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14日星期五

墙外楼: 电子赵括:东汉政治体系简介

墙外楼
网络热门话题追踪 
Blog-Building Process

The exact steps that I used to build my blog to 10,000 subscribers and $250,000 in sales - yours, at no cost whatsoever!
From our sponsors
电子赵括:东汉政治体系简介
Feb 14th 2014, 03:16, by 墙外仙

王莽篡汉后颁布的一系列政治经济政策,从效果上看完全失败,再度引发了社会动荡并导致了天下大乱,东汉王朝在刀光剑影中重生.但是回顾王莽到刘秀之间的动荡,可以看出和西汉的建立有很大的区别.秦末”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刘邦也是起身草莽.但刘秀从起兵之始,就带有浓厚的豪强色彩.

汉武帝时期的一系列经济政策虽然打击了地方豪强,但从西汉中后期开始地方豪强还是渐渐取得了一些政治地位.原因在于西汉的用人政策.除去推荐贤良外,高官富户的子弟可以直接被登用为官员.到了西汉末年,地方豪强的实力有所抬头.同时通过相互联姻形成了一些”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地方势力集团.以光武帝刘秀为例.刘秀本是汉景帝后代,公元前45年刘秀的先人被迁封至南阳郡白水乡.刘氏迁到此地后通过和其他豪族的联姻,形成了一定的势力范围.比如刘秀的母亲是同郡湖阳县豪族樊重的女儿,刘秀的姐姐刘元嫁给了新野县的豪族邓晨.后来成为光武帝皇后的阴丽华,也是新野县的名门.

王莽末年天下大乱,赤眉绿林相继揭竿而起.地皇三年(22)七月,刘玄举兵;十月,刘演刘秀兄弟率领南阳豪强(宛的李通,刘秀的姐夫邓晨等)加入义军.这些人后来成为刘秀手下的基干力量.形式上,刘演(后被更始杀害)刘秀兄弟领导着他们,实力上则是这些豪强支持着刘秀.刘秀对部下确实很宽容,但宽容得有点”过分”.

建武二年(26),刘秀称帝后不久就在洛阳封赏群臣,邓禹吴汉各封四县,其余各有封赏.当时的刘秀虽然称帝,势力仅仅能够控制河北洛阳一带,长安关中巴蜀江南仍然是诸侯割据,连他起兵的南阳都还在别人的手里.前面的刘邦封赏部下,尽封一县的只有陈平一人;后面的曹操,在晋爵魏公前也不过一县.当时刘秀手下就有人认为封赏过重,不合理法.实际上豪强关心的是自己的利益,刘秀不合情理的重赏有拉拢之意.一旦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害,什么都有可能发生:就在刘秀登基的建武元年,刘秀的姐夫邓晨(此时已经战死)的侄子邓奉,尽管还是光武帝的将军,就因为吴汉士兵军纪败坏掠夺了本地而反叛了刘秀.

建武十二年(36),当吴汉终于斩杀公孙述平定巴蜀,东汉完成了事实上的统一以后,光武帝再次封赏部下.李通贾复六县,邓禹四县.但是出于自己的利害关系,原来曾经支持刘秀的豪强反过来对抗东汉政权的法令.建武十五年(39),光武下令核实天下的耕地和人口状况.得到的结果却是”颖川弘农可问,河南南阳不可问”.光武帝刘秀大怒,但手下人告诉他,河南南阳要么是近臣,要么是皇亲,一般的官吏哪敢过问?广汉太守蔡茂就曾经在上奏中告发阴氏(后来光武帝的皇后阴丽华亲族,此时似乎为贵人)的横行不法:”顷者贵戚椒房之家,数因恩?耍?干犯吏禁,杀人不死,伤人不论。”杀人伤人,逍遥法外.实际上东汉政权的基础就是地方豪强,因此它对地方的控制力从诞生之初就注定了薄弱.光武帝对此有一定的认识.不久后河南郡守等十几人因为核实耕地状况不实而被处死,实际上是光武帝为了确立中央权威的努力.

