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专栏〗
【IPO重启才是证监会的重要目标】
传竞争类央企可能将大规模分类合并 3
今年各地的融资成本可能普遍上升 3
中诚信托信用事件可能将打破刚性兑付神话 4
中国央行今年的金融改革任务不轻松 5
铁路发展基金应市场化运作 5
资本项目开放将倒逼以法治市 6
央行顾问建议推行金融大部制以统一监管 6
华锐风电有望创造资本市场的数个负面第一 7
外界估计去年有1000亿美元热钱流入中国 8
减记债从银行间市场走向交易所发行 8
渐进规范影子银行发展的短期影响有限 9
地方政府性债务分类将纳入财政预算管理 10
工行披露同业存单发行计划余额最高千亿 10
中国银行业搭人民币国际化快车扩大海外发债 11
新加坡力推创新与香港竞争大陆上市资源 12
美联储模糊披露退出节奏可能快于市场预期 12
〖分析专栏〗
【IPO重启才是证监会的重要目标】
中国证券市场在2014年的首场大戏——重启新股发行,竟然有可能刚一亮相就演砸了!
新股开闸后,第一周发行了8家,第二周则大幅增至发行33家,目前累计已有50家新股招股,募资资金约达275亿元。但可能让证监会没想到的是,IPO重启刚刚开闸,问题就接踵而至。
直接导火索是奥赛康的发行突然暂停。奥赛康以72.99元/股的发行价和67倍的市盈率,一举创下此次IPO重启以来的新高。最惹眼的是在奥赛康原本准备发行的5546.6万股中,新股只有1186.25万股,而老股转让多达4360.35万股。以发行价和老股转让股数计算,公司老股直接套现31.8亿元,如此高额套现引来了市场巨大的争议。而根据招股说明书披露的数据,截至2013年6月30日,奥赛康的总资产仅为11.79亿元,这一数值仅为此次老股转让套现金额的37%。
对于在IPO临门一脚前紧急中止,奥赛康在公告中的解释是,考虑到本次发行规模和旧股转让规模较大,发行人和保荐机构及主承销商中金公司出于审慎考虑,经协商决定暂缓本次发行,未来再择机重启。不过,市场传闻的消息称,实际原因是奥赛康大股东大肆套现的行为惹来中国证监会的不满,从而被紧急叫停。
不过,中国证监会发言人郑舸日前否认了监管部门出手叫停发行的说法,但强调新股发行过程中要注意维护市场公平,兼顾新老股东和投融资方的利益。
如果从新股发行的游戏规则来看,奥赛康的高定价和巨额老股转让,实际上没有违背中国证监会制定的游戏规则。因此,如果证监会叫停奥赛康上市的传闻属实,就有监管部门出手干预正常上市之嫌。那么,破坏游戏规则的就不是企业而是证监会了。如果证监会没有插手,那情况就完全不同了,奥赛康与保荐机构和承销商能有这样的自觉性和自我反省能力,真让人佩服!
当然,奥赛康的做法的确有让证监会感到不爽之处:一个总资产不到12亿的公司,老股东一把就想套现32亿。如果这种做法从证监会的眼皮底下溜过,监管部门有足够的理由相信,这将会为市场树立一个"坏榜样",除了大股东快速圈钱套现,还有机构的贪婪。有投行人士算过账,如果奥赛康上市不被叫停,主承销商可赚取承销费6311万元,帮老股东减持可获得承销费2亿元,总承销费接近3亿元。在目前的国内市场,这种"不公平"引发的强烈指责将使证监会承受另一种压力。
实际上,除了奥赛康高额套现的大手笔,新股发行制度还受到其他指责。比如过去新股发行一直因为"三高"(高发行价、高市盈率、高超募资金)现象而备受诟病,此次新股发行体制改革中推出老股转让,目的就是为了抑制"三高"和"炒新"问题,从结果看,制度调整未能解决"三高"问题,反而是制度漏洞引发了新问题。
现在,被搁在火上烤的除了奥赛康,还有中国证监会。暂停一年多的新股发行重启仅10天,就遭遇诸多新问题,这台戏该怎么唱下去呢?股指低迷再加上IPO发行不畅,中国股市难道真的就是神仙难救的癌症吗?
