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21日星期一

墙外楼: 吴伟:80年代政改系列谈(12)

墙外楼
网络热门话题追踪 
Advance your career

Columbia College offers 100% online MBA degrees, allowing you to earn your degree on your time. Get a promotion at work with an MBA.
From our sponsors
吴伟:80年代政改系列谈(12)
Apr 21st 2014, 01:21, by 墙外仙

吴伟:80年代政改系列谈(11)

党政分开必须从改革组织制度入手

第一次向研讨小组汇报之后,政改办研究工作的重心,仍然是研究党政分开问题。而要实行党政分开,不仅仅要讲党的转变职能,更重要的,是要有组织形式的改革加以保证。研讨中大家都感到,政治体制改革中的许多重大问题都涉及到中央和省级的领导体制。这方面不有所动作,其他改革很难展开和深入。

1986年12月27日上午,政改办召集例会,主题是:党内民主和党内高层的制度改革问题。次日晚,鲍彤在325小会议室,紧急召集孙方明、吴国光、黄海和我几个综合组的人开了个会。鲍彤说,紫阳确定,研讨小组一月初要听一次党内民主问题的汇报。现在专题组的研究刚刚展开,还不成熟。我们办公室要研究一下,有几个什么急迫的问题需要汇报。现在看来,政治体制改革必须从硬件上动手不可,不然光搞软件,一遇到旧的组织机构就会碰回来。他要综合组先考虑一下,准备起草一个汇报提纲。

29日上午,全室研究人员再次召开紧急会议。鲍彤向大家通报说,紫阳昨天上午讲到,元旦以后,要把十三大、七届人大与改革有关的问题汇报一次。这次汇报是我提出来的。这两个大会很快就要开了,不预做准备不行。今天我们就研究一下,有哪些问题特别急迫,目的是从实际出发,有可能而又必须解决的问题先提出来,不要考虑与现行规定冲突不冲突。思想上不通我们可以做思想工作,但组织上不行,要做调整。软件硬件都有,关键还是硬件。

在这几次会议上,陈小鲁、黄海在前几天办公室分组对这方面研究的基础上,作了主题发言。政改办的同事们又做了补充。

鲍彤在大家谈过之后,也谈了他的看法。鲍彤认为,政治体制改革,关键在硬件。如党政分开,是权力、职能、机构、方法上的分开,但关键是组织机构的分开。仅仅提出职能分开,无助于问题的解决;权力分开的提法太敏感,也不确切。组织机构十分重要,实际上是一切成规的固定化,是载体。

鲍彤进一步说,党政分开,关键在各级党委。他建议,中央的先不说,省以下各级的常委会可以考虑取消,发挥全委会的作用;只设一到两名副书记、十几、二十名委员,两、三个月开一次会。这样,它就不会成为一个权力中心。市长、副市长可以多开会,具体事务放在政府。全委会的书记不由中央和上级提名,由全委会选举,报上级备案。书记只管党务和召集会议。市、地、州、县可以立即取消常委会,省一级涉及干部调整,可以考虑有个过渡。

鲍彤还说,民主这个题目,必须从制度着手解决。其中主要的一条就是选举。解决了这个问题,民主、监督就都好解决了。一个省的省委委员不能自己选出书记,还要上级来提名,那我们这个党的水平也就太可卑了。省委书记选的准不准并不涉及全局,只是地方性问题,可以设想,五年解决到县一级,十年解决到省。这样,党内民主监督问题就能得到有效解决。

12月29日下午,综合组开会,在这几次会议讨论意见的基础上,形成了汇报提纲的初稿。晚上政改办再次召集会议,对这个初稿进行了研究。讨论中,许多同事提出初稿中的内容太过庞杂,有些面面俱到。鲍彤表示同意这个意见。他说,我看这次汇报,重点是解决地方党组织的形式问题,和选举问题。如市县级可不可以不设常委,代表大会人数是否可以减少,这些都关乎党政分开的组织形式。关于党内民主,实行真正的民主选举是首要的。基层组织明年自己选怎么样?县一级五年以后可不可实行民主选举?他特别强调说:组织形式不解决,党政分不开;选举问题不解决,党内无民主。