但是终东汉一世这个努力不是很成功.东汉人才政策主要依靠推举,当地方豪强势力达到一般的官吏都无法过问之时,推举出来的人物也只能令是他们”顺眼”的.四世三公这样的豪门盛行于东汉,秦西汉是没有的.隋唐以后的科举更是理论上杜绝了这样的情况.邓禹一族,”累世宠贵,凡侯者二十九人,公二人,大将军以下十三人,中二千石十四人,列校二十二人,州牧、郡守四十八人,其余侍中、将、大夫、郎、谒者不可胜数”;耿?m一族,”耿氏自中兴已后迄建安之末,大将军二人,将军九人,卿十三人,尚公主三人,列侯十九人,中郎将、护羌校尉及刺史、二千石数十百人,遂与汉兴衰云。”

同时,东汉诸帝的皇后大多来自开国元勋,光武帝皇后阴氏,明帝皇后马氏(马援之女),章帝皇后窦氏(窦融之后),和帝皇后邓氏(邓禹),等等.这些人本身即为豪族,成为外戚后唯一有所长进的就是以权谋私.前述的蔡茂告发阴氏,和帝时袁安也告发窦宪窦景(均为窦太后亲族)的横行不法.外戚势力之大,已经架空了皇帝.孝冲孝质孝桓三帝,均为外戚梁氏所立.东汉除去最初三位皇帝以外,登基的年龄小得可怜.冲帝两岁登基,两年后”驾崩”;质帝八岁登基,同样两年后”崩”.很显然,外戚豪强实际上是故意挑了小孩,免得他成为自己横行不法的障碍.

东汉中期开始,外戚不但在地方是大人物,而且通过录尚书事掌握内朝.皇帝即使有意反击,也没有合适的力量.唯一能借助的人物,就是身边的宦官.汉和帝诛灭窦宪,汉桓帝诛灭梁冀无不借用了宦官的力量.但是皇帝无实权这一点始终没有改变.和帝之后的顺帝就是宦官拥立,并以顺帝的名义获得了封侯,爵位由养子继承的权力.此后东汉朝廷围绕着内朝的控制外戚宦官反复争夺,三国开头时何进等的行为不过是狗咬狗的继续.

宦官虽然能够诛灭某些横行不法的外戚,但对各地豪强之根深蒂固却没有什么办法.因此外戚势力一直庞大,宦官外戚之争也没有尽头.东汉末年设置八校尉训练新兵,宦官謇硕为首,豪强袁绍为次,连棒杀了謇硕叔父的曹操也能有一席之地,可见双方关系之微妙.宦官外戚虽然互为死敌,以权谋私却没有什么不同.桓帝启用宦官单超等五人诛灭梁冀,事成后皆封侯,人称”五侯”.单超不久后病死,余下四人”皆竞起第宅,楼观壮丽,穷极伎巧。金银临?荆?施于犬马。多取良人美女以为姬妾,皆珍饰华侈,拟则宫人。其仆从皆乘牛车而从列骑。又养其疏属,或乞嗣异姓,或买苍头为子,并以传国袭封。兄弟姻戚皆宰州临郡,辜较百姓,与盗贼无异。”诸葛亮出师表中把桓帝灵帝大大地埋怨了一番,实际上有点冤枉了两人:自从东汉初年开始,中央对地方就没有什么权威.即使是光武帝,对豪强的胡来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桓灵又怎么能有回天之力?

西汉东汉,虽然距离接近而且皇帝都姓刘,但从政策上并没有什么相似之处.西汉对地方的控制严格甚至严厉,东汉则是宽容乃至纵容.前面有网友说是汉武非光武或是光武非汉武的情况盛行,某种意义上是必然的.因为西汉东汉的政策本来就有相当的差距.

豪族既是经济的垄断,也是知识的垄断
东汉很多世家大族都是家学和典籍的世袭,常有"某家专治某经"的说法。而典籍的授受也会导致世家之间学术和势力的兴替。
当时书籍的昂贵和难于复制,是豪强政治出现的一个技术背景。就好比90年代谁家里买了286/386,在学校上电脑课当然占便宜。同样,谁家里有部经,在朝廷的选拔考试中也可以占得先机。

