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16日星期三

墙外楼: 安邦-每日金融-第4048期

墙外楼
网络热门话题追踪 
Save on Cookie Cutters.

100 shapes on sale, up to 40%, at Sur La Table!
From our sponsors
安邦-每日金融-第4048期
Jul 16th 2014, 03:07, by 墙外仙

〖分析专栏〗

【金融改革再平衡】

〖优选信息〗

【政策:外汇局进一步简化SPV涉及的跨境资本交易】
【形势要点:外币利率市场化改革试点扩围后运行平稳】
【形势要点:棚户区改造需要发动更多金融机构参与】
【形势要点:项目收益票据开闸拓展城镇化建设融资渠道】
【形势要点:影子银行违约集中爆发风险并未消除】
【学界观点:中国需要对住房政策性金融机构予以立法】
【形势要点:经济下行迫使银行转变信贷模式】
【形势要点:中国大宗商品市场仍需解决监管不利局面】
【形势要点:跨境人民币创新业务试点助推人民币国际化】
【形势要点:非金融企业去杠杆化还须金融管制放松】
【形势要点:一波三折的壳资源价值将被彻底否定】
【形势要点:监管层统一私募监管并对创投显示灵活性】
【形势要点:贸易结算使用比例上升助推人民币国际化】
【形势要点:BIS警示欧美国家的低利率损害实体经济】
【形势要点:美联储内部对何时加息仍未达成共识】
【形势要点:欧洲银行业正加快改革以保证金融稳健】

〖调整和修正〗

【调整和修正】

〖每日数据〗

【每日数据】

〖分析专栏〗

【金融改革再平衡】
不断膨胀的商业银行业,让市场深感恐慌。有知名市场人士最近指出,在中国已有18家最大银行在境内外股票市场上市之后,最近又批准了另外11家较小银行上市。与此同时,监管层还通过定向降准放宽信贷供应并鼓励上市银行发行优先股筹资,继续助推银行业扩大信贷泡沫。为此,其认为抑制中国信贷泡沫的唯一办法是:不让银行获得新资本,包括利润留存。
不过,限制银行融资却不可能得到官员和分析师的支持。一是政府觉得经济增长势头太弱,需要扩大经济中的信贷量予以刺激。二是银行需要更多资本,以便在增加放贷的同时维持合理的资本充足率。三是政府认为许多银行背负沉重的坏账负担,它们的资本缓冲不像声称的那样稳固。
在安邦(ANBOUND)研究人员看来,宏观政策从来不是非此即彼决定的。但代表市场不同层面的两类市场人士如此剧烈的情绪反应,以及一些市场人士如此支持政府决策,却是非常值得认真思考的地方。
反对银行扩张并非没有合理性。由于严格的金融管制,中国银行业机构不仅数量相对较少,资本也相对集中,而且金融服务区域和对象存在严重的歧视现象,致使全社会金融资源分布存在严重的不均现象。数据显示,国有企业占据了80%金融资源,但其GDP和就业贡献占比相对较少,广大的中小企业由于没有得到普惠金融的恩泽,长期存在着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中小企业受惠现有商业银行体系不多,由此强烈反对银行扩张。
支持银行扩张的市场人士,乃至地方政府官员的主张,也是极具现实意义。中国经济的"三期叠加"特征,需要持续的信贷投入,以支撑债务结构、支持基于城乡和区域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投资,以及支持现有资产的价格,防止商业银行业由此导致严重的资产贬损。由于没有足够可替代的资本来源,包括可利用的影子银行体系的资本实际都离不开信贷扩张,抑制商业银行业的发展显然是不可想象的。
在我们看来,两类市场人士的观点差别实际在于期限的长短之分。从短期来看,维持现有经济增长并防范资产市场不发生大起大落,需要立足于现有金融机构的正常运行。从中长期看,则需要对不合理的金融市场结构和非良性运行行为予以调整和改革,包括打击现有金融机构的垄断,放松金融管制政策,促进普惠金融的发展,实现金融资源分配的相对公平。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面对市场如此严重的对立情绪,中国的金融改革无疑已经到了必须大刀阔斧革新除弊的历史关口。当前的经济窘境显然已非延迟改革的借口,这也是金融危机后美国加强金融立法的经验所启示的。因此,寻找关键突破口推进改革重上良性的路径依赖成为摆在决策者面前的重大问题。
一是要在新基金法鼓励综合经营的同时,需要加强分类监管,建立各类业务的防火墙,既要防止金融风险无序扩散,也要支持金融创新,包括资产证券化盘活存量并化解金融风险。其核心应当在于业务的规范化和透明度,防止内幕交易和恶意转嫁风险。比如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证券化不应由其自身或其关联公司操作,由此防范现有金融机构强化垄断行为。而综合经营无疑将限制商业银行市场权力的扩张。
二是要积极放松金融准入政策,为普惠金融壮大合格市场机构的基础。监管的重点不应该放在金融机构的发起人方面,而应该侧重于新设机构高管的资格审查。以村镇银行为例,正是监管层要求商业银行作为不可缺少的发起人,致使风险高度厌恶的商业银行拒绝去经济相对落后和边远地区设立村镇银行,这种现象在东部沿海地区都多有出现。
最终分析结论(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中国的金融改革无疑已经到了必须大刀阔斧革新除弊的历史关口。与其限制商业银行信贷扩张,不如加强对其业务的分类规范和透明度披露,通过放松金融准入政策壮大普惠金融基础,并通过金融创新和综合经营分散商业银行业的市场权力,最终实现金融市场结构的优化和良性有序竞争。(AYZR)