就在今天(1月12日)晚上,证监会迅速出台了一个新政策——《关于加强新股发行监管的措施》,措施的主要内容包括:一、中国证监会将对发行人的询价、路演过程进行抽查,发现发行人和主承销商在路演推介过程中使用除招股意向书等公开信息以外的发行人其他信息的,中止其发行,并依据相关规定对发行人、主承销商采取监管措施。涉嫌违法违规的,依法处理。二、如拟定的发行价格(或发行价格区间上限)对应的市盈率高于同行业上市公司二级市场平均市盈率,发行人和主承销商应在网上申购前三周内连续发布投资风险特别公告,每周至少发布一次。三、中国证监会和中国证券业协会将对网下报价投资者的报价过程进行抽查。发现网下报价投资者不具备定价能力,或没有严格履行报价评估和决策程序、未能审慎报价的,中国证券业协会应将其列入黑名单并定期公布,禁止参与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网下询价。主承销商允许不符合其事先公布条件的网下投资者参与询价和配售的,中国证监会依据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很显然,证监会希望用这个紧急出台的"政策补丁"来修补此前在奥赛康发行中暴露的"政策漏洞"。就文本内容来看,这个文件只是一个警示信息,也提供了一个政策工具,为下一步的介入创造条件。在我们看来,证监会加强风险提示的要求是对的,但这个"补丁"的做法可能有些问题,弄不好会让证监会越来越被动。
在安邦(ANBOUND)研究团队看来,对中国证监会这样的监管者来说,对定价之类的问题管得越少越好,因为这是市场决定的事,而证监会应该盯住的是市场制度和市场功能本身是否完善和健康。具体而言,证监会目前最应该关注的就是IPO重启本身——这意味着市场功能已经恢复了。至于个别企业或机构的动机不良,不应该成为阻碍IPO的障碍。话说回来,如果觉得IPO定价太高,那就把闸门开得再大一些,放更多的新股上市,上市的频度和数量增加后,发行价自然就会下去。
最终分析结论(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证监会不要过于在意个别公司的上市价格问题,保证IPO重启成功才是当前最重要的事。(AHJ)返回目录
〖优选信息〗
【形势要点:传竞争类央企可能将大规模分类合并】
央企分类改革今年可能会有大动作!消息人士透露,2014年,国务院国资委可能会在78家钢铁、煤炭、建筑、食品、汽车等竞争性央企中,合并10家企业左右。其目标是促进分类监管的实施,在实现"一企一策分好类"之后,第二步就要重组,组建资本运作平台,形成"国资委-平台-企业"的三层架构。国资委官方对此没有予以回应,不过,在去年12月29日国资委召开的"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工作会议"上,国资委副主任、党委副书记黄淑和似乎透露了这种可能。在题为"以管资本为主深化中央企业业绩考核"的讲话中,黄淑和进一步强调了分类监管的重要性以及可行的方式方法,并在讲话最终着重强调,"企业因重组整合、淘汰落后产能、清理低效无效资产而对当期经营业绩产生重大影响时,国资委在考核目标确定或考核结果核定时将予以酌情考虑。"据来自国资委内部人士表示,"对企业重组可能造成的业绩影响在考核上给予酌情考虑,以前从没有这样强调过,这应该是为下一步稳步推进央企的整合铺路。"有消息显示,除了能源等保障性行业之外,其他竞争性行业的央企都可能要面临重组。令人关注的是,作为国资重组的最敏感问题,资产转让的透明性与公允性是关注的焦点,如何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避免流失,也就成了国企改革方案落地的一个重点。1月7日,国资委产权局在国资委网站发布《关于中央企业资产转让进场交易有关事项的通知》,在国资人士看来,"这个通知,不但有助加速即将启动的央企重组,同时也可能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国企总体改革方案的一部分。"根据这一通知,央企资产转让不得对受让方的资格条件作出限制的规定,明确表示,"除国家法律法规或相关规定有明确要求的,资产转让不得对受让方的资格条件作出限制。"这似乎是在为混合所有制的实现创造条件。(LLX)返回目录
【形势要点:今年各地的融资成本可能普遍上升】
