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品市场几年前虽经历波折,但如今再度红火。艺术品门户网站雅昌艺术网(Artron)的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艺术品成交额首次超过美国。 2013年,中国艺术品成交额达570亿元(725亿港元)。
但这期间经历了不少起起伏伏,当中以2012年的市况最差。据中国拍卖行业协会(CAA)和国际艺术网站Artnet表示,2012年中国仅举办788次拍卖会,成交额290亿元,只有去年的一半。
CAA认为,2012年艺术品成交额偏低,是因为拍卖会提供的艺术品仅有半数最终售出。这是由于许多买家质疑拍卖品的真伪,拒绝付款。 2011年5月,齐白石1946年的水墨作品《松鹰图》拍出创纪录的6540万美元。但《纽约时报》报道称,两年过去,这幅作品仍在北京一个仓库。中标者怀疑其为赝品,因而拒绝付款。
专门派发给汇丰银行客户的电子杂志《中国一周》(Week in China)解释说,除担心赝品外,当竞拍者同意以天价估值推高「庄家」收藏的特定艺术家的作品价格,往往也会出现付款违约现象。只要交易能让市场看似坚挺,哪怕最终流拍,有些拍卖行就对此置若罔闻。因此,一些艺术品就被一次次拿来拍卖。
路透社去年10月指出,一幅齐白石画作10年来被拍卖4次,价格从3万美元飙升至79.4万美元。
你或会以为这种现象会令买家坐立不安,但中国艺术品需求仍然强劲。原因何在?画家兼艺术评论家江因风接受《工人日报》采访时说,中国艺术品价格确实不正常。艺术品已成为洗钱和行贿的最佳工具。
送礼文化
《中国一周》解释说,中国的送礼文化推高了艺术品价格。商人购买艺术品给官员送礼,拉升了艺术品需求。无论真伪,一件艺术品就为行贿受贿提供了一次机会,过程也不复杂。商人送给官员一幅画,后者亲属将画拍卖,商人再以高价买下,现金就流入官员口袋。与拎着一箱现金行贿相比,这种方法更加不露痕迹。还有更老练的手段,但这种手法比较典型。
真品?赝品?
不言而喻,打击可疑艺术品交易将损害整个行业,但没人知道有多少艺术品是真品。
对艺术品真伪的质疑一再出现,给整个行业笼上阴影,但艺术品市场仍不断扩大。中国艺术品交易不仅税率低于其他行业,而且没有参考价,艺术品账面价值可以上下变动,具体只取决于买家是谁。
最近发生的两起事件令一些人无地自容,也令苏富比陷入困境。其中一起争议涉及中国艺术收藏家赵泰来。他曾把许多文物捐赠国家。 《中国一周》称,赵泰来去年2月在香港展出中国著名水墨画家傅抱石15幅作品,但傅抱石的孙女傅蕾蕾称全是赝品。
傅蕾蕾在央视一个节目上说,任何人只要有最基本的艺术收藏鉴赏知识,一眼就能判定这些画都是赝品。赵泰来坚持这些画作经过专家鉴定,确是真品。上周,苏富比迅速发出新闻稿,坚称去年9月拍卖的宋代诗人苏轼书法作品是真品。
一名上海商人以820万美元拍得这幅书法作品,并要求上海博物馆鉴定,但上海博物馆称其是伪作。
尽管苏富比发布一份14页报告坚称其是真品,但买家现正寻求其他独立人士再做鉴定。
如今,艺术品交易的可疑把戏已引发中纪委关注。除赝品问题外,中纪委也不希望艺术品世界成为官员洗黑钱的渠道。
把艺术品作为礼物送给官员、从而买通关系的做法非常普遍,并已催生出一个新词:雅贿。内地去年对腐败官员展开更为广泛的调查,这个词上周甚至还出现在中纪委的官方报告中。
《中国一周》报道称,中纪委表示去年收到腐败举报195万宗,较2012年增加49%。逾18万党员受到纪律处分,至少31名高级官员正接受调查或被起诉。
内地去年落马的最高级官员来自石油领域和国家发改委。但在中纪委下属报纸《中国纪检监察报》上,也能找到前安徽省副省长倪发科案的报道。
《中国一周》报道称,倪发科2008年担任安徽省副省长后,分管国土资源工作,但未经当局同意,就出任安徽省珠宝协会会长。 《中国纪检监察报》称,倪发科收受的贿赂八成是玉石和绘画作品。
倪发科被捕后告诉调查人员,给后代留些玉石显得更高雅、文明,也更有意义。他显然注重品味。但更重要的是,玉石便于携带。他说,玉石和字画具有投资价值,容易存放。 「懂的人知道你有这样的爱好,不懂的人也不知道什么价钱。」
倪发科的收藏品很多,甚至还请一位商人朋友帮他建造一个展览中心安置赃物,掩饰他的所有权。但这个展览中心还没建好他就被捕。中纪委表示,调查人员还从他家中没收90幅画作。
倪发科并非个例,内地还有其他案例。据《中国一周》报道,中共党刊《求是》就此评论称,高级官员公开自己的爱好,等于是公开索贿。倪发科案是对这些官员的严厉警告。
《第一财经日报》指出,倪发科案被如此广为宣传很不寻常,尤其考虑到此案仍处于司法诉讼阶段。报道认为,中纪委「剑指」雅贿,意在震慑腐败官员。问题是,腐败官员被捕并遭没收赃物后,那些赃物及收益究竟是如何处理呢?
本文免翻墙链接:谷歌镜像 | 亚马逊镜像
相关日志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