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3日星期一

墙外楼: 春晚,谁还需要?

墙外楼
网络热门话题追踪 
2014 Benchmark Report

Learn the ecommerce metrics that matter.
From our sponsors
春晚,谁还需要?
Feb 3rd 2014, 01:35, by 墙外仙

作者 安娜

一年一度的央视春节晚会终于随着大年三十的到来,与数亿中国观众见面了。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撰稿人白云写了一篇文章:谁还需要春晚?作者指出,春晚的下坡路,有点类似"4"之后的iPhone,每次的新品面市,惊喜差那么几分,却忍不住摸口袋。春晚的导演们憋的脑袋大脖子粗,也做不回社会主义大食堂时期的伙夫。因为食客们的味蕾被纷繁的世界所诱惑,奇妙的是,流失的观众并不影响春晚的镀金效果。

文章说,开各大门户网站的娱乐头条,突然开始替追春晚的记者操心,谁主持,谁压轴,谁零点,谁上谁下,观众们已经不是那么关心,谁还关心你写的花边八卦?

上世纪的大年夜前,春晚的神秘不亚于中国的邻居。春晚的大锅里闷的是土豆还是鲍鱼,最终要等到"中央电视台中央电视台",这两声标志性的复读式播报开始,一点点的揭盖儿。

"噢,谁谁,哇,今年请来了香港的谁谁谁。"尽管彼时的节目早已录制,但得益于那会手机的小名还叫大哥大,网络微博还存在科幻世界里。对于绝大多数的国人来说,这一夜的春晚,更多的是把一年的辛苦,揉碎在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家庭温馨中,进行一场"当回爷"的娱乐性围观。

神秘的过程,神秘的导演,还有神一般距离遥远高不可攀的明星,都造成曾经的春晚充满了未知的期待,有着神一样的卖点。

即使如今你知道了,昔日的春晚是放一张圆桌,坐几个人,拿话筒的明星张张嘴,后台的张三摁开关,也绝不影响在娱乐节目大匮乏的那些年,我们追过的春晚比三十儿的炖肉还香甜。

上世纪的八九十年代,电视很小,21寸已是土豪机,彩色的是镶金边土豪机。节目少,信号差,我们村家家户户的院子里竖着七八米高的信号杆,顶端捆着造型各异的接收器,春晚期间,一旦屏幕雪花跳动,就得派出一人转动信号杆,满天找信号。

彼时,哪个地方电视台也没有能力像央视一样振臂一挥就能笼络各路明星。明星和群众之间的壕沟比根号3开方还要长,狗仔这俩字还没从字典里谈上对象,你总觉得明星是供在神龛上,不食人间烟火,从杂志里抠个小像都倍觉珍惜。

现在呢?明星们的八卦段子满天飞,恨不得天天上头条,点点鼠标能看到明星挖鼻孔抠牙齿,被狗仔击落人间,屏保桌面想让谁冲你笑就让谁。至于谁去春晚,什么时候看不是看?

东北乱炖般的春晚,要满足民族、年龄、性别、喜好不同的胃口,大面积撒网的目的绝不是全民娱乐,而是广告标王大佬们的晚餐。

和广告一样深入人心的,还有主持、演员的服装和发型。郭富城只是出场几分钟,舞动的蘑菇头,就好像喷入庄稼地的除草剂一样,一个春节过后,我全班同学不分男女不分长短,全变成了个头不一的蘑菇山寨版。

曾经的电视机,除了播新闻联播还播地方新闻联播,除了播天气预报,还播地方天气预报。如今呢,娱乐节目花样百般,别说明星,明星的老婆,明星的孩子,明星家的小强都能看到,明星们坐在镜头前,唯恐你不关注他的生活。你还对着电视说,快到碗里来?

春晚上群魔乱舞的歌舞类节目,走马灯式亮相的二三线客串,怎么吃都是那个味儿:导演从演艺的锅里捞一勺,捡吧捡吧凑一桌菜。除了赵氏的小品盘踞多年,其他人统称为变脸。

看明星只是春晚多棱镜的一面。

小品作为纯国产不出口的产物,引领的是新语言的潮流。每年春晚过后,一大波带着春晚烙印的流行语袭来:我可想死你们啦;穿上马甲我也认识你;公鸡中的战斗机……

看或者不看,都无法抵挡从网络聊天到微博乱转的惊鸿一扫,有那么几句必须印象深刻,不然开工回到格子间,没有了谈资你得多失落?