清理地方债务将成为2014年的重要工作之一,这对中央和地方来说都是一个考验。不过,旧债要清理,新的投资建设仍然需要新的融资。从目前迹象看,除了银行信贷之外,地方政府今年面临的融资成本可能普遍上升。以城投债为例,2014年伊始,城投企业的融资成本依旧高企。继去年12月发行13磁湖高新债01票面利率至8.70%后,1月初刚发行的14怀化债01票面利率高达8.99%,尽管该债项和主体评级均不高,最新评级均为AA,但8.99%的票面利率,仍是14怀化债簿记建档利率区间的上限,这在此前的企业债招标中并不常见。但与此同时,2014年也面临城投债兑付高峰。据交通银行金融市场部数据显示,2012年、2013年城投债规模迅速扩张,2014年将迎来接近3500亿元的兑付高峰,尤其以今年3月、4月份到期量最高。不久前,国家发改委曾向市场传递了两个重要信号,一是允许地方政府"借新还旧",二是鼓励债务"弃暗投明"。但这只是为地方政府找到了喘口气的办法,而承受地方债务的压力实在没法帮忙。(BHJ)返回目录
【形势要点:中诚信托信用事件可能将打破刚性兑付神话】
2012年6月,中诚信托一款矿业信托发生信用事件,引发市场震动。一年半后,2014年1月31日,就是这款30亿矿业信托的兑付大限。截至去年12月20日,该信托专户内货币财产余额仅8634.26万元,不能够满足全体优先受益人当期预期信托净收益总额。面对高额的资金缺口,中诚信托最终决定,仅按实际收益水平分配受益人。这意味着,当初承诺的收益率无法满足,同时信托行业"刚性兑付"的神话也将面临打破。中诚信托的信用事件值得各方反思。据了解,在当年对相关企业进行尽职调查时,中诚信托便已发现了相关项目存在瑕疵。据知情人士透露,这一被认为具有明显瑕疵的项目,在中诚信托内部首次上会时,并未获得通过,而在各方周旋下,还是最终募集成立。而正是当初发现的瑕疵,成为事后风险处置中,中诚方面一直努力推动但始终无果的难题——当初的"各方周旋",或者说压力,让中诚信托在事后吃尽苦果。除了相关压力外,该项目还有几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一是信托公司接受了太高的融资杠杆,为净资产只有11亿的企业提供高达30亿元的融资;二是优先与次级资金的比率高达100∶1,结构化设计的保障作用形同虚设;三是尽职调查中对于"或有负债"问题把控的困难度以及风险控制的主动缺失已经成为矿产信托运行过程中重要的隐性风险。此外,多位知情人士指出,中诚扮演的角色实为"通道",该信托计划为工行私人银行部发行,渠道费用4%。为了这4%的费用,中诚自然不愿"风险自担",使得银信双方就此陷入博弈。业内人士表示,中诚信托的信用风险,不论对于银行还是信托,都上了沉重的一课。对信托公司而言,不要以为大行牵头的项目,甘心做通道就可以没有后顾之忧,尽调走形式,指望出了事银行可以兜底,或者发放贷款替换信托资金。而对银行而言,不要以为只是扮演代销角色就可以无视项目风险,毕竟客户是自己的,一旦出现问题,隐性的信用背书让后续问题的处理必将十分棘手。但遗憾的是,这些反思都只是事后诸葛。在信托业"大跃进"的过程中,中诚信托不会是最后一个出事的机构。行业性的问题恐怕得让全行业来埋单。(ALX)返回目录
【政策:中国央行今年的金融改革任务不轻松】
日前,中国人民银行召开了2014年工作会议。会议披露的官方信息中规中矩,但从中仍能看到今年央行工作的政策方向。央行会议指出,2014年的八大工作重点是: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平稳适度增长;全面深化金融改革,努力在金融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实现新的突破;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促进金融市场深化发展;深化外汇管理重点领域改革,切实防范跨境资金流动风险;加强金融风险监测、排查和监管协调,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扎实推进金融服务现代化,全面提升金融服务和管理水平;深入参与国际经济金融政策协调和规则制定,增强我国的国际地位和话语权。从央行货币政策的基调来看,与过去阐述的政策一致,是否有不同要看实际的执行。从八大重点工作来看,与去年央行的工作相比,2014年央行金融改革的任务不轻,不论是已有的金融改革,还是人民币走出去、参与国际金融游戏规则的制定,都对央行推动改革的能力是一个挑战。(LHJ)返回目录
【形势要点:铁路发展基金应市场化运作】
