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19日星期四

墙外楼: 胡成:南疆纪行(17)

墙外楼
网络热门话题追踪 
App Marketing Guide

Start Running App Marketing Campaigns That Increase Revenue & Engagement
From our sponsors
胡成:南疆纪行(17)
Jun 19th 2014, 06:04, by 墙外仙

南疆纪行 之十七 伽师

  没想到今夏遇着的第一场雷雨,却是在遥远的干旱的南疆。
  如果晚一分钟,真的仅仅只是一分钟,我可能就会在喀什南站站外的哪里,看着喀什南站海一般的院场。
  侥幸,在雨势初起的时候,搭上一辆伽师回城的出租车。在雨势渐浓的时候,坐在开来伽师的客车里。忽然,电闪雷鸣,暴雨如注。世界瞬间只剩下同来伽师的这些人们,窗外一片混沌,裹挟着遮阳网棚上黄沙的雨水浇在车窗上,客车仿佛正在沉入无尽的泥泞的海。
  后上车的人们,浑身湿透,一位清瘦的穿着月白色夹克的维吾尔人坐在我的身旁,我的身旁像是坐了一杯水。后来,他似乎觉得自己还有进一步的湿透的余地,忽然起身,把夹克从衣领拉起蒙在头上,冲下车去。
  片刻,等他再回来的时候,我的身旁坐着一杯打碎了玻璃杯的水。他买了五只烤包子。从清晨九点到下午四点,我粒米未进,饥肠漉漉。他似乎知道我也正饿着,提着装着烤包子的塑料袋让我,叶城那天的假模假式再次重演,我下意识地推辞。他嚼起了他的烤包子,我知道烤包子里仍然是油腻的羊尾油,但是我觉得我一定会把所有的羊尾油都吞下去的。
  烤包子的香味让我的饥饿险些变得有独立人格,自己冒雨下车觅车再不再顾我。我心里暗自祈祷他能再让我一次,可是吃完了两只烤包子的他,居然径自昏昏沉沉地睡去。
  一路上,昏睡着的他的头始终不自主地搭在我的肩上,像是一只长胡子的烤包子。
  剩下的三只烤包子就在我们之间的座位上,我乜斜着看了无数次。

  伽师是此行南疆以来,途经的第一座没有国道过境的县城,与喀什之间,仅有311省道相连,并且省道止于伽师。
  做为南疆第一重镇,喀什交通四通八通,不再似其他塔里木盆地边缘绿洲城市那般,线路单一。除却向东南的英吉沙、向西南的塔县,向东北还有阿图什,经疏勒向东有伽师,向东略偏南有岳普湖、麦盖提。之所以选择伽师,是因为伽师其地,是疏勒国在唐时的王城。《新唐书》西域传载:"疏勒,一曰佉沙,王姓裴氏,自号'阿摩支',居迦师城,突厥以女妻之。"由此可知,唐时疏勒国裴氏王城,即在迦师城,即今伽师县。伽师县,初治于清光绪二十八年。
  雨只在喀什,省道向西不远,一切平静。土地仍然是干燥的,没有半点邻地有雨的迹象。就像我仍然是饥饿的,没有半点邻座有吃的迹象。
  将近迦师县的米夏乡,有今天途经的唯一一座检查关卡。也是自入南疆以来,最为玩忽职守的一座检查关卡。客车按部就班地停车,却只有不到四分之一的乘客主动下车接受身份证查验。其他乘客无动于衷,却也没有警察干涉。坐在身份证查验器的维吾尔警察,手枕在机器上沿,低头自顾自地看着手机,没有丝毫的兴趣关心接受检查的乘客使用的是谁的身份证。
  客车载着大部分乘客直接通关,车上的乘客漠然地看着车下,显得车下奉公守法的乘客迂腐而愚蠢。

