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9日,央视曝光东莞多个娱乐场所存在卖淫嫖娼等违法行为,随后,东莞管理当局迅速召开会议,统一部署全市查处行动,共出动6525名警力对全市所有桑拿、沐足及娱乐场所同时进行检查,并针对节目曝光的多处涉黄场所进行清查抓捕。
央视与地方执法者的联手行动,被网民戏称为"东莞发生三级地震",是"出卖灵魂的曝光了出卖肉体的震荡所致"。似乎是为了表达这次"拉网式排查打击"的决心,央视特意为此番报道配发评论,断言"在法治中国,没有扫不掉的'黄流',没有容纳色情业的法律特区"。然而,面对央视的义正辞严,社交媒体上,却是满屏的"东莞挺住"、"东莞不哭"、"天佑东莞"、"今晚,我们都是嫖客"、"中国春梦一定要实现"……
网民们狂风暴雨般的吐槽并没有如同主流议程设置者所预想的那样,指向东莞色情服务业本身,而是直指议程设置者——央视的新闻操作。其实,央视关注腰部以下的社会新闻,并不是第一次:前有北京市女学生"很黄很暴力,我赶快给关了",后有"通过谷歌中国能搜索出来的淫秽色情和低俗信息非常的丰富……不信我们输入一个'儿子'",再有《新闻联播》破天荒地三分钟聚焦嫖娼和聚众淫乱。五次三番,以至于有人对CCTV有"CCAV"之称。此次,对"东莞地震",微博虽然众议汹汹,央视仍然安之若素,《焦点访谈》次日大谈"东莞重拳出击全面扫黄",丝毫不管微博反应。
在一个媒体人微信群里,当有人试图用专业批评剖析央视的所谓"深度报道",马上就另有人指出,此事有深意,已不简单是专业问题。央视作为媒介批评的对象,的确经常与专业伦理和专业主义无关。央视的所作所为一直难逃脱民间舆论的过度阐述。换言之,即使是央视"讲道德",也一定会被认为是"讲政治"。
这种尴尬的处境,缘于央视的多元混杂属性。虽说中国电视产业是服务于大众的产业,传媒机构实际上却受命采取"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运作模式。也就是说,在服务大众的同时,经济上要"自给自足"。以央视为例,它是国有单位,但资金却源自于市场化经营和广告收益,它们代替了政府直接拨款,这就促使电视产业不断追求收视率,节目趋向娱乐化,其服务公众的特点也在不断弱化。
几十年来,政府一直鼓励电视产业走向市场。因此,在节目的日常运营和人员管理方面,栏目组被赋予了很大的责任和自主权。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调查性新闻的兴起,以及近期民生新闻的发展,都是节目独立自主的证据。
但是,中央电视台本质上仍然是一家集国家电视台、商业电视台、公共电视台于一体的电视机构。电视机构重组所面临的最大障碍就是宣传系统、公共服务、市场各部门之间紧张的关系。正如央视著名主持人崔永元所说:"如果我们的电视台都是公共电视台的话,那我们的电视台就是全世界最脏的公共电视台;如果我们的电视台都是商业电视台的话,那我们的电视台就是全世界最差的商业电视台。"
另一位知名电视人夏骏则表示:"中国电视是传播机构、公益机构、官场和商家的浑然一体。"只要这种怪胎一天不消失,各种活话剧在未来还会不断上演。
本文免翻墙链接:谷歌镜像
相关日志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