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专栏〗
【中国可利用全球避险资本激活多层次资本市场】
〖优选信息〗
【形势要点:今年信用债面临较大偿还压力】
【形势要点:要让中国市场成为全球避险资金的重要选择之一】
【形势要点:调查显示2月中国货币政策将维持稳定】
【形势要点:央行资产负债表佐证去年货币政策中性偏紧】
【形势要点:A股市场炒新热潮难以在短期得到有效治理】
【形势要点:城乡社保统一对财政的新增压力可能有限】
【形势要点:私募债已成保障房融资的重要渠道之一】
【学界观点:合作金融可能成为农村金融改革重点】
【形势要点:业界预期文化产业将迎更大规模的并购潮】
【形势要点:房产税试点未能抵挡房价飙升】
【形势要点:余额宝模式面临巨大的市场及政策风险】
【形势要点:香港金管局担忧千亿美元热钱流出的冲击】
【形势要点:韩国计划引入人民币离岸交易抵御金融危机】
【形势要点:G20欲借信息共享追查海外隐匿资产】
【形势要点:欧洲法院可能影响欧洲央行权限调整】
【形势要点:美国经济数据反复难改缩减购债方向】
〖调整和修正〗
【调整和修正】
〖每日数据〗
【每日数据】
〖分析专栏〗
【中国可利用全球避险资本激活多层次资本市场】
在全球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美国重构国际贸易规则的努力,尤其是美联储货币政策的调整正在深刻地影响全球金融市场。自1月29日美联储隔月再次削减QE以来到2月5日的一周,短短7天之内,包括南非、土耳其在内的4个新兴经济体央行先后加息,31种新兴市场货币遭遇贬值风暴,波及范围涵盖了四大洲,约3万亿美元从全球股市蒸发。当周,美国股票基金流出共240亿美元,新兴市场股票基金也撤出资金64亿美元,基金经理向美国债券基金投入130亿美元,占全球债券基金流入资金总额148亿美元的大部分,延续了此前1月份的趋势,而1月份正是美国债券市场自去年8月份以来首次跑赢股市。
安邦(ANBOUND)首席研究员陈功在1月份内部讨论中曾经指出,全球正在面临着美债短缺的风险,美联储削减QE正在引发全球金融市场的动荡,无论西方和新兴经济体概莫能外,由此迫使投资者挤入全球最具流动性的美债市场避险。
上周全球股市、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的剧烈波动显然延续了美债需求不断强化的趋势。在新兴经济体,货币和股市恐慌还在加剧。本轮新兴经济体货币贬值实是去年的延续。而在2013年度,24个新兴经济体除了中国和韩国的货币兑美元出现微弱升值外,其他22家全部出现贬值,其中贬值超过10%的有10只。股票市场也是如此。数据显示,年内迄今新兴股票市场基金流出资金达186亿美元,去年全年流出规模为152亿美元,已经连续15周呈现资金净流出(总额高达333亿美元),打破了2002年创下的连续14周净流出的纪录。在西方经济体,年初以来美国标普500指数连续四周下跌,上周五(7日)受非农数据好转才有所启稳。截至2月5日一周,传统美国股票共同基金和交易所交易基金共流出资金188亿美元,而去年美股基金吸引了1720亿美元资金。这正是股市资金纷纷转入美债市场避险的原因。
如此场景在去年5月美联储宣布计划收缩QE规模时也出现过,新兴市场国家外汇市场立即出现剧烈震荡,外国资本大量流出、汇率大幅贬值、长期国债利率大幅上升,以及股市大跌。为此,近日花旗银行首席经济学家Willem Buiter表示,希望美联储能够对国家之间经济的联系给予足够的重视,以免美国货币政策对其他国家的影响会通过金融市场和外贸市场传导回美国国内。
在此之前,安邦(ANBOUND)也已经指出,由于美国经济与全球经济的关联性,尤其是美元事实上扮演着世界货币的角色,美联储的退出政策难以真正我行我素。此外,完全将此番全球金融市场的波动归咎于美联储实际欠妥。新兴经济体更应该反思的还在于在全球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中如何推进国内经济结构变革以及采取恰当的国内经济政策,这正是阿根廷、土耳其、南非、印尼、巴西和印度等国的教训。在当下,尤其值得警惕的是防范与西方经济脱钩的风险,而占世界经济一半比重的欧美正在打造可能新一代世界贸易和投资框架TTIP。
