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3日星期一

墙外楼: 经济衰退对中国有益

墙外楼
网络热门话题追踪 
Save on Cookie Cutters.

100 shapes on sale, up to 40%, at Sur La Table!
From our sponsors
经济衰退对中国有益
Feb 3rd 2014, 01:37, by 墙外仙

张化桥
张化桥曾在中国人民银行任职,着有《中国影子银行内幕:下一个次贷危机》一书。

关闭众多污染大户将令中国陷入经济衰退,但未尝不是一个可喜转变。

去年最后一季,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到7.7%,是自2009年以来最低季度增速,但仍然过快,令中国难以推动迫切需要的经济转型。

中国经济增长放缓显然令全球市场担心。但作为私人投资者和忠实的中国公民,我祈祷中国经济增速能进一步放缓。

众所周知,中国过去三十年经济高速增长,一直是由积极财政政策、货币刺激政策及高生产率来推动。

过去27年,中国银行信贷复合年增长率达18%,货币供应量增长21%。

如此快的增速导致弊病丛生:环境恶化、资源枯竭、收入不平等及政府债务失控。这些弊病都相互关联,且日益令人难以忍受。

那么,我所期望的经济转型是怎样的呢?

我希望政府放宽至少三方面的价格管控:公用事业、信贷和货币。

我希望水、煤气和电价大幅上涨。如果可能的话,最好立刻上涨两到三倍。

读者或许觉得我太激进,但绝非如此。

过去十年以至二三十年,中国公用事业价格涨幅一直远远落后于通胀,从而浪费了大量资源,导致环境污染及资源枯竭。

尽管遭到政府和公众谴责,但大部分重污染企业仍继续运营,因为它们并未付出足够代价就提取「环境红利」。

若能如我所愿关闭众多污染大户,将导致中国经济衰退,但也未尝不是一个可喜变化。

其次,过去35年的大多数时候,中国银行存款利息并未反映延期消费的储户所做出的牺牲。事实上,存款利息一直低于通胀率。

这种做法令中国企业能够持续获得巨额补贴。企业获得低息贷款,因此拉低了最低预期投资回报率,从而长期以人为方式催谷经济活动。

最后,无论是哪种学派思想,要检验货币汇率是否公平,最明显的衡量标准是中长期贸易差额。

过去二十年,中国一直维持庞大贸易顺差,证明人民币确实被低估。

主流意见认为人民币汇率失真对中国有益,但我认为刚好相反。

货币管制除了导致交易成本增加外,还令中国消费者实际收入减少,尤其是购买进口商品方面。

由此,家庭被迫向企业提供补贴,抑制了私人消费手法。

逻辑上,如果某一件事不可持续,它最终就会停止。

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由财政和货币刺激政策推动,此趋势必将停止。唯一的问题是停止的时间与方式。

考虑到国企所占的主导地位,对低回报率有较高承受能力,加上中国有数以百万计的低薪工人,因此中国企业的商业模式未来还可能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但这并不意味着这种模式符合中国公民的最大利益。

越早提高公用事业价格、银行利息和人民币汇率,从而放缓经济增速,对中国就越有利。

参照美国的经验,经济急剧放缓并不意味着股票投资者收益将下降。

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 )2001年发表文章,把1964年至1998的34年分成两个年数相等的时段。

在前一个17年,美国经济累计飙升373%,而道琼斯工业指数却基本持平,期间大多在875点左右徘徊。

但长期国债收益率随国内生产总值(GDP)上涨,在通胀上升情况下从4.2%升至13.7%。

在后一个17年里,经济增速比较温和,为177%,道指却狂涨10倍(从875点升至9181点)。

由于当时的美联储主席保罗•沃尔克(Paul Volcker)采取强硬货币政策压制通胀,政府债券收益率从13.7%稳步降至5.1%。

巴菲特并非想证明GDP与股票回报率成反比,只是想简单地说明从长远来看,通胀率(以及名义利率)对股票估值和投资者回报最为重要。

没什么能比如今的中国更能验证美国的经验了。

过去二十年,中国经济每年都实现两位数的实际增速,但股市投资者的遭遇却十分不济。无论国内股市还是香港H股市场,表现都令人大为失望。

原因包括企业管理不善及股东权益被快速稀释。更重要的是,高通胀以及自由市场的高名义利率(并非管制利率)伤害了企业盈利能力及股票估值。

解决办法与一般意见相反:要拉低利率,中国必须先提高利率。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将解决通胀问题。

这就是我祈祷中国经济进一步放缓的原因。

Shop Amazon's New Kindle Fire

相关日志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