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6日星期一

墙外楼: 也谈印度人和在美华人的区别

墙外楼
网络热门话题追踪 
Thousands of Free eBooks

BookBub brings you free & bargain national bestselling eBooks in the genres of your choice! Sign up now & join 1.5 million happy readers.
From our sponsors
也谈印度人和在美华人的区别
Jan 6th 2014, 01:03, by 墙外仙

主流的在美国作IT的印度人,和中国人是两个不同类别,不能单纯比较其竞争力如何如何。

在美国的码工华人,多是天之骄子,拥有高学历PHD,至少MASTER,从学生时代起,就是Academic突出的人,这部人中有很大部分智商过高,但是情商不高,甚至很多都是属于social awkward的(绝对没有贬义),沟通交际能力强的并不多,因为学生时代靠分数和智商取胜,对这些soft skill不是决定性的,这部分人来到了美国。但是中国人中不乏,受过高等教育,智商情商均衡,人情练达之人,这些人大部分都没有来到美国,这些人大多是美国这些天之骄子们当年的同学发小,当年无论如何都不可能qualify留学美国这样艰苦非常人能够闯过的(GRE,奖学金申请)关卡,所以大多留在了国内,但是这些人也是国内现在大发展的得利者,各行各业的佼佼者,国内骨干企业,大项目的负责人,叫美国wsn们羡慕嫉妒很的好朋友们。

而在美国的印度人IT人,正好是这些和国内成功人士类似的一批人,他们大多没有PHD学历,学历背景并不是最突出的,大多数只是本科大专毕业,但是情商,社会交际能力也比较均衡,他们借美犹外包降低成本在印度开IT shop的机会,搭上了来美国发展的机遇,他们大多从21,22岁就开始积累工作和商业经验,等到30岁左右已经是社会老油条了,左右逢源。除去语言的因素,什么报不抱团,职场经历,我觉得他们不见得比中国内的同龄人强很多,只不过在美国,他们的对手不是中国有相应背景的人,而是一群30岁以前都在学校里,没什么社会经验,也不是情商超一流的选手。因为中国这类人都在国内呼风唤雨,没有在美国为资本家打工。现实的结果是印度中等智商,中等学历的人完胜中国来的超精英留学生。数量差距越来越大,生存环境越来越残酷。

换一个角度讲,就算把一群同文同种的中国人,分成两拨,一拨全是名校phd,一拨是各类本科大杂烩,分别到社会上开公司,抢生意,结果估计也差不多,school smart通常都输给street smart。

再从更深的层面讲,因为语言的因素,更多的受过高等教育的中国年轻人没有来到美国,而是在国内发展,对我们国家来讲也未必不是件好事,对中国来说,过去十几年来,华为,中兴,阿里,腾训之类的公司都是由这些勤奋聪明的中国年轻人支撑着,再看看印度有什么,无为是Infosys, Tata之类的外包公司,永远按照一个小时多少人工收费,没有自己的产品和创新。

话又说回来,看中国合伙人的时候,觉得俞敏洪当年,通过GRE努力批量输送中国人来美国留学的时候,也正在印度人开始拼命开icc往美国搬运it民工的年代,新东方若干年后在美国上市了,印度的Info sys, wipro, tata也都在美国上市了,但是新东方的市值和输送IT工人的数量,投入产出比和印度公司都是不成比例的,中国人走的这条路太辛苦了,除去少数真正enjoy和致力于学术研究的人比,对于大多数只求在美国找份稳定工作,落地生根的人来说,印度人走的路容易太多了,回报也多得多。

再谈印度人和在美华人的区别

看了上文"也谈印度人和华人区别" 看起来似乎有那么一点道理 但实际窃以为根本不是那么回事 谁说上学出来的人就一定没有street smart啦? 对于一个群体来说, 里面肯定有情商高的 也有低的。 平均水平,国人肯定不会比烙印差。

我认为印度人和华人有什么区别呢? 太明显了, 华人有太多是墙头草。举几类人做例子:

第一类: 觉得IT没前途啦,民工啦, 青春饭啦, 没地位啦, 自己把自己瞧不起,非觉得老了以后会失业, 然后抛弃自己的专业和职业经验,转行去搞别的(金融/市场/自己开店 etc) 他们有的成功了, 但大部分没有。 更有些人转的不顺利,辗转几年以后又转回IT, 然后一瞧, 我靠当年跟着自己学技术的阿三小弟,已经升职成本公司的领导了。

第二类: 觉得美国没前途啦,经济危机啦,玻璃天花板啦, 一眼望得到头啦, 唧唧歪歪一大堆, 然后回国去搞别的。 他们有的成功了, 但大部分没有。 一些人在国内不顺利,辗转几年后又归海, 然后一瞧, 我靠当年跟着自己学技术的阿三小弟,已经升职成本公司的领导了。

