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21日星期五

墙外楼: 區家麟:今日澳門,明日香港

墙外楼
网络热门话题追踪 
Grow your customer base.

Start a lead gen campaign on LaunchBit and cost-effectively grow your company today!
From our sponsors
區家麟:今日澳門,明日香港
Feb 21st 2014, 00:47, by 墙外仙

澳門記者怒氣爆發,連續第二封公開信,揭露澳廣視新聞部自我審查例子。權貴透過控制新聞部主管,利用日常新聞運作規律,按主旋律操控新聞內容與重點、宏觀調控記者人事與升遷,就是這個年代陰乾的手法。

署名「一群堅決反對新聞審查的澳廣視前線編採人員」,舉出三個例子,說明澳廣視自我審查手法。

(1)
「舉例說,曾經有主管口頭指示:如果文字記者追訪高官,攝影記者大可不必跟著追。當然,如此荒謬的指令,絕大部分員工都不會理會。」

解說:這就是所謂的「劣勝優汰」,一些不盡責、hea做、識時務的人、關鍵時刻「不跟著追」的人,在這環境下,在主管眼中是正確做法,這些人當然成為受器重的一群。

(2)
「為甚麼有些團體向政府或部分機構抗議、遞交請願信,或召開記者會批評時政,總是會被安排在晚間新聞最後一節播出?而大部分更是以三十秒極短的篇幅報導?當然,部分團體提出的議題,新聞價值的確不高,以這種手法處理並無不妥,可惜一些極具爭議性而又重要的政策議題,只要是由非建制團體提出的,新聞部還是會刻意淡化。可笑的是,有時部分建制團體就同樣議題提出的批評,比起非建制中人更激進,仍能受到編採上的重視。這不是自我審查,是甚麼?」

解 說:這就是「人有我有」的手法,淡化反對派的意見,但又不致於完全滅聲,在一些不重要的時段,隨便提提,外界質疑時,就話:我有播出,沒有偏頗。明眼人一 看就知,報導的長度、播出的時段,直接與觀眾人數與注意力有關。傳媒愛標榜自己中立客觀,實際上題材之選材,出街之方式,傳媒不可能無立場。以上手法,亦 見到「雙重標準」,有權有勢建制派,說話往往特別大聲,佔新聞顯要位置;反對派在電視,有機會大大聲佔主要篇幅時,往往就盡播掟蕉講粗口,令人覺得反對無 理,絕少細析掟蕉的理據。這些陰招,香港傳媒更擅長。

(3)
「再者,非建制團體提出一些具新聞價值的議題,被安排採訪的卻往往是新記者,新記者是否真的有足夠經驗來掌握這些複雜的議題?能從千絲萬縷的政策中理出清晰的思路?最終有些最惹火或涉及權貴的新聞,連清晰表達的基本要求也達不到,卻又被認為是新記者能力不足。剛剛也說,一個記者需要長時間歷鍊,打個比喻:試問怎能把一個剛考到車牌的新手投進賽車場,並要求他取得佳績?新記者充滿熱誠、嚮往進步,卻在不知不覺中被用作「河蟹」的工具。」

解說:這個手法,叫「自我弱化」,很多傳媒不認真培訓記者,事出有因,正是因為他們不想見到認真的記者;一些傳媒愛聘請新人,不重視舊人,因為新人經驗淺,易受操控。老闆深知,記者經驗越深、越投入、越容易「出事」。

還有一點值得注意,昨天公開的這份澳廣視員工信件,在澳門傳媒回響甚少。翻查wisenews記 錄,黨報《澳門日報》只有一小段,而且顧左右而言它,其餘多份報章,引述簡單,亦不錄重點,而且行文格式相似。這是澳門報業特色:報章雖然多,但除澳門日 報外,其餘極小規模,看似多元,實則多份報章都是同一群寫手,故風格字眼相似甚或相同,不足為怪。唯有兩份報章《市民日報》與《正報》,有較為點題、捉到 重點的報道,但聲音微弱,只能泛起淡淡的漣漪。

澳門傳媒的滅聲大業,已功德圓滿,幫港滅聲,還會遠嗎?

20140201_161235
澳門,被權貴、錢財、旅客淹沒的澳門

相关日志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