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11日星期二

墙外楼: 何田: 人口集聚决定房市发展,未来转变不可避免——回乡楼市见闻点评

墙外楼
网络热门话题追踪 
Take the Style Quiz

Join JustFab and get one pair of extraordinary shoes or bag every month, handpicked for you by our fashion experts.
From our sponsors
何田: 人口集聚决定房市发展,未来转变不可避免——回乡楼市见闻点评
Feb 11th 2014, 14:04, by 墙外仙

很高兴参与@西峯发起、@万科周刊 支持的"回乡楼市见闻"征集,在亲自写了我第一次去但一直关注的成都之后,对各个城市做个点评,具体如下:

2月8日@西峯发过来的21份见闻中,从城市来看,大体分为五类:一是直辖及境外城市,包括上海、北京、台北三峡区等3个;二是省会城市,包括杭州、南京、济南、郑州、武汉、成都等6个;三是计划单列市,包括宁波、厦门等2个;四是东北沿海的三四线城市,包括浙江的慈溪(隶属宁波)、乐清(隶属温州)、平湖,江苏的南通,河北唐山某农村等5个(我特别感兴趣这个村在哪里,里面提到宅基地重建、农民自建房等诸多现在"新型城镇化"相关的东西了);五是中西部的三四线城市,包括陕西汉中、湖北咸宁、湖北松滋、贵州安顺、山西怀仁等3个。

除一份匿名外,以上城市见闻来自雪球网友@蓝白苍穹 @coffeebeanMM @投資筆記 @ LeoZhang999@大风飞扬 @imliver、Makalokaine 鹤鸣 JIM的春天 uvt125 风险控制第一 闲情偶不记 我家的黑皮皮 沧海一豆Isaac 水果沙拉liu woodpin Amos Zhang keke216 以及新浪网友陈达博 冷酷的Noah 胡晓山,感谢大家提供的材料,如有遗漏还请指出。

第一部分:各类城市特点总结

1、 直辖及境外城市:房价高、供应少、成熟市场特性逐渐显现

北京、上海、台北(三峡区)三个城市见闻各有特色,北京只说了三环内的楼市,对改善性需求、房价、收入水平很乐观,认为家庭年收入30-40万很普遍(比魔都上海作者预期好多了),未来三环内房价突破10万很普遍,最大问题可能来自政治危机;上海作者则认为本地人两三套房不常见,很多朋友出国,抛出上海房子去海外置业,对未来预期不佳;台北三峡位于远郊(把他跟北京、上海放一起是因为不想再单列一类,而他所属的台北也算国际大都市),人口增长主要来自中心区和海外转移的中老年人(离尘不离城),产业以旅游/农业为主,当地特产黑猪肉有好多滥竽充数的,这一点跟我们倒是很像。

总体感觉,把北京、上海两篇文章放在一起,给人的感觉是无论房价还是收入水平对比,帝都完胜魔都。我们的统计数据也是这样,2013年北京新房价格累计上涨近30%,上海约15%。出现这样的情况,应该更多是两名作者生活圈子的差异而不是城市本身,比如北京也有很多对当地没信心抛售房产的案例。但这样的对比还是挺有意思,案例中提到的央企、政府官员、金融街、学区房等庞大的"刚需",是北京不同于上海的重要特征。

2、 省会城市:杭州从天堂到地面,南京、济南补涨,郑州、武汉、成都发展当中

作为少有经历过暴涨与显著下跌的城市,杭州案例对楼市历史表现、当地政府规划、各区域特点说的很细,民营经济的兴衰是决定当地楼市前景的重要变量。而南京、济南2013年房价涨幅较大,恰好都是经济一直不如同省苏州、青岛等地的省会,或许这是因为中央控制力加强带来的。这也告诉我们,在分析各地楼市时在除了GDP之外还要考虑财富集中度、国有企业、金融机构集中度等。

