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烁
这种背离持续好几年了,现在愈加严重:从数字上看,央行释放出的流动性不少;从市场上看,钱越来越紧张。
钱去哪儿了?
有人说美国退出QE,因此资金先知先觉流出了;有人说利率市场化进程驱动利率水平提高,存款追逐收益率跑了;有人说是资金空转,发出来的钱就在金融市场和房市几头打转,没有进入实体经济。
这些也许都有,但钱紧,主要不是因为流出去了,数字不支持这种看法;更不是因为资金没有进入实体经济;相反,钱紧最看得清楚的原因,正是大量的钱进入了实体经济,然后就死在那里了。一位做投资的朋友说:大量的投机和旁氏借贷人吞噬了信用,只吃不拉,如同神兽。
这太抽象,一个做生意的朋友就讲得具体:他的行业里有一些超级玩家,杠杆极大,持续亏损,但始终能得到银行支持。他曾经以为自己坚持住,等这些玩家倒下,行业可以回归正常。几年下来,这些玩家屹立不倒,同样玩法的新玩家还层出不穷。"等他们退出等不起,我退出吧。"
没有人天真到相信银行的资产负债表象看上去的那么健康,但钱荒复钱荒,提示人们,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也许比最糟的想象还要糟。那些不良资产,在报表上还不存在,却已经在吞噬银行的信贷能力——这就是钱荒的真相。
—
通篇"也许",再举了一个朋友听闻的例子,最后却得出这就是真相的结论,至少从措辞上说我觉得武断了。
钱紧最看得清楚的原因,正是大量的钱进入了实体经济,然后就死在那里了! (其实主要进入了产能过剩项目,进入了市政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当然还有房地产,这些大部分都是高投入低产出,甚至没有产出的东西,钱进去了,但是出不来了,不就成了死钱了么)
问题是这些钱不都是投资者(包括地方政府,甚至主要指地方政府)自己的,还有很大部分是借来的,所以不但这些钱死在那里,还要源源不断地借钱继续给这些死钱烧纸(还本付息)
钱的表现形式:企业存款、个人存款、财政存款和现金。
企业存款、个人存款、财政存款或由商业银行发放贷款,或直接缴存人行锁定。
发放的贷款一部分形成派生存款,一部分形成企业利润和税收。派生存款再次用于发放贷款和缴存人行锁定;企业利润和税收或形成新的商行存款或缴存人行锁定。
所以,钱荒就是:1,存款不足支撑贷款。原有贷款周转不畅,而新增贷款需求旺盛。说明银行资产质量差,隐性风险大。
2,财政存款过多,人行锁定过量。所谓国富民贫。
当人行锁定资金过量时,可通过公开市场操作还给商业银行;而贷款质量差、周转不灵就只好借新还旧挂账不理了。
所以,钱荒本质就是银行资产质量差压死了,或者新贷款需求过度,或者国家撸走的过多了。
翻开1992年索罗斯打垮英格兰皇家银行那一幕,再回过头来看看2013年中国股市出现的两次奇葩,一次是乌龙指数,一次是上周5的800万宇宙行。如果乌龙指还有可能是股市被低估的可能,那么本次奇葩下跌只有一种可能,人民币没有可能长期维持过高的利率,人民币被高估。
我原本以为一旦美国退出QE,那么人民币会有序的贬值,结果不是,相反是为了阻止资金外流,央行提高了利率。或者说我个人觉得,这次钱荒,就是为了配合QE而人为做出的。这只能说明一个问题,人民币怕贬值。联系6月的钱荒,问题就很显然了。当外国资本在大量抛售银行资产时候,央行瞬间提高了利率。提高利率使得银行资产更加便宜。当然这和某些唱空银行的家伙的分析肯定不一样的。从基本面看,中国银行在未来保持超过10%的增速是没有问题,这个增速碾压大部分行业。而且坏账率不足1%,十年前是10%。地方债务比GDP以国外的统计数据是43%国内是23%。
从这里可以看出,中国货币政策的主旨是维持至少人民币汇率稳定。事实很显然,中国两次短期利率超过10%,一次是伯南克举行听证会,说QE可能退出,一次是QE真的退出。为什么要维持币值稳定?很显然。中国现在面临最大的问题是输出型通货膨胀。因为中国石油对外依赖度高达60%,而粮食则是16%。一旦人民币贬值。则会出现购买力下降,涨价最快的是石油,然后各类食品,尤其是水稻小麦就会出现暴涨。这也是为什么QE消息一出,农业农药板块会暴涨的原因。
