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经济论坛(WEF)举行的有关中国-美国-欧洲合作的辩论会上,出现了一个让与会者惊异的时刻。在哈佛大学(Harvard)教授约瑟夫•奈(Joseph Nye)就中国的南海政策提出一个"善意的建议"后,中国首富王健林忍不住在发言中表示反对。
"我不满意教授的意见,"王健林说。"这是一场经济辩论,不应该扯到政治问题。这是不礼貌的。"他的这个初始反应和后续反应,让人对他的策略和脾气得到一些有意思的了解,并且显示,有影响力的中国人似乎被外界误解了。
首先,让我们快速回顾一下讨论的经过。
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National Intelligence Council)前主席约瑟夫•奈在评估中国作为一个正在崛起的经济大国时,对中国的政治影响力提出质疑。"不要以为中国正在赶超美国的整体实力,"他说。"尤其是在你结合军事实力和软实力的情况下——也就是说,通过胁迫,而不是直接冲突,获得你想要的东西。"
他以中国在南海的政策为例,在那里,中国军方的舰队在国际水域妨碍菲律宾渔民作业(此举使得两国关系"一团糟")。"你必须在硬实力和软实力之间找到平衡,"他建议道。
稍早前,这名教授还对中国与日本围绕两国之间三个岛屿的冲突发表评论。"让这个冲突再搁置一代人的时间吧,"奈建议道。"不要把它放在火上烤。"
但是,大连万达集团创始人、目前正在西方大举收购的王健林不爱听这样的建议。他利用自己的下一个发言机会,用达沃斯较少听到的措辞来批评奈。"我不满意教授对中国舰队发表的意见,"他说。"这不是今天讨论的话题。"
然后,他转变话题,说了一些像是他自己在发出警告的话。"(我经常面对的问题是)大连万达应该在中国还是海外投资,"他说。
接着他澄清说:"坦率地说,在中国,我们能够达到的投资回报率比我们在美国或欧洲所能达到的高出数倍。但是,我们有一个新的目标,那就是成为一家跨国公司。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走出国门。"
出席这场辩论的世界上最重要的金融家——高盛(Goldman Sachs)首席执行官劳尔德•贝兰克梵(Lloyd Blankfein)和英国副首相尼克•克莱格(Nick Clegg)-——表现得就像根本没有发生这件事。
但这件事确确实实发生了。以下是会后的三点想法:
1. 王健林这样的中国商人就像中国的政治领导人那样,不喜欢外界干涉他们国家的"内政"。
2. 王健林对于建立一个帝国的兴趣超出最大化利润的兴趣,这是他自己表述的意思,这对欧美那些不信任他的人来说无疑像是火上浇油。
3. 即便是曾经担任最负盛名的国际关系学府——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院长的奈,有时也不可能回避一起外交事件。
本文免翻墙链接:谷歌镜像 | 亚马逊镜像
相关日志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