编造一个罪名。"

今年4月,魏海章身处软禁状态并仍在继续假装配合警方,当时他来到另一座城市的公安局,谎称自己遗失了护照。由于不清楚洛阳的状况,当地警察帮他办理了加急护照,这使他得以逃至柬埔寨。在卡尼斯的帮助下,魏海章顺利抵达了伦敦,目前他正在那里等待加拿大是否会允许他前往温哥华为卡尼斯工作。魏海章说,他甚至给冯毅打了电话,冯毅软硬兼施地说,如果他不回来出庭作证,他将永远不能回到中国。

黄昆的故事则更加悲惨。2012年7月,黄昆入狱,与其他24名犯人被一同关押在面积约为28平方米的牢房内。他的体重减轻了约18公斤。据熟悉洛阳监狱的人士称,那里的犯人被迫无偿在一家工厂内劳动,他们的工作任务是组装圣诞节彩灯等商品,而110伏的电压则暗示这些商品将发往北美销售。

唐·戴维斯(Don Davies)是代表温哥华地区的加拿大下议院议员,黄昆的父亲就居住在那里。戴维斯表示,在这件事上,加拿大政府可能裹足不前。他表示,由加拿大总理斯蒂芬·哈珀(Stephen Harper)领导的政府一直在积极地吸引中国的投资与贸易。在回应《巴伦周刊》的问题时,加拿大外交部的发言人称:"我们与中国当地政府保持着联系,我们正在密切地关注事态进展。"

卡尼斯称,他的基金做空了约13万股希尔威的股票。虽然从中获利250万美元,但他已经将大部分收益用在了支付黄昆、魏海章以及他本人的辩护费用上。

9月10日,黄昆因被指控诽谤希尔威以及使用非法监控录像监视矿区活动而受审。魏海章没有回国出庭作证。被允许参加本次庭审的只有黄昆的两名律师以及希尔威的一名律师。根据辩护律师发送给卡尼斯的庭审记录显示,警官冯毅称,在魏海章视频中出现的办公桌和出差发票都不是他的。当辩护律师问及冯毅被拍摄的言论时,他表示无可奉告。

卡尼斯表示,关押投资研究人员并不是提振中国概念股股价的正确方式。他说:"腐败只会让投资者丧失信任,而信任是影响外国股市投资决定的最为重要的因素。"

相关日志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墙外楼: 中共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神话”

墙外楼
网络热门话题追踪 
Marketing on a budget?

Join the waiting list for our newest ebook on How to Run Ads on an Entrepreneur's Budget.
From our sponsors
中共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神话"
Oct 10th 2013, 23:13, by 墙外仙

邓聿文

"批评与自我批评"被中共看作是三大优良作风和党建"法宝",现在,它被当作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武器"出现在了省级常委的民主生活会上。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最近在参加河北省委常委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时对这一"武器"提出了要求:"不能持有偏见,也不能心有余悸,而要本着对自己、对同志、对班子、对党高度负责的精神,大胆使用,经常使用,使之越用越灵、越用越有效。"中共日前下发的有关贯彻习讲话精神的通知中,则要求各地以整风精神把批评和自我批评真正开展起来,党委(党组)主要负责同志带头亮丑揭短,直指问题要害,为班子其他成员做示范、立标杆。而在习的亲自监督下,河北省委常委每个人都互相"揭短亮丑"。

目前,批评与自我批评在省级党委和市县层面都已经展开。在中共七大常委的督促和强大舆论的监督下,各省纷纷响应最高领导的号召,个别省委书记甚至在民主生活会上要求常委们"向我开炮"。

不过,对习发起的这场批评与自我批评运动,尽管官方媒体在不遗余力鼓吹,但民间却冷淡对之。另从各地报道来看,除河北省委常委的民主生活会因有习的督阵而被详细披露外,其余各地都把省委常委们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对应"四风"要求概括为几个方面,内容基本大同小异,公众从这些报道中,根本看不到哪个官员做了哪些自我批评,互相之间又揭了什么样的短、亮了何种丑。这样的批评与自我批评,要大众相信其会取得成效,加深领导干部与群众的感情,从而更好地为民服务,确实很难。

批评与自我批评,难以走出中共整风的"自娱自乐",从其欲借鉴的延安整风来看,就似乎是注定了的。在延安整风中,批评与自我批评是作为主要手段来使用的,中共和习这次重新启用批评与自我批评,也希望能够达到当年延安整风的效果。不过,延安整风能够取得"肃清"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和教条主义的错误,用毛泽东思想统一中共的效果,考察历史,并不真的是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一"武器"。

今天来看,延安整风中的批评与自我批评似乎是搞得很好,自由批评的氛围浓厚,自我批评的主动性很高,"治病救人"的导向明确。根据《陈云文选》记载,延安整风期间,毛泽东首先集中几十个高级干部,开了几个月的整风会议,大家面对面地指名道姓,开展批评。周恩来把自己封闭半月,写出了5万字的学习笔记,曾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博古、张闻天等也对自己曾经所犯的错误进行了深刻的自我批评。批评与自我批评目的不是为了整人,而是"治病救人"。因此,对受到批评的人不轻易进行组织处分还给予承认错误、改正错误的机会,如王明,尽管其推行的左倾路线使革命事业遭受重大损失,但仍被推荐为中央委员人选并当选。

