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21日星期五

墙外楼: 向官员丢鞋,到底可不可以? —— 谈台湾社会的“公民不服从”

墙外楼
网络热门话题追踪 
Free Bestselling eBooks

It's easy: sign up in under 10 seconds, tell us what kind of eBooks you love & we'll email you a list of deals every day - FREE! Join now!
From our sponsors
向官员丢鞋,到底可不可以? —— 谈台湾社会的"公民不服从"
Mar 21st 2014, 01:49, by 墙外仙

朱建陵

晚近台湾各类社会运动,几乎都以"公民不服从"作为号召,强调"官逼民反",认为有关部门的作为或不作为,造成社会公平正义的丧失,民众因此拥有上街头抗议、必要时违法(如泼漆、泼水、丢鞋、集会游行未经申请等)的"公民不服从"权利。"公民不服从"是一个夹在合法抗议和社会革命中间的灰色地带,最早给我这个概念的人,是作家龙应台。

官员龙应台和作家龙应台不一样,这已经是常识。作家龙应台1985年在《中国时报》人间副刊写了一篇文章《难局》(收录于《野火集》),用了许多例子来说明"公民不服从",包括西哲苏格拉底不愿逃狱、不愿破坏雅典法制,以至最终在狱中吞毒而死,包括"公民不服从"的鼻祖、美国人梭罗因为反对战争而拒绝纳税以至入狱。

然后,龙应台用了读者熟悉的感性词语,描述了许多像你我一样的欧美(必须是欧美)市井小人物遭遇到守法但受难、违法却彰显正义的"难局"。文章结论,同样是读者熟悉的诘问形式,她问:"可是,法制、社会、荣誉、传统——之所以存在,难道不是为了那个微不足道但是会流血、会哭泣、会跌倒的'人'吗?告诉我。"

作家龙应台从"人"为先设,法制、社会、荣誉、传统等为后设的角度,说明了公民不服从的真义。就是说,当代民主政治仍不完善,即使公民拥有选举权,拥有言论、集会结社等自由权利,但由于诸多原因,仍会发生人民自由民主权利遭到公权力侵害的不公平、不正义情事,这个时候,当"人"的权益与"法制"存在冲突时,"人"的地位更高,人民为求公平正义得以彰显所采取的违法行为,因此具有正当性。

作家龙应台自1999年出任台北市文化局长之后,进入官员龙应台时期,2012年出任"文化部长"之后,网民对她更有"龙太后"的"昵称"。自此,官员龙应台屡屡被拿来与作家龙应台做比较。

台湾民主运动者施明德在2006年发起的"百万人民倒扁运动",成功聚集上百万人潮在台北"总统府"前凯达格兰大道周遭盘聚,抗议陈水扁政府的贪腐,对此,官员龙应台的反应,遭到彼时政治学者江宜桦(目前担任台湾"行政院长",已为官员江宜桦)的反对。

学者江宜桦认为,百万人民倒扁运动兴起之后,陈水扁的统治正当性减弱,但没有人预期他会主动放弃权位,因此有人担心倒扁运动只会带来社会不安,甚至怀疑倒扁运动可能反而不利台湾民主政治的发展,江宜桦说,龙应台发表的文章,是此中意见的代表。

官员龙应台彼时认为,程序合法、谨守规范的群众运动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但是慷慨激昂、冲破体制的大规模群众运动,则不宜发起。龙应台还将民主的能动性解释为四年一次的定期改选。对此,学者江宜桦批评说,民主的核心意义是"统治者不得滥权",而不是"滥权者可以得到任期保障"。

专研政治学、主攻自由主义的学者江宜桦,当时旗帜鲜明地支持倒扁、支持公民不服从、反对官员龙应台,但倒扁风波过后2年,学者江宜桦被层峰看中,2008年出任研考会主委、2009年"内政部长"、2012年"行政院"副院长、2013年"行政院"院长,可谓平步青云,此时已华丽转身为官员江宜桦。

官员江宜桦,也难免被拿来与学者江宜桦做比较。2013年夏天,是台湾一个愤怒之夏。7月3日下士洪仲丘惨死于陆军禁闭室,7月18日,拒绝区段征收的竹南镇大埔里四户民宅被苗栗县政府强制拆除,这两件小人物的悲剧,引发全台关注,以及一连串社会抗争风潮。8月18日,声援大埔四民宅的"农阵"(台湾农村阵线)组织在凯达格兰大道聚集了2万群众,抗议集会结束后,又转往"内政部"联合办公大楼包围静坐,至隔天下午才离开。

