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专栏〗
【陈功:中国矿产品需求给世界带来了什么?】
〖优选信息〗
【形势要点:多数大中城市基本完不成房价调控目标】
【形势要点:中国在可燃冰领域掀起能源革命的难度不小】
【形势要点: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可能以东西部省份为主】
【学界观点:渐进式土地制度改革是地方财政转型突破口】
【学界观点:短期大幅调整税制可能会对经济产生较大冲击】
【形势要点:地方异化棚户区改造折射政令不通】
【形势要点:地方检法部门也要招商引资反映畸形政绩观】
【形势要点:多领域滞后凸显"十二五"规划对地方约束不力】
【学界观点:公务员热退潮才说明市场起决定作用】
【形势要点:三大运营商终于敲定了虚拟运营商名单】
【形势要点:以"适度进口"保障粮食安全符合中国战略】
【形势要点:煤炭进口继续零关税符合中国国情】
【形势要点:商务部近期将从两方面推进丝绸之路建设】
【形势要点:商务部看好明年一季度的消费形势】
【形势要点:美国预算协议最终通过几乎已无悬念】
【形势要点:乌克兰牵手俄罗斯而弃欧盟不太明智】
〖调整和修正〗
【调整和修正】
〖每日数据〗
【每日数据】
〖分析专栏〗
【陈功:中国矿产品需求给世界带来了什么?】
中国的矿产品是惊人的,打开百度查查进口量排名第一的矿产进口大国,中国总是名列前茅的。像必和必拓、淡水河谷,这些过去从未听闻过的名字,现在中国人的圈子里已经变得如雷贯耳了。因为他们的铁矿石不停的涨价,而且年年幅度都很大,弄得平时趾高气扬、颐指气使、人人无可奈何的央企们也变得无可奈何了。
如果对中国的矿产品需求仅仅了解到这个程度,那你对这个世界简直太不了解了,新的信息和新的事实,一定会让你更为震惊。
除了铁矿石之外,铜也是中国进口排名靠前的大宗商品。在智利,中国的矿产需求让智利的铜矿兴旺发达,超速发展。而铜矿的发展又让智利的矿工大赚特赚,不但薪水翻了一倍、两倍,有了钱之后,不但买房子、买车,有不少铜矿工人甚至都开上了保时捷跑车。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调查,智利的失业率已经下降到了6.2%,创下了1973年以来的最低水平。而且智利已经成为拉丁美洲最富有的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10年的4780美元,急剧成长到今年的1.63万美元。由于铜矿开采业的发展和技术工人的短缺,铜矿工人每隔2-3年就要签订新的合约,而每到这个时候,矿工还会获得高达3万美元的奖金。中国人所熟悉的矿业巨头必和必拓表示,他们矿上的卡车司机每年的收入相当于8万美元,这还不包括奖金在内,这个数字把他们的中国同行远远甩在了后面,也大大超过了美国同行的收入。
来自中国矿工收入的数据是,随着矿产品价格的上扬,中国矿工的收入也在上扬。有中国矿业人士表示,1998年那时候,一个月才挣七八百元,而且工作时间长,老板管理紧。2006-2007年,涨到2000多元,现在一个月可挣3000元,如果勤快点,手脚麻利点,还能挣得更多。到了2011年,中国网络上流传着一个"让美狗开开眼"的帖子,里面讲的是,在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仅5121元的彬县,有一群年轻的矿工,他们中很多人是中专毕业的技校生,却在当地拿着过万的工资,早早地买了房子,开上了私家车。
一年12万元人民币的收入,对于中国矿工来说已经不低了,甚至已经够在吹牛的时候,让别人"开开眼"了。但如果与智利的必和必拓矿工每年50万左右的收入相比,那就差远了,事实上差了几乎整整3倍。可能让中国工人更为羡慕的是休假,智利矿工只需在矿上工作数周,然后就可以休息数周时间。每一次,他们都是坐着飞机去上班的。
当然,这样的繁荣取决于中国,这一点不但智利的矿业都承认,即便连智利的官方也认同他们的繁荣和景气,与中国经济的状况密切相关,他们也许比中国人更紧张地关注中国的经济形势的变化和趋势。随着中国宏观调控的展开,智利矿业委员会的调门已经出现了变化,他们估计由于价格疲软,成本上升以及环境法规的收紧,未来矿业投资将会减少。以智利为例,原来估计矿业投资可以达到1120亿美元,现在则可能仅能达到700亿美元。而在过去的5年里面,矿业公司的成本已经上升了40%。而资源方面也出现了若干问题,智利铜矿的品位在下降,矿石的平均含铜量已经下降了14%。