郑州有郑东新区,武汉有"满城挖"书记,成都有规划和建设甚至好于北京的天府新区,三个中西部城市都面临类似的供应过大问题,大家都表示买房压力小于京沪,但需要注意的是,IT业发达的成都都难以提供丰富的晋升空间,不知道更多的中西部城市,如何为新进城居民提供更多职业,这才是房市长久发展的根本。

3、 计划单列市:宁波高峰已过,厦门因面积小、环境优势而有长足空间

宁波房价上涨主要集中在2011年以前,近年来基本没涨反跌,跌幅基本在20%以内。与同省的杭州类似(后面还有乐清、平湖等地也一样),宁波房价的调整与当地民营经济的困境密切相关,作者对未来走势不乐观。但厦门(我2012年春节在厦门过,城市不大,环境很好,岛外正处于大规模开发期)则不同,过去一年房价涨幅居全国前列(百城指数显示涨幅居第二位,仅次于北京…),城市面积小,人口增长多,作者认为未来房价可能"5-3-2",即岛内5万,近岛一圈3万,再往外一圈2万。

以前做研究时,我曾经想过把计划单列市(除了上面之外还有大连、青岛、深圳,以及虽然不是计划单列市但经济异常发达的苏州)的楼市拿来单独分析。对外开放早、本地人口少、城市面貌新、没有大规模旧城改造、经济发达、环境宜人是这些城市的共同特点,与南京、济南、沈阳等经济相对一般但因为省会聚集大量"老钱"、"政府机构多带来更多灰色收入"不同,这些城市要么靠旅游地产和外来投资性需求(如厦门、大连),要么靠大量的外来普通阶层,如苏州,房地产市场与其他城市有一定区别。或许以后有机会详细分析吧。

4、 东部三四线城市:浙江的平湖、乐清、慈溪等地高涨后正在下行,唐山某农村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有"亮点"

与杭州、宁波等发达城市类似,同属浙江的平湖、乐清、慈溪,尽管目前房价较高,但普遍正在下跌当中,如乐清之前最高3.5万,目前1.5-2万,作者认为未来可能继续微跌。供应量过大、本地居民房产多、当地经济减速导致外来人口减弱或收入水平下降,是东部三四线城市的普遍困局。位于江苏的南通,虽然没有出现明显的下行,但也表现出供应量大、销售不畅的局面(数据显示,2012年底南通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超过40平米,目前已卖出去的土地和在建项目相当于每人15平米左右,后面有详细图)。

有意思的是位于河北唐山某农村,开始大规模平房改造,农民上楼如火如荼,一部分自住(水费、物业费免20年,收电费),一部分卖给外来人。村支书的权利很大,连春节发的每人1000元购物卡也只能在他家的超市买东西,但村支书也难呀,部分拆迁的赔偿款没结清,镇委书记被抓,多出来的房子无人送也不好卖。展望未来,村支书将成为新型城镇化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节点。还有个不好评价的人情冷漠:车撞人后逃逸没人管;老光棍在家死了甚至变臭,这可能是发展当中必然面临的问题吧,有点像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圈地运动"。

5、 中西部三四线城市:陕西汉中、湖北咸宁/松滋、贵州安顺、山西怀仁等,人口净流出,经济发展是大问题

中西部三四线城市应当聚集了中国最多的户籍人口,但人口外流严重,如汉中2010年人口普查比十年前少了20%,房价基本不涨,大规模拆迁、集资建房,本地居民收入低,月收入2000是普遍现象。有个有意思的看点,如贵州安顺,一楼商铺最高达13万/平,地下商铺7万/平,作者认为泡沫很大。

过去几年,我在研究中国城市房地产投资吸引力时,将研究范围从35个大中城市扩大到全国近300个地级城市,包括了大量东中西部城市,得到一个大体的结论:中西部绝大多数城市都可能面临供应过剩问题,而东部沿海地区的三四线城市,由于经济发达,吸引更多人,问题相对不突出,这次收到的文章体现出来的情况大抵如此。但这次还发现,东部三四线地方政府土地财政扩张快、大拆大建供应规模大、房价已超出多数居民收入的问题也需要引起关注。