会上,也有不同意见。贺光辉(中央政改办负责人之一,时任国家体改委副主任)就提出,按照鲍彤的改法,那"省委就不处在领导地位了"。鲍彤反驳说,"不对,是省委书记不直接领导省政府了,省委还是领导的,因为政府领导人是省委委员,是共产党员。"贺光辉又针对选举提出问题:"基层选举如果选出了方励之这样的人怎么办?"鲍彤回答说:"方励之如果不够党员条件,可以开除他。如果够资格,那就不能剥夺他的被选举权!"鲍彤强调,社会上不同的利益反映到党内来,党内也会有不同利益,必然会表现出来。说是全党一致,全国人民一致,实际上是有不同利益的。要承认这种不同,通过制度的方式让它表现出来。

1987年1月4日下午,中央政治体制改革研讨小组在中南海举行了第二次会议,听取办公室的汇报。到会的除了赵紫阳等研讨小组的五位领导人外,还特邀了邓力群、高扬(原河北省委书记,此后不久任中央党校校长)二人参加。其他各专题小组的负责人也参加了会议。

这次会议,为什么要邀请不是研讨小组成员的邓力群参加?笔者和许多同事一样有此疑问。可几天后,当我们了解了当时中央高层的政治态势之后,也就释然。就在这次会议举行的时候,胡耀邦已经在邓小平和老人集团的压力下提出辞职。反自由化在邓小平的支持下已经展开。而反自由化的主将,就是时任中央书记处书记的邓力群。我理解,紫阳此时要邓力群列席中央政改研讨小组的会议,大有深意,也许是要当场听听邓力群的意见,以便将可能出现的"政治改革是搞资产阶级自由化"这类的指责化于无形。

会上,鲍彤代表政改办作汇报。赵紫阳和与会的其他人员仍然是围绕汇报,夹叙夹议。

当鲍彤谈到建议取消省以下各级党委的常委会时,赵紫阳问:我们现在有没有专职常委?专职常委指省以下各级党委常委会中不兼任政府或其他国家机关、政协职务的常委。赵提出这个问题,主要是担心如果取消地方各级党委的常委会设置,会有较多干部需要安置。

时任中组部副部长的曹志答:很少,全国只有几个。

赵紫阳说:哦,那么涉及干部安置的人就不多了。在市一级日常矛盾少一点,交通也方便,开全委会比较容易,省里要经常开全委会怕是不行,像新疆,南疆、北疆那么远,日常工作就难处理,不好办。如果全委会不常开会,就不光是日常工作的问题,比如干部问题,就是大事。市里可以搞的简单一些,现在常委经常开会,也没有那么多大事可议,就议很多具体事。另一方面,就是如果没有常委会,权力就集中到书记手中了,这好像也不行。

赵在这里担心的,是如果在省一级取消常委,由于地域过广,省委委员人数都是几十人,又分布在全省各地,经常开全委会有困难;在此情况下,如果不设常委,全委会又开不起来,就在很大程度上变成书记专断了。这不符合加强党内民主的方向。

邓力群说,可以减少全委会人数,搞个十几个人。

赵紫阳说,全委会要真正发挥作用,人数要少。

赵紫阳考虑了一下,接着说,我看市里肯定可以取消常委,县里也可以,省里还是需要研究。市、县搞那么多层次干什么?