那么"钱荒"过后是什么。答案,股市的暴涨。一旦一个国家货币存在降息或贬值的压力之时,那么股票就存在潜在的上涨和重估空间。人民币大概被高估了20%,是因为相同劳动力支付的劳工费用和其他国家相比大概高了20%,但是还不算高。制造业外流是不可避免的。因为中国很有可能长期维持较高的利率。而维持高利率的背后,存款上限的打开也是不太可能的。
我不知道股市还能跌到什么程度,但是我不得不说,这对于长期投资的投资者来说是利好。因为你可以用更便宜的价格买到好公司的股票。800万宇宙行告诉我们,人民币的高利率政策随时都有崩溃的可能。股票潜在的上升空间十分巨大。当然同理。石油和各类粮食期货潜在的增值空间也是巨大的。这是因为中国有世界上1/5的人口,而这些人口吃饭的16%需要向外国进口。一旦这个国家货币贬值,想想都知道粮食期货会发生什么。
从6月份的钱荒,到12月份的钱荒,半年过去了,央行关于流动性的操作手法还是那么垃圾,动作还是那么迟缓,根本看不不到哪怕一点点的前瞻性。
什么灵活性啦、预调微调啦,都是官话套话,纯粹瞎扯!
比美联储差的不是一点半点哦。
说点关于钱荒的基本认识:
1、货币周转速度放慢。钱多钱少除了央行投放的基础货币之外,取决于货币的周转速度,比如基础货币投放3万亿,货币周转速度3倍,社会的流通货币量是9万亿;但2007年以来,央行不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从12左右调至20,严重减缓了货币周转速度。如果货币周转速度从3倍降至2倍,社会流通货币量仅为6万亿元,仅减少33%;所以,不要看央行释放了多少钱到市场,要消除钱荒,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是必要条件。
2、政府平台的基础设施项目、制造业的产能过剩项目占用大量的社会资金。这些项目的银行贷款大多数在账面上仍为正常贷款,但实际上已经不能产生现金流用于还息还贷,付息和还本都需要占用银行新增贷款额度,形成一个不断吹涨的气球。
3、房地产行业和卖地财政的死循环。房地产行业不能获得正常的资金渠道,以15%左右的利率从信托渠道获得资金,这些资金又通过高价买地、支付税费流入政府。政府又一这些资金用于只增不减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4、上述政府平台、国企、制造业民企和房地产企业中,通过灰色渠道流出的大量"黑金"进入"窖藏"状态,较高比例的可能是周转速度最慢,不消费不产生社会贡献的资金。
5、钱荒仅针对中小企业,对于央企或者大中型国企、少数大型民企,手中仍有大量信贷资金。占较高比例的央企甚至用低息获得的成本,在市场上高息拆借出来获取利息差。
说说影响:银行可能难逃一劫。投资如山岳一般古老,每一季的故事都是新的。@工商银行 @建设银行 @民生银行
问题是民生无条件全免费的银行卡一大堆,大堂客户体验也好。招行也就有1000元起步的M+卡进入有条件免费时代了吧,大堂永远人满为患,金葵花都不能插队。我反正是奔民生了。
不错,钱去哪儿了,多半就是焊死在这些不断借新还旧加大杠杆的实体经济了,如光伏中的赛维等。
同意街道的观点,目前降低税率,但是公共消费提高了!而公共消费是大基数…所以地方债务,还是可控吧?
说得对!实体经济贷款l0-20!普遍12+…伤不起啊…不过也不用看得太悲观…经济崩盘对谁都没好处!
我们可以用很简单的资产分配图就能说明缺钱的问题:
打过比方吧!现在银行的总资产大约在是100万亿,其中20%给央妈锁住了,20%掉到地方融资平台爬不上来,20%给过剩产能、资源等废了武功,还有10%到15%左右给大小"投资者"借道做影子银行去了,嗷嗷叫的实体经济就靠那剩下来的25%流动性保持救命啦!不巧还在年底碰上今年与往年不同,往年最后季度的财政用款大投放落空了,近两万亿的活水啊!占那剩下25%近10%呢!连最后一根禾草的希望都落空了,看来只能抱红薯回家过年啦!
本文免翻墙链接:谷歌镜像 | 亚马逊镜像
Shop Amazon's New Kindle Fire 相关日志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