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中信、民生、平安以及多家国有大行相继核销了大额不良贷款,其中,中信2013年度的不良资产核销额度达到了罕见的高度52亿元,主要的不良资产都来自于钢贸行业。面对逐渐浮现出来的钢贸危机,金融机构各显神通,买断、转让、核销不良贷款,并将潜在高风险的产能过剩行业拉进了"黑名单"。
此前华尔街见闻曾详细报道了中信银行52亿元巨额核销相关事宜,中信银行行长朱小黄称,新增的不良资产主要就是2011至2013年间形成的钢贸行业不良贷款。"2013年经济环境的变化,银行业面临的各种经营风险开始暴露,其中最突出的就是上海为主的钢贸。"
2014开年以来,上海钢贸圈内多位大佬及相关人士遭遇查封和起诉,"上海钢贸大王"肖家守被曝名下4.66亿元股权资产被查封,且在接下来的三个月内涉及20多起"金融借款合同纠纷"。而从2月11日至5月13日,上海钢贸圈的另一大佬周华瑞也将面临20余起诉讼纠纷。
面对逐渐浮现出来的钢贸危机,各家金融机构纷纷采取了应对措施。
中信银行
中信银行召开临时股东会,审议并通过了该行2013年度不良资产核销额度增加32亿元的议案。调整后的不良资产核销额度,从原来的20亿元猛增至52亿元。中信银行行长朱小黄透露,新增的不良资产主要就是2011-2013年间形成的钢贸行业不良贷款,最突出的是上海为主的钢贸。
截至2013年6月末,中信银行钢贸企业贷款余额400亿元左右,不良率超过8%,且关注类贷款近50亿元,一度推高该行长三角不良资产。
平安银行
平安银行2013年一季度该行核销贷款仅为1亿元,二季度9亿元,全年核销超过15亿元。
其中,核销主要资产之一即"新一贷"等定价较高的新业务,包括钢贸贷款。同时,平安银行2013年钢贸类关注贷款一度达60亿元,占整个关注贷款近70%,随着风险的释放,后期核销压力不减。
民生银行
钢贸贷款占比较大的民生银行,针对钢贸不良贷款,除了要求钢贸商增信、重组外,买断、核销贷款也是处置风险主要措施。也因此,2013年末,该行钢贸余额比年初下降超过10%。
建设银行
建设银行 2013年年中,钢贸贷款余额在300亿左右,但不良贷款高达数十亿,不良率超过20%。为此,建设银行2013年前三季度就大幅核销超70亿不良贷款,不少为江苏、上海地区的钢贸贷款。
工商银行
工行2013年前三季度,不良核销就超过120亿元,主要发生在小微企业、钢贸领域。
交通银行
对于加快核销处置钢贸贷款的思路,可以交行作为样本。交行2013年总计不良核销近百亿,还有大笔不良资产转让。
除了各大银行机构之外,涉及到钢贸领域的信托公司也将受到这一次危机的冲击。
财经网引述业内人士称,近几年开始恶化的钢贸信贷危机仍在继续,除了银行外,亦有相关信托公司受到波及。
东方证券分析师王鸣飞评论称,由于单一信托都不对外披露信息,所以目前无法统计包括钢贸业在内的上述行业信托数据及抵押品数据,这其中的风险无法给出具体判断。"不过,这么多银行都未收到还款而进行诉讼,信托公司的收款难度显然会更高。"在他看来,涉足钢贸行业的信托公司恐难避开这场风波。
多位信托业内人士指出,信托产品出现违约主要是由于融资方出现流动性风险,此时抵押品是否足额非常关键,而由于信息未公开披露,信托业钢贸业的贷款抵押品数据无法统计。
近两年钢铁价格的不断下跌为信托产品抵押物价值蒙上了一层阴影。2011年钢价暴跌以来,钢材价格在低位徘徊,令钢企业绩阴霾难散。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中物联钢铁物流专委会主任虞钢表示,"2014年国内钢市将处于供求弱平衡的局面,全年钢价平均水平在2013年的基础上仍将有所下跌,但幅度不大。"
2011年下半年银行收紧对钢贸行业的贷款,钢贸商资金链断裂、倒闭事件频发,而正是由于银行贷款的全面收缩,钢贸企业开始转向信托融资。
2012年起,银行向钢贸商起诉追偿贷款的官司骤然增多。2013年4月,一个月内上海共有209起银行起诉钢贸商案件开庭;2013年8月,上海一个月内开庭的钢贸金融纠纷案高达302起。
此外,由产能过剩所引发的多米诺效应,从此前中诚信托事件所在的矿产行业到钢贸行业,已经开始浮现,而未来有色金属行业也可能出现问题,产能过剩行业出现流动性风险的概率较高,因此信贷风险相较于其他行业也更高。
去年年中开始,部分商业银行已将水泥、炼钢等十大产能过剩行业涉及扩大产能新增贷款的授信权限收归总行。
大智慧通讯社引述一位大型信托公司研究员表示:
"相较融资平台和房地产,产能过剩行业有盈利能力差、负债率高、融资可得性差、产能过剩严重等劣势。因此,产能过剩行业贷款资产质量有可能成为各类信用风险爆发的第一棒。"
相关日志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