然而,关于延安整风中这个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神话",近年来一些严肃的历史学家通过还原那段历史以及亲历者的回忆,实际上真相与此相去甚远。例如,根据已故历史学者高华的研究,延安整风的批评与自我批评之所以有"成效",与毛泽东采取的以下两项措施密不可分:一是为及时掌握延安各级干部的思想动态,要求所有参加整风的干部必须写出具有自我批判性质的反省笔记,并且建立起抽阅干部反省笔记的制度。它的好处是,可就此观察全党接受自己新概念的程度如何,以因势利导;并在干部反省笔记中搜寻异端,择其典型打击之,以起警戒之效,用大棒配之以胡萝卜,以纠"和风细雨"思想改造之弊,使全党对新权威顿起敬畏之心。二是为引导干部作出比较深刻的自我批判,必须及时推出一些有代表性的反省标本,作为引导全党进行反省的示范。这些文章包括犯有"经验主义"错误的中央领导干部政治表态性的反省、犯有"教条主义"错误的高级文职干部的反省、具有"经验主义"倾向的高级军职干部的反省,以及革命历史雄厚,且不掌实权的党的元老的反省四种类型。再结合组织措施的落实,其中主要是康生领导"抢救运动",从而对延安干部的心理造成了剧烈的冲击和震荡,尤其使有"教条主义"背景的干部自惭形秽,无地自容。有了这一系列"触及灵魂"的配套措施的实施,思想和作风不想改造成功也难。

因此,中共此次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如果要想各级领导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达到延安整风的效果,必须像毛一样,辅之一些非常手段。还应看到,毛在延安整风时,虽然其威信尚未达到后来的顶峰,但在高级干部中,已具有很大权威。另外,那时的共产党人,还是很真诚地信仰自己的主义,对用"列宁式"的"新人"标准改造自己并不抵触。现在,中共这两样都欠缺,故要使得批评与自我批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起到效果,"和风细雨"的方式肯定不行。

不仅延安整风,事实上,在中共历次整风中, 被作为法宝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并未像宣传的那样有如此"神功"。除此外,理论和现实都决定了公众对此次批评与自我批评不必太当真。

一是批评与自我批评同专题民主生活会上必须坚持的民主集中制原则相冲突。所谓民主集中制,按照中共的解释,是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但从实际来看,从来都是集中高于民主。这是因为,根据列宁建党原则建立的中共,它需要一个核心,而这个核心,在正常情况下,自然是各级党委一把手,即书记,在全党就是党的总书记。尽管理论而言,党的书记只是一个召集人角色,它在党内的投票权并不高于其他常委。但实际上,冠以"核心"称号,表明其权力要比其他领导人大,其意见也比其他领导人重要,在某些关键时候,还会起到最后仲裁者的作用。这样看来,民主集中制下的民主生活会,多数情况下是先集中后民主,集中指导民主。而要批评与自我批评真正发挥作用,就必须保证批评者的权力都是一样的。如果说,常委与书记的权力在党章里差别还不大的话,那么,对一些兼任政治局委员的省委书记而言,很难想象,其所在省的常委敢对他真正进行批评。没有权力的对等,批评就没意义,这样的批评只能是蜻蜓点水,隔靴搔痒,甚至是以批评之名行赞扬之实。

二是中共最高领导层能否做到像他们要求下属那样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在中共等级制的体系和文化里,传统的做法是上行下效,领导的表率作用非常重要。最高领导若要求地方各级领导用好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个武器,无疑自己首先要做好批评与自我批评工作。根据报道,中共政治局在6月用4天时间召开专门会议,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每个政治局委员自己动手撰写了发言提纲,对照检查,会议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绝对不做。看来是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不过,人们在报道中看不到政治局委员,尤其是政治局常委,做了哪些批评与自我批评,他们的思想和工作存在哪些问题。这当然不是怀疑政治局委员没有在专门会议上进行过批评与自我批评,相反,他们的批评与自我批评,肯定比省委常委们的要深刻得多,尖锐得多,但由于这些批评意见没有向社会公布,人们不知晓每个政治局委员对自身问题认识得怎样,要下面的领导干部内心如何臣服?这无疑会削弱党的号召力。各地省委不公布每个领导在专题民主生活会上的发言, 只列举问题,可能就与此有关。

三是中共发动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目的也使得这个"武器"的作用受到限制。虽然中共的通知中强调要"坚决反对和纠正表面一团和气、实际上相互较劲设防的假团结",而"坚持党性原则基础上的团结,大力提倡和弘扬掏心见胆、并肩奋斗的真团结","积极营造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生动局面",但是,只要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目的是要达到领导干部团结的效果,不论这种团结是真是假,客观上限制了任何实际手段的运用。正如上述分析延安整风中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所指出的,没有非常手段,不可能使批评与自我批评达到"真效果"。从中共来看,虽然它倡导用整风精神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但鉴于过去整风的教训,并不打算采用过激的手段和方式,比如,让群众直接行使批评领导干部之权利,以免破坏团结,造成党内分裂。其实,对中共而言,即使是它批评的"表面一团和气"的"假团结",也比公之于众的"真分裂"重要得多。中共把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严格限制在"四风"领域,就表明它害怕党因整风而"分裂"。

鉴此,任何认为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能够切实扭转党的干部作风,改善与群众的关系,都是不现实的。当然,这并非说它对改正作风就一点用处都没有,应该还是能够解决百姓当下关心的一些问题,缓解一下舆论的压力,仅此而已。

相关日志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