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24日星期二

墙外楼: 慕容雪村:中国新标语

墙外楼
网络热门话题追踪 
Free Bestselling eBooks

Free national bestsellers for your eReader - Fiction, Nonfiction & more! Join 1.5 million book lovers now. Sign-up in under 10 seconds to get the free daily email.
From our sponsors
慕容雪村:中国新标语
Dec 24th 2013, 04:13, by 墙外仙

2013年12月24日

21murong-articleLarge

我的老同学林如今已经是位不大不小的官员,和许多官员一样,他崇拜毛泽东,同时却极度反对商业化,常常引用毛的名言:人是需要一点精神的。他去过纽约,最喜欢的是自由女神像,当然是因为它代表了"一点精神",最不喜欢的是时代广场,因为"那里只有生意,全无精神"(而天安门广场在精神上要高贵得多)。

时代广场和天安门广场确实少有相似之处,不过同样都遍布广告,不同的是,在纽约,做广告的是商业品牌;而在北京,则是中国共产党。。

在中国,很少有人会把"中央人民政府万岁"这样的标语视为广告,在一段时期内,上述八个大字牢牢占据天安门城楼的一侧(后来才改成"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每到十月一日,也就是共产中国的国庆日,这个广场还会出现许多如"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万岁"之类的巨幅标语。

1949年以来,标语一直是共产党重要的统治工具,即使到了今天,中国人依然活在这些简单而粗暴的话语之下。只不过到了后极权时代,这些话语对人的影响已大不如前,或许可以视之为老式宣传在信息时代最后的的挣扎。

最近一年间,中国的许多城市都出现了大量按统一风格、统一模板制作的标语画,没人作过准确的统计,但估计总数要超过几亿张甚至几十亿张,它们贴在公园里,在工地围挡上,在学校的墙壁上……几乎无所不在,令人目不暇接,却很少有报纸或电视台报道过它们,这些标语画是谁制作的?目的何在?花了多少钱?完全不得而知。

这些标语的内容颇为庞杂,最引人注目的是对中国共产党的肯定和赞美,包括"共产党好,百姓乐"、"中国何以强?缘有共产党"。在这一主题之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类别。

首先是来自毛时代的话语,只是画风作了与时俱进的改变,其中包括"高歌一曲颂党恩"、"唱支山歌给党听",后者是六十年代谱写的一首歌,演唱者是一位藏族歌手,她的歌声是我童年记忆的一部分,很多次,当我走过村口,都能听到喇叭里放的她的美得令人心碎的声音: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母亲只生了我的身,党的光辉照我心……那时我还不知道"光辉照我心"的意思,错误地听成"光会找我亲",还以为这是一首我那个年纪不太适合的浪漫歌曲。

共产党似乎准备用这些标语画来重新树立它的权威,但它带给我的却是一种难以言喻的错乱感,两个月前,在长沙,我曾对着一张"唱支山歌给党听"的招贴画久久停留,好像回到了我出生不久的那个年代。在七十年代的的山野间,这样的话或许可以打动人的心灵,但现在,我生活在北京,四望高楼林立,满目车水马龙,重提给党唱支山歌,或者把党比作母亲,都让我觉得有点不合时宜。

其次是对中国梦的诠释和解读,包括"中国梦,我的梦"、"中国梦,强国梦","用智慧汗水铸就中国梦"等等。

"中国梦"是习近平2012年提出的一个概念,和他的前任们一样,这位共产党的总书记显然也希望自己能够在意识形态领域有所创造,"中国梦"可以视为是他的发硎之作,在接下来的九年里,相信类似的流行词还会不断涌现。

虽然官方对"中国梦"的解读还不算详尽,但各领域、各地区都已经发展出了相应的版本,论地域则有河南梦、广东梦、四川梦……论行业则有航天梦、航母梦、体育梦……而成都一家专治不孕的医院更是别出心裁地演绎成了"中国梦,怀孕梦"。

在习近平本人的版本中,中国梦就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根据习近平的讲话,要实现这个梦想,"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最近几年,"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等词汇频频见诸报端,显然它们已经成了宣传部门最得心应手的利器。

对大多数中国人而言,这些东西依然行之有效,他们很天真地相信"大河有水小河满",只要国家富强了,自己的生活也会跟着好起来。但在微博上,也开始有人思考这样的问题:国家富强和我本人有什么关系?在中国历史上,几乎每一个朝代都有过富足繁盛的时期,但最后还是不免覆亡,共产中国的命运又将如何?同时,这样的宣传也给全世界留下了一个问题:富强之后的中国会做些什么?

