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25日星期六

墙外楼: 黄章晋:大清的GDP与甲午战争赔偿

墙外楼
网络热门话题追踪 
Thousands of Free eBooks

BookBub brings you free & bargain national bestselling eBooks in the genres of your choice! Sign up now & join 1.5 million happy readers.
From our sponsors
黄章晋:大清的GDP与甲午战争赔偿
Jan 25th 2014, 14:22, by 墙外仙

近代中国是如何衰落的,最官方的版本,是清朝闭关锁国,西方列强打上门来,中国在割地赔款中逐渐落后于时代。似乎作为一个佐证,这些年出现一个被大量引用的说法,即清朝曾占据世界GDP总量的1/3。这个统计自然来自西方。关于此,一个较完整的表述是:"在中国清朝康乾盛世的鼎盛时期,1750年,即清朝乾隆十五年,中国GDP占世界总量的32%,几乎是1/3;直到1830年,即清道光十年,也是鸦片战争发生的前十年,中国已从康熙盛世的顶峰衰落,但GDP仍占世界总量的29%。在可以预见的21世纪里,清朝的GDP仍然是不可逾越的巅峰。"

正经的专家学者,自然不会拿这个当回事,但一些特别聪明的笨人就会拿这个不断联想,于是诞生了一篇奇文,曰《谁弄残了大英帝国》,作者卢麒元职业不详,但看其文章,显然是个宋鸿兵式的金融专家。

他这篇文章有两个非常强悍的总结(以下两段均为其原文):

一、历史跟英国人开了一个玩笑。一八四零年,鸦片战争爆发了。有一个叫大清帝国的肥大国家,竟然接受了英国人鸦片换白银的游戏。不仅如此,这个国家愿意提供堪比大英帝国年度预算的战争赔款。聪明的英国人再聪明也搞不明白,世界竟然还有如此美妙的"商业模式"。於是,英国人开始放弃在工业领域的激烈竞争。他们收取天量的白银,向全世界放高利贷,将工业帝国变成了金融帝国。很遗憾,这种"商业模式"有历史的局限性,无法复制,不可持续。

二、历史这一次要跟美国人开玩笑了。又一个肥大国家出现了。这个国家竟然接受纸币换资源的游戏。这一次,比鸦片战争还离谱。美国人不用去种鸦片,也不用派舰队,人家主动就将资源送来了。聪明的美国人与聪明的英国人一样,实在搞不明白世界上竟然可以有这样美妙的"商业模式"。於是,美国人只能拼命地印钱了。他们彻底放弃了在工业领域的竞争。美国人终于成为全球资本的提供者。又一个工业帝国变成了金融帝国。

这篇文章传播甚广,我这种无所事事的非专家闲着也是闲着,正好借他的文章澄清几个基本常识。

一、大清国是当年经济实力最强大的国家么?

原本,这个问题根本不应成为问题,因为鸦片战争以来的历史早就说明了一切,但现在不但有一个清朝GDP占世界1/3的说法,这位卢麒元同志还提出鸦片战争赔偿堪比英国年度财政预算的说法。这就不得不稍微较真一下了。

先说一下这位卢麒元同志说的鸦片战争的赔偿相当于英国的年度预算收入。

鸦片战争结束后,大清对英国的赔偿折英镑为600万英镑(2100万银元)。当时英国入侵中国的总花费,为100多万英镑,赔偿额为其实际支出的4倍多,但这个赔偿还包括商欠、行欠和鸦片本身的赔偿(鸦片款赔偿为600万银元),英国索取的战争赔偿,实际上只是保证其没有做赔本买卖而已,鸦片战争真正英国人赚到的一笔,是香港的割让。

当年英国与中国的财政实力对比如何?

