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31日星期一

墙外楼: 《日本经济新闻》中国的底线是7.2%

墙外楼
网络热门话题追踪 
The Next Generation in Online Meetings

GoTo Webinar is a new, affordable, do-it-yourself Web event service that doesn't require a consultant. Get $10 off after your complimentary trial.
From our sponsors
《日本经济新闻》中国的底线是7.2%
Mar 31st 2014, 01:09, by 墙外仙

  中国领导层将今年的经济增长率目标定在7.5%。但政府总理李克强则明确表示这是"灵活的增长目标",显示出根据经济形势容忍增长放缓的姿态。要预测中国今年的经济政策运作,与增长目标中间值相比,关注下限或许更为恰当。

强调灵活性

  增长目标是7.5%左右——3月6日,在全国人大召开期间的记者发布会上,财政部长楼继伟着重强调了"左右"这个表述,同时特意补充说,"GDP增长7.3%、7.2%也算7.5%左右"。

  李克强在13日的记者发布会也指出,"我们既然说GDP增长的预期目标是7.5%左右。左右嘛,就是有弹性的,高一点,低一点,我们是有容忍度的"。中国将增长目标数值加上"左右"属于惯例,但此次为何要进一步强调灵活性呢?

  首先透露出来的意图是,在经济增长势头目前放缓的背景下,希望给经济运作创造更大"腾挪空间"。

  认为去年曾为7.7%的中国经济增长率今年将放缓至7.5%左右的观点原本就占据主流。每当各个季度的增长率放缓至7.5%附近时,市场对中国经济急剧恶化的担忧就会升温,进而有可能发展为敦促政府刺激经济的局面。而上述举措显示出,中国政府希望提前降低市场的期望值。

  另一个含义可以从楼继伟提到的"7.2%"中得到暗示。楼继伟曾是铁腕推进金融改革等的前总理朱镕基的直属部下。在改革派官员中,算得上带头大哥般的存在。去年夏季曾表示6.5%的经济增长率不会成为大问题,明确显示出与增长相比更重视改革的立场。

  但在此次,对中国经济而言"不会成为大问题"的增长率下限悄悄从6.5%上调至7.2%。由此可以看出,相比改革更加重视经济复苏的势力出现了明显的卷土重来。

  此前就存在这种迹象。在新领导层确定中期经济改革道路的三中全会之前的去年10月,李克强在中国工会的一次会议上表示,"保证新增就业10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在4%左右,需要7.2%的经济增长"。

  而成为根据的是李克强在政府内部亲自指示并敲定的估算。其内容是GDP增长1个百分点,能够拉动130万、甚至150万人就业。李克强的意图看起来在于强调即使改革导致增长放缓,就业也不会发生重大问题,但中国国内的解读方式有所不同。

  在中国,去年上半年旨在抑制信用泡沫的改革路线招致了短期利率急剧上升等混乱。由于经济的未来风险不断扩大,国家发改委等经济主管部门加强了要求实现经济稳定的声音。李克强提到的7.2%在不知不觉之间开始被视为稳增长的下限。

掩盖立场的差异

  "讨论内容对外严格保密",去年底出席在事实上确定今年增长目标的领导层内部会议的国有企业高层等接到了这样的要求。虽然增长率目标这一公开的数据仍然维持在"7.5%",但更为重视的是"1千万人以上"这一就业目标。而反应增长派和改革派妥协的是"0.3%的差别"。

  但问题在于,在增长速度和创造就业的相关关系日趋下降得到关注的背景下,"1千万人就业等于增长7.2%"这种数值关系正在被绝对化。就业目标与增长率不同,不存在带有"左右"的灵活性。

 中国1~2月有关生产、投资和消费的主要经济指均呈现出增长放缓态势。此外,高收益率金融产品等的债务违约风险也愈演愈烈。如果增长率逼近7.2%,要求政府刺激经济的国内压力将增强。

  但是,只顾眼前的经济刺激对策将进一步加剧住宅价格暴涨等经济矛盾,还将延迟设备和金融过剩这一结构问题的解决。作为雷曼危机后推出的4万亿元经济刺激政策的后遗症,中国目前仍然受到当局监管鞭长莫及的"影子银行"的困扰。

  对增长目标的固执原本就会导致市场和政策运作发生混乱。中国何时告别计划经济时代的遗物?中国领导层目前似乎仍然无法面对这种疑问……

link to Chrome web store

相关日志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