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人民币汇率可能"横盘"波动 2
央行连续暂停公开市场操作维稳资金市场 3
金融保险"营改增"有望年内推出 3
保监会搭建大数据平台为保险业提供信息服务 4
不要误读央行清理地方融资平台的政策 5
中国建立人民币离岸市场应避免冲击金融体系 5
2013年社会融资规模中,表外暴增43% 6
微信理财打造的是理财交易平台 6
北京希望借助融资租赁盘活文创产业 7
银行理财透明化已成必然趋势 8
中国的证券期货交易已经高度依赖互联网 8
中国应充分利用国际大宗商品市场的有利变化 9
全球监管机构对衍生品行业的改革迈出第一步 10
IMF总裁警告通缩风险可能拖累全球复苏 10
萨默斯建议美国经济调结构避免长期停滞 11
新加坡金管局反驳对该国金融稳健程度的质疑 11
〖分析专栏〗
【监管影子银行不能背离发展原则】
对影子银行的警惕与应对,将成为今年中国金融天空上密布的阴云。
中国人民银行的数据显示,2013年人民币贷款占社会融资规模的比重是51.4%,仍是最主要的融资工具;第二大组成部分是金融机构的表外融资,主要有三项:委托贷款、信托贷款和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2013年这三项合计5.17万亿元,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17.3万亿元人民币的29.9%。其中,委托贷款和信托贷款分别增加2.55万亿元和1.84万亿元,都是年度历史最高水平。
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对此表示:"这说明金融机构的表外业务发展得比较快,对实体经济的资金支持力度是比较大的。"然而,央行官员的官方解释也可以这样来理解——中国影子银行的发展速度和规模达到空前的程度。如果联系到上个月国务院下发的"107号文"提出,要加强对影子银行业务的监管框架,并要求金融监管协调部际联席会议在监管影子银行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市场完全可以猜测,随着中国影子银行业的崛起,监管部门已将影子银行的发展视为重大潜在风险。
关于中国影子银行风险的探讨已经够多了,不过,分析这一问题首先要弄清的是:为什么中国的影子银行近两年会蓬勃发展?在我们看来,套用政治经济学上的一个说法,影子银行发展的最根本动力,还是来自经济增长不断产生的融资需求与现有银行信贷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的矛盾。
我们可以对2010年至2013年的GDP增速和规模、M2增速、社会融资规模、人民币新增贷款做一个对比:(1)四年的GDP同比增速分别为2010年10.4%、2011年9.3%、2012年7.7%、2013年7.6%(预估);(2)同期的GDP规模分别为40.1万亿、47.3万亿、50.9万亿、54.8万亿元人民币(预估);(3)同期的M2同比增速,2010年为19.7%、2011年为13.6%、2012年为13.8%、2013年为13.6%;(4)同期的年度社会融资规模,2010年为13.94万亿、2011年为12.83万亿元、2012年为15.76万亿元、2013年为17.29万亿;(5)同期的人民币新增贷款数据分别为7.95万亿元、7.47万亿、8.20万亿和8.89万亿元。
通过比较不难看出,在上述五组数据中,中国的经济规模与年度社会融资规模保持了较好的相关性。这意味着,随着中国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所需要的融资需求也在不断增大。这其实是一个简单的逻辑:经济摊子铺得大,需要的资金就多。然而,在宏观调控之下,银行信贷并不能完全满足经济规模的扩张,因此,对其他融资渠道的需求也就应运而生,这是影子银行发展的强大动力。
在中国,对于影子银行的定义和规模都存在很大争议,有人认为中国存在规模庞大的影子银行,业务规模在14.6万亿元或20.5万亿元,还有估计称高达26.6万亿元。还有人认为,不能用市场型信用机构来定义近几年在中国日益兴盛的"影子银行",因为很多非信贷融资业务大多是在银行体系内或依托银行体系完成的,应称之为"银行的影子业务"。但不管是哪种定义,都不能忽略中国经济规模与融资需求的关系问题,而围绕影子银行的政策调整,都不能忽略这一根本。
