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小田
老陈来电系列(读了就明白钱荒问题了这事儿我会到处乱说吗?)
老陈来电第一篇
那天我正在家里面吃西瓜,突然老陈打来电话。
"田总,不好啦!银行间市场违约了!"
老陈在某金融机构工作,一直负责资金业务。
银行间市场都是信誉良好的大机构,怎么可能违约呢。我看了下日历,并不是愚人节。
老陈接着说:"怎么办?现在借个钱好困难啊,眼看我这池子开放日就到了,快给逼疯了。"
老陈口中所称池子,是他们建在表外,用来给企业放贷的资金池。这几年,银行信贷纷纷出表,将传统的存贷款业务,做成了一边低成本吸收资金(负债),一边通过各种金融工具(信托/券商资管/基金子公司)给企业放贷(资产)的所谓中间业务。这么一来,一不用计提风险准备金,二不受信贷额度限制,大大降低了业务门槛,规模飞速发展,赚了很多钱
低成本吸收资金有几种方式,其中一种就是借金融机构的身份拆借同业资金,另一种,就是发行短期理财产品。借的钱成本大概都在5%左右。他们的贷款放出去,很多都给了房地产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综合成本都在10%以上。中间的差价,基本上全被老陈所在的机构赚走了。这种借短炒长的业务模式,被认为非常具备竞争力,还曾在全系统推广呢。
但是这种模式运行起来,一个难度就是短期资金一定要跟上,不能出现流动性缺口。比如你放贷出去,资产端的期限是一年。借进来的钱,是要每个月还一次的。也就是说,你必须保证每个月都能借到钱换上个月借的钱的本金,不然就会产生兑付风险。一般来说,借个钱问题不大,首先是市场存量货币充足,一般情况下同业拆借点钱不是难事,无非就是多花点成本。换成理财产品,无非就是提高一下短期理财产品的收益率,5%卖不出去,提到6%还不行?所以这样一来,每次遇到问题,总有办法解决。但老陈这两天苦恼的,就不是这么简单了。
我说,老陈,别着急,慢慢来,说说看情况。
老陈说:田总。这几天,7天回购利率一度在7%以上,隔夜利率更高达9%。我们的产品根本没法融资啊。首先就是赎回的量大。我们之前给机构投资者的,都是5%的利息。现在他们一看利率上去了,纷纷要求赎回,量很大,我上哪儿找钱去?卖资产也没那么快啊。你看我钱很多都给开发商盖房子了,哪能说还就还。前面准备的应对流动性的方案,一遇到这情况全不好使了。说实话,我要是客户,肯定也赎回呀,隔夜拆借利率那么高,傻子才在我们这儿玩。但我现在又不敢提高客户收益率。我放贷出去的时候,利率都固定了,赚回来的钱都数得清楚,现在提高融资成本,我必亏无疑啊。
我说,那你们设计流动性应急方案时,怎么就没考虑到这点?
老陈说:我们有考虑。但没想到,今年6月份这么紧张。季末资金紧张一般我们都是有预估的,外汇占款下降、监管考核这些都是正常现象。就算是5月底、6月初的税费清缴,企业把钱都提出来,交给国库放在央行,那也是可预测可评估的。一般资金稍微紧张点,央行肯定会想个办法。可最近听说,央行好像没有发福利的意思。
我说,你看,还是没有加强学习吧。李克强总理之前在环渤海省份经济工作座谈会上不是说过了吗?要激活货币信贷存量。啥意思?重点说存量,实际上是告诉你,没增量了。你关键时刻跑去央行要增量,人家能给吗?太不政治正确了。再说了,老百姓不是说四万亿货币超发太多了吗?说明存量早就够了,在存量里面做文章,就能解决资金问题。你们自己缺钱,那说明干业务的思路还没有跟中央精神统一。
老陈说:那往后怎么办?
我说,你干的这个影子银行,恐怕后面要管了。之前国家在宏观调控从紧的行业,像房地产、地方融资,产能过剩产业等,都严格限制新增授信,把这些行业的融资需求一股脑全赶进了影子银行。现在对你们融资施加压力,就是让你们一不要把资产负债表做得太大。就算要做大,也要计提一些风险准备金,不能像现在这么搞了。另外,对你们的资金投向,恐怕也要和传统业务一样做个限制,不能过多的把资金流向房地产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要把有限的金融资源分配给实体企业。我想就是这个思路。
挂了电话,我打开交易软件,清仓了股票,做了个逆回购。搭顺风车赚点零花钱,这事儿我懂。
老陈来电第二篇
9号文(即《商业银行同业融资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出来以后,我给老陈打了个电话。
老陈负责资金业务有一段时间了,"钱荒"之后,他一直在考虑如何转型的事。好几个月没联系,正好问一下他的业务开展得怎么样了。
我问老陈,9号文草案里面提到,买入返售时候,回购方不能将业务项下金融资产从资产负债表中转出。同时,同业融资业务还要计算资本占用和计提。对你们影响大吗?
