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12日星期四

墙外楼: 中国,去他的杠杆

墙外楼
网络热门话题追踪 
Real-Time Web Marketing

Learn how marketers like you are using real-time web personalization to drive engagement and conversions. Download today!
From our sponsors
中国,去他的杠杆
Dec 12th 2013, 02:30, by 墙外仙

王伯达

据中国媒体报导,被称为「9号文」的《商业银行同业融资管理办法》预料将会在近期发布,并于明年2月实施。这样的讯息发出之后对于金融市场产生多方面的影响,例如国债利率创下新高、同业拆款利率的急涨、银行房贷停贷等等特殊现象,其实都与这个办法脱离不了关系。

简单的说,市场资金开始紧缩,中国,正在去他的杠杆。

中国银监会在今年初便表示,被称为「影子银行」的理财商品将会是今年监管的重点。3月25日公布了《关于规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投资运作有关问题的通知》,也就是所谓的「8号文」,通知中明确表示商业银行理财商品总额的上限规定,投资非标资产规模不得超过理财产品总额的35%或总资产的4%,这样的做法让接下来的几个月,银行的理财商品确实出现了数量减少与收益率降低的现象。

理财商品的收益率远高过于一般存款的利息,这是因为这些商品所投资的标的多半是无法在一般金融体系取得贷款的项目,也因此才愿意付出这么高的利率来取得资金。而当银行的理财商品规模因8号文而受限时,为了因应市场的资金需求,新的融资方式出现了,就是今年初以来规模激增的「买入返售」这项业务。

所谓的买入返售,就是出资银行与金融机构按照约定先由出资银行买入金融资产,到期后再回售给金融机构的作法。举例来说,甲银行因为额度上限或其它原因而无法承作一笔授信,就找了信托公司成立单一信托并由这家信托公司来进行放款,而资金的来源则是由甲银行透过同业拆款给乙银行,而乙银行向信托公司买下这个信托资产,甲银行则是约定在到期后溢价买下这个信托资产。

中国一直以来都有着存贷比75%的限制,但甲银行若透过同业拆放的方式给乙银行就不计入贷款项目,所以就不会抵触存贷比上限问题;同时风险权重较高的信托受益资产也变成了风险权重较低的同业资产,这样则是可以美化银行的资本适足率问题。透过这样的方式,银行的贷放能力被大幅的扩大,当然,风险也随之增加。

9号文的内容即是要解决这个问题,目前的草案提出了三个限制方向:

单家商业银行对单一法人金融机构融出和融入资金余额不得超过该银行资本净额的100%。

单家商业银行对所有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融出资金余额不得超过该银行资本净额的25%。

单家商业银行对全部法人金融机构的融出资金余额不得超过该银行各项存款的50%。

银监会还计划限制同业贷款的期限在一年以内,并禁止在到期时进行展期处理。

这样的政策方向等于是限缩了同业融资的规模,而在正式实施之前许多的银行开始疯狂的扩张买入返售业务,这也推高了银行间的同业拆款利率,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在11月底开始大幅攀升,近期更在《同业存单管理暂行办法》推出下直逼六月钱荒的高点。

当同业拆款利率高涨时,以同业融资为主要资金来源的银行便面临了资金成本上升的问题,这么一来银行取得的资金就必须投向更高收益率的商品,而其它收益率较低的项目就面临了被抛售或规模降低的命运。这也是为什么中国国债收益率会在近月快速攀升,而银行则是开始出现房贷停贷的现象。

中国政府这样的做法自然是希望降低金融体系的风险,毕竟美国量化宽松退出在即,如果被动的让外部因素来紧缩资金,届时快速的收缩可能会让资金断链并发生更为严重的金融危机,与其如此,不如自己先紧缩资金,以逐渐的降低量化宽松退场后所可能衍生的风险。

但从另一方面来说,这对于正规从事同业拆借业务的银行或金融机构可能就不是正面讯息了。例如许多存款基础较为薄弱的外资银行就必须透过同业拆借来取得资金以从事放款或投资,而一些从事汽车贷款或租赁的企业,也可能因为9号文中的「单家商业银行对所有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融出资金余额不得超过该银行资本净额的25%。」规定,或着整体资金的紧缩而受到冲击。

这些金融业者今年因为冲刺前述的业务因此多有着相当优异的绩效,然而展望明年,除了内部的紧缩因素之外,外部的量化宽松退场也会成为重要不确定因素,9号文的推出会否引发新一轮的钱荒或更严重的金融危机,恐怕是明年初正式推出时应该要密切观察的。

Shop Amazon Gift Cards - Perfect Gifts Anytime

相关日志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