豪强既是对知识的垄断者
但在天下大乱的时候也是对知识的保护者,五胡十六国时期北方中原河北一带的文化主要就是被世家大族传承保存下来,得以在北魏重兴。

原因不在于书籍难以复制
而在于一个刻意形成的利益链。
光武帝想控制思想,确立为皇室服务的价值观,就立14家五经博士。这是官学–今文经学。
14家五经博士作为开国皇帝钦点的学霸,不仅是铁饭碗,而且由于东汉公卿必须接受经学教育,实际上也是强大的政治资源。
但是,经学相当于政治课,要想成为职业官僚,还必须学习专业课–学吏。自秦乃至战国以来,士人成名之前,一般要先在地方官署充任吏员。这是很严格的实习与培训。
那些同时拥有两方面的资源的世家逐渐成为高级士族。随着这些阀阅之家势力的扩展,所谓的名士只要得到"舆论"认可(舆论掌握在高级士族手中),连实习都可以跳过去了。所以,东汉许多名士名声很大,连三公聘请都拒绝,固然是为了摆谱,其实也是怕实际能力露馅。到了汉末天下大乱,这些人就真露馅了。象祢衡之流,除了鼓敲得好,会跳脱衣舞,没有发现有特殊的政治才能。
当时的主要问题不是书籍难以复制,恰恰相反,发明纸张之后,知识可以方便地传递到中下层那里了。14家正牌皇家经学家就故意用极其繁琐的学说(动辄40-50万字)来限制"官方"儒家经典的传播范围。但这导致了今文经学的僵化与没落。
到了三国后期,高级士族通过九品中正制固化了政治权力,血统决定一切。随即,汉朝的价值观被弃之如敝屣,经学–早已僵化没落的今文经学和刚兴起即告终的古文经学–都被时髦的玄学代替。
所以,不是豪族垄断知识,而是当他们垄断不了知识的传播时,他们就贬低知识的价值,用无价值的风度与玄谈代替王道(儒家继承的周体制)与霸道(春秋战国形成的法家思想)的扎实培训与选拔。1700年过去,洗不掉他们散发的自私与恶臭。

关于玄学的兴起
不是豪族垄断知识,而是当他们垄断不了知识的传播时,他们就贬低知识的价值,用无价值的风度与玄谈代替王道(儒家继承的周体制)与霸道(春秋战国形成的法家思想)的扎实培训与选拔。
玄学的最主要目的。不是贬低知识的价值,而是削弱皇权的影响,以适应门阀政治的需要。
儒家主张"尊王攘夷",道家主张"无为而治",门阀士族提倡玄学,并不真的"清静无为",只不过是想让皇权"清静无为",不要损害门阀的利益。
东晋建立之初,就有"王与马,共天下"的说法,政权就是以琅玡王氏为首的门阀与司马氏的共治,后来取代琅玡王氏的有陈郡谢氏,太原王氏等等,但都是维持着门阀政治的局面(严格的说,中国历史上,只有东晋是真正的门阀政治)。
玄学的兴起,就是为了门阀政治服务的思想工具,东晋之后,皇权再起,玄学也很快没落了。

玄学是内多欲而外敷清静无为
形式上,玄学的确受道家的影响,观点有点类似汉初之黄老无为而治。
但实质上,东晋之玄学距离汉初之黄老差距何斥千里!
汉初,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皇帝以下非常节俭,百姓安居乐业,朝野多敦厚长者,于是财富聚积,人口滋殖,以自耕农为主,国家日益强盛。
东晋,门阀贵族对百姓盘剥苛酷,百姓非沦为部曲则不能图存,沦为部曲则永无出头之日。北方汉族人口因战乱大量减少,南方虽有北方之移民,但剥削太重,人口增长也快不起来。
门阀取之尽锱铢而用之如泥沙。生活奢靡,道德沦丧,终日空谈,滥饮,吸毒,淫乱。按理说,以谈空说有为职业,总得有点哲学著作出来吧?没有!在一帮嗑药滥饮HIGH过头的损友中间,偶尔说几个连贯的新鲜词汇,就会在士林中被颂扬得如仲尼转世,颜回复生。象老庄那样长篇大论的著述?扯吧。
中国历来是多才的。但人才之衰如晋朝者,不多见。为何?圈子太小,风气太堕落。谢家推举谢万作为杰出人才,代表家族掌兵,此人召见部将,一句话就把大家全得罪了:诸位皆是劲卒(和骂刘备"老革""老兵"一样,是严重的人身侮辱)。琅邪王家的王敦,是一个自负且愚蠢的野心家,但到了太原王氏襄助司马家族时代,象王敦这样"磊砢英多"的子弟,各个家族完全没有了。
什么清静无为?压根就是懒虫。

世袭圈养就是这个结果
到南朝时期有人连马都能当成老虎,北方士族需要长期在异族刀光剑影的夹缝下生存,所以成才的反而不少,道武帝时期的崔宏和太武帝的崔浩都是代表。

比如中国的教育改革,当公知垄断不了知识的传播时,他们就贬低知识的价值,用无价值的"素质教育"代替数学、科学、语言(写作+外语)、哲学和逻辑。中国已经有大学招生,要求申请者有打"高尔夫"的素质,有"骑术"的素质。真是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情。

Shop Amazon's New Kindle Fire

相关日志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