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桌上朋友聚会,闲谈拉动内需话题。其中一位学者讲了个亲身经历的故事,说有次去北京参加个会议,经人介绍认识一位头衔大得吓人的"大学者",称是经济学硕果仅存的"泰斗"级人物,以专门研究中国内需问题见长,出了本专著精装本,标价一百多元。他出于社交礼仪,接受了这本宏著,随后翻看了目录跟开头几页,结果发现理论非常一般,道理浅显,对内需的理解和叙事仅停留在表面,或只在"内部消费"这个层次上。走的时候,他没有带走这本书,因为觉得没有必要去读它,带不来任何益处。
这几年,国人对内需一词熟悉的程度,绝对不亚于反腐倡廉的口号。这一桌人,有学者有商人,还有普通企业老板,大家对于这个话题不但都能置喙,而且还可以讲出点道道来,所以一经提起,反应热烈,七嘴八舌的。可是,在这位学者朋友未对内需进行综述之前,大家几乎也都认为内需就是消费领域那些事。
似乎并不奇怪,因为基层社会在不断地把内需引导至消费领域,通过反复宣传强调,还用实质性的行动来强化之,其中最持续的也是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例证就是家电促销活动,口号都叫"扩大内需买家电,政府补贴送上门"。而从事第三产业的那些人当谈及生意回落情况时,多也使用内需不足进行解释。连那些打工一族们通常在抱怨工资低消费高时,也说出好几个内需不足的理由来。
内需,其实是个经济学名词,百度上可以查到。它对应的是外需,外需就是出口需要,是外国市场的需求。如此一说,便知道其内容就不仅止于消费,应该包括国内一切能够促进消费和自身消费的领域,归纳地说,物质与文化的消费。
如此来理解,当年政府全面投入建设高铁,以及持续的城镇化建设等一系列大动作,都属于拉动或扩大内需的手笔。内需,不再显得神神秘秘。
但是,我们知道不管是什么举措、手段,都是为目标服务的,拉动内需的一系列做法是举措和手段,其目标毫无疑问是为了刺激经济保持旺盛的增长力,不让它萎靡下来。那么,经济增长又是为了什么呢?经济学的道理上说,是为了最大限度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求。狭隘的说,就是要满足无休止的要求:有了房子要别墅,有了汽车要保时捷,有了饭吃要山珍海味……
再看实际情况,不是说由于扩大了内需,更多人也都享受到了"最大限度的需求",有依据表明,中国到目前为止,仍然有上亿数量的贫困人口存在,贫富差距指数高居世界前位,原因在于百分之几的人掌握了百分之八十左右的财富,对世界经济学公认的"二八定律"加以颠覆了。而且从收入来讲,中下层老百姓工资收入还很低,赶不上CPI快捷的脚步,又严重缺乏社会福利保障的支持,经济增长并没有给带来实际上的双增长,相反还出现了"明升暗降"的结果,虽然收入有所提高了,但由于物价指数不断攀升,消费水平反而下降,或者是消费水平提升得过快、过猛,超前消费的沉重负担压得人喘不过气来,压力是相当的大。承受如此物质需要压力的时候,文化需求水平必然递减。
由此可见,拉动内需的一系列举措、手段,可能提高人们消费需求能力,但不是绝对。这就要去思考了,如何才能让更多的人因此获得利益上的实惠?
回顾这几年拉动内需的情况,其实我们所担忧的不应是内需不足的问题,恰恰是扩大内需造成的结构性的问题,以及扩大内需的同时完善分配机制的问题。扩大内需和完善分配机制无疑是一枚钱币的两个面,不可或缺了谁。就拿高铁建设来说吧,这一过程对扩大内需确实起了积极的作用,但同时由于投入过大,铁路背负了2万多亿的巨债,是个天文数字,最后自然是由全体老百姓替它埋单。高铁网络的密集和高铁速度,给出行带来了许多便利,也大大提高了时间效率,但这种实惠实际上被高昂的票价给抵消了,于是形成了一种华而不实的内需增长,违背了经济学意义初衷。
中国人口13亿,地大人广,是个天下最大的市场,也是个天下最大的生产基地,因而即使离开外需的支持,或者外需低靡的条件下,通过扩大内需、经营内需也照样可以让经济保持繁荣的持续性,并达到藏富于民的终极目的。我们可以从历史上找到这样的先例。譬如在宋代,几乎就是一个完全依赖内需的时期,但宋代的经济极其繁盛,有关记载说它的经济总量占全世界一半之多。但经济繁盛不能说明一切问题,某种情况下,经济繁盛可能意味着一个朝代的政治要由盛而衰,这大概就是为什么中国封建皇朝不因经济繁盛而长寿的最好解释了。因此,如果经济发展不能带动政治开明进步,相反就会加剧社会各种矛盾的尖锐化、表面化和白热化,而一旦这种矛盾演变为一场场大规模的动荡,一切经济成果将灰飞烟灭,复归于零。
所以我们拉动扩大内需时,不能不更加重视为它服务的政治要服从内需,要把政治结构看做是内需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进行设计,那种孤立起来的只抓内需不动政治,只顾着研究和出台关于扩大内需的措施、手段,罔顾政治跟进的配合,没有过多微观政治的精深反思,和宏观政治的科学设计持续给力,注定要出现内需扩得越大越是加剧社会分配矛盾的结局。相信无论是谁都不愿意看到一切努力将化为乌有,落下吃力不讨好的身后名。
Shop Amazon Gift Cards - Perfect Gifts Anytime 相关日志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