2000
(资料图:2013年8月,"农阵"(台湾农村阵线)在台"内政部"前抗议大埔强拆)

抗议民众攻破公署,终于让"行政院"院长、官员江宜桦坐不住了,"农阵"打出的口号"今日拆大埔、明天拆政府",让江宜桦硬了起来。他说,任何民间团体不能将自己的看法当成绝对正义,凡是与其诉求不同就当成恶法,公民社会的民主讨论不该如此!他还呼吁抗议民众,要以和平方式取代暴力或不理性方式。官员江宜桦非常明确地说,这场抗议"不是公民(civil)不服从",因为civil不仅是公民,同时兼具文明之意。他对抗议团体毁损公物、攻击公务人员(指泼水)等行为表示遗憾。

官员江宜桦对"公民不服从"的界定,理所当然遭致许多学界人士的批评,认为civil在此根本就是"法律的"、"政治的"意涵,与"文明"没半点关系。但何以2006年倒扁行动被江视为公民不服从、2013年的大浦抗争不是,官员江宜桦反对大埔抗争的原因,究竟是抗议者的目的或手段,他并没有进一步说明。

如果从江宜桦对大埔农民抗议的相关说法来看,首先,他认为"任何民间团体不能将自己的看法当成绝对正义",这是公民不服从构成要件的"正义"判定,根据学者罗尔斯(John Rawls)的主张,唯有已取得高度社会共识的"最基本"正义原则遭受严重且明确的侵害时,才能构成公民不服从的正当诉求。江宜桦估计是采取了罗尔斯的立场。

但根据台湾政治学者陈宜中的研究,1990年英国人民反对人头税、2006年法国人民反对就业法践踏劳公基本权益,虽然都属于公民不服从运动,但抗议者的诉求,都落于社会的高度共识之外。再且,公民不服从者的主张,经常是一种带动社会进步、超乎当时社会共识的价值(如金恩博士的种族平等主张)。就此,江宜桦、罗尔斯的立场,显得太过保守。

其次,更值得讨论者,是江宜桦对抗议者采取手段(泼水、破坏公物)的批评。台湾社会运动者,近来越来越经常采取"丢鞋"的抗议手段,"抗议苗栗青年联盟"的参与者陈为廷,因涉及以鞋丢掷苗栗县长刘政鸿,目前正被依公然侮辱罪名提起公诉。"丢鞋"究竟能不能被视为一个公民不服从运动的"正当"违法手段,确实是一个问题。

反对者、官员江宜桦,对此只表示了"遗憾";被鞋丢到脑门的苗栗县长刘政鸿坚持必须起诉;中央大学(台湾)教授洪兰说:"我们有责任教孩子明辨是非:踹部长的门、喷红油漆、丢臭鞋,这些是暴力行为,都是不对的。"

但网上看到支持丢鞋抗议者的说法:丢鞋是负责任的—当抗议者抛出鞋子的同时,他也曝露了自己所在的位置,光明磊落;丢鞋是尊严的—放弃一双完整的鞋,决意光着一只脚一跛一跛回家,宁愿放弃尊严,也要教对方收到坚定的抗议;丢鞋是严肃的—我们或有20件衣服,却只有3双鞋,将它扔出去,这是拿出身家,向贪婪的人发出严肃的怒吼;丢鞋是优雅的—无须预谋,没有预藏武器,只需弯腰脱下、奋力掷出……

还有评论者认为,如果扔鞋是一种"不可接受的暴力",那么,残民以逞的县长强拆民宅、逼死屋主;军队里一群长官将无辜的士兵凌虐致死,难道不是更可怕的暴力。事实上,真正的暴力,是国家暴力。

这个我原本陷于迷糊的问题,陈宜中提出了一个有趣的答案。他从政治社会学的角度分析说,将反对者的诉求和采取的手段联结在一起,愈能诉诸主流价值,动员能力就愈强,其违法行为在公众眼中也就愈情有可原。反之,若诉诸乏人问津的非主流价值,在公众眼中的正当性就低,如果采取较激烈的违法手段,就很难得到社会大众和法官的谅解。

也就是说,公民不服从仍是一个演进中的概念,对其"正当性"的认定,还没有一个客观的标准。丢鞋究竟是不是可以、是不是正当,要视社会支持度而定,而社会支持度的判定,就看你能号召多少人上街、促成多少舆论呼吁了。

相关日志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