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14日星期五

墙外楼: 冷原子:在日本姓氏中怀旧

墙外楼
网络热门话题追踪 
Blog-Building Process

The exact steps that I used to build my blog to 10,000 subscribers and $250,000 in sales - yours, at no cost whatsoever!
From our sponsors
冷原子:在日本姓氏中怀旧
Feb 14th 2014, 03:07, by 墙外仙

大家都知道,日本人普遍有自己的姓名,是明治维新以后的事情了。在那之前长达一千多年的历史里面,日本平民大多没有名字,只是太郎二郎的叫。有名字的都是贵族和重要的人物,像丰臣秀吉,德川家康这些将军,或者千宗易这样的文化大家。明治维新以后,日本结束了锁国政策,开始与国际接轨,平民才开始有自己的姓名。

据说当时全国人民都要给自己的家族起姓氏,好多人为了方便,就用居住地周边的环境做姓氏,于是就有了小泉,中岛,山本这些姓。这里顺带说一句,我觉得日本总的来说不算是个创造力太匮乏的国家,在科学上涌现过很多诺贝尔奖得主,其中朝永振一郎甚至在二战中相对封闭的环境里独立的搞出了重整化。在工业上,更有小巧玲珑轻便实用的产品,比如二战时曾经让盟军大伤脑筋的零式战斗机。但是日本人在语言上的智慧,却似乎非常乏善可陈。上面说的姓氏,算是一个例子吧。

还有一个例子,就是他们的外来词。明治维新之后,为了向欧洲学习,日本人从英语等欧洲语言中引进了大量外来词。本来呢,这个外来词的引进也无可厚非,中文里面也有很多外来词。但是我觉得吧,这个外来词的引进,最高境界是音译和意译兼顾,比如中文中的"系统"和”系列”这两个词,分别取自system和serial,译的浑然天成,巧妙无比,以至于现在很少有人知道他们是外来词了。我也是最近才从冰冷雨天的博客上知道。第二个境界,则是意译,比如把computer翻译成电脑,把laser翻译成激光,也是形神兼备。最不济了才搞单纯的音译,但是朗朗上口是必须的要求,比如咖啡,雷达等等。

日本人呢,他们从英语中吸收的外来语,数量远比中国人来得多。这里面不仅包括了咖啡这样独特的词,也包括了礼物这样的日常用语。而且貌似不分青红皂白,一概音译。比方说,他们管礼物叫"普瑞爱赞投"(present),管个人电脑叫"坡森诺-康姆皮休特"(personal computer)。我很奇怪,难道日本人明治维新以前不送礼吗?为什么不能意译呢?日本人的片假名,就是用来音译这些外来词的一套拼音系统。把英语中的单词,用片假名"拼写"出来,就是相应的日语了。读音和英文很相近。为了引进外来词而设置一套注音系统,这在全世界恐怕独一份了。这种一刀切的做法,貌似简单明了,而且对提高日本人的英语水平有好处,其实则不然。片假名让日语中多了一大批不伦不类像乱码一样的生硬词汇,完全没有中文外来语中的那种文采,内涵和底蕴,而且,这么多年下来,很多日本人的英文仍然很糟糕。

回到姓氏上面。众所周知,在中国,虽然姓氏众多,但是人口主要集中在几个大姓上面,比如张王李赵等等。很多小姓,拥有的人很少。来日本之前,我一直想当然的认为日本也是这样,大多数日本人,应该都姓山本,佐藤,小林,石村这几个我们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几个日本姓。但是到了这里,才知道原来并非如此。日本姓氏在人口中的分布,貌似非常平均。至少我接触的这十几个日本人,好像就没有重姓的。我身边的这些日本人的姓氏,按照我熟悉的程度,可以分成三类。