我们注意到,中国自十八大启动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以来,海外机构投资者对配置中国权益类资产(股票和债券等)的兴趣大大增加。尽管春节期间海外市场一片风声鹤唳,但是A股低开之后依然收获开门红。实际上,这也是去年趋势的延续。统计显示,去年12月QFII新开45个A股账户,创下2013年单月最高纪录。近日,有香港投资机构高管更是指出,看好中国权益类市场的海外资金处于"饥渴"状态,来自印度、欧洲、中东等机构的热情劲儿尤其让人吃惊。
由此,在全球资金寻求避险的当下,对全球经济有着独特贡献的中国经济,也正在不断获得全球资本的关注,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人民币资产正在成为一种逐渐受到重视的新的资产配置选择。如何利用海外资本激活中国股市和债市,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并为银行体系分忧,以及为产业升级获得廉价资金,当下中国无疑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期,而这一切,只需轻轻捅开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这一层窗户纸。
最终分析结论(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美债和人民币资产已经成为全球资本避险热点,中国赢得了激活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历史机遇期,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正当其时。(AYZR)
〖优选信息〗
【形势要点:今年信用债面临较大偿还压力】
受中诚信托30亿元兑付危机等的影响,新年伊始,交易所信用债出现明显调整。各类负面信用事件纷至沓来,包括信托无法兑付传闻、中小集合债发行人出现兑付危机、多只公司债面临暂停交易等等,均促使投资者风险偏好受到压制。据券商的不完全统计,从债务到期量来看,2014年,信用债的到期规模共计21849.92亿元,从2015年至2017年,企业债到期量将大幅增加,2017年或有3900亿元以上的企业债到期。中金公司认为,如不考虑外部兜底因素,仅从债券发行人自身偿债压力考量,2014年很可能是中国信用债市场近九年以来基本面风险最大的一年。先前我们已经提醒,1月中坊间传闻的《融资担保公司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更是在原有贷款、票据承兑、贸易融资、项目融资、信用证担保及其他业务的基础上新增了债券等金融产品担保及再担保两项。如果信用债也要求适用担保和再担保,那么今年信用债的发行必将更为艰难,当下累积的信用债本息的偿还将雪上加霜。(AYZR)
【形势要点:要让中国市场成为全球避险资金的重要选择之一】
春节期间,欧洲、美国、亚洲市场均遭遇暴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海外机构投资者对配置中国权益类资产(股票和债券等)的兴趣却在增加。有香港投资机构高管称,看好中国权益类市场的海外资金处于"饥渴"状态。目前无论是机构还是个人,对中国权益类资产普遍处于低配,换句话说,他们的仓位比例有很大提升空间。来自印度、欧洲、中东等机构的热情劲儿尤其让人吃惊,"一些海外机构通过邮件、电话沟通后,在产品成立时间待定的情况下,就直接把资金打到指定账户,要求提前预定产品额度。"据了解,对中国权益类资产突然表现出浓厚兴趣的海外机构并非零星个例,而是带有普遍性,并且不同以往。比如,不少海外机构认为,中国债市已处于底部,现在是配置中国债券资产很好的时点。对于很多海外机构而言,对中国权益类资产不是增加配置的问题,而是有没有投资的问题。大部分机构投资者由于没有渠道进入中国市场,即使想配置中国权益类资产也只能被挡在门外。如全球最大的主权基金挪威主权财富基金,该基金管理着约8000亿美元资产。截至2012年底,挪威主权财富基金持有全球所有上市公司股票的1.2%。该基金投资于全球约7500家上市公司,但在该基金4800亿美元的股权投资组合中,仅有2.1%投向中国,这一比例只是其对日、法、德投资比例的三分之一,对美投资的十五分之一,可见中国对其开放的空间很大。