〖优选信息〗

【政策:外汇局进一步简化SPV涉及的跨境资本交易】
国家外汇管理局周一(14日)发布通知称,进一步简化和便利境内居民通过特殊目的公司(SPV)从事投融资活动所涉及的跨境资本交易,有序提高跨境资本和金融交易可兑换程度。外汇局同时发布新闻稿称,改革返程投资外汇管理方式,优化相关管理流程,其所遵循的思路为,跨境流出按对外直接投资(ODI)管理,跨境流入按境内直接投资(FDI)管理。在资金流动方面,通知拓宽了资金流出渠道,允许境内居民购付汇用于境外特殊目的公司设立及境外营运资金等,同时取消境内企业对特殊目的公司境外放款的限制。在境外融资资金使用限制方面有所放宽,取消"境内居民从特殊目的公司获得的利润、红利及资本变动外汇收入应于获得之日起180日内调回境内"的强制性调回资金规定,允许境外融资及其他相关资金留存境外使用。通知称,"特殊目的公司"是指境内居民(含境内机构和境内居民个人)以投融资为目的,以其合法持有的境内企业资产或权益,或者以其合法持有的境外资产或权益,在境外直接设立或间接控制的境外企业。这较此前定义范围有所扩大。在2005年版本中,特殊目的公司仅限于境内居民的境内企业资产或权益,此番扩大至境外资产或权益。比较新旧版本,此次还明确境内居民控制的境内企业在真实、合理需求的基础上,可以向境外特殊目的公司放款,境内居民亦可购汇用于出资、股份回购、退市等。该通知为汇发 37号,自发布日起实施,2005年版本(汇发 75号)同时废止。(RLX)