《华尔街日报》最近有一篇文章认为,中国央行和银监会在影子银行的监管问题上存在严重分歧,中国央行担心银行想方设法将贷款从资产负债表上转移出去,而银监会则不愿加强对银行与影子贷款机构交易的监管。在安邦(ANBOUND)的研究团队看来,《华尔街日报》对中国央行的思路存在误读。实际上,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清楚地阐述过对中国影子银行的看法:第一,中国的金融服务需要多样化,而传统银行不太容易提供多样化服务,因此出现多样化服务不可避免;第二,银行要承担风险和经营风险,风险向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转移也是必然的;第三,中国绝大多数非银行金融机构的金融活动多数都处在监管之下。因此,完全可以认为,中国央行对影子银行业务有着比较客观的看法,而这也应该成为相关政策制订的原则和出发点。
最终分析结论(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总之,影子银行在中国的发展有其必然性,对影子银行的发展、监管和风险管控,都不能违背发展的基本原则。(AHJ)返回目录
〖优选信息〗
【形势要点:2014年人民币汇率可能"横盘"波动】
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显示,2013年人民币全年升值幅度达3%,为2012年升值幅度的3倍。2013年以来,2013年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已经累计41次创新高,而根据国际清算银行(BIS)最新数据,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和名义有效汇率分别升值7.9%和7.2%,升值幅度较2012年的2.2%和1.7%有明显上升。2014年的人民币汇率还会延续这种上涨态势吗?有分析人士称,2014年人民币汇率"破六进五"几乎没有什么悬念,还有可能出现显著升值。原因在于:一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速推进产生的货币升值预期;二是金融资本套利的因素。如果中美利率依然保持很大的利差,人民币依然具有一定吸引力,套利依然存在较大空间。不过,在安邦(ANBOUND)研究团队看来,人民币汇率在2014年恐怕难以呈现持续升值的态势,更不可能出现"破五"的可能。一是全球经济尚不稳定,美国QE削减带来了不确定性;二是中国国内经济仍存在下行压力,对于人民币汇率的支撑已达到"均衡"状态;三是国际资本存在流出的风险。在中国经济转型的背景下,再加上美欧经济复苏的预期,国际资本可能流出中国市场。四是人民币升值已对中国出口企业造成不小的影响,今年该让出口企业喘口气了。整体来看,中国在2014年实现7%的经济增长,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保持6的水平,围绕这一水平"横盘"波动,应该是一个可以接受的"均衡"状态。(AHJ)返回目录
【形势要点:央行连续暂停公开市场操作维稳资金市场】
公开市场操作是央行调节流动性的主要工具。但从2013年最后一周起至今,央行已有连续三周未进行任何公开市场操作。考虑到没有正/逆回购以及央票等到期,本周公开市场既无资金投放亦无回笼。此前,最近的一次公开市场操作是去年12月24日进行的290亿元7天逆回购,中标利率4.10%。而14天逆回购自12月以来一直暂停,包括本周已连续七周未现身。央行公开市场2013年操作灵活多变。年初以逆回购发端,随后停逆转正,并在5月重启央票发行。6月"钱荒"后,7月末重启逆回购,期间并伴随数次三年央票的到期续发。10月起,主力工具逆回购操作再次生变,包含7天和14天的一周两次、仅保留7天的一周一次,以及零操作均有出现。另外,除公开市场例行的正/逆回购,以及央票(续)发行,央行去年亦新创设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SLO)和常备借贷便利(SLF),根据需要,不定期向市场注入流动性。在我们看来,央行连续暂停公开市场操作,旨在维持银行间市场流动性平稳。央行不收也不放资金,可以避免给予市场错误的政策信号。不过,一般说来,春节前夕因为季节性因素,资金拆借利率会陡然走高,届时央行可能需要加大公开市场的投放力度。(LLF)返回目录
