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20日星期五

墙外楼: 宋志标:试问是谁在发声?

墙外楼
网络热门话题追踪 
The Next Generation in Online Meetings

GoTo Webinar is a new, affordable, do-it-yourself Web event service that doesn't require a consultant. Get $10 off after your complimentary trial.
From our sponsors
宋志标:试问是谁在发声?
Jun 20th 2014, 01:58, by 墙外仙

今年是广场事件25周年,在过去的一个月里,社交媒体上的议论有高有低,议题之间的关系不容易看清。这种相互掩映、相互吞噬的局面,培育了一些阴谋论的看法。而阴谋论本身是无法被证实或证伪的,既然追问动机不上算,不妨看看议题之间的交互作用。

如果要划分一个时间段来观察,最合适的莫过于5月7日至6月13日。明眼人看得出来,这就是浦志强批捕前的37天。这个时间段也涵盖了6月4日这个敏感日子,前期长,后期短。浦志强被刑拘和被批捕,代表了这个特殊时期的开始和结束,是强议题。

如果有一个倒数的仪式,这段舆论严管期开始的标志,非刑拘浦志强莫属。它一下子将兴奋点激发出来,无论是被捕的场所,还是其个人身份中的历史经历,都即刻将议论焦点推向那件敏感事件。众声喧哗势在难免,将引发对敏感日的讨论,也将牵涉出更多子议题。

一周之内,浦志强被捕位居社交媒体的议题前列,没有什么"竞争对手",律师会见、怀念同批被捕人等兀自生发……围绕它的话题发酵,继续拉高议题热度。转折出现在5月16日,北京警方公布黄海波嫖娼被抓,浦志强被抓的议题受到了严重挑战。

黄海波嫖娼事件的进展,如果一一列举在时间轴上,可以与浦案舆论对照着看,对冲效果非常显着。黄海波案情的内部资讯遭到泄露后,帮助这个议题分解出数个子议题,比如"女事主—外围女"、"谴责警方未保密"等,进一步提升了传播的效能。

在这种政治与娱乐的强议题竞争中,并不是要分出胜负,而是分化受众,减少对相关议题的关注烈度,从而实现舆论焦点的转移。在浦案的舆论优势遭到削弱后,代理律师曲振红5月13日失联,15日刑拘,帮助浦案拉回一点话题的强度,但在维持热度上已经有难度。

曲振红被捕事公开前后,5月18日,微博上出现外围女对黄海波的评价,将话题向更更宽泛的议题上牵引;19日,女事主身份追踪见诸网媒和纸媒,"变性人"等耸动的议程设定,进一步争夺浦志强案的舆论关注。从娱乐议题的角度看,力道似乎用尽。

对黄海波嫖娼的议程设置,贯穿浦志强案的全程,时间迫近六月初那个最敏感的日子,又以6月3日及其晚间最为强盛——因为,在这个时间上,浦志强案将与敏感日期重叠,话题冲劲大,几乎无法阻挡。但是,黄海波嫖娼案继续担任议程的搅局者。

6月1日,黄海波及女事主处理结果出来,包括将要被收容教育半年。 3日晚上,有律师专文批驳收容教育的合法性——这是黄海波案持续以娱乐化面貌出现半个月后,首次出现涉及"正义"的子议题。 3日夜间被强调的这个子议题,强烈地牵制了舆论焦点。

3日以及黄海波案在"收容教育"议题上的陡然出现,相当于对浦案舆情进行了一次成功的"打劫"。单方面看,黄海波案中的收容教育的合法性争议,对塑造"受害者"角色、打造正义旗帜有帮助,但它的骑劫效应,更是浦案舆论研究中最值得关注的现象之一。

令人奇怪的是,收容教育的合法性争议并未持续,就连挑起人也未跟进,这个子议题等于是戛然而止。整个6月4日,社交舆论整体肃然,索引派占据隐晦式纪念的全部,暗语传递频繁,但规模也相当小,不具有公开性。若从舆论应对看,基本上是达到了预期。

在黄海波案及其舆论的竞争遏制下,浦志强案在敏感日前后维持了稳定,没有成为舆情暴涨的材料。敏感日之后,浦案作为议题,在受压制上呈现出与此前很不一样的路数,那就是直接削弱,也可以称之为主动示弱。在未有强议题争夺下,浦案的舆情走势继续低迷。

敏感日过后,浦志强案集中在37天的刑拘期限上,13号成为一个界限。舆论鬱结在此,期待也在此,抬升关注强度。这与示弱、低调的辩论策略格格不入。但在斯伟江受邀赴京之前,此种考虑不为外人道。黄海波案的掠夺性舆情,恐怕也是浦方某些人乐见的。

6月9日斯伟江受邀赴京,计划担任浦志强辩护人。这个举动戳破了围绕在低调辩护、法律辩护策略周围的人,引起的反弹令人诧异与侧目。在此情势下,浦案的舆情维稳从对立面转化到"自己人"这边。无需其他议题竞争,同一阵线的人直接"冷冻"浦案议题。

将斯伟江挤出浦案,成为此一议题控制的目的。它主要通过设定两类立场来展开对斯伟江的"清场":一是指责斯伟江的职业伦理,通过人身攻击,将他赴京行动污名化;二是高呼并竖起阴谋论的靶子,站稳去政治化的角度,否定斯伟江的参与,惊呼"将为人所乘"。

一个多月看下来,凝聚在浦案上的舆论走势,有两大显着特点:一是在进入敏感日的前期阶段,黄海波案的议题价值点被精心释放,议题竞夺是主要方式;二是出了敏感日之后、在批捕之前,则由浦方直接出手降低议题烈度,暴露了浦案上的明暗条线与分化分裂。

镜像链接:谷歌镜像 | 亚马逊镜像

link to Chrome web store

相关日志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