  如此懈怠,并不意味着伽师就是太平之地。
  清晨从塔县回喀什,全家定居喀什已经六十年的司机,岳父去世时在殡仪馆撞见惨死的驻村干部,就是在遇害于伽师五乡。
  塔县至喀什,是南疆最为混乱的客车运营线路。
  塔县一夜冷雨,清晨九点依然没有停歇。宾馆老板告诉我的回喀什的客车车票九点出售的消息,是完全错误的。事实上,在昨天下午不知道什么时候,客车车票已经售罄,虽然我昨天下午两次去客运站,虽然两次都没有遇见一位工作人员。但事实上是,五十五块钱的客车车票一张不剩,客车司机也断然拒绝了我加座的请求。客运站保安唯一期望的,就是我能搭乘车票一百二十块钱的越野车或者商务车。
  果然各自有各自的生财之道。
  每天只有一辆——最多两辆——的塔县至喀什的大客车,却总共有三十二辆之多的越野车或者商务车——另外有不计其数的私人运营的皮卡车,票价相同。无奈只有高价搭乘的是一辆老旧的国产越野车,司机是位汉人,他与他的弟弟是这三十二辆车中仅有的汉人,塔吉克司机九人,其余的全部是维吾尔司机。
  以前有更多的汉人司机,但是如今大部分已经将车与运营执照一并出售。原因各异。
  维吾尔司机曾经抱团拆台汉人司机的生意,但是却没有奏效。往返喀什与塔县的汉人众多,而汉人无疑都更愿意搭乘汉人司机的汽车。当汉人司机联手反制以后,维吾尔司机即便低价也很难揽到汉人的生意,所以不得不握手言和。
  今年因为游客几近绝迹,生意大为难做。当我们比九点半发车的客车更早出发以后,司机在接听朋友的电话的时候,连声说着:今天运气好。

  我是第一个上车的乘客,恰巧又遇着同车来的武威干部。一问之下,他也没有买到客车票,知道我的种种努力已然无效,也没有多费口舌地坐在后排我的身后。
  司机巧舌如簧地鼓动了一位漂亮的姑娘坐上车来。姑娘有些踌躇地等着微雨的客车站里,她希望司机车票能够便宜些,司机的说辞是:他是正规运营的车辆,永远是这个价格,即便是大雪天也不会涨价,所以自然也不可能降价。
  后来车走不远,说起因为昨夜的雨而泥泞的道路,司机夸张地说积雪两三米深的时候他也跑过。"两百四,不还价。"
  一位黑瘦的男人最后上车,坐在后排的正中。没有多说话,只希望能尽快赶回喀什,其他一切不问。
  司机祖籍河北唐山。祖父是村中的农会主席,后来遭国军逮捕,关押在驻军的炮楼里。解放军进攻的时候,炮击驻军炮楼,结果他的祖父也未能幸免,玉石俱焚。做为革命烈士的后代,他的伯父优抚从军。可是,因为他的伯父没有文化,在部队里几次无缘提干,于是决定退伍转业。身在北京军区的他,希望能转业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因为家乡的饥荒已经开始,他的伯父希望能转业到衣食无忧的新疆,虽然背景离乡,但是那样可以活下去。
  到乌鲁木齐报道以后,他的伯父被分配到师部驻喀什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三师。两年以后,一九五八年,他的伯父回到唐山,把他的妻儿,还有弟弟——也就是司机的父亲——一起接到了喀什。
  从此,就是六十年。

201406190111172760

  塔县是一夜的雨,可是在慕士塔格周遭的群山上,却是一夜的雪。来时还都裸露着山体的群山,忽然全部覆盖着雪顶,海拔仿佛徒然抬升了一千米。
  公路旁的布仑口河,也仿佛一夜进入了汛期。宽阔的河床里,雪山融水湍急而下。新建的布仓口桥一段,公路东侧的山体滑坡严重,泥石流冲入布仑口河,河道忽然狭窄数倍。
  四年前,河道被泥石流彻底截断,上流河道形成堰塞湖,淹没了公路。这一段的公路,已经四次改道,但是依然时常断路。塔县的百姓已经大有经验,一但得知道路中断的消息,马上冲进菜市场,采购一切可以采购的食品。第二天开始,菜价每天大涨,直到最后卖无可卖,买无可买。
  四年前最严重的断路,司机正在喀什。与塔县的司机联系好,有必须得回喀什的乘客,一百块钱,从塔县到路断处。然后下车,从西侧的山腰上步行通过堰塞湖区,由等候在对侧的他接回喀什,再收一百块钱。
  被以价格从来不变为由拒绝还价的姑娘,由始至终,一言未语。