近日,中国铁路总公司首次工作会议召开。公司总经理盛光祖表示,2014年,中国铁路总公司要深入推进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做好设立铁路发展基金相关准备工作,待国务院批准后立即启动实施。盛光祖指出,2014年要以中西部地区铁路建设为重点,以质量安全为核心,推行标准化管理,确保优质高效地完成全年建设任务。同时,实施铁路"走出去"战略,提高中国铁路的国际竞争力。按照国家的战略部署,发挥自身优势,联系和协调国内相关企业,以开拓周边互联互通铁路通道建设、高速铁路建设市场为主攻方向,在规划研究、勘察设计、工程建设、运营管理、维修养护等领域广泛开展国际合作。盛光祖说,当前要加大老挝铁路、匈塞铁路、泰国高铁等重点项目的工作力度,积极务实地加以推进,力争取得实质性突破。还要积极与国家有关部门沟通协调,争取知识产权保护、金融财税等方面的政策支持,为铁路"走出去"创造良好环境。我们注意到,铁总此次会议实际是在落实2013年07月2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的精神,也即一要多方式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以中央财政性资金为引导,吸引社会资本投入,设立铁路发展基金。创新铁路债券发行品种和方式。二要向地方和社会资本开放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资源开发性铁路等的所有权和经营权。三要加大力度盘活铁路用地资源,搞好综合开发利用,以开发收益支持铁路发展。四要加快前期工作,使"十二五"规划确定的重点项目及时开工,按合理工期推进,确保工程质量。在安邦(ANBOUND)智库学者看来,铁路发展基金显然包括了海内外投资,与决策层于2013年10月提出的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同属一个系统的不同组成部分。但在目前铁路系统高达85%的负债率状况下,如何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投资显然具有极大的挑战。成功的关键还在于市场化运作,包括如何保证收益?让渡什么利益?需要什么改革?具体在机构管理上,不仅基金管理公司要市场化运作,全球性招聘人才,在基金发起上可以通过按项目设立子基金的方式与有限合伙人(LP)进行对接,分项目运营,可能更有利于成功融资并运作。(AYZR)返回目录
【形势要点:资本项目开放将倒逼以法治市】
中英金融合作框架下项目最近纷纷落地。格林尼治时间1月9日早8时,伦敦证券交易所(LSE)迎来历史性时刻,欧洲首只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交易所买卖基金——南方东英-Source富时中国A50 ETF开始在此上市交易。在伦敦上市的这只人民币交易基金由南方东英资产管理有限公司(CSOP)与英国Source公司合作推出。CSOP是中国南方基金管理公司的香港子公司,拥有RQFII牌照和高达300亿元的RQFII配额。该公司在香港交易所推出的南方A50 ETF(港交所代码2822)已大获成功,这次在伦敦市场挂牌的是同一指数产品,希望可以复制此前成功经验。该产品在香港的投资者超过60%是机构投资者,零售客户接近40%。在安邦(ANBOUND)智库学者看来,在人民币资本项目陆续开放的情况下,中国在财经领域的公共政策将更密切地关系到更多的海外机构和个人,中国的财经公共政策将遭遇更多关注,包括批评,以及更多的投资者权利保护要求。尤其在资本市场方面,如何从行政市走向让市场决定将成为关键。只要符合法律,无论交易行为显得多么异常,正如FACEBOOK上市一夜身价百倍,在不修改规章和法律之前,行政都不应该干预。比如对当下按注册制重启的IPO发行,都不宜进行行政干预。(AYZR)返回目录
【形势要点:央行顾问建议推行金融大部制以统一监管】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陈雨露日前在《中国智库》杂志撰文,分析下一步金融改革的方向。谈及金融监管改革时,陈雨露建议,应积极推动"金融大部制"改革,建立起统一的金融监管委员会,全面统筹协调宏微观审慎监管。陈雨露表示,危机后各国的金融监管纷纷加强了宏观审慎。从监管的目标对象来看,宏观审慎监管关注的风险点不是特定金融机构的个体性和异质性风险,而是整个金融体系所面临的共同风险暴露,因此,推行"全口径监管"势在必行。在下一步改革中,应积极推动"金融大部制"改革,建立起统一的金融监管委员会,全面统筹协调宏微观审慎监管。基于金融和实体经济相统一的基本思想,"大金融"命题下的金融宏观调控必须以一种更加系统的思维,同时结合危机后宏观审慎改革的最新趋势,全面构建包括货币政策、监管政策和信贷政策在内的"三位一体"的宏观审慎政策新框架。