中国对矿产品的需求对世界的影响是很大的,智利是一个例子,这样的事情在世界很多地方也存在。我们的问题是,我们如何跟进、评估这些变化?我们如何正确的运用中国的影响力?我们如何为世界创造财富的同时,为中国人创造财富?如果说,中国的矿产品需求为世界带来了变化,那么对于这些问题的恰如其分的回答,必将会为中国带来更深刻的变化。
最终分析结论(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中国的矿产品需求改变了世界,只是对中国自身的改变有限而且社会、环境代价高昂。(ACG)
〖优选信息〗
【形势要点:多数大中城市基本完不成房价调控目标】
地方政府年初承诺的房价调控目标正遭逢尴尬。今年初,在中央的压力下,各地相继制定了房价调控目标,大多要求"房价涨幅不高于当地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涨幅"。但在前三季度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不过10%的情况下,今年11月,全国70个大中城市中,有25个城市的房价同比涨幅超过了10%,完成年内调控目标基本无望。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11月份,与去年同月相比,70个大中城市中,价格下降的城市有1个,上涨的城市有69个。11月份,同比价格变动中,最高涨幅为21.9%,最低为下降1.2%。其中,北京、上海、广州、深圳4个一线城市已经连续三个月同比涨幅超过20%,在全部大中城市中排名最前。地方政府完不成调控目标引起各方争议,有机构建议,应兑现调控问责制度。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日前发布的住房绿皮书指出,2010年以来,历次国务院出台的住房调控政策里都要求对房价上涨过快地区要约谈和问责。但是,2010年至今还没有一个城市被问责,问责制的严肃性受到挑战,也就失去了其作为城市住房调控手段之一应有的作用。但在安邦(ANBOUND)的智库学者看来,原本这种行政调控的方式便备受诟病,地方政府即使控不住房价,在某种程度上也是"非战之罪",以此问责恐怕并不合适。三中全会强调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不久前召开的经济工作会议更为房地产市场调控注入了新的内涵。在这样的背景下,要做的应当是调整调控的方式与目标,建设房地产调控长效机制。依据不恰当的指标对地方政府加以考核并问责,只会错上加错。(ALX)
【形势要点:中国在可燃冰领域掀起能源革命的难度不小】
美国的"页岩气革命"与能源独立进程,令中国政府看到了解决能源问题的希望。随着中国能源对外依存度持续提高,保证能源供给安全已经成为中国政府必须面对的问题。从去年开始,中国国内掀起了一轮对页岩气革命的广泛讨论,而今,讨论的焦点正从页岩气转向可燃冰。12月17日,国土部就《2013年海域天然气水合物探勘成果》举行新闻发布会透露,中国首次在珠江口盆地东部海域钻获高纯度新类型天然气水合物。此次发现的天然气水合物样品具有埋藏浅、厚度大、类型多、纯度高四个主要特点。国土部勘查司副司长车长波表示,国土部今后将全面组织实施我国海域、陆域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资源勘查评价,力争早日实现天然气水合物开发利用。这已是今年以来国土部第二次发布有关可燃冰的重要信息。后者是公认的尚未开发的重要新能源,但短期内,开采瓶颈尚难以突破。车长波表示,今后,国土部将按照国家规划部署要求,全面组织实施我国海域、陆域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勘查评价,力争早日实现天然气水合物开发利用,为提高我国清洁能源保障程度而努力。值得注意的是,全球主要经济体都在加大对可燃冰的研究投入。就在上个月,美国能源部宣布将投入500万美元用于支持7个全国性的可燃冰研究项目,研究可燃冰的提取办法、商业化前景以及从中提取天然气的环境影响。日本经济产业省则在今年3月宣布,已成功从日本近海地层蕴藏的可燃冰中分离出甲烷气体。这是全球首次通过在海底分解含大量天然气成分的"可燃冰"取得天然气,标志着日本可燃冰开采商业化进程迈出"关键一步"。但即使如此,可燃冰的开采难度和成本依然很高,商业化的前景十分不明朗。今年5月,加拿大联邦政府停止向可燃冰研究拨款,宣布放弃已持续15年的开采、利用可燃冰的研究。由此来看,在高度不确定的开采及生产前景下,中国希望在可燃冰领域掀起能源革命的难度着实不小。(ALX)