  前半程,黑瘦的中年男人一直在昏睡。
  后来,烟瘾让他醒了过来。他的烟瘾极大,一天三包。虽然不抽烟的司机两次劝他不要再在车内抽烟,但他却置若罔闻。
  解了烟瘾,他忽然掏出手机,指着一张肤色极白的男人照片说:这就是我。我才来了三个月,你们看黑成什么样子了?!
  他是甘肃金昌人,随着做机械安装工程的沈阳老板在塔县赞坎铁矿工作。没有人问他收入,但是他还是愿意自己说出来:钱是真不少赚,但是太要人命了。
  赞坎铁矿,海拔四千九百米。
  司机说,他上次见着从赞坎铁矿下来的女人,才三十一岁,可是又黑又肿的脸,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要苍老二十岁。
  "这个地方根本不该有人住。"金昌男人说。
  今年被紫外线辐射得像卤过一样的他,实际只来了三个月,工资八万。去年做了七个月,一共赚了十六万。
  老板总是会拖欠些工钱,去年年低的时候,给了十四万,欠着两万,为的就是留住人,怕人明年不再回来。"有用的人死活不让你走,没用的人巴不得你走。"他自己总结道。
  这一趟回金昌,是因为老父亲病了,要回去照看一眼。老板给了两千块钱路费,其余的回去以后,需要多少,再从银行汇款。

  金昌男人从小就离开家,开始闯荡社会。
  一九八八年到一九八九年在北京开饭店,赚到了一万块钱,衣锦还乡,风光得很。后来开始做工程,结果前年一次亏本九十多万,不得已"才来这个鬼地方。"
  "还是打工好,没有风险。"
  最初他在阿勒泰的金矿,工资一万二。
  老板是江苏人,七十多岁,可是却不懂得享福,似乎工作就是生活的全部。每天早晨,戴着矿灯下矿检查,矿上买着十几辆车,他却不坐,只是步行着走到矿上,检查完再步行回来。
  和工人吃一样的,穿一样的,什么也不讲究。
  工人如果遇着事情,需要钱,没有问题。有一次谁家里出了事情,想要先支五万块钱,老板二话没说,银行卡里打过去七万。
  只要人不走。
  "那个老年人,确实是不错的一个人。"金昌男人反复说,似乎于他之前说的拿工人不当人,连轴转着工作的老板完全不是一个人。
  "最吓人的是,"他说,"一个工人掉下竖井,就摔死在我面前。"
  第二天家属来,什么话也没有话,拿着老板赔偿的一百二十万走了。
  "还是有钱好。有钱能什么都能买到。人命都行。"
  说着话,他刚上大学的儿子不停地打电话过来,要钱。他告诉他哪张卡里还有三万,让儿子拿去先用。
  上大学,用钱多,要不他也不这么辛苦地出来做工。
  老婆还在山上,他这趟回家,最多一个礼拜还得回来。

  他问我是哪里人。
  然后他又点燃一枝烟,思索了一下说,矿上去年有三个安徽人。
  "干活也行。做人也行。"
  做矿工的,一个月九千块钱,他们坚持着整整干满了六个月。
  山上冷,所有人都是棉袄棉裤。拿到工钱的时候,三个安徽人激动得把棉袄都甩了。
  "里面的棉布都磨破了,棉花露在外面。"
  三个安徽人,最小的才十六岁。
  他说:"几辈子都不来了。"
  因为这两天我在塔县,我听着许多人和我说他们如何怀念塔县,怀念塔县的风景。
  四千九百米,帕米尔高原深处的风景,一定更美。
  有些人想念这风景,有些人憎恶这风景。
  我觉得他们说的一定不是同一个塔县。

  同车来的武威干部,入住宾馆的时候,登记身份证,老板讶异地说:"你是本地户口呀?"
  他仿佛隐藏着天大的秘密,虽然热烈地聊天,但是由始至终没有一句是关于自己的。
  他其实已经是新疆人,说着完全没有武威口音的新疆普通话。
  同样做为新疆人的喀什司机,对现在新疆人在内地受到的歧视大为不满。司机有一个朋友前些日子去北京,被要求先去附近的派出所登记身份证,这让他大为光火,宁可不住也没有去派出所,而是在新疆驻京办事处找到一处无需如此的宾馆住下。
  "再也不去北京了。"他说。
  一夜的雨,公路上时常有塌方与泥石流,加上往来不断的加长载重卡车,堵车与车祸不断。
  看见每辆不遵守交通规则的汽车,司机都会远远地认定那是一辆"巴郎子"在驾驶的汽车,虽然他自己也时常如他所痛骂的那些人一样在堵车时在逆向车道见缝插针。
  如果那辆违章的汽车驶进时,驾驶员是一名汉人,他立刻又会认定那必然是一位河南司机。
  武威人坚定地附合着,因为他对同为新疆人的地域歧视与优越观极有认同感。司机坚定地认为内地人都是软弱的,都不是男人,比如发生在某地麦当劳餐厅里的女人被邪教团伙殴打致死的事件,他认为这种事情绝对不会发生在新疆。"看见有人打女人都不行。"新疆人一定会出面制止并且打死施暴者的,他说,"我们的车上都有家伙,如果看见恐怖份子在街上行凶,我们新疆人一定会抄家伙上。"
  司机并且引例反证,说曾经载过一位苏州游客。——这三年来,司机经常包车给一些远道而来南疆摄影的游客,一天一千块钱的车资,让他觉得这是更好的生意。他盘算着,有可能把现在这辆八年跑了一百万公里的旧车买了,再买辆新车,专门做包车给摄影游客的生意。——他用他以为的苏州话,其实是从电视小品里学到的那种代表上海人的南方口音模仿那位苏州游客莫须有的原话:"我们苏州是没有男人的。"
  不时的,他仍然为新疆人在内地所受到的歧视愤愤不平。