邓力群插话说,解放初期县里一般没有常委。薄一波说,历史上的情况要考察一下。过去省市也只有一个书记、一个副书记,后来省里也成立书记处,加上宣传部、组织部,进城以后又有统战部。党政真正要分开的话,就不能搞的人太多了,人越多越办不了事,一个和尚有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你们的想法很大胆。赵紫阳接着说,扩大委员的人数,本来是为了扩大民主、发扬民主,可是实际上人一多,反而无法发扬民主,不好议事了,后来就变成了安排。

薄一波提出,地委是不是一级?许多地方没有条件,不能够搞市辖县,地委一级的职权相当大。

赵紫阳说,地委实际上是一级。为什么地委有八九个委员,不设常委就可以办事,市一级就不可以这么办?一搞市管县,地变成市了就要设人大、政协等,还要设常委。既然地委可以不设常委,市里就一定要设?为什么不能只设七、八个委员?

田纪云提出,关键是省市委管不管干部,管干部就要经常开会研究,那就不能总开全委会。鲍彤说,监督干部要靠别的办法。

鲍彤在汇报中谈到建议取消党组。(按照中共党章规定,党组是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在同级国家机关、大型国营企业中的派出机构,实际领导政府部门和所在单位的工作。是党委控制政府部门、国企,"实现党的领导"的基本组织形式。各级政府中党组的委员会制与行政首长负责制的冲突,是造成党政不分、以党代政和行政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

薄一波说,不设党组我赞成。党外人士可不可以当省长?包括中央部长,多一点不可以?谁说不是共产党员就不能当官?(鲍彤插话:我完全同意。毛当主席时,有十一个正副部长、两个副主席是民主党派。但不能勉强。)现在共产党把官位都占了,又要搞点民主,就搞比例,搞了些劳动模范、少数民族等等。党政分开以后,共产党的领导应该在哪一个方面表现?要讲明确。只有党员才能做官,就是党的领导?那是党员专政!而我们不能是共产党员专政,我们是无产阶级专政。

鲍彤的汇报特别强调了选举改革问题,并就此提出了一系列建议,包括实行差额选举,取消代表比例,改革提名制度等等。这时赵紫阳强调,选举制度,一个是基层选举,一个是全国选举。基层选举确实值得注意,不仅是县级选举,也包括学校。选民一定要认识你,否则不如不选。省一级,可以通过代表会选举,基层可以直接选举。要解决代表性问题,例如一个机关里有三千人,一定要求选一个女藏胞,这又何必选呢?指派、特邀就是了嘛。指定选举,搞到基层不行。

邓力群插话说,中科院搞差额选举,在所里实行非常好,在院里就很难搞得好。因为所里的人都相互熟悉。

赵紫阳说,代表比例这个问题很大。你要选举,又搞个比例,我们也会反感。你要搞比例,可以在选举之外另特邀一些代表。如果每个单位都搞得那么细,比例规定的过死,怎么选举?是个嘲弄嘛。现在学生闹事,当然是自由化泛滥,受西方民主影响,但是我们的选举办法也实在太出格了,学生第一次行使当家作主权利,就做不了主,这不行,要改革。选举也搞指令性计划,流弊太大,引起反感。

赵紫阳说这次十三大的代表选举也要改革,不能再搞比例,那是与群众的民主愿望完全背道而驰的,是对他们的愚弄。薄一波强调,紫阳是实事求是的。不要有条条框框,要适合我们的发展阶段,按实际情况办。

这时,胡启立举了安徽一家食品厂的例子来批评比例代表制,说,那个厂子只有400多人,被要求选两个少数民族人士当人民代表,全厂只有4个回族人是少数民族,这4个人的表现恰恰又都不太好,厂长只好站在票箱前喊,凡是投汉族票的无效,结果一半人弃权。赵紫阳评论说,出发点是好的,办法很笨,效果不好。胡启立则说,这个问题不过关,明年会出大事情的。

赵紫阳说,这次要你们提前汇报,就是考虑到十三大的问题。代表的名额已经分下去了,回头看看还有什么问题,能不能改进一下。接着,赵紫阳又补充说,选什么人上面不知道也不行,候选名单还要上报,只是推荐候选名单,但最后一定要服从选举结果,服从选举人意志,不能再用任何办法强奸选举人的意志。