【形势要点: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可能以东西部省份为主】
丝绸之路经济带,以及海上丝绸之路,由国家主席习近平分别在9月7日、10月3日在哈萨克斯坦和印尼提出。日前,国家发改委和外交部联合召开了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座谈会,听取地方及有关部门对推进经济带建设的意见建议。令人关注的是,此次参会单位为西北5省、西南4省市,以及东部5省参加。西北5省,包括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西南4省市包括重庆、四川、云南、广西等。东部5省包括江苏、浙江、广东、福建、海南等。中部没有一个省份。有分析指出,丝绸之路经济带,主要是给西部省份开放的一个新的通道,包括河南在内的中部省份一个都没加入很正常。不过,山东、河南、上海等地仍有发展机会。比如河南有中原经济区,山东未来有中韩自贸区的发展机会。而海上丝绸之路主要是和东盟合作的,江苏、浙江、广东都是出口大省,与东盟的合作机会也会很多。(RYXD)
【学界观点:渐进式土地制度改革是地方财政转型突破口】
近年来,"土地经济"的发展模式越来越受到诟病,继续维持下去也越来越勉强。日前,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副院长陶然在英国《金融时报》撰文指出,未来10年中国地方财政的顺利转型,最重要的突破口,并不主要在于户籍制度改革,也不在于政府大规模的保障性住房建设,而是应该推动渐进式的土地制度改革。中国可借鉴德、日、中国台湾的区段征收、市地重划经验,政府通过主导土地发展权,改造基础设施,重划容积率,释放土地增值收益。具体而言,可以考虑采取如下措施:首先,改革征地体制。地方政府不再按既有体制实施征地——土地一级开发——垄断性出让,而是与作为原土地权利人的城郊村村集体、村民谈判,政府无偿切走集体土地一个比例,部分作为基础设施用地,其余拍卖为基础设施建设融资,征收比例视城中村实际情况(人口、密度、地价等)大致确定在30%-50%之间。政府负责相应地段基础设施建设与公共服务提供。其次,剩余土地可以在直接转为国有土地的情况下,将土地开发权赋予村集体与村民,同时灵活运用规划手段适当提高地段容积率,确保村民留用土地资产的有效增值。第三,为防止对既有房地产市场造成过大冲击,政府可以对村集体、村民留用土地开发权进行适当限定。最后,对于存量小产权房,结合珠三角"三旧改造"的经验并进一步完善,再补交一定土地出让金或向政府无偿让渡部分基础设施或公益事业用地,并通过改造达到一定基础设施和规划标准后,相应土地实现国有化,符合条件后逐步转为大产权,地方政府对一定面积或套数以上住房抽取房产税或出租屋收入所得税。(RLJL)
【学界观点:短期大幅调整税制可能会对经济产生较大冲击】
财税改革无疑是2014年经济工作的重要抓手。但在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副院长陶然看来,重新大幅度调整税收制度仍为时过早。陶然在英国《金融时报》撰文指出,政府不太可能为重振实体经济降低经济的整体税负。他表示,即使这个措施在理论上是正确的,但在时间点选择上也可能是错误的。目前中国经济的直接威胁是过度投资和缺乏持续增长的消费需求。税收减免可能有助于减轻企业负担收益,并救活那些在生死线上挣扎的企业,但这种措施却不会创造新的持续增长动力。更重要的是,债台高筑的地方政府已无力再减免税收。事实上,许多地方政府正努力从企业中获得更多税收以弥补经济增长放缓和土地出让收入增速下降所带来的损失。与此同时,近年来中央政府财政支出增长也已超过收入增速,并且考虑到未来经济增长放缓的前景,未来政府支出、尤其是社会保障支出的增速不会下降。因此,减税空间是非常有限的。其次,开征房产税。陶然称,全面开征条件不足短期难以实现,对第二套以上住房征收又不足以筹措足够资金来替代土地出让金,另外还有迅速刺破地方房地产泡沫的风险。再次,征收资源税。他分析,虽然改革的方向也许是正确的,因为中国的资源、能源价格太便宜,污染太重,但推动这项改革的时机也不能说特别合适。目前面对的是能源、原材料行业增长放缓及产能严重过剩,过快加税只会抑制增长,甚至导致国企为主的能源、原材料行业企业大批亏损乃至倒闭,迅速增加银行体系的不良贷款。从这些方面看,短期内大幅调整税收制度可能会对经济产生较大冲击。(RLJL)