第一类,是我在国内闻所未闻的姓氏,比如国府田,夏本,还有林。林是我们这里麦当劳的一个服务员。我一开始还以为是中国人呢。谁知一句中文都不会。

第二类,就是我在国内的时候就常见的日本姓氏。事实上,这样的姓氏在这里我只见到三个:上田,川口和渡边。至于很多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山本和山口,到现在为止我还没碰到。在碰到的这三个姓中,值得一提的是渡边。跟中国人比较有关的渡边,貌似有两个。一个是《地雷战》里面偷地雷的日本鬼子渡边,这个形象我们父母那一辈很熟悉,因为他们能看到的电影不多,《地雷战》应该是看过多次的了。况且,在文革结束之前的中国,大多数电影中正面人物一本正经不苟言笑,观众只能从各种反面角色中寻找幽默感。这个带着老乡头巾偷地雷的日本鬼子,恐怕和《小兵张嘎》里面吃西瓜的胖翻译一样,成为那个年代电影中为数不多幽默元素了吧。我这一代70后的年轻人,也有不少看过《地雷战》的,不过我对这个渡边印象不深,还是后来看到《一年又一年》里面提到,才想起来的。

另一个为中国人所知的渡边,应该是日本作家渡边淳一了。不过说实话,他的知名度应该远远小于偷地雷的那位。渡边淳一的书《男人这东西》和《失乐园》,好多我这一代的中国年轻人都看过,不过我没看过。我最早是听一个中学同学提起的,后来就在全国各地的书摊屡屡看到这位渡边的作品。十几年来几乎没有间断,看来买的不错。

还有一类,就是我过去只听说过一次的日本姓氏。这种姓氏迄今为止也碰到三个。巧得很,这三个姓氏和70后这一代很熟悉的三个文化现象紧密相连。

一个是手冢。我们组一个人很不错的日本博士后姓手冢。说起手冢这个姓,80后的弟弟妹妹们恐怕知道的不多了,不过我这一代的男孩子好多都能想起一个人,就是日本漫画家手冢治虫。手冢治虫的名作《铁臂阿童木》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中国,算得上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了。其实现在看来,这部动画也很一般,不过就是个系列片罢了。不过在当时可不得了,在那个文化匮乏的岁月,《铁臂阿童木》不但给了中国孩子很多欢乐,更唤起了不少孩子对科学的兴趣。不过铁臂阿童木实在太轰动,也搭者那时候国内没有版权等概念,这个小机器人的形象铺天盖地,频频出现在各种连环画,文具盒,衣服,书包以及一切和孩子有关的产品上面。说实话我没看过这部动画,因为当时我家没有电视,不过接触过相关的连环画。我印象最深的,是那个长着大鼻子和蔼可亲的茶水博士。这是我接触的第一个"博士"形象。因为他极具亲和力,又是威力强大的阿童木的缔造者,导致我在孩提时代就对博士这个身份有了一个很好的印象。仔细想来,我日后能戴上博士帽,也许跟这个不无关系。至少,如果我第一个接触的不是这个茶水博士,而是美国著名黑色幽默电影中的那个引发全球核战争的怪癖博士,或者史帝文生笔下拥有双重性格的化身博士的话,日后能不能走这条路,就真的很难说了。