赵紫阳提出,另一个问题是差额选举,怎么报批好?实行到什么层次?这时,胡启立建议,报批的名单就是差额行不行?鲍彤马上赞成,说是个好办法,办得成,行得通。笼子和鸟一般大没法飞,是等额选举,笼子比鸟大一些,是差额选举。赵紫阳也赞成差额报批,说,可能是个好办法,群众可以在十五个人当中选十个。现在搞民意测验,就是要看看人们喜欢哪一个。既然这样,为什么不可以通过选举来尊重民意?可能有些结果不那么理想,也可能更理想。其实,哪个同志都是好同志,为什么一定要选这个不要选那个?选择范围大一点也是可以的。有些事上级不一定看得那么准,笼子大一点好,选举的机会均等,选谁是谁,并不是哪个人是陪榜的,都有机会。这样更可能实现领导和群众相结合。(中共各级党代会代表和各级党委的选举,自毛泽东以后均是由组织部提出等额的候选人名单,经上级党委批准后,实行等额选举。在这个时候要想根本改变,完全实现由选举人自由提名是根本不可能的。此时鲍彤提出、赵紫阳同意的候选名单差额报批、差额选举已经是一大进步。)

赵紫阳又进一步阐述他对差额选举的想法,说,省长提名副省长,干脆提两个候选,由人大代表表决,你可以选择嘛。这不影响党的领导。这个办法可以考虑,又是差额选举,又是事先经过领导批准的。然后赵紫阳强调,我们现在的选举一定要改革,不然会出大问题的。选举变成指定,还不如不选。你要让他选,又不让他作主,不行。

赵紫阳提出,有一个问题,涉及到十三大,你们汇报提纲里也没有讲。我考虑无论如何今后要发挥中央全委会的作用,中央委员会、政治局、书记处和常委之间,今后要更好地发挥中央全会(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的简称)的作用。围绕发挥全会作用,全会的组成在十三大要不要有所改革?这个问题政治局要讨论,政体改办也可以议论一下,提一些办法和建议,比如中央委员会的人数是多一些好还是少一点好。还有,现在的组成格局,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这不光是个年龄结构问题,还有你们的提纲中讲的代表问题,委员、候补委员的问题。

对于紫阳提出的问题,鲍彤建议说,中央候补委员不需要那么多,中央委员100人,候补委员20人。要改变一个观念,省、部领导不一定要进中委、候补中委。赵紫阳赞成并举例说,八大之后江西的杨尚奎同志,一直不是中委,当时的解释就是说,省委第一书记不一定是中委。这要变成习惯。

对于政改办建议的削减委员和代表人数,赵紫阳评论说,中国的人大现在只能开群众大会,(全国人大有代表近3000人)就是改到1500人也不能半年开会,半年休会。有那么个大会堂,干什么用啊。王汉斌插话说,当初确定人大代表名额时,就是根据大会堂的座位来定的,坐满第一层。赵紫阳说,人大的改革时间比较充裕一些。薄一波说,我们不得不这样办。要把一些人拿下来,要做许多工作。一些不合理的东西,考虑到实际情况还很合理,要慢慢来。赵紫阳继续说,我的意见是要把常委会建设好,扩大,不再安排荣誉性职务,可以在实际上真正起到人大的作用。另外,每年再开三千人大会,体现人民大团结。后者是形式的,再加上前者,不是形式的,不是更好吗。常委中要真正增加一部分能议事的人,提高素质,这是真正的议事机关。说人大是橡皮图章,应该是人大常委会的橡皮图章,而不是党中央、国务院的橡皮图章。

会议进行了三个多小时,还有些内容没有来得及汇报。赵紫阳宣布休会,"先到这儿,找时间再议。"赵紫阳又对鲍彤和政改办的研究人员们说:"你们可以找几个同志,集中议一下十三大的问题。"

相关日志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