第二部分:对目前形势和未来走势的几点看法

1、 全面把握各地市场困难之极,房地产市场没有真正专家,实地查看至关重要

本次楼市见闻的意义在于,发现了更多非专业文字和观察数据。虽然部分参与者属于房地产或相关从业人士(包括我在内),但基本不依赖官方统计数据,而是凭借草根观察或亲友访谈的方式来获取当地信息,表现形式更加鲜活。对个人感知的关注,可能是这次活动的最大意义所在。正如微博兴起后传统媒体的逐渐消亡,话语权逐渐向普通人转移。

另一方面,个人观察难免以点带面,并非当地市场的全面体现,比如北京的作者实际上只说了"三环内"的北京,与绝大多数刚需(80后或刚刚毕业没几年的外地进京"屌丝")基本无关。中国指数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12年,五环外成为北京新房成交的绝对主力,其中五六环之间成交面积占比突破50%(53.9%,2010和2011年分别为40.6%和44.4%),六环外接近30%,五环以内只占约15%。2013年北京房价涨的多的就是五六环,比如房山区的万科长阳半岛2010年来从12000左右到现在近30000,四环以里的高端住宅或二手房涨幅相对较小。比如上海是中国高端住宅需求最大的一个城市,2013年1-11月,上海800万以上的新房共成交5451套/675亿元,北京为3689套/488亿元,比上海低约30%。

要真正把握各地房地产市场变化,唯有结合案头的数据分析和实地的楼盘调研,长此以往才能获得真正的感受。

2、 人口聚集是经济发展和房市走势的关键,城镇化速度放慢和老龄化背景下,未来房地产市场走势放缓是必然

无论是刚需猛烈的北京、上海,还是人口净流出的陕西汉中等中西部三四线城市,一个城市经济和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本质上取决于其对人口的吸引力及其这部分人口的创造力和购买力。成都、武汉等地由于较强的教育实力和区位,厦门由于环境和对外开放政策,乐清、南通等地由于民营经济和相对较低的成本,引来众多企业和人口进驻,最终带来经济发展和房地产市场起步上扬。

据联合国的预测,2011-2020年,在城镇化率达到50%之后,城镇化速度将从过去1.4%左右降至1%左右,每年新增城镇人口将从之前十年的2000万人以上下降到1700万人左右;另一方面,2010年人口普查显示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已接近30平米,除广东、北京、上海等外来人口多的省市外,绝大多数省市都在30平米以上。人口流入减少、现有居民住房充裕(就像多篇"见闻"中提到的很多城市人口净流出、当地人均两套房等),将使得未来房地产市场的发展空间缩小。

我们预测2011-2020年住宅需求总量约160亿平米(包括120亿平米的商品住宅和40亿平米的保障性住宅,报告完成于2012年底),其中50亿来自新增人口,60亿来自原有居民改善,50亿来自拆迁(与前一项一起都可视为改善型需求),预计中国商品住宅的年高峰在13-14亿平米之间(2013年已达到11.6亿平米,未来个位数乃至负增长可能成为常态)。因此,居民收入水平能否持续增长、拆迁速度能否保持将是住宅市场发展的关键,改善性需求将逐渐取代首次置业市场绝对主力。

3、 供应过剩与不足、房价高涨与下跌同时上演,不同区域和城市的结构性矛盾难以缓解

1441b2c519e9a93fa213f3de
图:2010年及未来3-5年典型城市人均住房建筑面积
查看原图注:住房潜在新增供应=2011-2012年竣工面积+2013年初在建未竣工面积+已供未开工土地*容积率;城镇人口按2010年末城镇人口及城市化率走势估算。
数据来源:CREIS中指数据、fdc.soufun.com

