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3日星期一

墙外楼: 我讨厌“新香港人”这个词

墙外楼
网络热门话题追踪 
Looking for a help desk?

Try Freshdesk - the preferred helpdesk of over 15000 businesses. So easy, sets up in two minutes!
From our sponsors
我讨厌"新香港人"这个词
Feb 3rd 2014, 01:42, by 墙外仙

许骥

或许我应该检讨,因为我单纯以为很多事情是不言自明的。比如对事不对人,既然说的是某个事件与现象,又何必点名呢?比如在我看来,从来也没有什么论敌或论友,发表言论者,无非只有两种人,一种想讨论问题,一种纯粹为发泄。前者可以继续交流,后者只能无视。我有个好(坏?)习惯,就是读者给我的评论、留言,一般都会看。孔子说:"丘有幸,苟有过,人必知之。"网络时代的好处是,你不用做到孔子,这种反馈也是直接的。读者的意见,或多或少都在逼迫我进一步思考,很多观念是不断修正出来的。在《大家》发表《所谓"新香港人"》以后,遭遇了类似的情况。过了许多天,不如再写一篇文章回应。

首先,我们都要承认语言对我们来说有诸多限制,它既是我们赖以交流的工具,同时也阻碍我们交流,语不达意的情况比比皆是,造成误解和误读。所以,大抵我是没办法用一两篇文章说清楚"新香港人"这东西。幸运的是,抛砖引玉后,有很多人加入讨论,让问题得以更加清晰。对自己负责任的,自然会尽可能把所有言论都看一遍,再加以判断。否则,公共空间又有何意义呢?

这些年,我在各种地方写了不少关于香港的文字,我最关心的,还是身份认同的话题。但这个敏感的话题,常常也惹来争议。有朋友在看完《所谓"新香港人"》后对我说,他本来对香港印象挺好的,但我总是写这样的文章,他要不喜欢香港了。我想说,对啊,距离产生美。如果我们对香港的认识,只停留于她是个遥远而陌生的地方,是通过官方镜头呈现出的"东方之珠",那可不是要喜欢她么。

就好像相亲一样的,媒婆大可把女孩子说得天花乱坠,但她真的站到你面前了,她脸上有雀斑,她性格有缺陷,你该怎么办?1922年,胡适在北平平民中学发表演讲,他说一个人受了教育就好像戴了眼镜。过去近视,所以看不清别人脸上的麻子,现在戴上眼镜看清了,就跟别人说:"你是个麻子脸。"有麻子的人最不喜欢别人说他,所以就要上来打骂。可是戴上了"眼镜"的人,明明看清了别人脸上的麻子,怎么能够自欺欺人呢?

胡适又说:"若是受了教育,而对于社会仍是处处觉得满意,那就是你的眼镜配错了光了,应该返回去审查一下,重配一副光度合适的才好。"建立在虚幻上的喜欢,和建立在真实上的厌恶,是个人的选择。求真者宁可不善,求善者宁可不真,你能二者得兼吗?

我常常也受惠于读者的反馈。比如,在《所谓"新香港人"》发表后,就有香港的读者提醒我:"你可知道这句'如果你不认同香港的核心价值,不管你在香港住了多少年,你都不是香港人'已经被滥用了,不过他们不是指所有人,而是把这个'你'只限于外地移居者。"对这一点,我是要反思的。

当我说这话时,心中自然是没有把"你"框定为"新香港人"或"旧香港人"。来港十年,实在见过很多在香港出生长大,却够不上"香港人"资格的人。

随便举个例子好了,比如那些对内地游客唱蝗虫歌的人,以及盲目排外的人,就很没有水平。对,香港是自由社会,什么声音都可以表达。我也尊重一部分人排外的选择,只是我很替他们着急的,因为他们永远无法解决一个问题,就是他们口口声声辱骂的那些"新香港人",到最后可不也会拿到香港永久居民身份证吗?可不也会拥有普选权吗?如果他们不做足够的地区工作,不与"新香港人"接触,要怎样保证他们所谓捍卫香港核心价值的愿景得以实现呢?