【形势要点:地方异化棚户区改造折射政令不通】
中央已经明确要求党政机关停止新建楼堂馆所,更不能在城镇化建设中"大拆大建"。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中央的严厉规定并不能阻止某些地方政府追求政绩的冲动。日前,据央视《焦点访谈》报道,贵州黔南州以棚户区改造为名,将州检察院、物价局、统计局、文广局、畜牧局、信访局、农业局等18家州直属机关单位的办公楼在10天内全部拆迁,其中包括尚未装修结束的办公楼。政府公布的改造规划显示,拆掉这些单位的办公楼,一可以建广场、修公园,打造城市亮点景观,二可以以商业为主,盘活土地,提高土地的价值,实现以产促城、以城强产。国家相关文件已经明确规定:"棚户区是指国有土地上集中连片简易结构房屋较多、建筑密度较大、基础设施简陋、房屋建成年限较长、使用功能不全、安全隐患突出的居住区域。"然而,本不在棚户区改造范围之内的政府楼堂馆所,却被地方政府冠冕堂皇地用上了"棚户区改造"的名义进行改造,可谓是没有权力办不到的事情。政府的拆迁速度也反映了领导"借船出海"的迫切心情。在我们看来,这次被曝光的黔南虽然只是一桩个案,但从中也可看出,地方政府对于土地财政饥渴和依赖的通病,远远不是中央某个政策或文件就可以解决的。(RLJL)
【形势要点:地方检法部门也要招商引资反映畸形政绩观】
地方检法部门不仅要完成本职工作,还承担着招商引资的额外任务,这在国内并不是一个笑话。据《法治周末》报道,山东某地的检法部门,至少从2004年起,就已经有招商引资的指标安排了。近日,河南省项城市(县级市)法院的招商引资行为被媒体曝光,更引发了公众的热议。事实上,参与地方政府招商引资项目的不仅河南项城法院一家。据调查,湖北、安徽、黑龙江、贵州、宁夏等多个省区的部分城市也或多或少地存在着法院、检察院担负招商引资任务的情况。比如,在安徽省芜湖市鸠江区人民法院官网上,至今仍收录着一张"2011年度全区招商引资工作二等奖"奖状的截图;而在湖北省鹤峰县督查网上,一则今年发布的《关于全县招商引资工作推进情况的通报》中显示,截至7月15日,全县76个有招商引资任务的单位中,县法院、县检察院赫然在列。据了解,受"唯GDP论英雄"的政绩观影响,招商引资已经成了很多地方政府官员的重要任务。一些地方部门甚至将招商引资的任务以指标形式逐级下放,使其成为一项重要的政绩考核内容。在此过程中,跟经济领域无关的政府部门甚至地方法院和检察院都被安排了招商引资任务;在强大压力下,不少地方部门往往通过各种"注水"方式来完成任务。至于招商引资工作应由谁来做,地方法院、检察院介入招商引资会带来哪些负面的影响,招来的项目质量如何、能否落地等,都成了被忽视的因素。去年十八大以来,新一届领导班子屡次强调要全面认识GDP,不能把发展简单化为增加GDP,也只有彻底扭转政绩激励,才有可能从根子上刹住类似检法部门招商引资的风气。(LLX)
【形势要点:多领域滞后凸显"十二五"规划对地方约束不力】
"十二五"规划中期评估显示,规划的绝大多数指标完成顺利,预计期末指标完成率将接近90%,创下我国五年计划和五年规划的最高纪录。业内专家解释,"十二五"规划总体推进顺利,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各指标的目标值制定得相对"保守",除了经济增长指标偏低之外,其他一些指标在借鉴"十一五"时期实践的基础上也有所下调。比如,由于"十一五"规划时期研发经费占GDP的比重远低于预定目标,"十二五"时期该指标目标值就明显调低。二是中央政府在人民生活与科技教育领域投入力度较大,使得这两类指标推进较快。不过,我们可以从"十二五"规划推进较慢的几个领域看到现实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最严重的就是资源环境领域,7个滞后指标(略有滞后与明显滞后指标)中就有5个属于该类指标。专家分析,由于规划对地方政府约束力不足,才导致了这一薄弱环节的出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缺乏对地方完成真实情况的有效核查手段。二是基层政府考核指标与国家"十二五"规划不挂钩。三是淘汰过剩产能的精神没有得到认真贯彻执行。四是高耗能产业没有得到有效抑制。规划对地方政府约束不力已成为中央政策难以真正落实和实现的突出问题,加速改变地方政府发展观念已经刻不容缓。(RLJL)