市场人士分析称,中国经济虽然纵向比较不如以前那么好,但横向比较仍要远远好于其他经济体,更何况目前A股主板股票股价普遍处于较低位置,其避险功能要强于全球其他资产。要强调的是,安邦(ANBOUND)在马年春节后第一天的分析中就指出,马年中国,稳定第一,中国在2014年只要能维持经济稳定、货币稳定,就是极大的成功。在全球市场乱局之中,稳定对于避险资金是极富吸引力的。现在香港市场上外资基金的诉求,再次展现了国际资金的资产配置中对稳定性的需求。中国政府部门一方面要确保稳定,另一方面要加大对外资投资的开放。今年的政策目标应该是:使中国市场成为全球避险资金的重要选择之一。(AHJ)
【形势要点:调查显示2月中国货币政策将维持稳定】
2014年第二期汤森路透中国固定收益市场展望调查显示,受访金融机构对2月中国存款基准利率及准备金率仍维持不变预期。所有受访金融机构固定收益部门认为,中国央行2月仍将维持3%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不变,与上月展望时一致。同时,逾九成半受访机构还认为,大型存款类机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2月会续稳于20%,略高于上月展望时水平。2月末10年期国债收益率估值料为4.47%,较1月末下跌3个基点(BP)。本期展望调查共有50家机构参与。其中银行类参与机构包括中国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等19家。证券类参与机构仍为中金公司和中信证券等11家,保险资产公司类参与机构有人寿资产等10家,包括债券私募基金在内的基金类参与机构10家。据悉,汤森路透于2012年推出中国固定收益市场展望调查,频率为每月一次。调查共涉及八大系列23个关键性指标,包括存款基准利率、准备金率、回购利率、SHIBOR,以及国债、金融债和信用债收益率,从而可以定量呈现中国固定收益市场的未来变化趋势。(LYZR)
【形势要点:央行资产负债表佐证去年货币政策中性偏紧】
货币政策的松紧可从货币当局的资产负债表中大体得到求证。近日,央行网站更新了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12月末央行口径外汇占款余额为264270.04亿元,较11月末的262036.62亿元增加2233.42亿元,为连续第六个月增长。2013年央行口径新增外汇占款累计2.76万亿元,月均增加2300亿元,全年显现出中间低两头高走势。纵观2013年全年,央行口径新增外汇占款较上年增长11.66%,是2012年全年增幅的6倍多,显示资金流入的压力较大。但也有业内分析指出,2013年底美联储开始实施退出QE措施,导致新兴市场国家资金大幅外流,对中国的影响尽管会有滞后,但资金外流压力不容忽视。安邦(ANBOUND)研究人员注意到,相比年初,2013年末基础货币增加1.8万亿元,其中货币发行收缩3900亿,存款准备金增加2万亿元,与当年新增8.89万亿元人民币贷款按20%准备金率所需缴纳的存款准备基本相当。与此同时,国外资产增加2.4万亿元,相比全年外汇储备增加4314亿美元显示也是在压缩,佐证了市场感受的央行货币政策中性偏紧的特征。(AYZR)
【形势要点:A股市场炒新热潮难以在短期得到有效治理】
IPO开闸满月。根据统计,迄今已有52家公司公告获得发行批文,其中45家新股完成发行,包括老股转让共募集资金321亿元,基本符合此前证监会有关负责人单月发行50家的预期。从上市地点看,在深交所挂牌的公司占据90%以上,共有39只新股上市,先后分5批挂牌。其中前四批次均为每批8只新股,第五批有7只新股,而上交所仅有纽威股份、陕西煤业等4只新股上市。在已公布的融资规模上,52家已获上市批文的公司中,剔除4家暂缓发行的公司,有48家新股计划发行募资334.94亿元,接近2010年新股融资的月均水平。再剔除巨无霸陕西煤业后,每家平均发行2979万股,募资6.27亿元。在完成发行的新股中,发行价格最高是炬华科技,发行价为55.11元,最低是陕西煤业,发行价只有4元;发行市盈率最高是全通教育,高达51.37倍,最低是陕西煤业,仅6.23倍。