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11日星期二

墙外楼: 陶短房:大陆移民如何融入外国社会

墙外楼
网络热门话题追踪 
Save on Cookie Cutters.

100 shapes on sale, up to 40%, at Sur La Table!
From our sponsors
陶短房:大陆移民如何融入外国社会
Mar 11th 2014, 00:53, by 墙外仙

第二个故事:会过日子的杨太

讲述者:陶短房&青溪

叙述者青溪(以下简称青):今天我想讲的,是我在多伦多结识的杨太夫妇。他们都是福建沿海一带的人,我和我先生刚移民时,他们是我的房东,来加拿大比我们早不了几年。对了,我接下来会说较多福建移民的故事,你会不会觉得有点闷?

采访者陶短房(以下简称陶):这是中国改革开放后,中生代移民的常态么,不但加拿大是这样,我在非洲贝宁做生意时也一样,新生代的老板、经理大多是浙江人,他们都是单身去那里闯荡,过几年就走人,老一辈的大多是福建人,莆田人最多,他们都是拖家带口,准备落地生根的,许多人还入了当地籍,我觉得,福建沿海人是中生代大陆人中最有移民意愿,也最善于融入异国他乡生活的一群了。

青:我也有这样的感觉,比如杨太吧,她融入得就特别好,怎么说呢,特别会在加拿大这边过好自己的日子。可以说,她是当年初来乍到的我,学习融入和居家过日子的一个榜样。

其实刚见到这位女房东时,我并没觉得她很能干。她跟我差不多年纪,长得又清秀又端正,她先生是个五官俊朗的男人,很有才华,在这边有份挺不错的职业。没移民前我就听说,加拿大有很多全职太太,先生如果有份不错的工作,太太选择在家当专职主妇是很平常的,所以我一开始还以为杨太是个在家做做家务,顺便收收租金的"包租婆"呢。没想到,她居然在打一份全职工,这还不算,屋里屋外的家务也是她一个人操持,忙归忙,可她收拾得井井有条,那时候真把我看得自愧不如呢。说实话,她先生收入高,但闲暇时间比杨太要多得多,可这位"老杨"回到家,唯一愿意做的家务就是开车,其他一概不管,那会我还真有些看不惯呢。

陶:福建沿海好多地方的女人特别吃苦耐劳,而且会把操持家务、伺候丈夫当成天经地义的事,如果丈夫忙于家务被人看见,她还会觉得很没面子,显得自己这个做主妇的太笨太懒。

青:别说还真是这样。有几次我们实在看不过去,说了老杨几句,结果老杨倒是面红耳赤有些窘,杨太反跑出来帮着自己男人说话,事后还埋怨我"'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我们做女人的,就是这样,怎么办呢?"。顺便说,"老杨"是她那位先生自己喜欢这么称呼,其实他和我们差不多年纪。

陶:福建女人环境适应能力都特别强,我在贝宁科托努,营业部对门就是个莆田人开的布行,老板娘魏太又要操持店面,又要兼管几公里外自家酒楼的生意,还要照顾大小四个孩子,却样样做得好,魏太连初中都没毕业,可老板娘做久了,法语说得比她先生还溜。你那位房东杨太,在这方面也一定很厉害吧?

青:是。杨太也没啥学历,而且也说不出有什么特别的技能,可就是会过日子。来这没多久她就找到一份工,自己和先生两份收入,都归她一个人精打细算地理财。我们刚来时特别佩服她,什么都能买到最便宜的,哪里有特价商品,星期几特价货最多、最优惠,打折券怎么用才最划算,她都能说得头头是道。我印象最深的,是我那时随口说,要去ESL学校补习英语,你知道这种补习是政府补贴新移民的,不要学费,她居然马上告诉我,最好等过了圣诞节再去上课,因为圣诞节这里习惯给老师送礼物,同学间有时也要互赠礼品,虽然不需要送什么贵重东西,也花不了几个钱,但"初来乍到能省则省"。我们中生代移民可不比现在的新移民,那会还没找到固定工作,积蓄也不多,平常是很注意节俭的,可算盘精到杨太这步,真只能说"佩服佩服"了。

她是个热心人,喜欢帮助我们这些初来乍到的房客,比如休息日会带我们一起去买菜,这样我们能买到更多打折货,又能搭她顺风车,免得自己拎着一包包菜走来走去。又比如,你也知道,加拿大这边住"共管房屋"规矩多,洗衣服晒衣服都不方便,一般我们都要去街边的投币店去用机器洗,她就主动提出,用自家的洗衣机干衣机帮我们洗,这样不用那么累,也更卫生一些。

陶:她收钱么?如果是本地房东,是一定会收钱的。

青:她不收,要不我说她热心助人呢,不过她房租收得比别人都高,而且收得让人觉得舒服,因为的确是方便、省事。我们那时的移民很多不舍得租套房,那样贵得多,她出租的是单间,不能自己开伙,但她可以代做饭,单间当时的行情,本来是三四百块,可她说我们是夫妻同住,要多算一口人,收了我们五百五,我后来才清楚,这也是这里的行规。实话说,这样一笔笔"亲兄弟明算账",刚来时我们也不是都习惯,但慢慢就发现,这里就是这样的氛围,反倒觉得她这么做不但挺好,而且真能帮我们尽早、尽快地"融入"。