【学界观点:公务员热退潮才说明市场起决定作用】
12月18日,第四届财新峰会在北京召开。针对三中全会提出的"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钱颖一在会上表示,在上世纪90年代的改革中,一大批官员下海,因为当时市场比政府所提供的激励更强,而近些年则出现了从市场转向政府的逆向流动。他表示,"如果在未来几年,我们看到又一次出现官员下海,大学生报公务员热度大幅度降温,那么我们就可以说,市场就真正开始起决定性的作用。"数据显示,2014年将有727万高校毕业生,再度创下"史上最难就业年",而公务员继续稳居中国最受欢迎职业之一。据统计,2014年度报考国家公务员的人数比1994年猛涨344倍,达到创纪录的152万人。钱颖一认为,三中全会提出了项目众多的改革清单,为落实这份清单,需要重点关注实施改革的顺序和激励。他认为,从现在到2020年一共只有7年时间,7年中的起步年尤为重要,因为它不仅仅影响后来的改革措施,更重要的是将"显示改革者的可信度和改革的势头和惯性,是改革整体能否成功的关键。"钱颖一指出,20年前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作出后,次年(1994年)1月1日便有两项标志性的改革出台,一个是汇率并轨,另一个是国税与地税分离。"正是这两项改革,让人们坚持了信念。"对于实施改革的激励和动力,钱颖一建议,应把推进改革作为考察干部的重要标准,鼓励地方从攀比GDP变为竞争市场化改革程度。(LLX)
【形势要点:三大运营商终于敲定了虚拟运营商名单】
尽管一拖再拖,12月17日,中国移动终于敲定了最后的虚拟运营商名单。据中国移动内部消息,经过紧张的谈判,中国移动最终确定了17家企业作为合作对象,包括国美、苏宁、迪信通、天音、爱施德、万网在线、朗玛信息、三五互联等。在此之前,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也分别与14家与16家企业达成合作,并签署了合作协议。其中,国美、苏宁、迪信通、天音、爱施德、万网在线等厂商与三大运营商均建立了合作关系。今年5月,工信部正式公布《移动通信转售业务试点方案》,6月初,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相继发布公告称启动谈判。根据工信部要求,成为虚拟运营商的企业至少需要满足几个条件:一、在全国有众多经营场所;二、有客户服务系统;三、有计费系统。因此,迪信通、乐语之类的终端零售商;国美、苏宁之类的渠道卖场以及天音、爱施德等终端国包商都拥有天然优势,特别是对于苏宁、爱施德这样的国内上市公司而言,增加移动转售业务将明显提高其在资本市场的估值。分析人士认为,虚拟运营商开展业务之后,对现有电信市场影响最大的是价格,虚拟运营商将以更低廉的价格、更灵活的服务吸引消费者。但一位参与谈判的运营商人士表示,如果发展虚拟运营商的结果是引发价格战,甚至产生虚拟运营商与自己竞争的格局,这肯定不是运营商想看到的。另悉,目前三大运营商还只是上报了合作名单,最终的牌照发放仍然需要由工信部最终拍板。更重要的是,工信部以及运营商还需要进一步确定合作的具体模式,特别是将语音等电信业务"批发"给合作厂商的价格,以及双方的分成方案,这将决定未来虚拟运营商的盈利空间和市场大小。(LLX)
【形势要点:以"适度进口"保障粮食安全符合中国战略】