而4家暂缓发行的公司则各有原因:拟在上交所上市的石英股份因为收到最高院的应诉通知书,而拟在深交所上市的3家新股,宏良股份因受媒体质疑,奥赛康因发行规模和老股转让规模较大,慈铭体检则称受到证监会相关文件的影响而暂缓发行。最引人注目的是,在1月上市的新股,大多数均在上市首日上演了"秒停秀"。在已上市的43只新股中,共有38只上市首日上演"秒停秀",所占比例近九成,未上演"秒停秀"的5只新股分别为上交所的4只大盘股:多为传统行业的股票,如陕西煤业等;此外,创业板的炬华科技由于发行价较高,达55.11元,也未能首日"秒停"。从上市首日表现来看,已上市新股的首日表现基本是以收盘涨幅44%报收,只有应流股份、炬华科技和陕西煤业3家新股表现最差,当天仅上涨34%、18%和13%。对此,市场分析人士指出,由于沪深交易所对首日涨幅基本定在44%,给了新股一个参考涨幅,导致炒新资金直接将新股打到最高涨幅,临时停牌机制又使首日交易时间极短,造成了中签的投资者想卖难以卖出,而想买入的投资者也较难买到的局面。由此我们也可看出,A股市场炒新热潮难以在短期得到有效治理,越多的政策约束反而会使得新股呈现出"集体涨停"这样不正常的景象,加剧市场的投机风潮。(RLX)
【形势要点:城乡社保统一对财政的新增压力可能有限】
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合并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以下简称新农保)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以下简称城居保),建立全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有不少舆论认为新农保与城居保合并打破了城乡养老"双轨制",但实际上,此番合并因为不涉及公务员和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并没有多少制度上和财政上的困难,仅算技术上的调整,没有带来实质改变。2011年启动的城居保,其实只是把2009年建立的新农保的模式从农民推广到城镇无就业居民上。在北京、重庆等15个省份,两者早已合并。从保险金额上看,两者的个人缴费方式和档位区间没有差别,领取方式没有差别,规定的政府补贴金额也没有差别:目前政府缴费补贴标准为每人每年30至50元,个人缴费100元,政府补贴30元,个人缴费500元及以上,政府补贴封顶为50元。若如果地方财政有钱,可自愿提高基础养老金标准。从参保人数上看,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称,新农保目前参保人数达到4亿多人,而城居保对应的城市无就业居民总体人数不多,全国仅几千万人,参保人数更少,没有具体数据。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新农保和城居保除了对应的群体以外并没有不同,参保人所能享受到的待遇并不取决于参加了两者中的哪一类,而取决于视地方财政情况而定的地方自愿额外补贴。国务院常务会议的新闻稿也明确指出:"合并后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在制度模式、筹资方式、待遇支付等方面与合并前持基本一致。"也就是说,中央和地方政府都不需要为合并多掏腰包,反倒是将这制度相同的两套班子合成一套能节省管理成本。近些年,新农保和城居保一直因其待遇过低而饱受批评,目前这两者的合并依然未解决这个问题——其待遇与公务员、城镇居民的养老保险都差距太大。(LLF)
【形势要点:私募债已成保障房融资的重要渠道之一】
保障房建设是中国政府进行房地产调控的一个硬性指标,但资金来源一直存疑,以至于出现中冶激进建设保障房,却遭地方政府欠账500亿的尴尬。在去年9月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强调,要研究多渠道资金支持保障房建设,试图缓解保障房融资难题。而今,越来越多的省(市)将保障房项目的资金来源投向私募债。北京是最早利用私募债为保障房融资的地区。早在2011年,便发行了500亿元的私募债用于保障房建设。近日,北京再发一笔60亿元的私募债,专项用于7个保障房项目。这笔债由国开行牵头主承,期限5年,发行利率5.2%。