  我已经不再加入他们的谈话,甚至金昌男人对他们的言论也很是不以为然。
  在沉默中,我懊悔的是我之前不应当与他们争论。争论往往不会让事情向好的方向发展,事实上往往恰恰相反。
  司机与武威干部说起应当与日本开战,因为有俄罗斯的支持。引起争论的是我的插话,因为我曾经去过俄罗斯,我说俄罗斯似乎并不像你们以为的那样好,中国人在俄罗斯的境遇也很糟糕。
  这让武威干部几乎瞬间出离愤怒,他说俄罗斯早已经不再是苏联,而至于那些在国外的中国人,"死了活该,谁让他们出国的。"
  司机引为经典,大加赞赏,金昌男人叹息连连。
  我说如果按照你们的逻辑,那死在新疆的汉人岂非也是死了白死,因为"谁让他们来新疆的。"
  "那不一样,新疆是在中国。"
  金昌男人最后的辩白意思是,有些人是单位派出国的,或者外交人员,他们也不是自己要出国的。
  武威干部闻言修正了他的观点:"那他们不一样。自己出国的,死了活该。"
  忽然间,我觉得在莎车阿勒屯公园里的那份冰淇淋,也许我应当吃下去的。

  客车过乌帕乡,以及到喀什以后,事情忽然有了两次戏剧性的转变。
  第一次。司机说起他八年前开始跑喀什与塔县这条线路之前,还跑了三年的长途货车。因为往返内地,必经甘肃,所以对甘肃大有批驳。因为在古浪被一位年轻的汽修店老板趁火打劫地要走六百块钱,他认为古浪以及古浪所属的武威人都是坏的。
  他确定无疑地定论:"在甘肃,武威人是最坏的。"同为甘肃人的金昌男人,因为熟悉,随口附和一句道:在金昌他们都称武威人是甘肃的河南人。
  "又穷又坏。"司机开始历数他对武威人的种种他自为绝不会是歧视的评价。
  我回头问武威干部:"来的时候,你不是说你是武威人吗?"
  武威干部"呃,呃。"地支吾两声,然后再也没有说话。
  第二次。在停在喀什步行街,武威干部准备下车。下车前,大家把车资交给司机。司机一阵手忙脚乱,等着他找零的空当,金昌男人问身边一路一言未发的姑娘:"你是哪里人?"
  姑娘回答说:"河南人。"
  司机终于感觉到尴尬,找零给姑娘的时候,讪讪地解释道:"其实哪里都有好人的。"
  "啊,我也算是半个河南人的。我爸爸是河北人,我妈妈是河南人,也是驻马店的。"
  姑娘笑了笑,没有再说些什么,下车走远。
  我本想一同下车,司机告诉我喀什南站就在他回家的方向,他一直把我捎过七里桥。告诉我一定搭一辆疏勒回城的蓝色出租车,或者是已经载客的喀什出租车,因为这样只需要给五块钱就可以到喀什南站。而空着的喀什出租车,一定会要十块钱。他反复嘱咐,已经开始落雨,就像是在清晨的塔县,不再言辞激烈的司机,也像是在清晨塔县落雨的汽车站初见时的那样,平静而友善。
  如果我们没有放纵自己厌恶别人的时候,我们也不会变的像我们自己所厌恶的那样令人厌恶。