这一框架必须在全面考虑金融体系因素的基础上,系统纠正传统宏观经济理论在金融方面的认识不足,以及传统政策模式下单一和孤立的政策工具在应对信贷扭曲、金融失衡和系统性风险方面的严重缺陷,并通过建立起有效的结构性政策组合模式,真正实现金融和实体经济的共同稳定与高效运行。中国的"大金融"宏观调控体系应着力构建货币政策、监管政策和信贷政策"三位一体"的整体框架。其中,货币政策方面,应在盯住通胀和产出的基础上关注金融体系的整体风险状况,继续完善通胀指标统计,为政策决策提供可置信的信息基础,坚持价格型调控为主、数量型调控为辅的基本原则。金融监管方面,逆周期监管应综合考虑银行广义信贷和社会融资总量,宏观审慎监管应与微观审慎监管紧密结合,金融监管和货币政策应统筹协调。信贷政策方面,应坚持市场化调控原则,提高效率和增强可持续性,可选择盯住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满足度,与总量性的货币政策相区别,主要发挥结构性调控功能。(RLX)返回目录
【形势要点:华锐风电有望创造资本市场的数个负面第一】
在刚结束的由《大众证券报》、大众证券网举办的2013年十大黑榜上市公司评选活动中,华锐风电因涉嫌虚增收入、虚转成本、虚增利润等违法违规行为榜上有名。8日,华锐风电发布一则风险提示公告称,预计2013年全年业绩将大幅亏损,同时发布股票可能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公司债券可能被暂停上市。根据规定,上交所将在华锐风电披露2013年年度报告后,对公司实施退市风险警示的特别处理。已发行的"11华锐01"债和"11华锐02"债也将在年报发布后停牌,上交所将在7个交易日内决定是否暂停债券上市交易。2011年华锐风电上市之初,曾创下90元/股的最高发行价,截至此次停盘前,股价已不足4元/股。业绩上的落差更大,2008年至2010年,公司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396.93%、200.16%、50.87%。2011年上市当年净利润即下降79.03%;2012年巨亏5.83亿元。今年1-9月,公司亏损近7亿元。2013年5月31日证监会通报了华锐风电立案情况,对其涉嫌虚增收入、虚转成本、虚增利润等违法违规行为已正式立案。在我们看来,华锐风电将可能创造一系列负面第一,比如为公司债违约创造样本,以及投资者的天价赔偿。如何维护中小投资者的权利,将考验监管部门的存在价值。(AYZR)返回目录
【形势要点:外界估计去年有1000亿美元热钱流入中国】
人民币持续升值背景下,承受的热钱流入压力不轻。美国非营利研究机构全球金融诚信(GFI)最新发布的研究报告指出,在过去美国进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QE3)时,仅2013年就有将近1000亿元美元透过假出口发票潜入中国,进入中国后流向高利贷款、房地产等领域。而在2013年第一季度,也就是虚假贸易最为活跃的时期,就有540亿美元的热钱以同样的手法非法流入。据统计,从2006年至2013年第一季度,估计高达4000亿美元热钱从香港非法转移到中国,且虚假金额自2010年开始上升。而热钱流入中国后,流向高利贷公司、影子银行体系及房地产。据外电报道,热钱流入中国的主要原因是货币投机,也就是炒汇。因中国管制汇率,使许多投资者认为人民币价格低于市场价,因此从香港借美元,兑换成人民币,稳赚升值收益。而热钱流入中国后,会流向高利放贷公司、影子银行体系或房地产。报道指出,热钱透过高利放贷可快速获利,且中国经济放缓,许多企业需要更多现金偿债,但中国央行却同时控制信贷,并且不准加息,使得需要现金的公司愿意向贷款公司支付高于官方的贷款利率,形成庞大影子银行体系。而另一个去向则是房地产。中国去年平均房价上涨9.5%,一些主要城市房价更是以20%的速度疯狂飙涨。广东省社会科学综合开发研究中心主任黎友焕认为,热钱入境后,往往会披着合法的外衣进入楼市,如境外个人、外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合伙企业在境内购房或购买股权等,一旦进入势必增加房地产的不确定性,吹大楼市泡沫。不过,也有分析认为,随着美国联准会逐渐退出QE,这一趋势可能会有所改善。但面对人民币升值预期,加上预期上海自贸区将开放外汇管理,恐怕改善热钱流入幅度的机率不大。(BLX)返回目录
【形势要点:减记债从银行间市场走向交易所发行】
