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中午时分,现任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参拜了位于东京九段北的靖国神社。
那一刻,日本充满着即将度过元旦的节日氛围;中国正值毛泽东诞辰120周年纪念日,习近平率其他六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刚刚瞻仰过毛泽东的遗容;美国还在享受圣诞的余香。
这些日子以来,日中关系因所谓"领土问题"始终未能走出危机,而此刻安倍晋三参拜靖国神社无疑让"历史问题"再度成为焦点,让两国关系变得更加复杂。安倍首相对日中关系和日韩关系究竟作何打算,这也是国际社会,尤其是日本的盟国——美国高度关注的。
安倍走进靖国神社之际,我正在美国波士顿的家里上网,中国主要新闻网站的头条被纪念毛泽东诞辰占据。不过,中国对安倍参拜的反应很快。外交部新闻司司长秦刚迅速发表谈话,称"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不顾中方坚决反对,悍然参拜供奉有二战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中国政府对日本领导人粗暴践踏中国和其他亚洲战争受害国人民感情、公然挑战历史正义和人类良知的行径表示强烈愤慨,向日方提出强烈抗议和严厉谴责"。当天下午,中国外长王毅召见日本驻华大使木寺昌人,就安倍参拜代表中国政府向日方提出严正交涉和强烈抗议。
王毅和秦刚在形容安倍参拜之举时,都使用了"悍然"一词。这让我回想起2006年10月9日,朝鲜首次实施核试验之际,中国外交部的回应:"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无视国际社会的普遍反对,悍然实施核试验,中国政府对此表示坚决反对。"
我那时候在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读本科,看到中国外交部对朝鲜的严厉谴责后,与老师同学们讨论这一外交措辞。一位老师对我说,"用'悍然'两个字,意味深长,说明朝鲜的行为已经超越了中国可忍受的红线,表明这是中方的底线,不知朝方会不会从中意识到中国领导人在想什么。"
安倍参拜后,我与一名熟悉安倍内阁政情的《朝日新闻》记者分享对"悍然"这一细节的观察,他回应说,"安倍应该没有明白中方的红线,他参拜前也没有给日本政府内的有关部门和负责人打招呼,从处理对华关系的角度说,时机相当糟糕。"
中国官方把日本国会议员参拜靖国神社的现象概括为"拜鬼"。对于"悍然"、"拜鬼"这种政治意味深长的词汇,日本政府究竟理解多少?我觉得值得怀疑。这种认识上的鸿沟,对日中关系影响很深远。毕竟,对两国政府来说,理解对方的意图、难处和底线,才是理性经营双边关系的真正起点。
日本各大媒体以头条报道了安倍参拜。其中,对于正在回暖的在华日本企业的商业活动是否因安倍参拜再次遭受打击表示担忧的报道比较显著。如《日本经济新闻》的一篇报道以"首相参拜对中国事业的复苏带来暗云"为题,文章开头说"安倍晋三首相参拜靖国神社之后,如何影响在中国和韩国的日本企业的事业活动将是一个焦点。特别是在因尖阁诸岛问题导致的日中对立而陷入低迷的汽车销售和百货零售等已经回到复苏轨道的情况下,对接下来的动向表示不安的声音正在扩散。日本企业在尖阁问题之后遭遇的苦难再一次燃烧的可能性也不可否认"。
参拜前半个小时,即26日上午11时左右,安倍晋三给与自民党联合执政的公明党代表山口那津男打了电话,"通告"马上去参拜靖国神社的意志,说"可能您不赞同,但我将根据自己的决断去参拜"。2013年1月曾在北京会见了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并谋求改善日中关系的山口无奈中回应说,"我不赞同",并试图阻止安倍参拜。
日本内阁官房长官菅义伟召开记者会表示,"安倍首相是以私人立场进行了参拜。作为政府并未介入其中"。一名日本外务省官员也对我表示,"虽然自从安倍首相上台之后,我们始终担心他什么时候去参拜靖国神社,但这一次的参拜日期,之前我们也不知道,他之前也没有对我们做过什么解释。"