【形势要点:外币利率市场化改革试点扩围后运行平稳】
中国放开小额外币存款利率上限的试点6月底由上海自贸区扩展至上海市后,至今市场运行平稳。央行上海总部周一(14日)表示,这十几天以来,上海的外币挂牌利率等基本与政策实施前持平,储户反应平静,没有发生有规模的跨区域、跨行存款搬家。央行上海总部新闻稿指出,下一阶段将持续监测分析,评估改革效果,完善风险防控,在外币存款利率方面积极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金融管理模式,为下一步在全国深入推进这项改革积累经验。据新闻稿,7月11日,上海的主要中资商业银行对客户的活期和三个月以内主要期限档次美元存款的挂牌利率平均为0.05%和0.2%,与政策实施前保持一致。7月上旬小额美元存款活期加权平均利率为0.05%,与6月末持平;3个月以内的加权平均利率为0.39%,较6月末微涨了8个基点,较央行规定的对应期限小额外币存款利率上限分别低1.1个和2.36个百分点。新闻稿称,在利率水平稳定的情况下,储户方面反应平静,没有发生有规模的跨区域、跨行存款搬家,各行外币存取款规模无明显变化。根据央行统计,截至7月10日,上海市的美元、日元、欧元和港币四个币种存款余额(折算为美元)为177亿美元,比上月末增长了9亿美元,属于正常的变化范围。国有五大行在小额美元存款余额中占比为50.9%,较6月末上升2.6个百分点。新闻稿还表示,新政实施后,上海的主要银行下调了外币存款议价门槛,中行上海分行、工行上海分行等大行都将最低议价门槛从300万美元下调至150万美元。议价门槛下调使中小企业客户直接受益,大型企业也可以更便利地配置存款,更高效地管理资金,提高财务收益。央行上海总部自6月27日起放开小额外币存款利率上限的改革试点,由上海自贸区扩大到上海市,这也是第一项走出自贸区、推广复制到区外的金融改革政策。而上海的外币存款约占全国的七分之一。(RLX)

【形势要点:棚户区改造需要发动更多金融机构参与】
国开行近日在京召开二季度工作会,董事长胡怀邦介绍,截至6月末,全行资产总额9.9万亿元,贷款余额7.5万亿元,比年初增加5029亿元;不良贷款率0.55%,连续37个季度控制在1%以内。值得注意的是,国开行明显加大了对棚户区改造的投入力度。胡怀邦强调,下半年国开行要加快住宅金融事业部开业运转,同时打好支持棚改攻坚战,争取全年发放贷款4000亿以上,确保棚改好事办好,提高棚改资金使用效率。行长郑之杰介绍,今年以来国开行在支持棚改方面力度持续加大。上半年国开行新增承诺棚改贷款6760亿元,是去年同期的18倍;发放2195亿元,其中,4月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以来发放1949亿元,同比增长433%,支持新增建筑面积约2.5亿平方米,惠及棚户区居民213万户。要指出的是,虽然国开行在支持棚户区改造方面不遗余力,不论是18倍、还是433%的同比增速,速度都十分惊人。不过,由于棚户区改造的资金需求旺盛,只凭国开行一行的力量恐怕难以将整个盘子都撑起来,棚户区改造的顺利推行还需要发动更多金融机构的参与。今年"两会"期间,住建部曾表示,将继续大规模推进各类棚户区改造,全年计划改造470万户以上,预计完成投资将超过1万亿元。财政部公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住房保障支出2019亿元,同比增长30.2%。按照这样的速度计算,全年全国财政支出用于住房保障的规模将达4000亿元,即使加上国开行4000亿元的贷款安排,仍有近2000亿元的缺口需要填补。4月2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鼓励商业银行、社保基金、保险机构等积极参与。这些机构是下半年补足棚改及保障房项目资金缺口的关键。(ALX)

【形势要点:项目收益票据开闸拓展城镇化建设融资渠道】
在楼市转冷的大背景下,以土地财政为城镇化建设筹资的旧模式已经不可持续。城镇化建设急需拓展资金来源,项目收益票据应运而生。据报道,近日(11日),银行间交易商协会接受了郑州交投地坤实业有限公司项目收益票据项目注册,该项目注册12亿元,首期拟发行5亿元,成为我国首单项目收益票据。接近协会人士称,该项目为郑州综合交通枢纽地下交通工程(东广场)项目募资,虽然指引规定企业可选择公开发行或非公开定向发行,但首单项目为非公开定向方式发行,由国开行担任牵头主承销商。而未来协会还将进一步丰富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产品类型。据悉,除城建类企业外,未来项目收益票据发行主体或将拓展到一般产业类企业。业内人士指出,作为结合国际市政债券经验的最新探索,项目收益票据创新性通过城镇化建设项目未来的现金流作为偿债保障,同时将发行主体与地方政府债务隔离,是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有益尝试。可以看出,在土地财政难以持续的情况下,城镇基础设施项目的融资渠道正在打开。目前,新的融资模式大概有三种:一是"自发自还"的地方债;二是国开行针对棚户区改造的专项金融债;三是项目收益票据。需要注意的是,当前这三种新的城镇化融资工具基本都处于试点之中,发行量有限,相比于城镇化建设巨大的融资需求,短期内仍难弥补土地财政下滑导致的缺口。(RWX)