在他们看来,如我这种内地背景的香港人,就象是背负了"原罪",是不可能获得救赎的。但是,这样的想法难道不是和放弃治疗同义吗?那集节目播出之后,他们当然也讨伐我,但我却不想还击,因为从善意的、去诛心论的角度理解,实在觉得,我们所做的事情是一样的,都是想要捍卫香港核心价值,只是方法不同而已。

好了,还是说回内地来港的年轻人吧,因为《大家》毕竟是内地的平台,读者主要是内地人,没必要在这里对香港喊话,这样的工作还是留给我在香港的平台好了。我想要着重说明的一点是,究竟我在《所谓"新香港人"》中所说的,"新香港人"应该去了解香港的政策、政治,是不是像一些人所指责的,是"道德审判"或者"道德绑架"呢?在我来说,答案是肯定的:不是。

实际上,有哪个"新香港人"敢说自己没有去研究过香港的政策、政治?别的且不说,我想问问那些来香港读书的年轻人,在报考香港的大学前,是否要了解过香港的大学的招生政策呢?来了香港读书以后,然后有机会留在香港工作了,了解到原来有一年时间可以在香港找工作,这些又是不是香港的政策呢?去办理工作签证,是不是在直接参与香港的政策呢?所以,一边在行了解之实,一边又拒绝承认应该了解,简直是诸多怪事。

然后我猜想有人要说:好吧,我承认自己是了解了政策的,但是对政治这回事,我实在是不愿意碰,政策和政治是两回事。我不知道为什么内地的年轻人对"政治"二字要这么恐惧,大抵是因为我们对政治的理解有所出入。

什么是政治?简单讲,政治就是管理众人之事,也就是游戏规则。世界上凡是有两个以上的人存在的地方,就有政治。你们要团队合作,谁是队长,谁是成员,什么时候出去干活,什么时候回来汇报工作……这些就是广义上的政治。

我猜想,"新香港人"害怕的肯定不是这层意义上的政治吧?如果连这也害怕的话,那就不要生活了。他们之所以害怕政治,乃是因为把"政治"和"政党"混为一谈。他们口中不想去关心的那些香港政坛上的泛民、建制派等等,其实都是政党——政治包含政党,政党却不等同于政治。当我说"新香港人"必须要关心政治的时候,未必是要求所有人都要关心政党。

只是,正如我在《所谓"新香港人"》一文中所说,即便你不关心香港的政党,但他们在立法会所产生的决议都会切切实实地影响你,轮不到你不关心。就好像昂山素季所说:"我想反复强调,请不要认为'政治和自己无关'。即使你认为政治与己无关,它也会主动找上门来。在家做饭的主妇也在运用政治,因为她必须根据自己的经济状况来做饭,一切都是政治。"

"新香港人"另外纠结的一点,是他们搞不清楚为什么来一个地方,而不可以只把这个地方当成谋生的场所。我承认对这一点是不能强求的,如果你不这么做,我只能表达深深的遗憾,并觉得你只是个法律意义上的香港人(因为你拿了身份证),而不是文化意义上的香港人。

你不能否认,香港目前仍是有其优势的。如果不然,你千里迢迢来这里做什么?所谓的"新香港人",都是一群到香港来借时间,来借空间的人。根据每个人资质的不同,香港可以帮他们省去几年乃至十几年的奋斗。但俗话说有借有还,这些人有没有想过拿什么还给香港呢?对香港漠不关心,算怎么回事?

可千万别说香港人也是一样,当年占了内地的便宜,在夹缝中找到机会得以发展云云。没错,过去香港无疑是"借来的时间,借来的空间",而且主要是向内地借的。可是,香港人心怀感恩。香港人过去从内地借来的,自内地改革开放以来就一直在还——去广东等地投资,富豪、平民见内地同胞有难解囊相助,乃至冒着生命危险积极参与内地的政治、新闻。

香港人对内地的反馈,不是直到现在还在继续吗?东江水不是每天高价卖给香港,用不完的直接倒入大海吗?甚而,即便很多人在嘴巴上骂,特区政府也出了一些政策来限制,但香港的奶粉不是仍旧满足着内地需求吗?香港的爸爸妈妈不是仍旧为此焦虑吗?太多了,列举不完。我是想问,那么"新香港人"准备还给香港什么呢?连起码的关心也没有。

好了,话就说到这里吧。而关于"新香港人"这个题目,我想我不会再写文章回应。因为,我真的真的很讨厌"新香港人"这个名词,和讨厌"港漂"的程度不相上下。它的存在,只是又撕裂出多一个族群。

Shop Amazon Gift Cards - Perfect Gifts Anytime

相关日志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