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4日星期六

墙外楼: 在中组部领导下冲击诺贝尔奖

墙外楼
网络热门话题追踪 
2014 Benchmark Report

Learn the ecommerce metrics that matter.
From our sponsors
在中组部领导下冲击诺贝尔奖
Jan 4th 2014, 02:37, by 墙外仙

作者:杜钧福

众所周知,中国有中国的特殊"国情",所以,绝对不能用外国什么自由民主普世价值这些尺子来衡量中国,许多在外国绝对不能发生的神奇事情也能在中国实现,如监狱里"躲猫猫"可以死人。但是我觉得,最挑战人们想象力的事件莫过于中组部直接插手冲击诺贝尔奖。

前些日子,我听说某著名大学,收到了中组部一笔钱,叫在本科生中办一个专门培养诺贝尔奖得主的班。该校无奈,只好给一部分学生开了一些额外的课敷衍此事。后来我又听说,著名的科技人才,即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项目,或称千人计划的,就是中组部主持的。

这个计划开始于2008年,由一个工作小组负责。这个工作小组由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会同教育部、科技部等许多单位组成。当然,它不可能有实际操作功能。在中央组织部人才工作局设立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专项办公室,作为工作小组的日常办事机构,负责千人计划的具体实施。所以把这个计划说成是中组部的,大概没什么语病。

最近,又有万人计划问世,也由中组部牵头,主要重点支持国内杰出人才。这一"国家特支计划"按照高端引领、梯次配置的思路,重点支持三个层次、七类人才。其中杰出人才一类定义为"处于世界科技前沿领域、科学研究有重大发现、具有成长为世界级科学家潜力的人才。"虽然正式文件没有说,但媒体纷纷扬扬说这一计划就是瞄准了诺贝尔奖去的。

为什么是中组部呢,还要"从娃娃抓起"?在千人计划刚开始执行的时候,凡是接触到的人都会提出这样的问题。但仔细一想,伟大领袖教导我们"东西南北中,党政工学军"都要服从党的领导,冲击诺贝尔奖也在伟光正的党的领导下进行,也就是很自然的事了。所以在万人计划开始的时候,就没人提这种不识时务的问题了。

在党的直接领导下,既有国外引进人才,又配合国内杰出人才、领军人才组成团队,给予有力支持,看来诺贝尔奖不久就是囊中之物了。如果这个范例成功,中组部下一个该管的就是中国足球了。

但是对于万人计划的预期,还是看看已经执行5年的千人计划的效果如何在议比较妥当。根据一些媒体的意见,还是取得很大成绩的。但是分析一下内情,知道他们所说的取得很大成绩,不如说他们自己得到很大好处。根据我的了解,千人计划执行的效果不尽人意。

这个计划最大的败笔就是它规定计划入选者每年至少在国内工作6个月以上。

除去很少数人率家回国定居外,绝大多数入选者都是脚踏两只船。这也许是方案制订者的初衷,因为这种模式可以不致割断同国外的联系。但是,国内这只船好对付,国外不好办。除去少数公司外,一般学校研究所的正式职工必须工作9个月以上。这是非常严格的制度,如美国税务局经常派探子去学校里暗地查访老师们是否在那里上课或办公,有没有偷偷在上班时间去公司里任职走穴。但在中国呢?千人计划主管部门绝对没有像国安局那样派员探听,而千人计划人员落实单位呢?他们自然知道这个千人在自己这里干了几天,但是他们是千人的利益共同体,或者说是同谋,要他们揭发千人等于揭发自己。

所以执行结果正如九三学社中央对千人计划所提的意见和建议中所说的:"国外的教授工作有时间限制,他们不可能在中国工作6个月的时间。现在很多'假的海归'名义上要在国内工作3个月,其实一个月都不到,根本不会对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有多大的帮助。还有的人才压根儿就是大头还在国外,属于'假引进'。这些人一般都是两头挂职,拿着国家的钱。"

天津大学清退了一个据说在国外犯事已被国外学校解职的千人后,有人揭露:"在天大23个学院中,'千人计划'引进的几个院长,2人竟为拿双工资者,国内国外两不误,大部分时间在国外工作而放假时间(几个月左右)在天大,……。要知道这些人第一年在天大要拿到160万人民币以上的补贴加奖金——全部有一个共同特点:以前在天大工作过或毕业于天大,与天大领导层有深深的渊源——这简直是在集体造假,欺上瞒下,触目惊心!!!"