【形势要点:影子银行违约集中爆发风险并未消除】
今年上半年不少机构预测中国影子银行违约可能集中爆发,但时至年中这种悲观局面并未出现,对此瑞银的研究报告分析了几点原因。首先,近几个月的银行贷款投放和企业债券发行规模均有所上升。由于投资者提高了风险意识且决策层加强对信托和银行间资产的监管,近几个月新增信托贷款规模出现萎缩,而新增一般银行贷款的规模则有所上升。其次,新型影子信贷产品(尤其是证券公司的资产管理计划)迅速增长,接手了部分信托和其他影子信贷资产。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公布的数据,2013年证券公司资管计划的资产规模增加了3万亿元以上,而且在2014年又出现了进一步的增长,这其中包含了部分企业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券。第三,3月以来央行通过一系列政策工具释放流动性。充裕的流动性使短期银行间市场利率走低,而且央行推行"利率走廊"的管理方法,也降低了银行间市场利率的波动性。尽管目前影子银行违约集中爆发的可能性不大,但这个威胁并未消除。随着房地产市场降温,中国地产信托明年面临创纪录偿付,有关更多开发商将倒闭的猜测正日益升温。用益信托网发布的数据显示,这些信托在2015年必须偿付2035亿元人民币,几乎是今年到期金额1090亿元的两倍。由此可见,房地产市场的走势将决定影子银行违约风险的爆发力度。(RSC)

【学界观点:中国需要对住房政策性金融机构予以立法】
今年是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研究建立住宅政策性金融机构等新型政策性金融机构,也被写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之中。据悉,中国版的政策性住房银行——国家住房保障银行将于今年成立。对此,辽宁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王伟撰文指出,当务之急是需要依据科学政策性金融理论,以崭新的面貌构建一个名副其实的中国政策性住房保障银行。王伟指出,从理论上及国外政策性金融实践来看,判定一个政策性银行是否科学而规范,至少应达到如下的基本标准:享有国家主权信用待遇并充分体现公共性的政策性金融本质属性;融资对象必须是不能或不易或无力从商业银行获得资金的强位弱势群体;有专门的立法和独立的监管体制及考评指标体系;不主动与商业性金融机构展开不公平市场竞争;适度有限的市场化运作与保障财务稳定及可持续发展的非主动竞争性盈利机制;有自动而稳定的政策扶持体系与利益补偿机制。因此,未来崭新的国家住房保障银行也应该按此标准进行组建和运作,新银行、新思维、新举措、新面貌。王伟表示,从国际比较来看,在住房问题解决比较好的国家,大多都有专门的政策性住房金融法,而且是先立法、后建机构或立法与组建机构同步进行。相关法律对政策性住房金融机构的创设目的、法律地位、资金运用和业务范围、资金来源、融资原则、国家信用支持和优惠政策、组织体制、监督检查机制、法律责任等方面进行了法律性规范。为此,我国应抓紧制定和出台《国家住房保障银行法》及其相应的银行章程,构建其外部差别监管体制,并以政策实现度评价为重点,从社会、经济、生态环境三个系统和经营绩效、公共绩效两个维度,设计银行绩效考评与标准化监管指标体系和计分模型,实现依法运营、监管和考评。(RLX)