类似这种还有很多。 都是战略摇摆,尝试过好几个行业 很大年纪了还徘徊在底层, 因为每个行业都只有1-2年经验。他们总能找出每个行业的不好, 然后move on,换去下一个行业或者换国家。
反而我见过的在硅谷这里坚定工作几年甚至10几年的老IT人, 都是混得很好的。 阿三能混得好,也没有别的什么窍门, 就只有一条:坚定。

阿三才懒得管什么青春饭不青春饭(他们压根就没有这个说法), 更懒得管什么民工不民工, 印度本国发展的再牛逼也先把自己本职工作做好, 反正印度承认双国籍,拿一个美籍对他们来说也只是plus, 并不会失去什么。 最重要的,人家愿意在这里好好干, 长时间在这里好好干, 即使脑子笨一点, 也可以勤能补拙。 自从icc把他弄来这片土地,他早就坚定地知道自己要什么。

而对于某些把自己叫民工/不愿在美国长呆的华人, 既然不愿意/不安心在这片土地上耕耘, 这片土地为什么要回报你们?

——

逻辑上到底是混不好于是总转行还是总转行于是混不好?
抑或二者互相影响?
中国人确实不太踏实,可能是都太聪明吧。

不频繁转行 混得不一定好
频繁转行 一定混得不好
尤其国人喜欢宣传一些完全错误的理由来转行
比如什么IT是青春饭啦 是"民工,码农" 需要不停的学习 没前途 老了技术就淘汰了 国人有玻璃天花板等等
我和老美讨论过 他们普遍很不解: 这世上总有不怕学习的, 也有惧怕学习的。 于是惧怕学习的那些去开出租车了,或者去种田了。 开车/种田技术不会过时, 学一次用个几百年没什么问题。
烙印怎么不怕印度裔工程师青春饭, 只有中国工程师如美女般容颜易衰?
烙印怎么不怕玻璃天花板, 美国专门为华人设了个天花板? 有两家投行 citi bank和deutsche bank现在的ceo 都是印度的第一代移民

老印坚持能到领导岗位。老中坚持可不一定。看看很多IT公司下面乌压压的老中被几个老白老印领导,很多老中也是呆了十几二十年的。
爬career ladder 是要人提拔的,如果没这个可能,呆一辈子也就是个技术骨干,没什么话语权。美国职场的现实是老中的确不被待见。
与其呆着做个小人物,还不如折腾。当然最后很多也是瞎则疼。但是佩服折腾的勇气。

真不错
我前面说的无厘头道理 例如青春饭 没前途 玻璃天花板
你又给加了一条
老中没人提拔 美国社会专门给老中设卡 不让你提拔
正是由于这些自己给自己设的无厘头逻辑
才有这帮人瞎折腾 老中爬到领导层的才比较少 才越来越没有career ladder
烙印就不会操心你这种破事。烙印们最开始想必也是没有career ladder的。这片大陆上最早只有印地安人 没有印度人
他们才不管自己有没有career ladder 都尽量把自己工作做好有些找到ladder的 或者狗屎运的 成了大领导
那些没有的 成了资深员工 技术骨干。 either都比瞎折腾 一会儿海归 一会儿归海的人要强
这个世界是很公平的。 你害怕你坚持不到领导岗位,害怕不被待见, 想着转行折腾, 可烙印不怕。人家不论能不能升到领导都努力去做。 最终实在没升到,也多少是个技术骨干, 怎么不比你瞎折腾的强。
老中也是一样。俺还是喜欢和少数坚定做自己 爬到领导岗位的老中玩你喜欢瞎折腾的 你去佩服他们的勇气去吧

某些IT民工喜欢搞个什么 技术路线 管理路线
又觉得自己在管理路线上晋升无望 归结于自己communication差 于是匆匆转行 或者回国
让我说 这种真是愚不可及。
你每个行业都只有1-2年经验 纵然你是人际沟通的大师 你能成为一个大领导么?
纵然你有20年经验 但communication差 也做不成领导
但瞎折腾 来回跳 是决计做不了大事的 无论你有什么牛逼的skills
事实上很多年纪大把一无所成的国人 communication skills都是很牛逼的
自己觉得自己太聪明了 什么行业都试一试 创业多次 辗转好几个国家 最终还是初级员工 有的还因为创业欠一大笔债务
烙印就不会操心你这些破事 无论有没有communication skills 都在自己岗位上辛勤耕耘最终 那些commu好的烙印 成了领导。commu不好的 成了老员工 资深员工

你怕老了被裁 可总有大量烙印不怕
人家抱着大无畏的精神长期在这里耕耘
在这里耕耘就是他"自己想做的事"
在这里耕耘就是他愿意享受的过程
一些华人怕老了被裁 或者怕黄金时期浪费了 到处跳 折腾
最终谁能受到这片土地回报多些咧?

没错,老印给人感觉比较硬气,有种不要脸或者执着的东西,喜欢拼。亚裔一般胆子小,遇到困难或者障碍就选择退让或者放弃,不去坚持,争/拼的少,所以就安于一般的工作位置。应该还是荷尔蒙的问题。

本文免翻墙链接:谷歌镜像 | 亚马逊镜像

相关日志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