在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居明年经济工作六大任务的首位任务。分析人士称,这次把粮食安全战略称之为新战略,就在于思路上的调整,"适度进口"作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一个途径。粮食安全问题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认为,国家的粮食安全从供给角度看包括两个层面,一是生产能力,二是进口能力。我们的生产能力在不断提高。进口方面,2012年我们的粮食进口只占外汇总额的3%,进口能力没有问题。从某种程度上说,进口粮食不仅不会威胁到粮食安全,还是保障粮食安全的一个途径。在新的粮食安全战略下,要保证国家的粮食安全,我觉得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加强:首先,要加强粮食生产能力建设,保持一定的适度规模粮食种植;其次,要加强对粮食进口的调控。比如,要实现粮食进口国的多元化,防范过度集中的风险,要充分利用上海自贸区的有利条件,把国际大粮商引进来。把国外的粮食拿到上海自贸区进行储备和加工,这样当国内需要的时候能够很快地将国外粮食投入到国内市场;再次,要进一步加强对粮食的监测和调控,比如今年国内的小麦生产出现局部地区大幅度减产的情况。粮食安全新战略中"适度进口"的思路,与安邦(ANBOUND)一直提倡的利用国际市场确保中国粮食安全观点完全相符。我们认为,应该立足全球,而不只是中国国内市场来解决粮食安全问题;应该立足可获得性来解决粮食安全问题,不一定非得要死守某一固定的粮食自给率。(ALJL)
【形势要点:煤炭进口继续零关税符合中国国情】
日前,财政部网站公布《2014年关税实施方案》,明确2014年将对各种煤炭品种,包括"未制成型的无烟煤,不论是否粉化"、"炼焦煤"、"其他烟煤"、"未制成型的其他煤,不论是否粉化"、"煤砖、煤球及类似用煤制固体燃料"、"煤制焦炭及半焦炭不论是否成型"执行0%的进口商品暂定税率。据海关总署统计,2011年中国全年进口煤数量为1.824亿吨,同比增长10.8%;2012年,进口煤量再创新高,达到2.9亿吨,而在今年前11月,国内累计煤炭进口量已经达到去年总和,业内预计今年煤炭进口超过3亿吨。进口煤对国内煤炭市场的冲击突出表现在动力煤市场,而对于焦煤市场的冲击则显得微弱。在中国能源紧缺的背景下,充分利用国际煤炭资源是非常有必要的,尤其是2009年以来,进口煤对平衡国内煤炭供求、稳定国内煤价发挥了重要作用。不少观点认为,国内煤炭市场本已低迷,煤炭进口继续实行零关税无助与煤炭企业走出困境。然而,重新征收煤炭进口关税是不符合中国国情的:一方面作为世贸组织的成员国,中国必须按国际贸易规则办事;另一方面,重新征收进口关税长远来说对中国经济发展也并非有利——一是由于环境问题,中国能源结构必须尽快实现转型;二是能源价格高企会置中国制造业于不利地位。从目前的形势来看,中国的煤炭企业应该做好更坏的心理准备。(ALJL)
【形势要点:商务部近期将从两方面推进丝绸之路建设】
今年9月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中亚,提出中国和中亚国家攻坚丝绸之路经济带,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建设海上丝绸之路。日前,商务部发言人沈丹阳表示,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两个战略构想,从密切欧亚各国经济联系、促进区域经济合作、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繁荣地区的战略高度出发,着眼于打造一个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的新活力的经济带,是一项加深区域经济融合、造福沿途人民的大事业和新创举,符合中国与中亚及周边国家地区的共同利益。为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商务部近期将重点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方面,要巩固并积极发展与现有各相关国家的经济合作关系,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打下良好的基础。比如将与沿线国家加强政策协调,进一步提升贸易便利化、自由化水平,用好自贸区这一区域合作平台,加快沿线地区自贸区建设,特别要积极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我们将支持在有条件的国家设立境外经贸合作区,鼓励国内企业到沿线国家开展投资合作。另一方面,将与相关国家共同研究提出并落实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具体合作措施。(LYXD)
