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中国央行连续三天向市场注入了流动性,但"钱荒"仍在中国金融系统肆虐,因为借款人急于在年底前获得资金。
上周五现金紧张局面加剧,银行间市场同业拆款利率升至8.2%,创今年夏天"钱荒"以来的最高水平。银行系统资金面压力已开始波及其他市场:上证综合指数连续9个交易日下跌,创出4个月新低;国债价格走低,10年期国债收益率升至8年高点附近。
中国央行此前发布了两天内的第二份公告,称已连续3天累计向市场注入超过人民币3,000亿元(合494亿美元)流动性。
这一发布在央行官方微博上的公告表示,上述资金注入是针对今年年末货币市场出现的新变化。公告未就此详细论述。
银行和企业在年末通常需要获得额外现金,用于满足监管要求和融资需求。银行和其他借款人这种争抢资金的情况引发了市场近期的动荡。
今年许多中资银行已经面临压力。由于投资者担心贷款违约增加,同时中国经济增速放缓至20年来最低水平,这些银行的股价已跌破账面价值。
近几年中国银行间市场规模急剧扩大,一定程度上是受影子银行快速发展带来的需求推动。在中国限制传统银行贷款以控制不断上升的债务水平之际,影子银行放贷增加。
中国央行上周五称,商业银行应合理调整资产负债结构。这可能针对的就是一些银行对银行间市场短期贷款的依赖不断加重。
央行上周四曾表示,已运用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SLO)向市场注资。
另外一个导致银行间市场资金状况紧张的因素是,央行此前一段时间为缓解钱荒而提供的许多贷款将在年底到期,迫使借款人需求筹集资金用以还贷。
野村(Nomura)经济学家张智威表示,中国金融系统的脆弱性仍是央行面临的一项挑战,同时对整体经济构成威胁。他称,央行的行动短期内有望帮助避免6月份的"钱荒"重演。
当前市场的钱荒与今年夏天时存在区别,因为目前央行已连续向市场注入资金,而当时则刻意停止提供流动性,推动短期利率一度升至高达28%。中国央行希望通过维持资金面紧张和推高利率抑制放贷,同时也限制国内影子银行系统的成长并迫使银行学习适应市场驱动型利率环境。
人们担心的是,资金紧张可能导致银行发生还贷违约,进而引发市场恐慌并促使银行囤积现金。这种担忧已成为现实。中国第十一大银行光大银行(Everbright Bank Co.)上周承认,今年6月5日,也就是夏季"钱荒"的前夕,曾发生涉及人民币65亿元(合10.7亿美元)的银行间贷款违约,不过已在第二天进行了偿付。
光大银行刚刚完成了规模30亿美元的首次公开募股(IPO),上周五在香港挂牌。由于投资者需求疲软,该行被迫将发行价定在低于2013年账面价值的水平,同时该股首日上市跌2.8%。香港股市上周五小幅下跌。上证综合指数跌2%,创9月份以来新低。
几乎没有人认为夏天时的动荡局面会再现。衡量短期融资成本的银行间市场7天期回购利率仍显著低于夏天触及的高点28%。自那时以来,该利率平均水平为约4.2%,2013年为3%左右,最近几年为2%-3%。
市场利率的走高似乎是央行刻意所为,旨在收紧货币政策和限制银行发放风险最高的一类贷款。小型银行尤其容易受到借贷成本上升打击,此类银行存款基础小于被认为安全性更高的大型国有银行,因此对银行间市场贷款的依赖性最高。
海通证券(Haitong Securities)分析师姜超表示,这意味着央行不会持续向市场注入资金,因为这将鼓励金融机构延续不良的贷款操作。
姜超称,许多银行为获得高收益,向地方政府债务等低流动性资产投入了过多资金,目前正忙于借款以满足短期现金需求。他表示,为解决银行资产和负债错配问题,央行所能做的就是维持紧缩倾向,偶尔发出一些安抚市场的信号。
本文免翻墙链接:谷歌镜像 | 亚马逊镜像
相关日志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