【形势要点:经济下行迫使银行转变信贷模式】
经济下行期间银行已经很难轻易找到好项目,但这也正迫使银行进行放贷模式变革。通过改造传统的信贷业务流程,银行正在顶着经济周期压力另谋出路。以轻资产的科技型企业信贷投放为例,过去银行基于其没有抵押物难以投放贷款,但现在有的银行尝试"政府+银行"共同担保,或者由政府推荐保证担保,"创投+保证担保+贷款"等模式对这些行业增加信贷投放。另外信贷结构的调整也在和产业结构调整互动。工行江苏分行高级信贷专家刘任捷对此表示,"银行信贷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应该是互动的,某些方面是适应,某些方面是主导推进。对于钢铁、水泥、太阳能、光伏、玻璃等行业,银行都实行了较为严格的管理,提出今年减少多少产能的目标,并实行分类指导和较为严格的要求。"就具体业务而言,刘任捷表示,"我们对小企业的信贷投放正在尝试围绕省级和国家级开发区、供应链核心客户上下游、产业集群等领域采用'开发区+区内中小企业客户群'的营销模式,以及通过'平台企业保证+风险担保基金'、'抵押池'、'保证+小额贷款保证保险'等多种担保方式。"除此以外,宁波银监局相关负责人透露,"截至6月末,宁波银行业新增贷款规模有600多亿元,与去年持平,但结构上已经发生了变化。配合产业结构调整,我们很多银行把过去中长期贷款,通过银信、银证合作的方式腾挪出一些规模来,投放到了中小企业信贷需求中。"眼下的经济收缩已经让银行业感受到调整的压力,转变信贷模式成为他们的应对之策。(RSC)

【形势要点:中国大宗商品市场仍需解决监管不利局面】
青岛港融资骗贷风波揭开了中国大宗商品市场混乱状况的冰山一角。其实近年来,中国监管层针对大宗商品市场进行的各类清理整顿就没停歇过。2011年,国务院建立了大宗商品市场清理整顿联席会议制度,经过近三年的清理整顿,关闭了200余家不规范的交易场所。近期,整顿风暴再次升级。据新华社报道,日前,公安部统一部署对国内多个大宗商品交易场所进行突击检查,范围涉及多个省市。显然,中国大宗商品市场存在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急需清理整顿。北京工商大学教授胡俞越直言不讳地指出,其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是有些交易市场无交割、限制交割甚至是零交割,而有些交易市场本身却和交易商相互勾结,刷单做客损,坑害客户。中国证监会正司局级研究员黄运成则表示,中国大宗商品市场发展至今,在产品体系设计、会员作用与参与者结构、交易机制与模式、流动性,清算与结算、交易方式等方面都值得进一步完善。黄运成称,目前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存在着以下风险,分别是:保证金挪用、价格操纵、规则不透明、对赌、信用违约等。而对于造成这些风险持续存在的原因,黄运成表示,一是统一法规的缺失;二是统一监管机构的缺失;三是区域性监管体制不完善;四是协会等自律性组织没有建立。正是由于这些客观原因的存在,"使得大宗商品市场在监管方面还处于真空或者半真空状态。"显然,大宗商品市场存在的种种问题急需解决。近日,监管层对于大宗商品市场的监管思路已经从"以堵为主"向"疏堵结合"转变,开正门与关旁门相结合。未来疏堵结合的政策思路急需解决上述问题,这也是国际化赢得国际定价权必须解决的问题。(NWX)