在总量难有大幅增长、新建规模连续多年超过销售和竣工规模的情况下(2011-2020年商品住宅总需求约120平米,但2013年在建商品住宅49亿平米,其中15亿平米新建,销售11.6亿平米,竣工7.9亿平米),三四线城市供应过剩的问题需要警惕。据中国指数研究院测算,2010年,三类典型城市人均住房面积分别为30平米、30平米、36平米。据测算,所有在建及待建项目竣工后,三类城市的人均住宅面积将分别达到36平米、44平米、49平米,分别提高6平米、14平米、13平米,多个二三线城市潜在供应十分充足,明显超出当地人口实际需要。

7亿城镇居民当中,近三亿外来人口(他们可能是农民工,也可能是有小城镇户口但在大中城市工作生活)的居住需求如何满足可能是影响未来住房市场的重要变量。目前政府的期望是放开中小城市落户,政策落地能否改变大家都就业和居住习惯(以后清华北大之类高校毕业生,如果有一半甚至更多离开北京,可能北京的房价问题就解决了),是城市结构矛盾能否改变的前瞻性指标,我个人不看好。

展望未来,一线城市的高房价与二三线的高供应可能长期存在,政府的托市行动(或者任何一届中央都力争的"稳")仍将持续,通过加息、控制流动性、允许地方政府或信贷违约等方式来刺破流动性泡沫是万万不敢的,房地产市场的纠结仍将持续。

4、 房市混乱局面难以缓解,在房价之外我们更应关注个人偏好的变化

房地产市场作为关注度最高的市场,承担了中央、地方、个人、银行等诸多"利益相关群体",因此"回乡楼市见闻"在春节期间得到这么多人的响应。我毕业以来近8年都在房地产业,虽然近期转向互联网金融热潮,但仍在搜房体系当中,肯定还是做跟房市有关的事情。房价上涨下跌与多数人的生活密切相关,也是大家感兴趣的话题。我也一直乐此不疲,写的报告和言论大都指向房地产市场量价变化和未来走势判断,经常为早一天完成所需报告并给客户而兴奋。

但实际上,在房价之外,还有很多可以关注的东西。比如我近期重看《浪潮之巅》,该书记录美国IT行业的诞生、泡沫、回归,IBM、微软、苹果等诸多知名企业的诞生和浴火重生;比如互联网金融概念下的P2P贷款、众筹、比特币,在互联网精神的指导下,通过对数据价值的重新挖掘,服务于中小企业和个人,改变了传统金融的诸多弊端(当然,互联网金融还在成长当中,问题也不少,但互联网作为一种摧枯拉朽的工具,已经并将继续改变我们的社会,房地产业也不例外);比如《老二非死不可》、《商业的常识》等有关投资和商业的书,重构了我以前的部分偏见,让我发现社会和商业的种种亮点。

展望未来,新一届政府的长效机制仍在摸索(包括但不限于土地制度改革、房产税收制度改革、金融体系改革、城镇化和人口政策等),短期难以改变市场运行态势,房市混乱局面仍将持续。在房价之外,我们应当更加关注人的价值,关注人来人往背后的原由以及个人偏好的不断转移。对开发商及相关从业者而言,随着85后、90后进入社会和房地产市场,我们以往对社会的判断都会发生重大改变。万科最近密切关注小米、阿里、海尔等房地产之外的企业,也是要借外力来完善组织架构和商业模式。

正如《浪潮之巅》、《伟大的博弈》、《历代经济变革得失》等"史书"给我的感受:在这个时代,唯有变化才是最大的不变。积极拥抱变化并转型,才能有未来。

祝大家马年吉祥,想神马就有神马!

本文免翻墙链接:谷歌镜像 | 亚马逊镜像

Shop Amazon Gift Cards - Perfect Gifts Anytime

相关日志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