北京联港置业有限公司所开发联港幸福湾项目中配建的回迁房和限价商品房就是此次60亿私募债的支持项目之一。据项目负责人介绍,由私募债融得资金对保障房开发建设企业来说是非常理想的融资渠道,该项目此次获得的资金共4亿元,其最大的优势在于资金财务成本仅有5.2%,而企业申请开发贷款通常的利息都是基准利率上浮至少30%,相比于4个亿的建筑安装成本,这一项资金就可以节省3000多万元。同样利用私募债融资的还有山东省。日前,山东济南"清雅居"成为该省首个获批发行私募债的公租房项目,发行金额为12.5亿元。另据济南市向山东省政府提交的《关于利用私募债方式融资建设公租房项目的请示》,包括"清雅居"的首笔私募债在内,济南市计划为公租房项目建设申请私募债整体额度为129.89亿元。要指出的是,作为总额大、成本低、审批程序少、期限灵活的融资方式,私募债不仅受到保障房建设企业的欢迎,而且也正成为"影子银行"的重要组成部分。私募债在国内的发展可期,但在风险及信息披露上,需要再加一把力。(ALX)
【学界观点:合作金融可能成为农村金融改革重点】
近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韩俊指出,农村的金融体系,应该是一个商业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和合作性金融三位一体的体系,三者缺一不可。金融机构肯定要强调商业性,强调其商业的可持续性,这没错。但是农村金融改革这么多年过去,农村金融体系的商业性越来越突出,合作性和政策性却越来越淡化。如果按这个思路改下去,合作性金融功能可能会慢慢丧失殆尽,政策性金融的功能也会越来越有限。这是一个问题。所以,深化农村金融改革,最大的突破就是怎样建立符合农业特点和农民需求的农村金融体系。这几年虽然建立了一些村镇银行,现在也只有一千多家。但这些村镇银行贷款对象也主要是那些种植大户、好项目。真正的小农户、农村的新型经营主体在村镇银行贷款是很难的。所以,下一步需要研究农民合作社如何开展信用合作,如何真正开展农民自己的合作金融。在这个问题上需要破题。我们注意到,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以及中央城镇化会议精神指引下,1月末,国家发改委在披露2014年农村经济七大重点工作时也提出发展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不久前,银监会业已开始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农村金融,农村金融深化改革的历史性机遇正在来临。(LYZR)
【形势要点:业界预期文化产业将迎更大规模的并购潮】
2013年是传媒文化产业的并购年。这股A股并购新媒体、新经济公司的浪潮,加起来大概20个左右的案例,但这只是一个开始。易凯资本CEO王冉认为,A股的传媒影视类公司在接下来有可能把收购目标转移到更大的互联网公司身上,与之前交易规模多在3亿到30亿人民币相比,2014年很可能出现10亿美元以上的A股收购案例。他表示,现在之所以还没有出现这种级别的并购,制度上的障碍是最主要的原因,A股公司收购VIE架构的公司存在障碍。但随着相关政策法规获得实质性突破,会有一波规模更大的A股收购互联网公司的浪潮。具体做法有很多,比如很多大型并购基金愿意跟A股公司合作,帮助A股公司完成并购,这个并购不是一步到位的,有时候可能是分两步,中间安排一个过渡,A股公司之外的关联公司,或者是跟基金合作的公司做一个接棒,能够让它尽快实现盈利。因为互联网公司很多是没有利润的,可以在外面稍微养一养,把VIE架构拆除了后再装到A股公司,这样的做法相信将来会很常见。具体到并购本身,什么样的公司会杀出来?王冉认为,首先要跟大势结合。大势是移动互联网,是4G,是新的产生内容的方式,以及是不是真的能形成系列生产、系列开发的能力,有了系列生产的能力后,能不能真正做成一个新媒体内容的平台,而不只是一个新媒体内容的供应商。而且新媒体内容里面做好的部分是不是有能力把它做成大片、做成娱乐形态的产品。谁能够跑得快一点做得好一点,谁就有机会成为大公司。其次,线上和线下娱乐消费的结合也会带来机会。整体的城市形态在发生变化,购物中心的功能设计理念也在发生变化,会推动地面的娱乐活动,包括地面演出活动的增长。最后,互联网思维会给内容产业的思维方式带来革命性的变化。我们一直说最后内容就是零售,零售就是内容,最后会发现他卖的东西都是靠内容推的,而不是靠广告,是靠故事,靠情感。小米的粉丝模式未来会有更多的跟随者和竞争者,特别是4G来了以后,随时随地能够高速上网的前提下会诞生更多的机会和可能。(RLX)