【形势要点:跨境人民币创新业务试点助推人民币国际化】
近日,天津和苏州分别公布了央行授权天津生态城和苏州工业园区与新加坡开展四项跨境人民币创新业务试点的信息。四项跨境业务主要包括:新加坡银行机构对园区企业发放跨境人民币贷款、股权投资基金人民币对外投资、园区内企业到新加坡发行人民币债券、个人经常项下及对外直接投资项下跨境人民币业务。迄今为止,全国范围内试点个人人民币经常项下跨境结算以及人民币跨境直投的试点区域已经扩展到一省三市。在这四项创新业务中,最引人关注的是个人人民币跨境业务。据悉,试点刚刚获批后的7月9日,建行新加坡分行就与天津分行实现了一笔5000万元人民币的跨境放贷,跨境放贷也是打通人民币回流的一种重要方式;另外,也有银行开始着手帮助上述两个区域内的企业赴新加坡发行人民币债券。据接近监管的人士透露,离岸人民币贷款回流并不占用外债额度,也并不计入外汇管理局的外债登记。市场普遍关注个人人民币跨境业务,因为个人人民币跨境业务使得国内居民可以分享国外市场的投资机会,实现投资收益多元化与财富增值。但与市场普遍更关注个人人民币跨境业务不同,在我们看来,新加坡银行机构对园区企业发放跨境人民币贷款更值得关注,外资银行对中国工业园区内企业发放人民币贷款,意味着人民币正依托企业实现国际化,这与安邦(ANBOUND)曾经提出的人民币国际化应以产业先行的理念不谋而合。(NWX)

【形势要点:非金融企业去杠杆化还须金融管制放松】
中国非金融企业的高杠杆风险似乎在重蹈历史覆辙。在1998年达到64.26%的峰值之后,随着政府采取债转股和银行呆账核销等措施,国企负债率逐年下降。2003年由于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造导致的银行惜贷,国企负债率首次降至60%以内,稳定在了59%。随后国企在股市中的融资额增加,同时大规模的资产重估也改善了资本结构,使得国企负债率一度降到2006年56.24%的最低值。但股市2007年后低迷,国企负债率又开始迅速升高,2012年达64.91%,2013年末再次升高至70%,达到历史峰值。业内人士认为,这表明国企的负债"去杠杆"问题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短期看,通过财政体系大规模注资的可能性较小,通过股市进行融资的难度较大,多数优质国企已实现"证券化",因此只有通过资产重置、清理或退出无效资产、降低非经营性负债,改革和深化国有资本运营体制,来达到"去杠杆"的效果。而企业主动缩减债务的可行性较低。在不改变权益的情况下,减债的途径唯有变卖资产。但2013年非金融上市企业的固定资产和在建工程合计占比超过1/3,该部分资产变现能力非常差;交易性金融资产、投资性房地产合计占比不足2%,变现空间不大。企业还可通过增加留存收益来增加资本。但2013年所有非金融上市公司的未分配利润仅3.8万亿元,资产负债率为60.8%,每降低一个百分点需用3万亿元,表明仅依靠企业的内源性融资难以缩减其债务。从另外的角度观察,与2013年14.2万亿美元的负债总额相对应的,是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刚超过1万亿美元、国家公共财政总收入2万亿美元,表明补充企业资本金的缺口巨大。企业自身和公共财政短时期内几乎都无余力来化解企业债务问题,需要借助新的融资工具。在我们看来,中国非金融企业去杠杆化最重要的措施可能还在资产之外。实际上,推动中国债务经济模式的症结在于严格的金融管制政策,企业由此不顾一切地去抓取金融资源,无论是与政府关系密切的国有企业,还是高度缺乏安全感的民营企业,致使整个经济体过度金融化,并由此卷入越来越深的债务循环。(AYZR)

【形势要点:一波三折的壳资源价值将被彻底否定】
中国证监会11日就修订《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据悉,此次修订对不构成借壳上市的上市公司重大购买、出售、置换资产行为,取消审批,但涉及发行股份的并购重组仍需核准。目前正在操作并购重组项目的某上市公司相关人士表示,此次取消审批主要是针对纯现金出资收购的项目,而该公司项目中的支付方式包含发行股票,还是需要证监会核准。与此同时,本次修订完善了借壳上市的定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在规章层面明确借壳上市标准与IPO等同,这一要求证监会已于2013年11月30日在《关于在借壳上市审核中严格执行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上市标准的通知》中予以明确。其次,明确禁止创业板公司借壳上市。第三,将借壳方进一步明确为"收购人及其关联人",进一步防止规避行为。本次修订取消上市公司破产重组的协商定价机制,破产重整公司发行股份购买资产适用与其他公司相同的定价规则,也是为了遏制对破产重整公司借壳上市的炒作。在我们看来,如同新股发行欲走注册制方向一般,上市公司资产重组和收购政策的放松显然也在情理之中。去年新股发行注册制改革一出台,上市公司壳资源的价值一落千丈,后来暂停后,壳资源价值有迅速飙升,此次征求意见稿的出台,对壳资源冲击可谓一波三折。不过,此次改革彻底否定壳资源价值的政策意图显著,未来恐怕不会导致壳资源价格起低回升,抄底壳资源的投资者还得理性看待。(AYZR)