【形势要点:金融保险"营改增"有望年内推出】
"营改增"是近年中国政府力推的税制改革,也是我国实行结构性减税的重要抓手。2012年以来,交通运输业、部分现代服务业、铁路运输和邮政业已先后纳入"营改增"范畴。按照"十二五"规划要求,在2015年年底前,"营改增"将全面覆盖服务业。这意味着,未来两年内,至今尚未纳入的电信业、建筑安装业、金融业以及生活服务业等都将进行"营改增"。日前有报道称,金融保险业的"营改增"有望在年内实现政策突破。据了解,国家有关财税部门以及诸多金融机构正在密集调研,中国央行已经要求四大行提交相关的调研和测算报告。保险业则已形成了一份比较充分的调研报告,并提交财税监管部门。据悉,由于面临税基难以确定以及征管困难等问题,金融业"营改增"的难度较大。分析人士表示,金融业增值税的税基应该是金融企业提供的应税服务的增值部分,需要对上下游环节进行精确测算,才能得出比较合理的结果。目前,一些企业针对自己的业务进行调研,逐条梳理各项成本数据,之后再拿着对进项的分析和相关部委沟通。调研涉及上下游行业,范围较广。至于税率如何确定,有评论认为,下一步改革的方向是精简增值税税率档次,因此金融业应该不会新增税率。金融业适用现有的一档税率可能性较大。不过,也不排除在精简现有税率的前提下,给金融业一个创新的计税办法。也有评论称,金融业增值税税率可能保持在3%至6%之间。改革过程中,首先保持税负不变,第二步再简化税率档次。据悉,目前各金融保险机构都在为"营改增"做准备。其中,IT系统改造是一项最为巨大的投入,将花费很长时间,甚至多达9个月。因此有传闻称,为了给金融机构更多的缓冲期,相关政策的制订很可能是在今年内完成,而真正实施可能会在明年年中。(RLX)返回目录
【形势要点:保监会搭建大数据平台为保险业提供信息服务】
大数据时代对金融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对保险业来说,如何驾驭日常经营所获得的大数据,将成为主导新时期保险业发展的命题。周三(1月15日),据保监会网站发布的消息,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保险信息技术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中国保信)成立。据了解,中国保信由中国保险保障基金有限责任公司出资,注册资本20亿元。中国保监会依法对中国保信实施管理。据执行董事、总裁吴晓军介绍,中国保信成立的主要目的在于统一建设、运营和管理保险信息共享平台,为保险公司之间及保险业与其他行业之间的信息交互提供支持。中国保信将通过信息技术手段,采集保险经营管理数据及相关外部数据,建立标准化、系统性的数据体系,保证数据的完整性、时效性和真实性,为保险公司、保险监管部门、保险消费者等主体提供不同方式的信息服务。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中国保信将逐步提供包括数据托管、登记认证、内部结算、作业处理、反欺诈等衍生功能,使共享平台成为保险生产的支持平台,提高保险业的经营效率和管理水平。这标志着,中国保险业的发展也将迈入大数据时代。据吴晓军介绍,公司在筹备期间,首要工作是整合车险平台。原各地分别建立的车险信息平台现已全部移交中国保信管理,目前正在进行业务和数据迁移,预计到今年6月底把所有的平台,除了上海北京两地之外,都可迁来。今年将实现全国大集中。集中后的车险信息平台将成为保险信息共享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运营管理方面,吴晓军表示,中国保信将实行有偿服务,服务收费以保证平台建设和运营为原则,不加重保险公司负担,不以盈利为主要经营目的。除服务保险行业之外,未来还会逐步从业内向业外发展。吴晓军特别强调,中保信不经办保险业务,不会与保险公司形成任何形式的业务竞争。保险公司也将全面参与共享信息平台的建设。(RLX)返回目录
【形势要点:不要误读央行清理地方融资平台的政策】