10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布《关于商业银行发行公司债券补充资本及其上市交易、转让相关事项的通知》,对商业银行在交易所发行补充资本的减记债的交易、转让、信息披露等方面做出具体规定。根据《指导意见》,在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商业银行,或发行境外上市外资股的境内商业银行,或申请在境内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在审商业银行,均可赴上交所发行减记债。发行人在获得银监会的资本工具属性确认和监管意见后,既可以选择报证监会核准后公开发行,也可以选择经上交所备案后非公开发行。每期非公开发行的减记债的投资者合计不得超过200人。鉴于2013年11月证监会和银监会联合发布《关于商业银行发行公司债券补充资本的指导意见》,允许上市及拟上市商业银行赴交易所发行公司债券补充资本。《指导意见》和《通知》的发布,标志着商业银行的资本补充渠道拓展到交易所市场。减记债是在不可持续经营情况下能够用于吸收损失的银行资本,具有受偿顺序排在存款人和一般债权人之后、原始期限不低于5年、在无法生存情况下将触发减记实现损失吸收机制等合格标准。《通知》明确了相应的风险控制机制:一是投资者适当性管理要求。参与公开发行的减记债认购和交易的投资者应当为符合《上海证券交易所债券市场投资者适当性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的专业投资者。非公开发行的减记债的投资者则为经有关金融监管部门批准设立的金融机构及其发行的理财产品,实缴出资不低于人民币500万元的企业法人和合伙企业,以及名下各类证券账户、资金账户、资产管理账户的资产总额不低于人民币500万元的个人投资者;二是差异化的交易机制安排。仅发行时最近一期末的总资产为5万亿元以上的发行人公开发行的减记债,可以在上交所采用竞价等方式进行交易;三是加强减记债持续信息披露监管。我们注意到,2013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规定,2013年前发行的次级债可计入监管资本,之后,带有赎回条款的次级债将被视为不合格资本工具,要在2021年前逐年加速摊销。带有减记条款的合格二级资本工具即为创新之一,不过这一工具此前只在银行间市场发行。2013年7月25日天津滨海农村商业银行完成首单含有减记条款的二级资本债券募集。在我们看来,减记债在交易所发行,无疑为商业银行增加了补充资本的工具,并可对次级债形成替代,在当前不良贷款率提高以及更多民营银行产生的未来,从银行间市场走向交易所发行,更有利于分散银行经营风险。(AYZR)返回目录
【形势要点:渐进规范影子银行发展的短期影响有限】
关于影子银行规模的说法很有多。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中国金融监管报告2013》指出,即使采用最窄口径,去年年底,中国影子银行体系规模达到14.6万亿元(基于官方数据)或20.5万亿元(基于市场数据)。前者占GDP的29%、占银行业总资产的11%,后者占GDP的40%、占银行业总资产的16%。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报告指出,截至2012年年底,"可能引起系统性风险和存在监管套利"的狭义影子银行总规模约11.68万亿元,占广义影子银行的51.3%,占GDP的22.5%,占商业银行总资产的11.2%。安信证券测算,截至2012年年底,中国影子银行业务的规模在7.1万亿元至21.9万亿元之间,偏中性的估计是10.8万亿元。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斌则表示,中国的影子银行规模约为36万亿元,占GDP的70%左右。另有机构推算表明,中国的影子银行规模在11.5万亿元左右,约占银行信贷规模的20%。还有一种说法,我国影子银行规模约为26.6万亿元,占GDP的56%左右,银行信用的41%左右。在安邦(ANBOUND)智库学者看来,上述五类估计中前三类差别不大,之前要求监管部门有意将同业下降到总资产的10%。影子银行大体会如此操作,如果按11%-16%估算,要下降到10%,大体需要压缩1.5万亿—7万亿元的规模,影响也不小,但估计会渐进推进,短期影响实际也并不大。不过,操作上需要透明并合理引导预期,以免市场误判。这可以学习美联储退出QE的做法,渐进操作,且时间不宜短于一年。(AYZR)返回目录