看得出来,安倍政权内的"利益攸关方"格外担心安倍参拜很可能对日本外交带来负面影响。26日下午,公明党党首山口公开表示,"参拜靖国神社体现着安倍首相的风格。不过,说内心的表达是不充分的,没有事前周到的准备和协调工作,是得不到周围理解的"。
在他们看来,安倍晋三参拜靖国神社是出于他个人的教条信念和政治考虑,而绝非日本政府的集体立场与意志。围绕首相参拜靖国神社这一行为本身,日本政府处于分裂状态,远远没有理清"维护国家利益与参拜靖国神社"之间的关系。
我认为,安倍此次选择参拜的动机主要有三:一是纯粹出于自身的政治信条——安倍一贯认为,一国领导人对为国家而死亡的殉国者亡灵表示哀悼是天经地义的事;二是对自民党内保守派的迎合——担任首相刚满一年之际,安倍认为应该对自己的支持者们做个表态,以便为谋求长期政权巩固权力基础;三是对于中韩两国的反弹——纵观2013年,中国单方面设定防空识别区,韩国方面"反日"言行也持续不断,安倍很有可能判断,"我这边如此克制,他们还那样放肆。反正日中关系和日韩关系已恶化到如此地步,参拜靖国神社也不算什么"。
安倍在参拜之后对记者们表示,"我在参拜时做了再也不发动战争,坚决走和平道路的发誓,根本没有伤害中国人和韩国人感情的意图,希望能有向中方和韩方亲自进行解释的机会"。
作为一名曾在中国求学生活近十年的日本人,我认为安倍2006年第一次出任首相后不像前任小泉纯一郎那样选择参拜靖国神社,并实现了对华"破冰之旅",2012年第二次出任首相之后,也避开8月15日这一"终战纪念日"和"春秋例大祭"等敏感时期之参拜,说明安倍晋三确实抱有促进日中关系的意愿,即使他这样做是基于实用主义的。
靖国神社问题,无疑是当下日中关系最大的难题之一。
这个难题对中国而言,是如何面对小泉、安倍等"鹰派"人物身上,"重视对华关系"与"执着于内心原则"之间的矛盾。假设一个日本领导人在经贸、环境、青少年、全球议题、科技等领域特别重视对华关系,并向中国需要的领域提供援助,但只是出于"内心原则"以私人立场参拜了靖国神社,中国政府就全盘否定这个人吗?
中国领导人、政府部门、学术界、传媒界等应该趁机好好地研究如何面对具有"两面性"的外国政治人物,并不断积累案例,给自己的对外政策留出空间。外交部发言人秦刚说,"中国人民不欢迎安倍,中国领导人也不会与他见面。" 但日中关系,尤其经贸往来和民间交流的重要性不会因此下降,这是一个客观存在。
这个难题对日本而言,则是国力衰落的日本人必须抱着前所未有的战略姿态去思考"如何与国际社会共存"。安倍晋三主张"参拜靖国神社是日本自己的问题,是我内心的原则",作为一名日本选民,我不得不尊重民选的安倍首相最终决定这么做,否则就等于否认民主政治了,至少在形式与程序上是如此。但国际社会未必会有这样的认同。26日当天,除中韩两国"严厉谴责"外,美国驻日使馆也发表了声明,对于破坏与邻国关系的参拜行为表示"失望"。《朝日新闻》介绍了英国《金融时报》对"安倍政权右倾化"表示担忧的报道。
自从2012年8月来到美国之后,哈佛大学几位关注东亚国际关系的教授亲口对我说,"美日之间有安保条约,领土问题上美国肯定站在日方的立场,但日本人要明白,历史认识问题上,美国是帮不了日本的,美国政府是不可能站在日本一侧的,包括慰安妇问题和靖国神社问题。"
美国政府和学术界都高度警惕并担心,日本因历史认识问题失去国际社会的信任,而失去基本信任的日本对正试图"重返亚洲"的奥巴马总统来说究竟还有多大的吸引力呢?从这个意义上讲,围绕"靖国问题",日本真正的对手不是中韩,而是美国。
在驻日美军迁移问题尚未解决的今天,美国特别关注并考验日本作为战略同盟国的价值。中国的不透明崛起带动东亚安全格局变化,美国显然希望日本在不损害跟重要邻国的关系的前提下配合自己的"再平衡"战略。当然,美国更不接受日本行使"独立自主"的国防政策。这样看来,日本在对外政策上能够采取的选择是不多的,即只好在巩固日美同盟的同时,有效处理与邻国,尤其与中韩之间的外交关系。对此,日本政界、学术界、传媒界务必抱有高度的自觉,否则"日本孤立"真有可能成为现实。
本文免翻墙链接:谷歌镜像 | 亚马逊镜像
相关日志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