【形势要点:商务部看好明年一季度的消费形势】
12月18日,商务部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介绍1-11月份商务运行情况。商务部发言人沈丹阳表示,11月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了13.7%,保持了今年下半年以来持续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而且这个增速是今年以来月度最高的增速。这个增长不是偶然的,主要有以下四个原因:宏观经济向好。近期宏观经济稳中向好、稳中有进,我们经济多项指标进一步改善,为扩大消费提供了有力的基础支撑;消费信心回升。十八届三中全会部署全面深化改革、全面释放改革红利、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使消费预期有所改善;网络消费的带动。在网络消费迅猛增长的带动下,传统零售企业也都积极参与促销,推动市场销售总体增长;信息消费活跃。随着扩大信息消费的政策落地,智能手机、智能电视等产品的销售加快。沈丹阳表示,预计今年最后一个月和今后一个时期消费市场仍将继续保持稳中加快的态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增长13%以上,明年一季度消费形势依然看好。(RYXD)
【形势要点:美国预算协议最终通过几乎已无悬念】
12月17日,美国参议院在就预算协议最终投票之前,首先进行了程序性投票。最终,美国参议院以67票赞成,33票反对,通过了至关重要的程序性投票。67票赞成票来自全部55名民主党参议员和12名共和党参议员。程序性投票为正式投票奠定了基础,表明两党就最终预算协议投票达成了协议,预算协议的障碍被清除。最终投票可能于12月18日进行。不过,从程序性投票来看,美国预算协议最终通过几无悬念。美国预算协议最终成为法律后,将避免未来两年内美国再度发生政府关门闹剧。美国预算协议允许未来两年美国政府支出增加630亿美元,这缓解了今年3月生效的全面自动减支举措所带来的部分压力。预算协议同时要求政府将在长期减少230亿美元的赤字。(LYXD)
【形势要点:乌克兰牵手俄罗斯而弃欧盟不太明智】
乌克兰原定上月底签署联系国协定,却于11月21日宣布暂停相关筹备工作,政府此举在国内多地引发抗议。欧盟委员会官员15日表示,由于乌克兰政府在签署联系国协定方面与欧盟渐行渐远,欧盟将暂停推进与乌克兰的协定签署筹备工作。日前,俄罗斯表示将投资150亿美元的国家财富基金储备,用于购买乌克兰的证券。它还表示会将乌克兰购买俄罗斯天然气的价格从每千立方米400多美元(欧洲最高的价格之一)降至268.5美元。两位总统还签署协议,解除了俄罗斯对乌克兰进口的禁令,这一禁令曾导致俄乌两国间贸易暴跌。俄罗斯资金注入乌克兰,容易使亲欧的反对派觉得当前政府是将国家"卖给"俄罗斯,这可能会进一步激化民众抗议活动。俄罗斯对乌克兰的承诺对那些希望乌克兰能与欧盟建立更紧密关系的人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打击。这一系列协议,让俄罗斯在与欧洲的地缘政治斗争中占据上风。自从乌克兰上月停止与欧盟的入盟协议谈判以来,国内的抗议便一直困扰着亚努科维奇。在债券违约风险面前,亚努科维奇选择了最直接解决危机的方式。然而,虽然150亿美元的交易将会使乌克兰的国际债务危机延后,但俄罗斯承诺支持的条件是现任的乌克兰政府能挺过当前国内此起彼伏的抗议浪潮,而且交易对乌克兰经济发展潜在性的长期影响并不明显。乌克兰向俄罗斯靠拢并非明智之举,虽然欧盟协议在短期内会带来更多痛苦,但从长远来看,它可能会促进乌克兰制造业与西欧市场的融合。(ALJL)
Shop Amazon Gift Cards - Perfect Gifts Anytime 相关日志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