在日前召开的2014年人民银行金融市场与信贷政策工作座谈会上,中国央行对新一年的工作重点做了安排:一是以发展为主旋律,以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为使命,坚持发展与规范并重。二是紧紧围绕经济结构调整这条主线,引导和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通过"盘活存量、优化增量",支持重点基础设施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文化、现代服务业、新型城镇化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压缩严重过剩产能、淘汰落后产能。三是科学分析和全方位监测地方债务风险,配合有关部门和有关地方政府,彻底清理资信差、功能不明、财务不可持续的地方融资平台公司,落实偿债责任,防范金融风险。按照"堵斜门、开正道"的原则,支持治理规范、内控严密、功能突出、财务可持续的地方平台公司的市场化融资,积极推进市政债的市场技术准备等相关工作,拓宽城市建设市场化融资渠道。四是继续下功夫改进农村金融服务,审慎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支持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农业现代化。对于央行会议给出的政策倾向,国内有媒体出现了误读,有媒体甚至报道"央行要求彻底清理地方融资平台"。这种明显违背常识的报道,将会在市场中产生一定的误导。央行要清理的重点是质量太差的融资平台公司,对质量较好的平台公司还会给予支持。不过,对于部分债务问题严重、财务不可持续的地方融资平台公司,恐怕也要做好破产清算的准备了。(AHJ)返回目录
【形势要点:中国建立人民币离岸市场应避免冲击金融体系】
人民币离岸市场正蓬勃发展。一方面,上海自贸区的成立,提高了各方对上海建设人民币离岸市场的期望。另一方面,在香港、新加坡、伦敦等国际金融中心已初步建成人民币离岸市场之余,澳大利亚、巴西等国也计划在未来几年逐步试点人民币离岸市场。然而,香港中文大学全球经济及金融研究所常务所长庄太量等学者认为,从国际经验来看,离岸市场发展的过程中,中国的金融体系可能受到一定的冲击,特别是在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和宏观调控上。具体而言,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离岸市场资金的流入加大了对境内货币供应量调控的复杂性。其次,离岸市场与在岸市场的利差将影响利率调控政策的有效性。最后,离岸市场的套汇行为有可能会导致外汇占款增加,影响货币政策独立性。尽管不利影响难以避免的,但只要政策实施得当,影响也是可控的。他们建议,可以考虑实施以下具体措施:其一,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适时转变货币政策的调控指标。其二,加快完善离岸市场发展所需的配套金融体系,逐步推进汇率体制改革与资本项目可自由兑换。其三,加强在岸市场与离岸市场的"防火墙"建设等制度建设,降低境外人民币资金带来的冲击。其四,完善人民币离岸结算体系,大力发展离岸资本市场,提升离岸人民币市场的流动性和稳定性。(RLJL)返回目录
【形势要点:2013年社会融资规模中,表外暴增43%】
2013年,全年社会融资规模为17.29万亿元,比上年多1.53万亿元,为历史最高水平。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介绍称,在社会融资规模构成中,第一大部分是金融机构的本外币贷款,也就是金融机构的表内业务。全年新增人民币贷款8.89万亿元,同比多增6879亿元;其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的51.4%,同比低0.6个百分点,占比历史最低。第二大部分是实体经济通过金融各机构表外的融资,也就是金融机构的表外业务,主要有三项:委托贷款、信托贷款和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其中,委托贷款增加2.55万亿元,同比多增1.26万亿元;信托贷款增加1.84万亿元,同比多增5603亿元;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增加7751亿元,同比少增2748亿元。