事实是,1840年,大英帝国的年度财政收入接近9000万英镑,折成中国当时库平银,约为2.4-Two.7亿两,而当时大清帝国的财政收入则为4500万两白银,英国的财政收入约为大清的6倍,其年度军费预算正好与大清的年度财政收入相当。当时英国海军规模和实力可以是世界其他列强的总和,依赖的正是其雄厚的经济基础和国家财力。

不难计算出,《南京条约》大清向大英分4年交纳清偿的赔偿,比英国年度军费预算的1/3略高,与其年度财政收入相比,则远不足1/10。大清的赔偿怎么可能去养活大英啊?

大英帝国通过这种基本不赔不赚的战争,根本不可能发财。

当时,英国本土人口约为2万千,大清人口约为4亿。

但英国当时的GDP数字是否也和财政收入一样,是大清的6倍?当然不是。大清的GDP数字极有可能处于一个与英国相差不大的水准上。简单的说,如果一个以采集和狩猎为生的原始部落,每年可以猎获一千头鹿若干只野猪,采集若干吨野果子,这样的部落只要足够多,其经济总量依然是非常可观的,达到一个现代中型农场相差不远的水平,不算是难事。但是,一个完全处于自然经济的前现代国家,其社会可供政府吸取的财政资源是极为有限的,因为其生产能力极为低下,全社会创造的财富用于国民维持生存所需后,基本就所剩无己。这些部落加一块儿,虽然GDP可观,但可提供的剩余物资则远不如后者。

对一个处于自然经济为主的前现代社会,计算其GDP总量是无意义的,因为其财富积累和可供交换的剩余物资可以忽略不计。仅就从财政角度来说,在鸦片战争时期,一个英国人的贡献能力相当于120个中国人。

当时大英帝国的经济实力,几个数字或许可以增加一点直观印象。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英国每年的海外投资总额达到了2亿英镑的规模,其本土的煤炭产量已达到千万吨规模,其生铁年产量已达百万吨规模,钢产量达到十万吨规模,它的经济实力与我大清的差距确实不是一般的远。

二、战争赔偿能让一个国家因此发达,让另一国家从此落后么?

一个常见的说法是,西方国家是靠对外掠夺发达起来的,但问题是,瑞典、瑞士、挪威、芬兰、奥地利、意大利、加拿大、澳大利亚等一大票国家根本没机会参与对外掠夺,它们一点不比那些疯狂对外扩张的国家更穷,甚至比起西班牙之类的老牌殖民国家更富有。而沙俄这个扩张最凶狠的国家,一直就是欧洲最落后的。

被中国人认为是通过战争发财的典型,毫无疑问是日本。没错,日本在甲午战争时,真正捞到了一大票赔款,远远超过其年度财政收入。我们先不说这笔钱对日本的实际贡献有多少,先只讨论一个问题,战争赔偿能让一个国家因此发达,让另外一个国家从此落后么?或者换成一个几乎被公认的结论:甲午战争的巨额赔偿葬送了中国的现代化,造就了日本的现代化,果真如此么?

我们不妨拿一个与中日高度相似的案例做比较。

在中日甲午战争之前的1871年,普鲁士与法国爆发战争,法国战败,被迫向普鲁士支付50亿法郎的战争赔偿,这笔款子折中国的海关银约为7.2亿两,3年内清偿完毕。普法战争前,法国的年度财政收入约20亿法郎,普法战争时期,法国人的赔款与其支付能力,即赔款总额与年度财政收入之比,与我大清甲午战争时期刚好完全一致。

如果一笔巨额赔偿导致战败国从此现代化发展进程被中断,那么法国就会在普法战争后就会变成一个二流国家甚至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但法国并没有因此被德国"绞杀",而是很快恢复元气,依然是欧洲一流列强,四十年后,依然有资本与德国狠狠打一仗。而德国在普法战争后的强大,不是来自赔款,而是来自民族统一,其人口、国土面积迅速翻倍,在总量上一举超过法国,但在人均上,战争前后没有什么变化,德国工业技术水平与法国工业技术水平始终处于旗鼓相当的水平。