老陈说,我给你讲一下啥是买入返售你就知道影响大不大了。以前啊,我们给房地产企业放贷款,都知道房地产企业的贷款应该比一般企业适用更高的风险权重,一般我们以120%风险权重计算风险加权资产,再按照8%的资本要求计算贷款需要的资本占资本净额的比例。前段时间银监会发了个数字,说宽口径统计五大国有银行房地产业贷款信用风险占银行资本净额比例都超过15%,估计占比最高的银行能达到20%。这么大量的资本占用,都知道银行的钱是有成本的,占用得越多,计提得越多,资金的成本就更高。所以我们想了办法,用自营资金买信托受益权来干房地产。
我说,银行自营资金怎么能搞房地产呢?这不是违规的吗?
老陈说,当然不是直接干。我们是用信托受益权的模式。比如说,因为自营贷款有资本占用成本,税收也比信托高,我们就用信托来给开发商发放贷款。信托的钱从哪儿来?还是从银行。找B银行发一个理财计划,募集资金,来投这个信托受益权。为什么不是直接买信托呢?因为银监会禁止银行理财资金直接投向信托转让资产,那我们就把信托的受益权转让给一个"过桥企业",再找B银行理财资金受让这个信托受益权。这样我们就绕过了银监会的监管。开发商借钱成本15%,给信托公司2%,B银行理财资金收益就剩了13%。然后,我们和B银行签一个买入返售协议,约定买B银行理财资金的信托受益权,到期B银行再以11%的年化利息买回去。这样我们赚11%,B银行赚2%。但是本来这个开发商客户就是我们银行的,我们的钱无论是通过信托还是自营贷款给,都是我们承担风险,B银行是不可能承担风险的。于是,我们再找一个C银行,为这笔买入返售签一个担保协议,C银行收1%。C银行也不承担风险,于是暗地里我们跟他们签一个反担保协议。从上面的情况来看,整个资金流就是我们的资金借给了开发商,利率是10%,比贷款利率高多了吧。但是最大的好处不至于此,由于这笔投资是以受让信托受益权的方式,因此是以同业资产入账,不是以房地产自营贷款入账。从会计科目上看,这笔资金有银行兜底,又是信托受益权,风险资产权重和资本消耗比房地产自营贷款低多了。
我说,一圈转下来,这业务实际风险并没有降低,就是资本占用低了。而且对B银行和C银行来说,都是白赚钱的好事啊!
老陈说,这你就说对了。国家限制房地产行业从银行拿贷款,我们就采用这个方式。越限制,房地产融资利率就越高。我们搞同业资金买信托受益权,你想想,同业资金成本多低啊,拿来搞房地产,不是赚大发了?又没有资本消耗,又不计提坏账,简直就是解放了银行的双手啊。那规模,分分钟给你做到几百上千亿。搞贷款,是有多少钱干多大事。搞这个,是空手套白狼啊!只要我能从同业市场上借到钱,我就能不断做大。借短期资金,放长期贷款,现在银行不都在做这个吗?
老陈叹了口气,接着说道:你看看,9号文出来后,又要计算资本占用又要拨备,那不是要了亲命吗?咱图的就是你这个便利,现在这么干,我还不如去搞自营贷款,还没这么多流程这么多交易对手平添麻烦。这下你明白了吧。
我恍然大悟。
小田名词解释
某开发商想融资,接受14%的资金成本,通过中间人找到银行,中间人收4%中介费,银行收4%的佣金,给通道支付了1%的通道费,做了一个#预期收益率#为5%理财产品卖给P民。P民表示很高兴,理财产品居然有5%的收益远高于定期存款利息3%。大家都在赚钱,只有傻子承担风险。这就是#影子银行#。
开发商拿着钱建好了房子,项目内部收益率25%,去掉资金成本14%,净赚11%。P民以7%利率办理房贷,买了房子后租出去租金回报率2%,给银行算倒贴5%。但P民房子总价一年涨了10%。于是大家(开发商、银行、P民)都赢了。这就叫#中国梦#。
后来很多银行发现这业务赚钱,为扩大资金规模,把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提高到8%,为抢项目,把开发商融资成本降到12%,压缩中间人和通道费用合计2%,银行收2%。虽然比例少了但规模上千亿,也算挣了不少钱。这个过程就叫#利率市场化#,即存款利息上升,贷款利息下降,息差减小。
银行的实质就是利润=规模×息差。规模越来越大,但增速在放缓;息差越来越小,因利率市场化。结果就是利润增速越来越慢。再加上监管部门突然开始要求对本来就是因为资本金不够而发展的表外业务进行风险计提,于是不得不进行再融资。这就是#银行股估值危机#。
以前信托作为上述表外融资业务的通道,默默地发着财。自称高富帅的券商和基金却因为中国股市的熊样过着朝不保夕的日子。亲爹证监会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为给儿子找碗饭吃,悍然踏入银监会领地,郭主席一纸令下批复了无差别通道业务。自此高富帅也要到地里抢饭吃了。这就是#监管套利#。
免责声明:学习领会中国梦的精神实质,要把握好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基本内涵,把握好中国梦是人民的梦这一本质属性,进一步坚定自信、增强自觉、实现自强。要把中国梦的宣传教育融入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教学之中,融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中。
本文免翻墙链接:谷歌镜像 | 亚马逊镜像
相关日志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