第三类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宣传,包括"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行善最乐""二人同心,其利断金"等,其中更重要的是孝道,比如"百善孝为先"。对我父母那一辈人而言,这样的变化令人眼花缭乱。在他们经历过的文化大革命年间,这些显然都属于应该破除的"封建时代的糟粕"。

而最近十几年来,政府大概是发现了孝道中所蕴含的巨大维稳价值,开始不遗余力地推广孝道,其中就包括著名的二十四孝,这是大约700年前的一位古人收集整理的二十四个与孝有关的故事。

这24个故事多少都有点极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第9和第21个故事,前者讲的是一个人怕儿子跟自己的母亲争夺食物,就把儿子带出去活埋; 后者讲的是一个人因为担心父亲的病情,所以就偷偷地尝食父亲的大便。

从上世纪早期开始,中国的知识分子就开始质疑孝道的合理性,其中就包括鲁迅、胡适和林语堂,他们清醒地看到孝道中的残酷性和不平等意味,主张"移孝作爱",即:子女要爱父母,但父母也要平等地爱子女。

我的朋友、学者冉云飞曾著文论述孝道中的经济剥削意义。事实上,孝道完全可以成为政府推脱责任的借口,根据中国的传统观念,成年子女应当承担父母的生活支出,这一条至今依然写在中国的法律中,所以政府就没必要过分操心老人的救济和福利问题。我推测其用意,除了可以省钱,恐怕也是看中了其中的顺从意味,那就是:不管父母做了什么,都必须假定他是出于善良的好心,然后无条件地服从。再联想到把党比作母亲的歌曲,以及旧时代的官员常常自称"父母官"这个事实,其用意就更加明显。

六十几年来,即便在最偏远的小山村,也可以见到许多标语,从"永远忠于党"到"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万岁",从"把革命进行到底"到"计划生育是中国的基本国策",包括网上常常被人取笑的"宁可血流成河,不可超生一个",和"抢劫军车是违法行为"。

在我读书的八十年代,标语始终伴随我的成长,开运动会时,我们要高喊"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这是毛泽东的话。在每间学校的门口,都可以看到八个大字:团结、紧张、严肃、活泼,这还是毛泽东的话,"团结"和"活泼"我都可以理解,"严肃"我勉强可以理解,但始终想不通的是,我们为什么要紧张?紧张什么?这个政府为什么一定要让我们紧张?

遵循六十四年来的传统,这些新出现的新标语在风格上依然明快、直接,文字琅琅上口,易诵易读易记,只要坚持宣传,相信它们也会深入人心,像过去的六十四年一样,不仅影响人们的语言风格,也会改变人们的观念。缺点是稍嫌粗暴,不太注重内在逻辑,为什么"共产党好",百姓就会"乐"?有哪些统计数据支持这个判断?做过什么样的论证?不得而知。从语法上看,许多句子都省略了主语,谁"唱支山歌给党听"?是希望13亿中国人都来为党唱一首山歌吗?

我没有理由反对人们唱歌,唯一的担心是,党的官员恐怕没那么多时间来听他们唱,这些官员实在太忙了,连下跪和哀求都没时间受理,而根据我的个人经验,要见到他们并不容易,说不定还要通过重重的安检。

如今中共的宣传部已经不叫Propaganda Department,而是改称Publicity Department,与之相适应,新出现的标语也有了许多变化,首先是"打倒""批臭""严肃打击"等剑拔弩张的词语不见了,代之以清新温和的词句,有些简直可以算是温柔忠厚;其次是画风更加亲切,有民间艺术,有大师之作,有些还带点卡通风格,看上去平易近人。

对这些新出现的标语,人们有各种各样的反应,出租司机老张说:嘿,哪有工夫理那些东西呀,忙赚钱还来不及呢。在公司工作的许小姐说:挺好看的,估计要花不少钱吧?

曾任《南方都市报》总编辑的程益中认为这些新标语手法很专业,形式也很新颖,"估计是外包广告公司设计的"。而在我的朋友王小山看来,这些标语只配得上两个字的评价:无聊。"他们知不知道这是什么时代?到底要干什么?"

而我的老同学、官员林的看法不尽相同:"无聊当然无聊,可谁会在乎?我们能把这么无聊的东西贴到无数面墙上,你能吗?"

本文免翻墙链接:谷歌镜像 | 亚马逊镜像

link to Chrome web store

相关日志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