春晚的下坡路,有点类似"4"之后的iPhone,每次的新品面市,惊喜差那么几分,却忍不住摸口袋。春晚的导演们憋的脑袋大脖子粗,也做不回社会主义大食堂时期的伙夫。因为食客们的味蕾被纷繁的世界所诱惑,奇妙的是,流失的观众并不影响春晚的镀金效果。对少数渴望这个舞台的人来说,春晚这一池子镀金水,稍微洗刷刷就能金灿灿。保证上台者在接下来的一年甚至多年里,赚的钵满盆满。这个屡试不爽的点金棒,任凭春晚如何的没落和遭骂,都长盛不衰。

文章最后说,对于中国人而言,回家过年和看春晚之间划着约等号。在这个象征着大团结和大联欢,甚至带着一丝莫名的政治味道的的节目前,所有的家人聚在一起,小朋友、老人家都有的看,这是斗地主和剥花生不能解决的。对中国人来说,春晚更像是一个仪式,哪怕这个形式化要进行到底,也唯有春晚。时代变迁下,春晚的直播屏幕前,小朋友在刷平板,大人在刷手机,老人体验着新时代的怪异团聚气氛,但至少一家人都还在一起。

英国《金融时报》还刊出韩碧如的春节特稿:城镇化中的春节返乡潮。文章说,

世界规模最大的一场年度大迁徙已进入最高潮,数千万中国人挤进火车、飞机和汽车,要在今晚的除夕夜前赶回家。

春节是中国人日历上最重要的节日,每逢一年当中的这个时候,2.45亿外来务工人员就会离开工厂和他们所工作的城市,回到家乡,到年迈的父母身边。在许多大城市里,商店上锁,门板拉起,街道空空荡荡,从一个侧面印证了外来务工人员在城市经济里扮演的重要角色。

但也有少部分人不打算回家过年,并且这一群体还在不断扩大。他们留在城市过春节的决定反映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许多农民工与乡村的联系已然被切断,中国的城市面貌也正在发生改变。根据官方数据,中国有过半人口生活在城市,而且每年还有1%的人口在向城市迁移。

安丁棋(音译)就是这1%中自豪的一员,这个23岁的小伙子正对自己在北京的第一个春节充满期待。他老家在临汾,一度被怀疑是中国污染最严重的城市。山西老家的煤灰污染严重、小区老旧,对安丁棋没多大吸引力。"老家实在太无聊了;年年都一个样儿。"

安丁棋是一家咖啡店的服务生,他这样的进城打工者折射出了另一个变化:服务业正变得越来越重要,去年服务业占经济比重首次超过工业,达到了46%。仅15年前,所有商店、餐馆、食品市场在春节期间都会关门至少一周。而现如今,春节已经成了许多餐馆和景点一年中最繁忙的时节,它们最多歇业一两天,甚至一天也不歇。厨师、服务生、保安别无选择,只能留在城市里过年。

街道清洁工苗卫东(音译)将和50名工友在北京的食堂里迎来马年,而他的妻子和20岁的儿子则待在河南农村老家过节。他说:"除夕夜我们有鱼有肉,一点儿也不会感觉孤单的。"

网络零售商京东今年春节期间"不打烊",作为激励,该公司将向有孩子的外地员工发放每个孩子3000元人民币(合500美金)的补贴,让他们把孩子接到身边一起过年,而不是自己返回孩子身边过年。京东创始人刘强东在内部电子邮件里写道,他看到一篇报道说,有一个留守儿童在得知父亲不回家过年后自缢,令他无法自制,于是决定发放这项补贴。"我们也会有数万兄弟在节日期间要为客户服务!为了更多家庭过得更好!但是我们不能忘了我们的孩子们!"

作者指出,中国有严格的户口政策,造成大多数外来人员仍无法完全享受城市居民的权利,尤其是购买住房的权利,以及让子女在城市学校受教育的权利。许多人都面临着两难选择,不知是该让孩子留在老家、由农村的老人抚养,还是该把他们带到自己身边,在学费更高的城市里接受教育。

小店主张建东(音译)在北京一个狭小而破旧的外来人员租住区贩卖蔬菜和糖果,他已经将9岁的儿子从安徽老家接到身边,打算让孩子在北京常住。由于他的妻子在另一个城市打工,全家人认为今年一块儿回老家过年的费用太贵了。他强忍住眼泪说:"这完全看你觉得自己的钱够不够花。如果你牵挂的那个人回不去,这钱就花得不值,而且来回跑对孩子也太折腾。"

而对于那些返乡者,春节当然是欢乐的,但正如一切家庭聚会一样,它也可能带来烦恼。旅途很不舒服,有些返乡者为了避免在人满为患的火车上使用厕所,乘车途中一直垫着成人纸尿裤。对于很多家庭来说,长期的积怨让团聚变得毫不和睦。

文章最后收,家庭摩擦也让一些人根本不愿回家。"打了好多次电话你也不接,或许在这里才能让你看到。爸妈再也不逼你结婚了,今年回家过年吧!"这封手写便条最近登上了澳大利亚一份华文报纸的头版。 落款是"爱你的妈妈"。

相关日志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