【形势要点:监管层统一私募监管并对创投显示灵活性】
多头监管的私募有望统一。证监会7月11日就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邓舸表示,借鉴国际经验,该办法为创业投资基金专章作了特别规定。明确证监会对创业投资基金在投资方向检查等环节采取区别于其他私募基金的差异化监督管理,而且规定在账户开立、发行交易和投资退出等方面,为创业投资基金提供便利服务。《暂行办法》将私募证券基金、私募股权基金和创业投资基金,以及市场上以艺术品、红酒等为投资对象的其他种类私募基金均纳入新规调整范围,以公司、合伙企业形式运作的私募基金同样适用(契约型基金除外)。此外,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期货公司及其子公司从事私募基金业务也适用该《暂行办法》。这也意味着,此前一直处在多头监管书面的私募领域,包括PE/VC将纳入到统一的监管体系中,长期稳健发展有了制度保障,而券商直投子公司、基金子公司等也由此站上同一起跑线。在我们看来,创业投资基金相比普通私募有望享受更高灵活的政策,这符合创业投资的特点。(AYZR)

【形势要点:贸易结算使用比例上升助推人民币国际化】
继在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及新加坡布局后,今年以来我国加速在欧洲建立人民币清算行。3月下旬,央行分别与英国和德国的央行签署有关设立人民币清算安排协议;6月18日,央行授权建行在伦敦建立人民币清算行;6月28日,央行分别与法国和卢森堡央行签署在巴黎、卢森堡设立人民币清算行安排协议。由于欧盟是中国最大贸易合作伙伴,在欧洲布局有利于人民币在贸易结算中的使用。汇丰对11个地区的1300家公司的调查显示,除大中华地区外,外国企业中使用人民币进行贸易结算比例最高的是法国和德国企业,有近26%的法国公司和23%的德国公司表示,将人民币作为贸易结算货币。而中国银行近日发布的5月份跨境人民币指数报告称,欧洲与中国内地的跨境人民币实际收付量快速增长,德国、英国、卢森堡、法国实际收付量同比翻番,占中国内地人民币跨境收付量的8%。除了在欧洲人民币使用频率在提升,据另一份调查显示,美国17%企业表示愿意以人民币贸易结算货币。金融服务公司环球金融通信的数据显示,2013年包括福特汽车公司和小型服装进口商在内的美国企业,用人民币支付的规模增长了3倍。在我们看来,人民币在贸易结算中使用比例上升有助于进一步提升人民币在国际上的认可程度,让其变得更"好用",这对人民币国际化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BSC)

【形势要点:BIS警示欧美国家的低利率损害实体经济】
近些年,欧美国家的低利率状态引起了市场的极大关注。许多人担心,低利率的持续或许意味着,一个长期萧条的时期即将降临。近日,国际清算银行货币部门主管克劳迪奥•波里奥对此状况进行了解释,并称低利率正在进入自我强化损害实体经济的循环。劳迪奥•波里奥称,在认定货币和金融在长期经济总量发展轨迹是不相关("中性")的主流宏观经济模型看来,对基本储蓄和投资利率决定因素的关注是完全符合逻辑的。但一系列的危机都显示,金融可以对经济造成长期萦绕不散的影响,尤其是杠杆因素,不但可以扩大周期性波动,还能让经济偏离原本的可持续增长轨道。事实上,不断有证据显示,经济产出在一场金融危机爆发过后都会持续低迷。所有这一切都意味着实际利率的趋势性下跌,不仅仅是构成宏观经济基本面的负面微小变化,相反它同样也在驱动基本面,低利率可以成为金融繁荣和泡沫破灭的诱因。那些不依赖金融繁荣但在泡沫破灭时期长期巨额宽松的政策,会随时间催生一个利率下行偏好,同时在债务水平上催生上升偏好。这会创造出一个类似债务陷阱的东西,导致难以在不损害经济的情况下提高利率。由持续低利率导致的债务积累和生产投资模式扭曲,遏制了这些利率向更正常水平的回归,低利率因此成为了一种不断自我强化的事件。(NWX)