【形势要点:房产税试点未能抵挡房价飙升】
当房产税的试点在2011年开始时,很多人希望它不仅能够挤出房产市场的泡沫,还能为地方政府提供最为稳定和广泛的税源,解决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从根源上卡住房价上涨的空间。然而,在上海和重庆展开房产税试点三年后,人们发现这一期待并未成为现实。中国房地产研究会副会长胡志刚认为,目前重庆、上海两个城市的做法都很偏重地方的独特性,而缺少共通性。上海的房产税的征收政策主要是针对本市居民第二套及以上的住房和非本市居民家庭新购住房。而重庆的房产税的征收范围则主要针对豪宅和别墅。两者都没有关注多套存量住房,也没有涉及人们最关心的普通商品房市场,这就使得房产税政策不具备实质性的"杀伤力"。有数据显示,截止到2011年年底重庆市对居民住宅征收税款1亿元,仅占财政收入的0.03%,而2011年重庆市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为1109.37亿元,约占当年地方财政收入38.2%;这个数字在2012年增至1209.43亿元;而2013年重庆仅主城土地市场出让居住、商业、金融类用地金额就高达1164亿元,首次超过广东成为仅次于北京、上海的全国第三大土地出让金额城市。与重庆相比,上海的房产税征收虽然在绝对值上要多,但其占财政收入的比重同样是微乎其微。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3年12月重庆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同比上涨14.3%,上海新建商品住宅的价格同比涨幅更是高达24.3%。上述事实说明无论在上海还是重庆,试点城市所征收的房产税既没有如预期的那样遏制住房价快速上涨的势头,更没有成为稳定的主力税源从而替代和抑制卖地热情。胡志刚认为,总结两地改革的得失,新的试点工作不能再简单地让试点城市各自为政各行其是,而是要兼顾普遍性和特殊性。加大对于顶层设计的统筹,这样才能总结出一条为全国各地复制的改革经验。(LLF)
【形势要点:余额宝模式面临巨大的市场及政策风险】
阿里旗下的支付宝与天宏基金共同造就的余额宝已成为了互联网金融的传奇,其2500亿元的规模足以让基金业的同行难忘项背。有人预测在目前的形势下,余额宝规模上万亿也并非难题。然而,有业内人士指出,在余额宝风光的背后其实已经危机隐现——互联网手段帮助余额宝抓取客户,但却不可能解决传统金融固有的矛盾。首先,余额宝作为一只普通的货币基金,需要保持资产较高的流动性。而余额宝90%以上的资产投资了银行的协议存款,其中一大半以上期限都不超过一个月,这样的投资组合在货币基金中也极为罕见。有业内人士认为,这其实反映出余额宝已经把天弘基金的组合管理能力推到了极限,只不过持续的资金净流入给天弘提供了腾挪余地。然而资金净流入不可能永远持续,当净流入结束时,其流动性管理和T+0垫资的难题都将凸显。其次,余额宝将用户的零钱归集起来整存至银行短期协议存款,后者目前收益率即5%-6%,基本不用发挥主动管理能力。然而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推进,该短期利率势必下行,余额宝的收益也将随之下滑。第三,目前余额宝依赖的协议存款,货币基金大量投资其中的一大前提是"可提前支取不罚息",这一政策其实是银监会和证监会给予货币基金的"政策优惠",并非市场化。这意味着货币基金不用承担所投资标的利率风险,一旦需要提前支取,利率损失由银行承担。某基金公司高管称,若此举危及银行的利益,会使得银监会叫停这一政策优惠,届时货币基金的游戏将难以为继,余额宝也会倾倒。此外,余额宝自身还需要承担来自于垫资和转账两部分的成本。业内有传言,支付宝在余额宝项目已经出现数亿的额外成本。日前支付宝推出最新规定,余额宝客户资金转入支付宝的资金规模,单日单笔不超过5万,单月不超过20万。外界猜测,这是余额宝垫资掣肘所致。我们可以预见,当未来余额宝的资金净流入逆转,同时银行短期存款利率降低,再加上政策优惠可能被叫停,这三点风险相互叠加作用,到时余额宝数千亿的体量将对天宏基金形成难以想象的管理压力。(RLF)
