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27日星期一

墙外楼: 已成“鸡肋”之势的政法委

墙外楼
网络热门话题追踪 
Eco-Friendly Mattresses

We're committed to presenting a line of sleep products that have a minimum impact on both your pocketbook and the environment. Visit us today!
From our sponsors
已成"鸡肋"之势的政法委
Jan 27th 2014, 01:06, by 墙外仙

随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和"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的成型,习近平和李克强所主导的权力体制基本建立。新的权力体制,对于过去十多年来的党政权力结构有诸多调整。而其中,针对政法委系统的调整,从十八大中央政法委书记未入政治局常委到现在,已经非常明显了。
自从1958年6月8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成立财经、政法、外事、科学、文教小组的通知》开始,在毛泽东主导之下,为了提升政治局和中央书记处的权力基础,中共所推行的一套"小组"治国模式,日渐成为主流。在中国的党政权力结构中,党委所领导的各个"工作领导小组",是权力的"里子",有最终决策权;而政府所领导的部委,是权力的"面子",其实只是负责执行党委的决定。到现在,在中央政治局、书记处所领导之下的各个工作领导"小组"或"委员会",大概有三四十个之多。

从最初的"中央政法领导小组",到八十年代的"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作为中共党内众多工作领导"小组"中的一个,与其他"小组"相比,并没有太大的不同。但是随着所谓"维稳"问题的严重化,中共又设立了"中央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中央综治委),与政法委"一套班子,两块牌子"。整个政法系统的工作中心,从过去的法制建设,转向了维稳管理。而政法委的权力范围,也因此获得了大幅提升。

这种转向有其历史基础。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飞速发展的过程中,社会矛盾也日渐激化。到了九十年代后期,因为各级政府大力推行从香港学习的"土地财政"方案,遍及全国因征地纠纷而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出现爆炸性增长。这成了中国所谓"维稳"问题的核心。为了对付这些群体性事件,中共进一步加强暴力部门的统一协调性。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法委,以"维稳"的名义,控制或者指挥着各级公安、法院、检察院、武警和安全部门。

政法委权力在2002的十六大上,登上顶峰。中央政法委书记进入中央政治局常委行列,成为最高决策层。本来按照林彪的说法,"笔杆子、枪杆子,夺政权靠这两杆子"。中共传统"统治术"中,作为"笔杆子"的宣传部们,和作为"枪杆子"的"军警宪特",是政权最重要的工具。但随着专职政法委书记和中央文明委主任进入常委,在常委集体领导的机制之下,"工具"与"党中央"不再是一个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而本身就成了"党中央"的一部分。这样,专职政法委书记和中央文明委主任,在对政法系统和宣传系统的操控中,获得了几乎不受节制的权力。这又构成了2012年的十八大,中共在五年一度的全国代表大会上,决定将主管政法委和宣传口的专职领导踢出常委行列的原因。

针对"笔杆子"的改革,我们以后如果有机会再做议论。针对政法委的调整,显然并没有止步于十八大。现在随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和"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的建立,政法委的权力还将遭进一步分解。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之下,又有六个专项小组,其中包括一个"民主法制领域改革小组"。根据参加全面深化改革小组第一次会议的名单分析,中央政法委书记、公安部长、最高法院长以及最高检检察长,应该属于"民主法制领域改革小组"之内。这意味着,法制领域的所谓"改革",以后将不再由政法委主导,而是统一在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之下。

而"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的具体常委和委员名单,现在虽然还没有公布。但是根据国安委"统筹协调涉及国家安全的重大事项和重要工作"的性质,以后涉及武警、公安部队以及隶属于军队序列的五万人应急救援部队的使用,肯定也将由"国安委"主导,而不再由负责维稳的"政法委"主导。随着"国安委"内部设置的更多细节披露,"国安委"对于"政法委"的影响,肯定将不止于此。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在十八以来的党政权力结构调整中,权力受到分解的政法委,已经不可以与过去十几年相提并论了。但是根据中共的权力运行规则,以后也不会有什么具体的行动明确告知,政法委的角色要调整。只是,在客观上,政法委已成"鸡肋"之势。在某种意义上,今年1月7日至8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央政法工作会议",对于政法委来说,应该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

本文免翻墙链接:谷歌镜像 | 亚马逊镜像

相关日志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