三项合计5.17万亿元,比上一年多1.55万亿元(增长42.8%),占了社会融资规模的29.9%,比上一年高7个百分点。盛松成指出,委托贷款和信托贷款都是年度历史最高水平,说明金融机构表外业务发展得比较快,对实体经济的资金支持力度是比较大的。第四大部分是投资性房地产、保险赔偿、小贷公司及贷款公司贷款等代表的其他类融资。这部分规模为6235亿元,比上一年多了1045亿元,占社会融资规模的3.6%,比上一年高0.3个百分点。从2013年全年的数据来看,社会融资规模创历史新高,新增人民币贷款规模则创下历史次高,似乎货币政策偏向宽松。但若从12月份考察的话,货币政策偏紧的迹象已十分明显。12月份社会融资规模为1.23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3960亿元;人民币贷款增加4825亿元,同比也仅多增279亿元。业内人士称,去年12月份社会融资规模、贷款增加较少的情况在1月有所好转。进入2014年之后,银行早投放早受益的惯性冲动依然存在,1月的前12天,四大行新增贷款投放已经达到3200亿,高于去年同期的2700亿元。照此速度,今年1月,金融机构新增贷款料将超过1万亿元。(LYZR)返回目录
【形势要点:微信理财打造的是理财交易平台】
15日,财付通披露,微信理财产品命名为"理财通",已经拿到证监会批文,华夏基金作为首批四家基金公司之一,将首先接入试运行。晚间,"理财通"低调试运行,进入微信"我的银行卡"里面的第二项就可以清晰看到"理财通"。"微信理财通"首批对接的基金公司有四家,分别是华夏基金、易方达基金、广发基金和汇添富基金,四家公司产品预计同时上线,而具体购买哪一家由客户自己选择。据了解,微信已经开始与第二批基金公司洽谈合作,两批合作的基金公司总数为10家左右。据悉,微信理财通会在微信"我的银行卡"板块出现,微信用户可以进入"我的银行卡"并绑定一张银行储蓄卡,然后就可通过该平台购买理财产品。微信理财通的申购基本没有门槛,可以实现T+0实时赎回。目前,点击进入理财通,就可以清晰看到"理财通,让资产增值更快,收益率可达活期16倍以上,7日年化收益率6.4350%"的字样,并且零手续费。同时,理财通还表示,"业务体验中,试运行期间单日存入最高8000元"并且还规定资金仅可取出到本人银行卡并且由PICC全额承保。在安邦(ANBOUND)智库学者看来,不同于支付宝只与天弘基金合作推出"余额宝"并反向控股天弘基金的做法,微信理财通当下打造的是基金产品的交易平台,目前主要是货币基金,以后肯定会延展到其他基金领域,乃至整个资管理财产品领域,如此格局显然不是支付宝可以相比的。(AYZR)返回目录
【形势要点:北京希望借助融资租赁盘活文创产业】
作为全国文化资源最丰富、最集中的城市,北京的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2012年,北京文创产业实现了两个"一万亿",即规模以上的文化企业总收入突破了1万亿,达到10300亿;规模以上文化产业资产总额达到1.5万亿。不过,总体的发展并不能掩盖中小文创产业融资难的现实。对此,北京市文资办主任周茂非表示,将在今年发起成立全国首个文化融资租赁公司,探索解决中小文创企业融资难题。周茂非解释,所谓文化融资租赁公司,主要面向轻资产特征明显的中小文创企业,具体运作模式很简单。以一家小型演出企业为例,他们在创业初期没有充裕的资金去购买或者租赁自己急需的灯光、舞美、音响、道具等耗费颇大的硬件设备,去银行贷款又缺乏有效的抵押物。此时,文化租赁公司可以对企业进行一定的考察,在认为企业具备一定资质后和企业签订协议:由文化融资租赁公司出资购买这家小型演出企业所急需的各种硬件设备,然后再将设备以一定的价格租给后者使用。演出企业可以拿自己的演出收入来支付设备的租金,如此一来,企业在硬件方面的成本将大幅降低,可以在创业初期获得快速发展。而文化融资租赁公司则依靠租金收入抵偿购买设备的开销并且能够获得一定盈利,进而帮助更多中小文创企业。等到几年以后,这家演出企业具有一定实力时,既可以选择继续租赁设备,也可以通过合理的折旧价格购回设备所有权。或者在演出企业放弃租赁或者购买后,由文化融资租赁公司将设备销售出去。此外,不仅是实体的硬件设备,文创企业的版权也可租赁。企业将自己的版权资产卖给文化融资租赁公司,然后文化融资租赁公司再将版权反过来以租赁的方式返还给企业,如此一来就可以调动企业的积极性,中小文化企业尤为受益。据了解,即将成立的文化融资租赁公司将面向所有文化企业,公司在今年上半年开始筹备运行。公司将由政府和民间资本共同出资组成,以民营资本为主,注册资本10亿元左右,如果考虑引入银行资金,未来将撬动100亿元的资金规模。(RLX)返回目录