【形势要点:香港金管局担忧千亿美元热钱流出的冲击】
美联储退市阴霾笼罩全球。自美联储缩减购债以来,资金持续由新兴市场流走。香港金管局总裁陈德霖2月7日于财经事务委员会会议时表示,过去一至两周股市波动,但香港未见大规模"走资潮"。他强调,近日市场波动并非单纯反应过敏,过去不少分析师全面看好新兴市场的发展,最近3至6个月却对该市场的基调大变,市场都看好美国经济复苏势头,资金将重回美国。随着美国逐步减少买债规模,美联储对长债息率的影响能力将下降,这为利率正常化的过程,意味着维持多年的低息环境结束。对香港而言,2008年第四季起至2009年达1000亿美元流入香港。陈德霖指出,在美国利率正常化下,资金无可避免会流走,将对资金流动性及利率带来压力,港元利息亦有上升的压力。他表示,银行同业拆息将受资金流影响,企业及个人的贷款息率则同时受香港市场的供求影响。陈德霖评估,美国目前的经济数据表现理想,若美国经济增长持续,退市步伐将持续对新兴市场的资金外流造成压力,其中土耳其、印度尼西亚及印度所面对的压力相对较大,有关国家在经济放缓的情况下,仍加息以维持其货币汇价,显示走资压力相当大。然而,陈德霖认为,美国减少购债规模的时间表仍存在不确定性,因美联储的退市步伐最终还是取决于美国经济的复苏情况。他认为,美国经济并非一帆风顺,仍存在隐忧,他指出现时美国商业投资占GDP的比例是15%,较2008年金融风暴前的19%为低;虽然美国失业率下降至6.6%,惟同时劳动力参与率下降至62.8%,为过去35年新低。香港楼市方面,陈德霖表示,香港房地产市场前景仍然不明朗,物业成交量继续低位徘徊,更较高峰期下跌三至四成,楼价则维持高位,仅录得轻微下跌。他指出,目前未能确定楼市是否已进入下行周期,仍需要时间观察。按揭息率方面,陈德霖预期有关息率仍会继续向上,他指出,在联系汇率下,港元与美元挂钩,香港利率受美国影响。虽然去年美国未有减少买债规模,惟本地按揭利率已经上升约一厘,加上银行贷存比率上升,反映银行流动性已较过往收紧,他料今年按揭息率上升机会大。(RLX)
【形势要点:韩国计划引入人民币离岸交易抵御金融危机】
人民币在海外市场的快速拓展引人注目,越来越多的国家希望搭乘人民币快车,借以分享中国经济增长的果实。韩国《朝鲜日报》报道,新国家党代表黄佑吕日前在最高委员、重量级议员联席会议上表示,希望党政策委员会考虑在国内设立人民币离岸交易所的方案并报告。换言之,执政的新国家党已正式提出要推进这一方案。设立人民币离岸交易所的构想是新国家党议员郑梦准提出的。他认为,美国、日本、欧洲缩小量化宽松规模可能引发经济海啸,韩国要做好准备,他想利用"人民币盾牌"来防御第二次金融危机。据悉,韩国首尔外汇市场目前只能直接交易韩元和美元,上述方案是要建立一个可以用人民币直接交易的体系,并允许发行人民币债券。如此一来,韩国企业便可利用人民币支付的出口货款进行投资,长远来看,还有望开启用人民币直接投资中国股票和债券市场的大门。这意味着,韩国要在中国境外打造人民币离岸交易中心。香港、新加坡、澳门等华语地区及英、法等欧洲国家已走在前面。中国2009年7月宣布要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并通过用人民币支付进口货款等方式不断提高人民币在全球外汇交易中所占比重。中国一直想利用货币互换协议将人民币打造成国际储备货币,目前已和亚洲、南美、欧洲等地的23个国家签署货币互换协议。人民币在全球外汇交易所占比重日益提高。这一比重2004年仅0.01%,去年已提高到2.24%。尽管人民币地位提高,但中国一直未开放金融市场,因此需要人民币离岸交易中心。世界各国现在争相建立人民币结算系统,纷纷发行并交易人民币债券等,志在成为中国资金的"蓄水池"。目前名列前茅的是香港。除香港外,英国、新加坡、日本、台湾和阿联酋正在角逐第二的位置。2012年英国与中国签署了"使伦敦发展为人民币离岸中心"的协议,并透过汇丰银行和香港东亚银行不断扩大人民币相关业务。而在将来,韩国可能也将忝列于名单之上。(BLX)
【形势要点:G20欲借信息共享追查海外隐匿资产】
