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3日星期四

墙外楼: 尤里的復仇:你也有可能是 Facebook 的大型情绪扩散实验中的一只小白鼠

墙外楼
网络热门话题追踪 
Roll with Us

Need high ROI advertising? See why over 15,000 brands choose AdRoll for retargeting.
From our sponsors
尤里的復仇:你也有可能是 Facebook 的大型情绪扩散实验中的一只小白鼠
Jul 3rd 2014, 06:36, by 墙外仙

作者:Dino Grandoni
译者:翛凌

目前,有报道称 Facebook 的科学家们曾在 2012 年利用 Facebook 上的数据进行一个大型的心理学实验。他们稍微篡改一些用户页面上显示的数据,而后检测该用户的反应。也就是说,Facebook 为了科学研究曾经篡改过用户的情绪状况。

这项研究主要涉及到 Facebook 的好友动态页面。页面主要涉及用户首次打开网页时显示的状态更新、好友照片、以及文章。在 2012 年 1 月的一周内,一群隶属于 Facebook、卡耐基梅龙大学、以及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学者,修改了 Facebook 的部分算法。这部分修改的算法用于决定 689,003 位用户的好友动态页面显示。其中的一部分用户首页中显示的积极情绪比较少,而另一部分首页中显示的负面情绪比较少。上周,本次研究的结果被公布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

研究者研究的是一种被称作「情绪蔓延」的现象。这种现象实际上我们可能都已经体验过:如果你和一个比较阳光的朋友一起呆上一阵,你这一整天可能都会很开心。如果你和一个比较消极悲观的朋友在一起呆着,你可能会觉得一天都不顺利。研究者早就发现,日常的面对面与朋友交谈会产生这种「情绪蔓延」。那么在网络上又怎样呢?Facebook 就试图通过本次实验找出网络上是否也存在这样的规律。

研究结果表明,在互联网上也存在这样的「情绪蔓延」现象。首页上出现积极情绪较少的用户也倾向于发表一些消极的状态,而首页上消极词汇出现的少的用户,其发言则比较积极。

因此,「情绪蔓延」在互联网上也存在。

在这篇文章中,项目负责人 Adam Kramer 和他的团队表示,他们的样本容量比较小,只有少部分用户显示的信息被算法调整过。在发表在赫芬顿邮报的一篇声明中,他们表示 Facebook 为调查提供了帮助,他们调整显示在网页上的数据。

「这个调查是在 2012 年的一个星期内发起的,并且我们所使用的 Facebook 数据与用户的个人信息毫无关联。」公司的一位发言人这样对赫芬顿邮报表示。「我们利用调查研究的结果来帮助提升我们的服务。其中重要的一部分就是了解人们对不同的内容会作何反应。不论是积极的内容还是消极的内容、来自朋友的新闻、还是他们已关注的页面信息,我们都想了解用户的反应。」

当然,也有人反对 Facebook 做出这样的研究。

我希望我没有那么早就弃用 Facebook,这样的话我就能在现在重新弃用 Facebook 了。 ——John Birmingham,2014 年 6 月 28 日

Facebook 不仅仅是一个你能看到你朋友照片的地方,还是一个有趣的实验室。我们都是潜在的被测试者。 ——Alba Mora Roca,2014 年 6 月 29 日

别用 Facebook 了。也让你的家人停用 Facebook。如果你在 Facebook 工作,辞职吧。Facebook 太 TM 操蛋了。 ——Erin Kissane,2014 年 6 月 28 日

不过研究者的研究结果也并不是毫无意义。如果网络上积极的内容能引发更多的积极内容,那么我们之前相信的「害怕被遗忘」(F. O. M. O.,即「fear of missing out」)这样一个观点很可能就是错误。如果依照「害怕被遗忘」这个观点,那么若我们在 Facebook 上放一张美丽的海滩照片,或者是其他的什么好看的或者有趣的照片,我们在 Facebook 上的好友不会产生愉悦的心情。相反,他们可能会心生嫉妒。

Facebook 雇佣了一群数据分析师,分析用户的行为,并且经常借助一些诸如情人节或者大选日的时间发布他们的研究结果。不过直到今日,他们的研究结果经常被放到「观察发现」分类里。这就是说,他们的研究主要试图从已有数据内找出一些规律或者得出一些结论。

而这次所做的研究和以往都不一样。这次进行的是实验。科学家通过改变一个变量的方式来制造出来一些数据,而后研究其中的因果关系。而这正是这次 Facebook 遭人唾骂的原因:这次实验是通过「扭曲」Facebook 上的用户来得到研究数据,也就是说 Facebook「扭曲」了人与人之间在网络上的关系。

