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洪波
李娜回国不笑,网上争执大起。争执的题目,包括她是否真的不笑、她为什么不笑、她有没有权利不笑等。
迄今为止,李娜澳网回国后的照片,没有一张可以看到笑容。无论在机场、在接受80万元奖金时,还是在与她从前的教练拥抱时,李娜都绷住了脸。
网上有人说,照片只能说是留下了李娜不笑的瞬间,不能说明李娜没有笑。这当然只是极少数的意见。大家都知道,现在的拍摄设备是多么普遍,媒体又是多么愿意捕捉和发表新科冠军的笑容。如果李娜笑过,不会不被记录;如果存在这样的记录,媒体不会不发表。
其实,刚开始,李娜不笑没有成为问题。媒体肯定注意到了李娜的面孔,但它们都在用"李娜很累"解释。这不是李娜说的,而是媒体自己的说法。如果是李娜说的,媒体一定会喜大普奔地传播这"亲口所说"的原因。
用"她累了"来解释她不笑,很有些善作解人的意思,固然这既显得合情合理,又有利于表现善意,但是否合李娜的意,谁知道呢。我甚至怀疑媒体是否曾经问过李娜为什么不笑,截至现在,媒体上报道的只是如何追着李娜坐飞机,如何跟到了李娜的行程、见到了李娜的真人,而几乎没有报道跟李娜有什么对话。记者与李娜,气势上差的不是一点点。
本来,媒体向公众报道"负责任的新闻",跟李娜要把球打好一样,没什么高低之分。无奈李娜现下是万千宠爱集于一身,又特立独行别具性格,记者则既怕冒犯李娜也怕冒犯李娜粉,哪里还能"负责任地报道",只能去报道"本记者见到了李娜的真人"。她为什么不笑,没有人敢问一声,还要强作解人地说"她实在太累了"。大家都知道李娜很累,但累到了回国连一丝笑都露不出来?李娜累了,她要打球,要在打球后发表感言,要在墨尔本的海滩上展示奖杯。这些已经把她的体力和心情都用尽了,所以回国后就只能笑容欠奉了吗?
继续从善意的一面来强作解人,回国了,不必再装什么了,率性而为,这正是一种"回家"的表现。我们知道,家是港湾,有的人确实具备"出门欢喜进门愁"的习性,好人都做在外头,回家就愁眉不展、呼喝家人。但多数人还是在外累到拖不动步子,还要停在楼梯口努力给家人准备一个微笑。当然,李娜与国人不是家人之间的关系。但"近乡情更怯",也是人之常情,归乡总也能给乡邻赐一个笑吧。别说这是中国人的坏毛病,"家乡"的感觉不是中国人所特有,本土之情不反常,否则踢球还要讲什么主客场呢。
李娜回国不笑,"这是她的权利,别人没什么可说的"。这种话属于扯横皮。人生活在社会上,其行为不是只用法律一根尺子去量就够了。李娜不笑,也不会有人要追究其法律责任,强迫她笑一个。人有权做的事情很多,但不是有权做的,做了就合乎情理。极而言之,人有权吃屎,别人无权干涉,但那总归不是合乎情理的事情。
李娜为什么不笑,强作解人的除了记者,还有不少人。最奇怪的猜测,是说这可能是为了完成商业合同或增加商业价值而故意摆的造型,在澳大利亚要笑,回国不笑,可能是经纪公司的要求,这样就可以形成话题。更加厉害的猜测,是李娜已经被国际势力所掌控,只在国外笑,不在中国笑,用以表现对国家的反对。如果操控一个人,专门绷住脸去面对其家乡民众,竟然是为着提升商业价值或"政治价值",难道不是很愚蠢吗?
有人还发掘出了一段视频,说李娜曾经在领奖台上因没有得到冠军被人掌脸,打她的是湖北省当时的体育官员,那名官员当时给她颁奖,这样的伤害使她无法忘记,所以回到湖北就不爽。这并没有得到李娜的证实,而李娜当时的队友李婷表示那次比赛的颁奖人是体育总局网管中心副主任江秀云,江视李娜亲如女儿;李娜也对被打传言直斥"无聊"。
最通行的强作解人,是说李娜不笑,因为她是单飞的运动员,非体制中人,对体育的举国体制深恶痛绝。看起来,这似乎是一个"适度"的解释模型。李娜确曾与体育体制发生严重冲突,但李娜曾经说过,感谢网管中心让她们单飞,并感念国家体制对她前期的培养。她真的会因为痛恨举国体制,就一旦踏入国门,对任何人任何事都不露一笑?就算一个以反体制为职业的人,恐怕都做不到这一点,一个以比赛为职业的运动员怎么会有这么高的"觉悟"?
李娜回国不笑,还被解读为冠军是她个人所得,跟国家没有一毛钱关系,谈不上"为国争光",也不需要"先感谢国家"。这当然不是李娜的想法,否则李娜就不会在墨尔本的赛场上披挂国旗。李娜不是"国有运动员",但她仍然会代表国家队去比赛,她在赛场内外的仍然被视为中国的一部分。这就跟非国有的企业,其表现会被作为国家形象的一部分一样。微软和苹果这样的企业,非国有,非政府举办,也跟民主党或共和党没有关系,但摆不开"美国企业"这一属性。国家、政党、政府、个体的国民,概念要捋清楚。国家不是那么容易被排除的,个人与国家的关系不是容易撇清的。李娜或许无须"先感谢国家",但如果李娜不是"中国人",她在中国为何会得到那么多拥趸?就算说李娜跟国家没有一毛钱关系的人,在看大威和李娜之时恐怕也很难脱离"中国"情感,对李娜的关注恐怕也很难说单纯基于人类的体育精神。
现在,李娜已发布对家乡父老的感谢和新年祝福。这算不算李娜不笑之后的危机公关呢?这种公关又是否会被人解释为有"被迫"因素呢?也许见仁见智吧。李娜为什么回国不笑,或许确实有累的原因,或许也有恍惚的因素,甚至或许她在球场之外有些雨人式的单纯,无论如何,使她再次处于舆论争执之下,这未必是她所愿。
李娜在被过度解读,她已经被过度符号化了。她被作为荣耀的符号、政绩的符号,也被作为反体制的符号乃至对抗的符号。她是如此鲜明的存在,以至于被各种意图涂抹,官方的、民间的;体制的、反体制的……不同的人都试图把她归化为自己的精神代言,而她原本是怎样,有怎样的优长和缺点,有怎样的想法和意愿,不会比一个普通人更被理解。一个普通人的无奈之处,是被无视且很难获得生活的自主;而一个成功者的无奈之处,是看似获得自主的条件,却难免被他人强绑着作符号化、工具化、象征化的理解和使用。
本文免翻墙链接:谷歌镜像 | 亚马逊镜像
相关日志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