还有一个是大岛。大岛是我们组的秘书。说起大岛,70后这一代和我们父母这一代,脑子里都会反映出一部电视剧的名字:《血疑》。如果说《铁臂阿童木》当时令无数中国孩子倾倒的话,那么《血疑》就可以说在80年代初席卷了中国从少年到成人各个阶层的心灵世界。在《血疑》里面,山口百惠饰演的女中学生就叫大岛幸子。不过在大多数时候,人们只是称她为幸子。中国人熟悉"大岛"这个姓,还是从幸子的父亲大岛茂身上。这个大岛茂有多重要?如果你注意看这个电视剧每集结尾的演员表的话,会发现第一个出来的,也就是全剧的主人公,不是幸子,而是大岛茂。山口百惠只是全剧的二号主角,或者说女一号。那么三浦友和演的光夫呢?呵呵对不起,只是男二号了。用京剧的行话说,只是给大岛茂跨刀的。我刚才说《血疑》横扫中国各个年龄阶层,那是有原因的。这个电视剧里面,山口百惠和三浦友和是当时少男少女的梦中情人,这个大岛茂,就可以说是无数中老年妇女的心中偶像了。现在人总说濮存昕是中老年妇女的偶像,那是埋汰濮存昕。不过大岛茂在当时,可真是当之无愧这个称号了。在《血疑》中,大岛茂作为一个医学院的副教授,可称风度翩翩学识渊博,声音都富有磁性(这一点中文配音功不可没,这个配音演员长得都很像大岛茂),作为一个父亲和丈夫,更是和蔼慈祥可敬可亲。更重要的,这个人物有责任感,关键时刻能担当。可以说,他身上集中了所有知识分子,或者成年男士的优点。也真是没办法不让人倾慕。尤其是那份责任感,让我现在还感慨万千。知识分子是社会的良心。一个良性社会的知识分子阶层,必须具有足够的责任感。中国的前辈知识份子,在社会发展的不同时代,都表现了这一点骨气。闻一多,马寅初,梁思成,顾准,他们的作为堪称后世的楷模。那么当代呢?

最后一个,就是藤泽。藤泽这个姓,喜欢围棋的朋友都不陌生,因为日本有一位围棋元老藤泽秀行。说起来,藤泽秀行为人们所知,其实更多的是因为其坦荡不拘的个性,和对中国棋界的友好。据说1961年8月,日本第一期"名人"战期间,昭和棋圣吴清源被摩托车撞伤,但是依然坚持到了决赛。决赛的结果居然是和棋,按照当时的比赛规定,最终的名人称号被已经几乎没有希望的藤泽秀行获得。记者们找到藤泽的时候,已是深夜。藤泽认为自己已经被淘汰,正在一个酒馆里面饮酒放歌呢。80年代末期,中日第一届围棋擂台赛,日方的主帅就是藤泽。当时藤泽已经60多岁了,不过当时日本围棋在世界上一枝独秀,远胜中韩。七十年代,据说日本一个三段老太太就横扫了中国所有高手。八十年代初尽管聂卫平等人开始有了战胜日本九段的记录,但是当时的中国围棋,仍跟日本相差甚远,故而日本人才会这么放心的让藤泽名誉主帅。没想到第一届擂台赛爆出了戏剧性的场面,先是中国年轻棋手江铸五连胜,前途一片光明,然后日本的林光一又六连胜,直接杀到聂卫平面前。关键时刻聂卫平力挽狂澜,战败了小林光一和加藤正夫,逼出了日本主帅藤泽秀行。在一场并不轻松的比赛中,老聂战胜了更老的藤泽,创造了中国围棋的第一个奇迹,也成就了自己棋圣的美名。八十年代的中日围棋擂台赛,曾经牵动了中国上到国家领导下到普通百姓的人心,当时虽然没有电视和网络,但确实是群情耸动万众瞩目。反观今日的围棋比赛,大概只有棋迷才会关注呢。倒不是说现在的人不如过去热情了,主要是在百废待兴的八十年代,中国人确实需要通过在国际舞台的各种展示,来树立自己的形象并且给自己以信心。可以说当时聂卫平等人的胜利,给国人的鼓舞,完全可以和中国女排的五连冠相提并论。从这点上说,老聂确实有其历史功绩。70后这一代的中国男孩子,很多痴迷于围棋,其中不少人的兴趣就是那个时候养成的。

仔细想来,日本卡通,日本影视,日本围棋。日本文化在八十年代对中国的影响,大概主要就是通过这几个渠道吧。没想到我竟然从身边这三位日本人,分别联想到了这三个八十年代的文化现象。其实这不完全是因为我是个爱怀旧的人。更重要的原因是,八十年代,是一个理想主义的年代。仅凭这一点,它就很让人缅怀和神往。

本文免翻墙链接:谷歌镜像 | 亚马逊镜像

link to Chrome web store

相关日志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