如果你不记得签署了什么统一 Facebook 拿自己当小白鼠的同意书,那么你肯定是在注册账号的时候没有认真阅读网站提供的长长的服务协议。在服务协议里,实际上已经包含了同意 Facebook 使用用户的数据进行一些「内部操作」。这些「内部操作」包含故障处理、数据分析、测试、研究还有提升服务。

尽管本次实验并没有违法,但是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教授 Susan Fiske 对此却表示出了怀疑。Fiske 实际上负责编辑《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Fiske 告诉记者:

我实际上对这次的研究的正当性表示怀疑。当我询问作者的时候,他们表示当地的学会已经允许了他们进行相关的实验。而实际上我们能够发现,Facebook 很显然无时无刻不在对用户的好友动态页面动手脚。

Facebook在美军授意下对用户进行大规模心理学实验
简单的说,FB通过操纵排序算法,对大约70万用户们页面上显示的正能量和负能量比例进行微调,成功诱导用户们的心态,让这些被影响的用户自己也产生出负能量的信息,也就是所谓的"情绪扩散"。研究人员在一定情况下可以成功制造出自我调整,自我强化的大规模信息潮,并分析了实现这一状态的"临界点"。
这个项目是由美国空军资助,康奈尔大学完成的。

发表的论文在这里
华盛顿邮报的报道
美国乡民的讨论
RT的社论,认为这是美国国防部在实验煽动别国社会动荡的手段,发表的内容只是冰山一角

没有可比性。水木不是网友互动的平台,而是慢节奏的信息分享平台。每个用户的输入信息远远超过输出信息,基本不存在输入–反馈,也就没有实现"自激"的可能性
其实在论坛上甚至新闻评论里要做到操纵情绪也是可以做到的,但是需要大量的”controlled input” ,也就是水军。水军能扭转整个版面甚至整个网站的气氛,大家对这个情况应该不陌生吧。
社群网络上这么玩就简单很多,需要的信息流和反馈环到处都是,所需要的只是调整一下反馈的结构,而这样的权利集中在几个或者几十个admin那里。
你要是看了我给的任何一条连接,就应该意识到这种规模和精细程度的social engineering是以前从来没有过的:几十号人可以潜移默化的影响成百上千万人的思维。

就是传媒研究,不要弄的跟发现了新大陆似的。

没看就少喷两句行不?
传统传媒是单向的,舆论轰炸一停,大家的情绪也就平息了
FB这把玩的是挑起一种"自激"和"自我强化"的meme,可以从一件小事出发,隐蔽的达到引发社会动荡的效果
论文的摘要

The project hopes to foresee “the critical mass [tipping point]” of social unrest and upheaval by studying their “digital traces” from a number of recent events, including the 2011 Egyptian revolution and the 2013 Gezi Park protests in Turkey.

At the same time, Twitter feeds and conversations will be examined “to identify individuals mobilized in a social contagion and when they become mobilized.”

FB给几百万人同时传达一种莫可名状的负能量,让人想蠢蠢欲动一下,这就牛逼多了。

确实,太可怕了,估计美国很快就要封掉facebook,避免被一小撮被有用心的网民利用煽动了

这一小撮人就是美国政府,美国政府当然希望fb在全世界铺得越广越好。

能操纵人群"民意"的东西不敏感是不可能的
美国连华为的基站和router这种底层设备都要禁绝。
试想如果fb服务器在中国,中国政府可以不动声色的控制引导2亿美国人的情绪,会引起什么样的反应?
这个研究最大的意义在于,网络时代的煽动家和政府(或者政府的一部分)可以精确的对民意的变化过程建模。现在还处于很粗浅的阶段,只区分了正面/负面情绪而已。以后可以通过更精细的选择性曝光,直接推动民意向他想要的方向发展。

作为自主意识,个人没那么容易影响。
安居乐业的人群,要煽动造反,可能么

一口吃不成一个胖子。
你算算,如果炒股的时候每笔交易多收你1%的commission,10年下来你要亏多少钱?
更何况这本来就是个比烂的时代
现代媒体早就证明,个人生活在媒体和社交网络营造的"虚拟现实"中,要影响起来不要太容易 信息越是过剩,来源渠道越是多样,网络煽动家的发挥空间就越大。容易煽动这才是人类的本性嘛
曾经有一段时间,CNN的新闻标题都是网友自己选的—CNN随机显示几个备选标题,然后选取点击率最高的那个作为正式标题。结果这些标题无一例外都是标题党风格的。
这类研究很多都很有意思,而且才刚起步。

这时候就见不到 搞科研都是假的,主要是骗经费 这种论调了。

如果中国搞类似研究,相信会有很多人冒出来回复这种论调

吓死人了
幸好有新浪微博的人肉舆论引导术
可以跟机器一战

Shop Amazon's New Kindle Fire

相关日志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