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从严治官,让不少公务员公开地感慨"官越来越不好当",有个别公务员表示了"受禁令影响准备辞职",然后就有媒体报道称,中央禁令致隐性收入减少,公务员含金量越来越少,或引发公务员辞职潮。我觉得"公务员辞职潮"纯粹是一个臆想出来的概念,当前根本不可能发生。个别公务员可能会别谋"高就",但这只会是个案,只是赌气式表达,或者是一种干扰禁令的方式,不会真的形成大规模、集体性离职的潮流。
嚷嚷着要辞职,目前还仅处于个别人赌赌气、撒撒娇口头表达不满阶段,你看媒体整天报道"有公务员表示要辞职",可实际去统计一下,这段时间有几个公务员真的辞职了?公务员队伍有没有真的不稳定?也就是隐性收入和福利少了,购物卡没了,日子不如以前好过了,心理极度不平衡极度不适应,嚷嚷几句表达一下愤懑。仅此而已,姑且听之,不要当真。
我们的改革史上确实出现过公务员辞职潮,发生在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和90年代初,不少公务员下海是受到市场化的诱惑,改革所释放的活力创造了很多暴富机会、培育了体制外很多大款,"一夜暴富"的财富神话使沉闷的机关中很多年轻人蠢蠢欲动争相下海淘金,最典型就是曾在多个国家机关待过的冯仑。公务员是这个社会最求稳的一群人,要撼动超稳定的公务员队伍,起码得有两个强大的力量,一是体制外突然间巨大的利益诱惑力,拉着公务员下海;二是体制内突然间巨大的改革压力所产生的既得利益损失,推着公务员离开机关。
目前并没有产生公务员辞职潮的条件,体制外无引力,体制内无足够大的压力。从严治官虽然产生了一定的压力,失去了部分隐性福利,没有了购物卡和高档烟酒,但这种利益损失不足以使公务员愿意离开现在的岗位。因为现在虽然官越来越难当了,公务员不像以前那么肥了,但核心利益还在,相比其他很多社会职业,公务员的比较优越仍然很明显。
这一批禁令所撼动的公务员利益,只是一些隐性的、不正当的福利,从购物卡到高档烟酒之类,本就见不得阳光,真正使这个职业有比较优势的那些利益,改革根本没有触动。比如住房,虽然住房改革后的分房少了,但不少单位都有给公务员的福利房,一些房子说是租,其实就是象征性地每月给一点儿房租,只要占着住着,就不会赶人,实际上就是房主。一些公务员在市场上买了房后,仍然占着这种福利房出租获得利益。一旦辞职离开公务员岗位,就得交房,失去很大一块利益。多少人舍得?房子是困扰着当下年轻人最大的社会压力,而公务员却有体制羽翼的保护,这是最大的既得利益。
养老保障是公务员另一块红利,从目前来看,双轨制改革的可能性比较小,公务员不交费用或可以在退休后领到一笔比其他单位高不少的退休金,这种体制性福利一离开就没有了,就得跟企业人一样每月交养老保险,还有承受巨大的养老金账户亏空。这也是想辞职的公务员不得不考虑的。
还有孩子的教育,这是如今社会人最头疼的,上个好的幼儿园比上名牌大学难多了,而且贵很多,关系不够硬连送钱的门路都没有。而不少地方的机关有专门的机关幼儿园,使公务员子女上学不至于那么难,而且这些机关幼儿园每年会享受不少的政府补贴,比如让广东人大代表一直很不满的是,广东8所不面向社会公开招生的机关幼儿园,每年的财政补贴(预算)超过6863万元。这种福利也是外人享受不到的。
还有医疗,虽然多数省份已经取消了公务员公费医疗,但机关的医疗费报销比例比一般单位高,这是公开的秘密。还有贷款优惠、办事优势等很多看得见、看不见的体制性福利,都是辞职者不得不考虑的。基于这些明显的比较优势,失去了一点儿隐性福利,不至于会发生大规模的辞职潮。
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现在就业这么难,不少刚毕业的大学生都找不到工作,哪里有那么多比公务员还好的岗位等着辞职的公务员去做啊?与刚毕业的大学生比,公务员另谋职业并没有啥优势,不年轻了,没闯劲了,干不动体力活儿了,在沉闷的机关中混了几年后,一技之长没有了,个性磨光了,创造性淹没了,哪个单位会找一个无长技之长却一身官气的人去当员工?过去常有人嘲笑公务员,啥也不会,只会当官。当了这么多年公务员,恐怕已经不会其他了。我常跟公务员朋友开玩笑:你那工作我会做,但我这工作,你可能干不了。
最后我想说的是,嚷嚷着要下海,可海里就那么舒服吗?海里就很容易吗?公务员说当官越来越不容易了,可现在社会上有哪个职业是容易的。当记者容易吗?不容易,受到冲击的媒体现在多不容易。职场容易混吗?不容易,同事很拼老板很恨。办企业容易吗?不容易,每天都有无数小微企业死掉。别赌气撒娇了呵,还辞职潮?老老实实地呆着吧。
所以,中央从严治官,可以更严一些,风暴可以来得更猛一些,大可不必担心什么公务员辞职潮。
本文免翻墙链接:谷歌镜像 | 亚马逊镜像
相关日志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