【形势要点:地方政府性债务分类将纳入财政预算管理】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审议了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受国务院委托所作的《关于2012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要求国务院责成有关部门对审计反映的问题认真整改、严格问责,并在2013年年底前将整改和处理情况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国务院高度重视这项工作,李克强总理于2013年7月3日主持召开国务院第15次常务会议,要求有关地方、部门和单位逐项整改,并及时、全面、准确公开整改情况,接受群众监督;要把整改作为推进改革的"催化剂",倒逼改革和创新。据审计署统计,截至2013年10月底,各被审计单位通过上缴国库、归还原资金渠道、补征税款、收回贷(借)款、调整账目等方式整改问题金额3578.52亿元,通过补办手续、清退土地等方式整改违规征地用地51.97万亩,挽回和避免损失389.64亿元;根据审计建议,制定完善规章制度1998项。审计发现的175起案件线索及其他问题移送有关部门查处后,已有1204人被依法依纪处理。为此,审计署建议,财政部将围绕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保持财政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切实加强财政资金监督和政府性债务管理,防范财政风险。一是将按照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的要求,稳妥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研究实施有利于扩大内需、调整结构、保障民生的长效机制和政策;二是科学拟定国债发行计划,合理安排国债发行品种和期限,统筹国债发行策略的稳定性和灵活性,均衡国债发行节奏;三是督促地方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定,继续清理规范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进一步规范融资行为,完善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预警机制,加强高风险地区债务管理,严格控制地方政府新增债务,逐步将地方政府性债务分类纳入财政预算管理。(AYZR)返回目录
【形势要点:工行披露同业存单发行计划余额最高千亿】
作为存款利率市场化与规范银行间同业业务的重要一步,同业存单被各方寄予厚望。中国央行去年12月发布同业存单管理暂行办法,宣布同业存单业务正式启动。随后,工农中建四大行和国开行首批成功试点发行,总额190亿元;随后交行、招商、中信、浦发和兴业银行完成了第二批发行,总规模150亿元。据央行发布的管理办法,存款类金融机构应当于每年首只同业存单发行前,向央行备案年度发行计划。发行备案额度实行余额管理,发行人年度内任何时点的同业存单余额均不得超过当年备案额度。周六(1月11日),工行率先公布了其2014年度的同业存单发行计划,计划额度为1000亿元人民币,发行备案额度实行余额管理。工行刊登在中国货币网的发行计划指出,将在当年发行备案额度内,自行确定每期同业存款的发行金额、期限,单期发行金额不低于5000万元;年度内任何时点的同业存单余额均不超过当年计划额度。发行方式分为公开发行和定向发行,其中公开发行包括招标发行和报价发行,招标发行可采用价格招标与数量招标的方式。工行去年三季报显示,2013年9月末该行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存放款项为8852.75亿元。在我们看来,随着监管层加大对银行间同业业务的治理,更加标准化的同业存单将成为十分有必要的创新,逐渐替代不规范的同业存款。随着同业存单的进一步发展与市场的规范,进一步深化存款利率市场化的时机也将越来越成熟。(RLX)返回目录
【形势要点:中国银行业搭人民币国际化快车扩大海外发债】
