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年末,债务清查的靴子终于落地了。
审计署12月30日发布了全国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全国各级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206988.65亿元,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29256.49 亿元,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债务66 504.56 亿元。
实有债务和或有债务合计高达30万亿,超出预测高限。从结构上看,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负有偿还责任债务中所占比例分别为47.4%和52.6%。若将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按照19.13%、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债务按照14.64%的比率折算,政府需要偿付的债务大体在22万亿。
全国政府负有偿还责任债务的债务率为105.66%,对或有债务发生概率匡算后的总债务率为113.41%,低于国际参考标准。
审计结论是,债务风险总体可控,但有的地方也存在一定的风险隐患。
相对而言,中央债务违约风险小,除了铁路总公司可能出现偿债困难外,其他债务风险可控。由于铁路建设具有战略意义,铁路改革也刚刚开始,因而中央政府会确保铁路债务支付安全问题,而地方债务可能出现偿债困难。
地方政府债务存在的主要问题不少,主要是,
一,增长速度快,省市县三级政府实有债务比2010 年底增加38 679.54 亿元,近三年平均年增长率达20%,县级政府债务增长率更高达26.59%。
二,以银行贷款为主。银行贷款、BT、发行债券是政府负实有债务主要来源,其中银行贷款占比五成以上。
三,偿债期限短。债务集中在5年内偿还,不考虑2013年下半年偿债情况,未来两年为还债高峰期, 2014 年还债比例为21.89%,2015年和2016 年分别占17.06%和11.58%。
四,对土地出让金依赖严重。截至2012 年底,11 个省级、316 个市级、1396 个县级政府承诺以土地出让收入偿还的债务余额34 865.24 亿元,占省市县三级政府实有债务余额的37.23%。
五,还债压力行业集中。主要集中在还贷高速公路和取消收费政府还贷二级公路。
六,违规严重。
对地方债务问题的主要看法是,以融资平台为主体的债务在较短时间内进入偿还期,由于项目收益周期长,地方政府更多需要依靠土地出让金偿还债务。若爆发地方债务危机,实际就是银行业危机。
2014年或是风险集中释放的一年。除了到期债务比例较高外,经济环境也不利于偿债。在通货膨胀压力无法消解情况下,货币政策需要趋于中性。同时利率市场化提速,汇率改革和资本市场开放都在加速。如果这些改革产生叠加效应,再考虑美国退出QE可能,会导致流动性偏紧,利率水平走高。在这种资金供给环境下,不仅融资成本高,而且资金获取困难加大,这会考验地方政府偿债能力。县级政府债务增长规模快,其偿债能力更要经受考验。由于县级基础设施收益慢,继续依靠高地价来聚集偿债资金的能力也在下降,因而确保县级政府债务安全,可能是地方政府主要应对之策。另外,出现偿债困难的可能是经费补助事业单位和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这两种债务主体几乎没有盈利能力,需要财政补贴度日,这两块债务余额合计达到2万亿。
中国没有地方政府破产机制,因而为避免出现大规模支付危机,省一级政府需要通盘考虑市县乡政府债务安排。中央政府出面直接消化地方债务的可能性不大,因为这会产生道德风险,进一步刺激地方政府举债,因而由中央政府出面做出一系列制度和政策安排,是避免地方债务危机的现实方法。不久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提出,把短期应对措施和长期制度建设结合起来,做好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各项工作。
目前地方债务主要焦点是如何避免出现短期违约,地方政府偿还债务的主要方式包括:预算安排、债务展期、出售资产。
其中预算安排中,财税改革是远水解不了近渴,短期主要还得依靠土地财政。37.23%的实有债务是靠土地出让收入做偿还担保的,因而继续出售土地,依然是满足在全口径预算内偿还债务的主要方式。这也要求,2014年的房价和土地价格需要保持稳定,否则会直接影响到地方债务偿还。如此看,无论是房地产调控政策,还是房地产税立法,都可能顾及地方债务风险。这样判断,即便2014年房价上涨势头得到遏制,也不会出现房价拐点。政府对房地产行业的基本政策依然与2013年一致,即抑制二手房交易,刺激新房投资和销售,帮助地方政府继续高价转让土地,获得偿债资金。
债务展期要靠资金池运作。债务安排不可能由银行直接进行,这会形成客观上的技术违约,同时融资平台更是主要融资主体,占债务构成40%。地方政府实际通过融资平台形成资金池,填补资金缺口,确保资金链完整。审计署的报告也透露出这一点,报告称,各地按照国务院要求,通过增加注册资本、注入优质资产、改制重组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等方式,提高融资平台公司的资产质量和偿债能力。提高融资能力的目的就是解决偿债问题,而平台融资也需要良好资金环境,这需要货币政策支持。
再有就是出售资产。目前地方债务形成大量基础设施基础,这部分资产拥有长期受益,但短期无法提供现金流。因而,适当将竞争性行业和基础设施的优质资产公开出售,即可解决流动性不足问题。国有企业改革全面启动,可谓一箭双雕,既可以实现混合所有制,提高国企治理水平,也可以化解债务风险。2014年,地方国企重组或是资本市场热点。
就中央政府而言,在货币环境方面需要加以配合。在金融改革加速条件下,避免债务危机是重要决策基础。因此,适度保持货币增速就是迫不得已的选择。考虑到外汇占款可能继续下降,中央政府会把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作为备选政策工具。
目前央行也存在两难选择。单纯靠公开市场操作解决不了流动性不足问题,而如果直接降准,则又担心再度推升物价预期。因此,2014年货币政策动态调整可能性较大。确保不发生债务危机,当是货币政策重中之重。
债务危机大规模爆发可能性不大,但债务的最后买单者仍然是纳税人。出售资产就是卖掉公共财产,如果增加印钞,是收取通货膨胀税。而继续维持高房价,目的就是维持高地价,最终通过掠夺居民财富来获取土地转让收入,购房人实际成为地方政府债务买单者。
熬过两年,地方债务危机基本可以化解。考虑到这种情况,三中全会提出的经济改革,在明年不会碰硬骨头,而是做好基础性工作。维持短期经济稳定,比追求长期改革目标更现实。
从长期看,建立合理的地方政府举债制度,改变政绩观,削减事业单位,都是降低地方债务风险的重要举措。
本文免翻墙链接:谷歌镜像 | 亚马逊镜像
相关日志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