对天津大学的情况我没有调查,不知说的是否事实。就算上面所说的都是事实,天大也未必属于是否最严重的,这里说的情况非常普遍。

工作绝对不到千人计划规定的三个月,接受单位协同造假。但是在项目审查会上总有人对这个问题提出疑问,也有些对此不满的人举报,因此总得有个说辞。这说辞往往是:引进人才家在外国,只身回国,星期六星期日干什么呢?没事可干,只能继续工作,所以一个星期应该算7天工作。再说,每个工作日有人不仅仅工作8小时,所以在国内呆3个月,就等于6个月。

这个把3个月抻长为6个月的说辞显然极为荒谬。干这种职业的人都知道,科学研究不能分上班和下班,你老得考虑这事。如果承认了这些千人一天顶两天,那些不是千人的普通从业者怎么办?再说,你把千人的周末也算上,那不是违反劳动法吗?

要真能踏踏实实在国内工作3个月也好。如上述九三学社文件所说,一个月也不到,经常是蜻蜓点水一般,利用假期一年回来一两次,每次少则一个星期,多则一个月。这样能做出多少贡献?

不久前,某著名大学组织了一场报告会,叫千人和其他老师(姑称为土鳖)报告自己研究成果。结果对比明显,土鳖远胜千人。

千人不如土鳖,不仅因在国内呆的时间太少,而且有更深刻原因。千人们在国外实验室成绩优异,但是在人家的研究环境、研究框架下取得的,回来后,情况迥异,就不那么得心应手。再说,他们在国外是在别人领导下工作的,知识面不那么广,回国以后,是拿他们当领军人物对待,不一定能起这样的作用。

中组部对这个项目的执行还是负责任的,多次征求反馈意见,工作也有所改进,不能说毫无成绩,但就原来的期望和投入而言,基本上是失败的,如果再计及对科技界空气的毒化,这些业务上的成绩也就算不得什么了。

我们知道,在贪官们搞腐败的时候,他们一般是偷偷摸摸地干的。现在官员们不肯公布他们的财产,也可解读为他们自己知道这些财产来源不光彩,见不得人。一句话,他们还是有羞耻心的。而羞耻是人性的表现。可是现在,科技界这些头面人物公开作假,赚取大额好处不但脸不红心不跳,还经常拿来炫耀。

如上所述,这个计划的重要失策是这个6个月的期限。如果规定了9个月要好得多。据说原来提的就是9个月,但一位领导说,6个月就够了,于是改为6个月。事实证明,这6个月正迎合了一些人的投机心理,为腐败开了绿灯。这些领导的颟顸和无知可见一斑。

当然,现在的万人计划不存在工作时间问题,因为这一计划针对的是国内人才。也可认为,这一计划是根据群众意见制定的,因为很多人反映,为什么不支持国内人才?

但是这个计划能否看好,我还是有些怀疑。因为已经公布的名单中,特别是那几个顶尖的,就是所谓杰出人才,据我所知,都不缺钱。他们的现有装备都已经是国际上最先进的了。他们缺的不是钱而是宽松的环境。他们已经做出一些成绩,除去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努力以外,也是在过去几年里得到较大支持的结果。另一方面,看来不那么杰出的,也许是没有得到相应支持的结果。他们才是最需要支持的群体。

按照官员们已经习惯的等级制度,在这个计划里将科学家分为三六九等,量体裁衣地予以分别对待。在科技人员普遍收入低下、研究条件恶劣的情况下,组织这样一支"贵族"攻关队伍,和科学的本质,即对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追求可谓南辕北辙。

我不否认,这样做的结果可能得到一些看得出的好处,也许会破诺贝尔奖这个魔咒。但是回想建国以来几项津津乐道的成就,都是按照已有的思路制作出某种新型物体,或达到新的指标,而在新的思想上建树阙如,更没能建立自己的科学体系。以前提出的地质力学和物理力学之类均未发展成新的学术分支。

从根本上看,把科学和科学家都看作实现某种既定目标的工具,把科学的进步了看成一种人为的"工程",纳入中国特有的举国体制,这正是计划经济和专政制度的产物。而中组部主持这一计划,更是文革期间"上层建筑领域无产阶级专政"思路的表现。

还有一个问题是,为什么大家都那么踊跃地开展这些项目呢?教育部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中科院有"百人计划",自然科学基金委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其他部门和各省、区、市也有自己的人才引进项目。现在中组部也加了进来。

大家知道,像中组部这样的部门,以前只能是个清水衙门。只有有了项目才有钱,有了钱才真正有权。一句话,只有项目,不管什么项目,只要钱多,就有了寻租空间。我不敢说,这就是这个计划的初衷,但是对管理部门而言,这一点确实是各个计划和项目的推动力量。而执行的结果,必然发展为腐化的温床。

本文免翻墙链接:谷歌镜像 | 亚马逊镜像

相关日志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