回过头来看中国和日本。其实,有没有甲午战争,我大清都会迅速拉大与日本的差距,甲午战争之前,日本维新的时间短于我大清洋务运动的改革开放,但日本在工业技术上迅速超过中国,大约可视为真正的资本主义与中国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的必然差别。中国当时洋务运动的所谓近现代企业,全部是官办企业,比我们今天的国营企业效率要低得多,因为我们今天的国企老总好歹还是内行,而当时几乎全部是不懂任何经营的官员在管企业,不但产品质量低劣,价格还比进口的更贵。

甲午战争,日本军费开支2亿日元,获各种赔偿3.4亿日元,除了造一家钢铁厂外,全部用于扩军,因为要应付沙俄,果然10年后就用上了,日俄战争,日本军费开支17亿日元,很大一部分靠在英国证券市场筹集,但这次战争却是一分钱赔偿没拿到。如果按照战争赔偿致富说的逻辑,这么两场仗算下来——日俄战争几乎是甲午战争的必然延续,日本完全是做了一笔赔本买卖。中国史学家说日本拿拿笔钱干这干那,导致工业起飞云,在日本史中似乎未得相应佐证。

日本侵华和占领东北也差不多,我们说日本人掠夺了我们多少矿产资源,但日本留下的东西远比它能抢走的要多(战争破坏因素除外),尤其对当时的中国来说,工厂、技术人员实在要比地下的矿产更值钱。

至于甲午战争后,中国国门洞开,因此日本人的工业摧毁中国民族工业这种调调,只有相信完全斯大林主义经济学的人才会坚持。马关条约其中一项是双方成为贸易最惠国,中国同样可自动享受英美与日本签订的种种贸易权力,如果当时中国的体制与日本一样,即便工业技术稍微落后,也不存在被日本摧毁一说,就如今天的中日经贸,中国技术落后于日本,但并未发生日本工业彻底摧毁了中国的工业,看上去相反,是中国迅速缩小了技术差距。

有意思的是,甲午战争后,中国知识分子们普遍认为,日本的迅速崛起,不是因为中国在战争中败于日本,而是制度差距的必然,反而是在今天,日本因为甲午战争才成了爆发户,而中国则因为甲午战争而葬送了现代化,这种观点成为主流,我们今天的智识,比大清时还不如。

其实,甲午战争以及所获赔偿对日本的经济贡献,相当于日本实施了一次史上最凶狠的凯恩斯主义,日俄战争亦然。这种凯恩斯猛药推的效果,其实只要稍稍看一下历史数据,就不难得出自己的结论:日本真正经济高速发展时期,恰恰是不再有了这种凶狠的凯恩斯主义的战后。

相信战争掠夺可以让一个国家富裕,和相信抢钱可以发财致富一样,看上去抢钱比正经做生意来钱更快,问题是,这个世界上当今的富豪,可见过有谁是靠抢钱发达起来的?即使是窝在三不管地带的毒品大鳄,其财富也没一个能与正经做生意的相比。地下丰厚的自然资源,同样从来不会给一个国家带来想当然的财富,倒是被地下财富葬送了机会的国家可以举出一大把,这个现象标准说法叫做"荷兰病"。受《环球时报》和CCTV影响的中国受众,会坚决地认为,美国打伊拉克是为了伊拉克地下的石油。其实这个说法检验真伪很容易:1、美国的军费支出得从伊拉克白采多少年的石油才能捞回成本?2、为什么是中国的石油公司在那里疯狂投标中标开采石油?

顺带说一句,其实西方早期殖民帝国在海外搞殖民地的具体做法是重商主义的,与中国今天国有垄断企业海外扩张差不太多,多是特许垄断 经营而妨害自由贸易的,它给殖民帝国本身带来的财富增益是非常可疑的,拉长历史时段来看,或许可以认为完全得不偿失,就像中国垄断国企在非洲扩张,并不给中国人民带来任何福利增益一样。当然,这应该是另文专述的话

link to Chrome web store

相关日志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