陶:你一直在说杨太,那么老杨呢?他"融入"得如何?照说他能有份专业工,该是"融入"得很好,可照你的说法,在生活中他似乎远不如杨太"融入"得更自如。

青:怎么说呢,老杨在工作中怎样我并不清楚,但应该是适应得很好的。不过在生活中,他的确保留了许多在中国时的习惯,比如一开始,我们没车,我先生上班和他同路,他总拉着搭顺风车,老杨就死活不肯收车钱,结果是杨太出面来谈的。我们也不喜欢占别人便宜,给了车钱,大家都自在;还有,他们的房客一般都是单身,我们是夫妻俩,老杨觉得这样对我们来说不方便,就劝我们找个公寓套房搬出去,可杨太就反对,在她看来,她租给我们的单间固然比租给单身房客贵些,但我们改租公寓会更贵,算起来还是现在这样划算,至于方便啦面子啦,那是经济条件许可以后才需要讲究的。

陶:其实他们两位想得都有道理,只是相比老杨,杨太把人情和现实结合得更好,与人方便,与己方便,这也算是"融入"的一个表现吧。

青:是啊,杨太最让我佩服的,是明明她很有主见,而且像搭车收钱这类主意,老杨本来是不赞成的,可她就有办法让老杨心服口服,而且觉得是自己的想法。就拿搭车这件事来说,她的说辞就是"你要面子人家也要,你不收钱人家怕总占你便宜,就自己搭公车上下班了,这里冬天雪那么大,雪季又长,你忍心让人家深一脚浅一脚在雪地里踩么",你瞧,多合情合理。

陶:不过我说句实话你别生气啊,杨太的租金有些高了,那么久以前的租金,和现在比也低不了多少,而且单间添一口人也用不着加这么多钱。

青:唉,这不是我们当初没杨太"融入"得好么?"融入"不好的中生代移民,都是一把一把的吃亏故事啊,我们算是很走运的了。话说回来,刚到加拿大举目无亲,语言能力也不好,可以说两眼一抹黑,租她的房子能得到不少帮助和方便,而且她的确很热心,也很精明能干,我们多花的那点租金,也就算向她这位前辈移民学习"融入",缴的一笔不算太贵的学费吧。再说,我那时还年轻,还不太会做一个主妇,从她身上,我也真学会不少,可惜没都学会,比如,她理财的本事,我至今恐怕还是自愧不如。

陶:其实理财的本事也还是学了不少吧,比如,我想你们肯定还是很快搬出去了。

青:那当然。实话说,我们在国内早就有自己单独的房子,条件什么的,在当时也算很不错,移民到加拿大来当然做了吃苦的准备,可终究不是为了吃苦才来的。杨太那时也常对房客们说"你们租我房子,就是为了早一点不用租住在这里"、"天底下没有永远的房东跟房客"。我们从她那里搬出去时,收入已经有了很大改善,而且自觉得"融入"和适应得比刚来时进步很多——当然,也多亏了她的关照。

陶:突然想到一个话题——其实福建沿海人的善于"融入",也得看什么方面,我在海外几个国家和他们接触下来,感觉他们在待人接物和社会相处这些方面,"融入"得很快、也很好,但关起门在家里,那种"融入"感就会少很多,很多时候会感觉,他们还恪守着在大陆时的那一套老规矩,而且,有些规矩即便在大陆的大中城市里也会被认为过时了。比如我前面提到的贝宁魏太,她先生就和你说的老杨那样,家务活一概不理,这还不算,你知道么,他们在中国时有个女儿,可魏先生重男轻女,整个婆家也帮着一直逼魏太"生男、生男",结果魏太一直生到第四胎才如愿生出儿子,这宝贝儿子满月时,大姐都上大学了。

青:哈哈,你这一说我也想起来了,我们做他们房客时,他们两口子还没生孩子,杨太和我聊天时就曾说,婆家怎么软硬兼施要她努力生儿子,邻居中他们的同乡也有人背后窃窃私议,说老杨条件那么好,杨太要总生不出男孩,别忙到最后让男人给休了。这的确是他们那边的民俗民风,"融入"得很不够,而且据我所知,甚至更早的"老侨",在这方面往往也"融入"得不好,甚至更糟。

不过杨太很幸运,我们搬走后不久,他们就生了个儿子,老杨和她婆家都很高兴,两口子如今据说过得挺美满。

陶:既然移民到新的环境,"融入"就不可能只是门外面那些事,"关起门"的那些,或多或少、或早或晚也都会慢慢发生变化,比如语言、饮食习惯,等等等等。我以前在大温的侨团里认识个福建籍中生代移民阿姨,她说她先生以前也像老杨那样,家务活一概不管,可后来搬进独立屋,见到左邻右舍的西人,剪草、种花、修屋顶,都是男人的活,如今没事也自己种种菜、浇浇花了。不知道如今的老杨是不是也这样。

青:我们后来不在多伦多,杨太一家后来的事,知道得渐渐少了。不过照我想来,人为了生存,都不得不努力适应新环境、新规矩,也都会因此不断改变着自己,和自己的行为、习惯,只是有的主动些,有的被动些,也会有迟和早、快和慢的因人而异吧。

镜像链接:谷歌镜像 | 亚马逊镜像

相关日志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