【形势要点:美联储内部对何时加息仍未达成共识】
当前美国经济已经步入复苏通道,但对于应该何时加息就连美联储内部都吵得不可开交。鹰鸽两派对决的局面为美联储加息时点的确定增加了更多不确定性。其中美联储两位委员认为Fed应该提早加息,而另两位表示不宜操之过急;争议焦点在于升息时机究竟应在明年年中之前,还是之后。费城联邦储备银行总裁普洛瑟(在公开市场操作委员会有投票权)表示,如果加息时间拖太晚,可能使Fed信誉受损,且最新经济数据显示有必要紧缩货币政策。旧金山总裁威廉姆斯(无投票权)表示,"就业进展比我们所想象的更接近目标,显示货币政策开始正常化的时机可以更早一点"。 威廉姆斯一向被归为"鸽派",因此他主张可提早升息,尤其受到重视。但芝加哥总裁伊凡斯及亚特兰大总裁洛克哈德(皆无投票权)则认为,应该等到2015年下半年或2016年才升息。洛克哈德强调:"我还无法确定物价已趋稳定。工资上升的压力轻微,显示就业市场仍存在相当的闲置劳动力。"他指出,尽管量化宽松政策退出进展良好,但不应就此认为已接近扣动扳机的时间。伊凡斯则表示,通货膨胀在未来几年都可能达不到Fed的目标;而且他估计将有更多人重返劳动市场,导致未来几个季度失业率不会再快速下降,因此提高联邦基金利率很可能应该在2016年初。 现有的信息对无法推测美联储的加息时点,而美联储主席耶伦将于15-16日出席国会作证,她的表态可能会对加息时机透露一些有用信息。(BSC)

【形势要点:欧洲银行业正加快改革以保证金融稳健】
08年金融危机暴露出的金融监管问题使得各国都开始加强对金融机构的信息披露要求,并提高宏观审慎政策执行力度以保证金融行业稳健性,从而避免金融风险的聚集,而近期欧洲银行业正加快改革以适应监管层的这种要求。2014年5月,英国巴克莱银行宣布重大经营调整,将在未来3-5年内削减三分之一的总资产(大部分为投行业务),至2019年投行业务占集团整体业务比重下降至20%左右。同时德、法、瑞士等国金融机构也在进行类似业务改革。欧盟的改革方案将对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提供的金融产品和服务进行分离,商业银行不允许从事投行业务,投行也不允许吸收存款和放贷。同时,两类子公司进行独立的资本金和流动性管理,禁止交叉持股和交叉融资。通过建立上述隔离机制,打破集团内部两种业务间的紧密联系,使高风险业务的损失、风险不会转嫁给传统银行业务,降低风险交叉传染。而分离传统业务和投行业务后,投资银行只能通过批发性融资获取资金,经营成本大幅上升将限制相关业务扩张。在监管方面,对传统商业银行的监管要求高于投资银行。改革方案建议,投资银行监管参照巴塞尔协议III(Basel III)的基本要求,商业银行资本金和流动性要求高于Basel III最低要求。其中,商业银行普通一级资本充足率在Basel III最低标准7%的基础上调高3%-4%,杠杆率从3%的最低要求提高至4%。对于欧洲银行业金融改革的效果,有分析认为短期内可能使其丧失一部分金融效率和竞争力,并拖累经济复苏。但长期看来,这将有助于降低系统性风险,促进金融机构稳健发展和保持金融体系稳定。(RSC)

镜像链接:谷歌镜像

相关日志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