在境内资金成本持续上行,人民币升值预期稳定的情况下,境外发债从财务成本看对中国企业非常具有吸引力。日前,有报道称,中国银行业在当前境内资金成本不断上涨的背景下将会衍生出境外发债的需求。上周四(1月9日),中国银行伦敦分行成功完成25亿元人民币债券销售认购,刷新了伦敦市场人民币债券单笔发行纪录。一家政策性银行的相关人士则坦言,"到境外发债太便宜了,我们家1月份就会到境外发债。"国际咨询公司麦肯锡预测,未来五年,中国银行业需要通过股票和债券销售筹集2万亿元人民币的资金。《华尔街日报》援引高盛亚洲债券资本市场部主管左立东的话称:"中国的银行业正在请求国际投资银行协助它们获得离岸市场的准入。眼下,中国银行业将逐渐切换至国外资金。但需要明确的一点是,国外资金仅是中国银行业整体融资需求的一小部分。"在安邦(ANBOUND)研究团队看来,值人民币国际化快速发展时期,银行业境外发债也在迎来最好时机。比如,在中国银行发行点心债后,伦敦金融城政策委员会主席包墨凯(MARK BOLEAT)表示,中国银行此笔债券的成功发行再次证明伦敦可以提供全面的人民币金融产品服务,满足英国及欧洲市场的需要。汇丰全球银行及资本市场部主管利子琛(SPENCER LAKE)则表示,"作为本次债券发行的主承销商之一,汇丰非常荣幸能够参与今年首次人民币债券的成功发行。我们深信,中国银行本次具有战略意义的举措必将推动其全球化战略的成功,并且进一步增强伦敦离岸人民币中心的领先地位。"这显示,在全球主要金融中心争取建设人民币离岸中心的努力下,中国银行业境外发债将获得超出意料的欢迎,其意义也不仅仅是满足银行资本需求那么简单,而承担了更加宏大的,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纵深发展的任务。(ALX)返回目录
【形势要点:新加坡力推创新与香港竞争大陆上市资源】
新加坡近年在金融创新方面做出诸多改革,在争取中国大陆上市资源方面,正逐渐与香港形成竞争。迄今,在新加坡上市的中国公司共有140多家,数量虽然不多,但在新加坡方面锐意进取,以及中国企业纷纷走向东南亚的大背景下,这一数字有望快速增长。新交所高层日前表示,随着新交所和中国证监会方面加强合作,推出"直接上市框架",中国内地注册的公司赴新加坡上市会方便很多。特别是对中国的国企而言,直接到新加坡上市成为一种实际选择。据介绍,在内地企业去新交所直接上市的审批上,新交所和中国证监会各司其职,证监会主要看申请公司的国内情况,新交所方面看这家公司是否符合新加坡上市条件。新交所具有最终否决权。如果一家公司考虑到新加坡上市,其财务等方面的报告须符合国际要求。据悉,相关流程和要求的信息可以在新交所网站上获得。中国证监会方面此前曾表示,支持新加坡交易所建立我国境内企业赴新直接上市的相关机制与制度安排。据了解,在新交所主板上市的财务量化指标共分为三种:一是公司在上一个财年盈利,拥有至少三年的经营记录且根据发行价格计算的总市值不低于1.5亿新元;二是若公司在上一个财年仅有营业收入,则根据发行价格计算的总市值不得低于3亿新元;三是公司在上一个财年税前盈利达到3000万新元,且拥有至少三年的经营记录。此外,首次公开募股(IPO)上市的股票发行价不得低于0.5新元。在以往,一家内地企业想去新加坡上市,主要采取所谓"红筹"模式,但有了现在的"直接上市框架",就不必用"红筹"模式,节省了很多时间和费用。此外,新交所不仅是股票融资平台,还是发债融资平台,满足企业多层次资本需求。种种方面看,新加坡的进取都将给香港带来压力。过去几十年,新加坡的发展大幅超过了香港,而现在,在背靠大陆方面,香港的优势或许也将有所收窄。(RLX)返回目录
【形势要点:美联储模糊披露退出节奏可能快于市场预期】
美联储在去年年底的最后一次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上宣布缩减购债,开启了退出QE的进程。上周四(1月9日),美联储发布了该次会议的既要。纪要显示,美联储当时决策体现了强烈的共识:资产购买应以"适度步伐"(measured steps)放缓。至于何为"适度步伐",据美联储主席伯南克的暗示,美联储可能以每次FOMC会议缩减100亿美元的步伐逐渐减少资产购买,至2014年年底完全退出。而据既要,多数联储官员认为,到2014年下半年逐渐结束购债的计划是合理的。这意味着,QE完全退出的时间可能要比此前市场理解的更早一些。按照缩减后每个月750亿的购债规模计算,只需要连续8个月缩减100亿美元,美联储便可完全退出QE了。不过,官员们也提出"资产购买的退出步伐并未预先设定"。值得注意的是,美联储将于今年2月1日迎来新任主席耶伦(JANET YELLEN),不过,按照伯南克此前的说法,耶伦"完全支持"联储制定的退出QE计划。令我们关注的还有,纪要显示,与会者们担心持续购债会给金融系统的稳定性带来风险。纪要指出,高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将刺激金融领域的过度冒险行为。资产购买计划给金融系统带来的风险可能会高于利率政策带来的风险。这一点,与安邦(ANBOUND)此前所观察到的现象一致。(RLX)返回目录
Shop Amazon's New Kindle Fire 相关日志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