由于很难把握国外金融机构的账户信息,各国都存在富有居民把资产藏匿在海外来逃税的现象。为此,G20将构建共享外国人和海外企业银行账户信息的新框架。在2月22、23日在澳大利亚召开的G20财长及央行行长会议上将就此事达成共识,争取2015年底之前引入。此前各国为了防止逃税行为,一直采取相互缔结租税条约的方式共享信息,但通常只是将来自海外的存款信息等录入CD,并不定期发送给对方国家。由于收集和分析信息比较耗时,有的国家每隔2年才提供一次信息。而在新的信息共享框架下,G20可以通过网络随时掌握最新信息。例如,在美国的金融机构存有1亿日元存款的日本人A去世了。在此之前,在资金不移动的情况下日本的国税当局很难快速掌握A的海外账户信息。而一旦实现联网,则可马上确认是否有逃避遗产继承申报的情况。预计中国等G20中的新兴经济体也将加入新框架,今后G20还将呼吁OECD加盟国加入。由于英国也将加入,被称为避税天堂的英属开曼群岛等也将加入。我们可以预见,若此框架成功建立,则会迫使很多中国企业、个人富豪甚至官员为其灰色资产另觅藏匿之所,其中有的资产届时或将难以遁形,这甚至可能对中国的资产流失问题造成影响。不过,但对于金融机构来说,该工作将花费大量时间和人力,还可能会有国家对提供非本国居住者所有账户信息态度消极。能吸引多少国家加入、多大程度提高实效性将成为今后关注的焦点。(RLF)
【形势要点:欧洲法院可能影响欧洲央行权限调整】
欧洲央行在应对危机时的货币政策多受市场诟病,而受欧元框架约束的成员国更应缺乏统一的财政政策让整体债务率相对实际并不高的欧元区反而陷入了长期的债务危机漩涡中,如何协调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促进欧元区可持续发展并应对经济危机无疑成为欧元区当下最重要的战略问题。近日,欧盟执委会对德国宪法法院周五(7日)作出的决定表示欢迎,后者将把涉及欧洲央行货币操作的敏感案件提交欧洲法院。欧洲央行在2012年决定推出"直接货币交易(OMT)"计划,执委会一直对此表示支持,该计划有助于消除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但该政策由于超越了欧洲央行的权限,受到德国宪法法院的挑战。在我们看来,德国宪法法院将此案提交给欧洲法院,实际给了欧元区各成员国更多的权利和机会,包括展开欧洲央行货币政策权限的讨论,这对于解决欧元区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难以协调的困境提供了空间。(AYZR)
【形势要点:美国经济数据反复难改缩减购债方向】
美国去年以来的经济数据令人振奋,尤其是非农就业数据,清楚地指向经济稳步复苏。也因如此,美联储才在年底宣布缩减购债,而不担心提前退出刺激计划将损害复苏前景。不过,在进入2014年后,美国的经济数据出现了反复。美国劳工部2月7日发布的就业报告显示,新增非农就业仅11.3万人,显著低于预期的18万人,连续第二个月远低于预期。失业率由上月的6.7%降至6.6%,劳动参与率从62.8%回升到63%,显示出好转的迹象。不过,劳动参与率还处于历史低位,比一年前低0.6%,徘徊在接近35年低位。就业报告发布后,美国股指期货走强,美元走弱,而美国国债价格上涨。德意志银行(DEUTSCHE BANK)分析师拉斯金(ALAN RUSKIN)表示,(这是)一份有好有坏、令人困惑的就业报告。对于令人困惑的数据,可以找到大量合理的借口,包括大雪、干旱、年度修订以及福利金变化。在这个大背景下,这批数据不会改变美联储每次会议缩减100亿美元资产购买的清晰计划。在我们看来,美国经济数据出现反复并不令人感到意外。可以预计,在整个削减购债的过程中,由于刺激计划的退出,这些数据还将继续呈现出忽高忽低的表现,考验新上任的联储主席耶伦(JANET YELLEN)。过分依赖短期数据波动进行货币政策决策,会导致市场预期大幅变动,反而伤害经济复苏的前景。2月11日和13日,耶伦将前往美国国会就班年度货币政策报告作证。这也是她首次以美联储主席的身份评论货币政策和经济问题。这位新任主席的表态将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尤其在缩减购债的策略安排上,将对市场产生十分关键和重要的影响。可以确定的是,缩减购债的方向不会改变,但节奏可能会因数据的波动而较预期拖延。(RLX)
相关日志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