  伽师县城,与暴力恐怖事件频出的伽师乡村,迥异如两个世界。
  出伽师客运站,沿着称之为古宰尔西路的省道一路向东,繁华出现在大十字。而无论僻静与繁华,街边始终混合着维吾尔与汉人的商店,路上始终并肩行走着维吾尔人与汉人。不像在其他县城,僻静处,几乎见不着汉人与汉人的店铺。
  唯一不便的是,因为不在交通干线上,伽师县城的宾馆很少。直走到大十字,才见着两家,气派不凡,于是又特别的贵。
  索性住在条件简陋的招待所里,并不是自入南疆以来最便宜的住宿,却是自入南疆以来最糟糕的住宿。
  老板是甘肃人,武威男人与兰州女人的结合,孩子只有两岁,对于一切问题,只回答以"嗯?嗯?"
  一楼昏暗的接待室里,坐满了维吾尔人,男人女人,一起抽着烟,就像是闭在金昌男人又续上烟的汽车驾驶室里。
  从楼上下来的,还有涂着雪白粉底的中年女人,视线飘忽地打量所有人一眼,然后挺胸抬头地走出门去。
  一同进来的,是两位穿着相同工作服,戴着安全头盔的工人。从前台拿过钥匙,一起走上三楼,推开房门,屋里凌乱地载满各种杂物,看来是长期租住于此。
  三楼是客房的开始,整个二楼是某家饭店的后厨,巨大的鼓风机让楼道里五味杂陈,炒菜的油香与洗手间的腥臊。

  大十字迤北,是伽师县城的夜市。
  食物与蔬菜延伸进夜市向东的一道窄巷里,走出去,伽师大清真寺赫然就在巷口的旁边。穆斯林们正从左右三三两两地走来,清真寺的正门洞开,一眼可以看见礼拜堂前檐廊下礼拜着的人们。人们进进出出,完全无视我的存在,只有街边候客的年纪很老的白胡子三轮车司机,向旁边坐了坐,拍了拍身侧空出的座位,让我与他并肩坐在那里,然后载我去我想去的地方。
  从于田以后,搭过那么多次维吾尔的电动三轮车,还是第一次有司机让我与他同坐在驾驶座上。我很想去哪里,照顾一下他的生意,可是我实在又不知道要去哪里。
  我觉得,即便是我越过虚虚地阻挡在清真寺门外的甚至只有脚踝高的围档,然后坐在清真寺的门廓下,也不会有人管我。这与我在皮山、莎山与喀什的感觉,又是迥异如两个世界。
  没有神色严峻的守在门外的穆斯林窥视着我,大家自顾自地走来,自顾自地礼拜,自顾自的离开。
  很难想象残忍的暴力恐怖事情会发生在伽师。
  可见,南疆县城与乡村的气氛,实在也是迥异如两个世界。

  夜市里渐渐开始热闹起来,街边的摊贩越来越多。
  涮肚。敞口大铁盆里,浸泡在飘浮着辣椒油的调味汤汁的羊肚串。一串上三四块大而厚实的肚皮,拈起一串来,在铁盆正中滚烫的汤汁中涮热。案子上还有几只铁碗,可以舀来汤汁,就着肚串一同大嚼。
  一串羊肚,一块钱。
  如里码在盘子里,北京一份爆肚的价钱,大概可以吃上十倍的羊肚。
  烤面筋、烤肉串、羊杂碎、羊蹄儿、酸奶,以及伽师著名的伽师西瓜。
  我甚至觉得我今天一餐未进,冥冥之中就是等着伽师这场盛大的夜市。

201406190111463225

201406190112026817

  嚼羊肚,捋面筋,吞羊杂,啃羊蹄,喝酸奶,嗑西瓜。
  最后在一家馕坑肉店坐定,要两大串馕炕烤肉,一只在羊肉包子笼屉里蒸热的馕。
  找着的这家,食客最多,维吾尔人已经坐满了里屋,汉人也不时过来要上半斤馕坑肉,打包带走。生意极好,兄弟四五个忙作一团,烤肉的,擀面剂子的,包包子的,蒸包子的,端菜倒水的,收钱结账的。
  甚至七八岁的孩子,也要不时打打下手。得闲的时候,自己空口吃着一只馕,大概就是晚饭了,其他什么也没有。
  与伽师这家馕炕肉店比起来,库尔勒北站旁的馕炕肉,简直在记忆中不堪下咽了。

  2014.06.19 01.13 新疆喀什地区伽师县胜利路 商贸大厦招待所

Source

Shop Amazon Gift Cards - Perfect Gifts Anytime

相关日志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