【形势要点:银行理财透明化已成必然趋势】
去年银行理财产品行情火热,预期收益率节节走高和规模不断扩张的背后,却是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不透明的现象。有统计显示,去年有23782款理财产品缺乏收益资料,市场占比高达45.92%。业内人士指出,部分银行对收益表现较差的产品到期信息隐藏,公布到期信息的产品一般都是收益较好的产品,造成某些机构结构性产品收益稳健的误导。投资者应该尽量选择与自己熟悉的标的市场挂钩的产品。更有数据显示,2013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银行理财产品实际收益率大于最高预期的仅有141款,占市场份额的0.27%;实际上收益率等于最高预期收益率的有27863款,占市场份额的53.6%;高达23782款银行理财产品缺少收益资料,占市场份额的45.92%,难以确定实际收益率是否达到预期;高于预期收益产品占比不足1%。有业内人士称,有巨额亏损的银行理财产品实际存在。如某外资银行面临的不当销售结构性产品诉讼一直都有——其诉讼的触发事件都是产品巨额亏损,产品的亏损情况被投资者通过媒体爆出,但是该银行却几乎从未按照《关于进一步加强商业银行理财业务风险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在其网站上公布这些情况。中国银行业协会最近的调查问卷结果也显示,超过半数的银行家认为下一步应在银行理财业务信息披露方面加强监管。在安邦(ANBOUND)智库学者看来,在规范发展影子银行的107号文政策指引下,今年银行理财产品信息披露透明化工作将会迅速推进。即使如银监会副主席阎庆民所说,规范的银行理财不属于影子银行,这也意味着银行理财要逃避影子银行的监管,也需提高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因此,无论银行理财产品归属如何,透明化将是必然趋势。(AYZR)返回目录
【形势要点:中国的证券期货交易已经高度依赖互联网】
与中国的互联网商务一样,中国的互联网金融发展速度很快。中国证监会副主席刘新华日前谈到互联网金融监管时表示,有关部门应该尽快研究互联网金融监管的问题,明确互联网金融的监管体制和职责分工,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和监管制度。刘新华称,互联网技术在我国资本市场的运用起步比较早,发展也比较快,覆盖面也比较广,如证券期货业依托互联网的技术,使得资本市场的网络化程度比较高。近年来,网上交易、网上销售、网上信息披露,以及网上的投资者教育等多项业务都得到了有效发展。特别是网上交易,因其方便、快捷的特点已经成为主流的交易模式。截止2013年年末,证券期货行业建设了4651个网上交易的网点。证券、期货网上交易量分别占交易总量的78%和96%。也就是说,中国证券交易的78%是在网上实现的,期货交易的96%是在网上实现的,交易金额分别占到总交易额的73%和95%。此外,互联网供应商与证券期货公司合作,拓展衍生了新型的服务模式;一些民间资金借助互联网技术实现互联网融资,通过互联网平台提供信息发布、核验、交易等功能,实现小微企业普通民众之间的直接投资。(LHJ)返回目录
【形势要点:中国应充分利用国际大宗商品市场的有利变化】
欧美不断加强的金融监管打击了全球大宗商品交易市场。过去一年来,美国议员们持续施压,要求美联储研究是否应允许包括摩根大通和高盛在内的华尔街大型银行拥有金属仓储和油轮等资产,以及是否允许这些银行交易实体大宗商品及衍生品。去年7月份美联储就曾表示,将重新考虑有关允许银行持有实物商品资产的决定。12月,美国三大监管机构通过了"沃尔克规则"最终版本,并将于2014年4月1日生效,其中涉及禁止银行机构从事自营交易。1月15日,美联储正式就立法限制银行参与大宗商品业务公开听取意见。美联储就20余个问题征求公众意见,包括银行持有大宗商品带来的风险,储蓄银行交易原油、天然气和铝的问题,以及银行是否进一步提高资本标准等。该文件称,过去几年发生在大宗商品领域的风险事件表明银行从事大宗商品业务的风险形式正在发生变化,而银行对于限制这些风险所能采取的行动非常有限。该文件还表示,鉴于大宗商品业务所带来的风险,美联储将重新审视银行业的大宗商品业务,以确保这些业务符合法律规定,不会为金融系统的稳定和安全带来大的风险。我们注意到,2013年大宗商品价格近乎全线下跌,其中黄金暴跌30%,WTI原油跌7%,伦铜跌幅也达到7%,伦镍和伦铝由于供应过剩的情况最为严重,分别下跌18.48%和12.84%;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农产品期货亦全线走低,玉米领跌39.9%,小麦和豆油跌幅皆超20%。这显然与美联储的监管要求致国际大行抛弃大宗商品业务有关,尽管此间有大宗商品超级周期发生阶段性变化的因素。无独有偶,欧盟近日也达成协议,将对大宗商品投机和高频股票交易实施限制,相关举措将于2016年年底实施,旨在填补2007年至2009年金融危机期间的空白,以进一步加强对金融业的监管。在安邦(ANBOUND)智库学者看来,欧美加强金融监管无疑是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跌的重要原因之一,这对需要大量进口能源和原材料的中国来说反而是个利好。中国在国际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应该更多地表现出甲方的气势,以减少价格上的损失,并在并购市场上采取措施,但千万别太大方了。(AYZR)返回目录
【形势要点:全球监管机构对衍生品行业的改革迈出第一步】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全球监管机构一直在努力让金融系统变得更安全。近日,世界上最重要的四个金融监管机构——英格兰银行、德国联邦金融监督局、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和瑞士金融市场监督局,向国际互换和衍生品协会(ISDA)发去函件,要求其放弃该行业几十年来让自己免于金融债务人破产的影响做法——这一特权不但让恶化了债务人的稳定性,也拖累了全球经济。许多观察者认为,2008年雷曼兄弟倒闭时,这一特权给世界金融系统造成了特别严重的冲击。这封致衍生品行业的公函表明,它们现在开始解决破产问题了。破产可以通过重组倒闭产业公司债务、挽救其可盈利业务、出售其亏损业务将倒闭公司给其债权人和整体经济所造成的间接成本最小化。然而,美国破产法却无法重组金融公司,因为破产的基本规则——允许法庭整合公司资产、予以重新部署并出售其余部分——并不适用于大部分金融合约,比如衍生品合约。衍生品市场不适用禁止债权人在债务人申请破产时抢夺抵押品并中止合约的规则,也不适用禁止信息占优的债权人在破产前夕不顾它们的处境需要(比如)出售完好无损的组合给另一个企业,或者债权人原本可以连本带利获得十足偿付的情况而攫取资产逃之夭夭的规则。因此,破产既是问题的一部分,也是希望的解决方案的一部分——如果它能够得到修订从而适用于金融公司的话。虽然监管机构要求ISDA采取自愿行动不会起到很大的效果,但这确实意味着监管机构开始迈出严肃改革的第一步。(RLJL)返回目录
【形势要点:IMF总裁警告通缩风险可能拖累全球复苏】
陷入绝对通缩可能会抑制消费和投资,因为它将提高借贷的实际成本,并令货币政策变得不那么有效。日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克里斯蒂娜•拉加德表示,不断上升的通缩风险可能会拖累全球经济复苏。她并强调,世界尚未完全走出金融危机。"鉴于当前通胀低于许多央行设定的目标,我们认为通缩风险在不断上升,这可能对复苏产生灾难性的影响。"在各国央行行长甚至不敢提到"通缩"这个词的情况下,拉加德此言使她成为首位警告通缩风险的知名政策制定者。她警告称,富裕国家目前极低的通胀水平,可能演变为在过去20年的大部分时间里困扰日本经济的那种价格下跌。偏低的通胀可能意味着,全球货币政策可能会保持异常宽松姿态,即使美国和英国等国的就业已开始好转。她表示,"只有在稳健增长牢牢站稳脚跟之后,各国央行才应恢复更为常规的货币政策。"英国的通胀已跌回英国央行设定的2%这个目标,这是多年来的首次;而美国的消费者价格指数仅比一年前高出1.2%。但欧元区面临的通缩风险最大,失业率仍高达12.1%,而通胀在去年12月下降到区区0.8%。拉加德建议,美国需要避免过早撤销货币支持,并且要恢复有序的预算程序,包括迅速消除债务上限威胁;欧洲央行采取更多行动,例如有针对性的贷款降低金融割裂;而日本需要就中期财政调整以及加强增长所必需的社会与经济改革达成一致。(RLJL)返回目录
【形势要点:萨默斯建议美国经济调结构避免长期停滞】
2013年年底,美国前财长、哈佛大学教授劳伦斯•萨默斯撰文称,美国现在或许处于"长期停滞"时期——经济增长疲软、产值低迷、就业率远低于潜在水平,以及成问题的低实际利率。日前,他再发文为避免美国经济长期停滞支招。他认为,长期停滞的挑战不只是要实现合理增长,还要在保证财政可持续性的情况下来实现。想要达成这一目标,主要应关注如下三个策略:一是,劳动者技能、公司的创新能力、结构性税制改革,以及保障政府福利计划能长期执行下去。但是,未来5年到10年内不可能有太大效果,因为经济停滞主要是由需求不足、而不是供给不足造成的。二是,尽可能降低相关利率和资金成本,并依赖于监管政策以确保金融稳定。然而,长期依赖于利率远远低于经济增速的增长策略,肯定会导致巨大泡沫的出现和杠杆水平的危险上升。三是,致力于在政策的作用下,使合理增长和合理利率同时出现,在任何既定利率水平上扩大需求。这意味着,需要终止政府支出和就业率逐年降低的灾难性趋势,同时利用目前的经济疲弱期,翻新并扩建基础设施。扩大需求还意味着想办法刺激私人支出。能源行业可以在这一点上大有所为,比如在化石燃料和可再生能源领域放开私人投资。出台要求更快取代燃煤发电厂的规定,将扩大投资、刺激增长并有利于环保。在全球经济陷入困境之际,必须确保贸易逆差不断扩大不会导致需求美国经济中的需求过度流向其他地区。与前两种策略相比,第三种是最有希望的,但前提是美国必须对自己的问题有清晰的判断。(RLJL)返回目录
【形势要点:新加坡金管局反驳对该国金融稳健程度的质疑】
新加坡近年因游资大举流入,带旺当地楼市及实体经济,惟有专家警告,该国随时重演2008年冰岛金融危机惨剧,惹来新加坡金管局严词反驳。《福布斯》专栏作家科隆博(Jesse Colombo)日前撰文,指现今新加坡与冰岛2008年9月下旬爆发金融危机前夕的状况相似,均有大量游资流入,令楼价节节上升、金融业急剧膨胀及家庭负债比率大增。他称新加坡现时经济一片繁荣,是由超低息率刺激按揭及商业借贷所造成,所以只是假象;一旦利率回复至正常水平,或触发银行危机。从数据看来,科隆博的说法亦非完全无的放矢。首先,近年锐意打造为亚洲金融中心的新加坡,2012年金融业资产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GDP)高达700%,接近当年冰岛的800%。其次,该国前年的家庭负债占GDP比率增至75%,在一众亚洲地区中名列前茅,较日本和香港还要高。最后,新加坡楼价指数自1998年算起,至今已升逾1倍。楼市过热带来的居住困难问题,不但令执政人民行动党于2011年大选的支持度跌至6成,为1965年建国以来最低,更迫使当局着力解决楼市过热问题。不过,新加坡的经济基调始终较当年冰岛优胜得多。尽管该国经常账盈余占GDP有下降趋势,惟2012年仍录得18.6%,表现远胜冰岛。冰岛当年经常账赤字问题严重,2008年占GDP高达25%。况且,新加坡现时的家庭负债比率,距离2001-2003年高位的94%,明显尚有一段距离。难怪新加坡金管局严词反驳科隆博的评论,称"任何认真的投资者或分析师,均不会质疑当地的金融稳健程度。"当局又引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评估报告,指其金融系统可抵御房价大幅下跌或利率陡增,又称当局已设法防止楼市过热。其实,新加坡遏抑楼市已渐见成效,去年楼宇销售量下降33%至4年低位,仅15301宗;开发商售出的私人楼宇,去年12月更大跌8成,至259宗。(BLX)返回目录
相关日志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