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12日星期四

墙外楼: 俄罗斯的叙利亚立场:又忽硬忽软了么?

墙外楼
网络热门话题追踪 
Launch your idea today.

Type FRIENDS in our "How did you hear about us" box for a free LaunchBit Startup Guide and turn your dream into reality!
From our sponsors
俄罗斯的叙利亚立场:又忽硬忽软了么?
Sep 12th 2013, 00:36, by 墙外仙

陶短房

9月4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公开谈及叙利亚化武问题时突然一改此前的"坚决反对动武"口风,转而表示,若能证明巴沙尔当局的确使用了化武,且经由联合国授权,俄"不排除"支持国际对叙军事干预的可能性。于此同时,一直强调"履行已签订军售合同"的普京宣称,俄已暂停向叙利亚交付S-300防空导弹,而稍早时有消息称,俄对叙多项军售合同的执行都因"叙利亚的欠费问题"而出现麻烦。
对此一些观察家发出了"俄态度变软"、"有望对美妥协"的评价。然而话音未落,9月5日在G20峰会上,东道主普京轻描淡写一句"尊重会议传统",就把对叙利亚危机的讨论从会场挪到了餐厅,在峰会期间,普京和俄罗斯高级官员多次重申"反对对叙军事干预",6日峰会闭幕后的新闻发布会上,普京又明确表示,如果叙利亚遭受军事打击,俄"将予以援手",他并强调,俄"将和现在一样"继续向叙利亚提供包括军火供应在内的各项援助。
某些评论家(甚至包括一些国际知名传媒)言之凿凿的"俄对叙立场变软"断言只48小时便无法自圆其说,一些人就此感慨"俄罗斯又忽软忽硬了"。
说"又",是因为这样的"变脸术",俄罗斯早已不是第一次玩了。
如去年12月20日俄总统普京再次就任后首度"马拉松记者招待会"上宣布,俄"从来都不是巴沙尔政府的支持者";几天后有英国媒体援引俄外交部匿名高官的话称,俄认为巴沙尔政权已开始丧失权力基础;然而12月24日,俄国防部副部长安东诺夫就表示俄将"继续向叙利亚提供非进攻性武器"(尽管表示将不会提供进攻性武器);同一天,俄驻黎巴嫩大使亚历山大.扎西普金声明,俄对叙立场并未改变,"有关俄对叙问题改变立场的说法不符合事实"。
如去年2月7日,俄拉夫罗夫访问叙利亚,会后传出"俄打算以阿盟方案为基础解决叙利亚问题"的"新闻",许多国际传媒、观察家就认为"俄风向在变"、"俄向巴沙尔施压";1天后拉夫罗夫在莫斯科召开发布会,表示"冲突蔓延反对派也有责任"、"必须不预设条件进行政治对话",又被持相反立场的媒体和分析家认为"变相替巴沙尔当局辩护"。
又如去年 6月5日,俄副外长加季洛夫称,解决叙利亚危机的政治方案"不一定包括阿萨德必须掌权",这同样被"莫斯科变脸说"支持者解读为"重大转变",而几天后俄外交部重申"反对外来干涉"、"反对预设立场",又被"莫斯科力挺说"支持者作了相反解读。
普京和梅德韦杰夫也不例外。自叙利亚危机爆发至今,两人都多次发表过谴责大马士革当局"滥施暴力"的言论,一些批评性措辞十分尖刻,普京甚至说过"没有谁可以在台上执政一辈子"的"狠话",但敲打一番后不等"俄罗斯对叙变脸说"支持者弹冠相庆,他们又往往立即把武装反对派的"恐怖行为"和"外部干涉内政企图"用同样尖刻的语言抨击一通,令"俄罗斯对叙力挺说"支持者亢奋一把。
媒体和评论家总是健忘的:此次两天间的"大变脸",几乎没有任何元素是新鲜的(领导人的闪烁其词,军售问题上的自相矛盾,甚至时而说"撤侨"时而传"撑腰"的军舰),仍有许多预言家忍不住再相同的泥淖中又踩了两脚稀泥。
其实正如俄官方多次重申的,俄罗斯在叙利亚问题上的基本立场,自始至终并无多大变化。
这一立场在台面上的内容,便如俄驻黎巴嫩大使亚历山大.扎西普金所言,包含下列要素,即首先,叙利亚应恢复稳定;其次,各方应摒弃暴力和恐怖手段,用政治对话解决问题;第三,这种政治对话应不设先决条件(当然包括"巴沙尔下台"这样的先决条件);第四,不能由外部势力将政治解决方案强加给叙利亚,并采用强制手段(当然包括外来军事干预)逼迫叙利亚接受这样的方案。
当然,外交辞令的背后,还有一些更现实的"潜台词"。
这些"潜台词"包括,首先,任何有关叙利亚问题的国际解决方案和协商机制,都不能将俄罗斯排斥在外,类似利比亚事件那样、俄只能眼睁睁看着事态演变而无所着力的一幕,绝不应在叙利亚问题上重演;其次,俄不反对叙利亚出现政治变革,但这种政治变革不能损及俄在叙利亚的基本利益。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叙利亚对俄而言,战略地位实在太重要了。
叙利亚是俄在地中海这篇"北极熊"世代觊觎的"温暖海洋"地带唯一盟友,其塔尔图斯港是俄在独联体外唯一军事基地,更是俄三大主力舰队呼应联络的枢纽,在"五海三洲之地"保持俄罗斯军事存在不可或缺的立足点,正因如此,俄或可容忍叙利亚"改朝换代",但绝不会容忍塔尔图斯落入不可靠势力的阴影中,在反对派"靠不住"、欧美阿盟等"动机存疑"的情况下,"不授权干预"便成了俄最后死守的"红线"。正因为俄守的其实是自家战略利益,指望其轻易退让才更加不现实。
危机爆发以来,尽管俄也多次批评大马士革当局,谴责暴力,甚至称"不反对巴沙尔下台",让某些性急的传媒和批评家一次又一次揣测"俄罗斯变心",但事实一再证明,这些不过是"叙政治前途应由叙人民自决"、"反对任何外来干预"软硬不同的饰词,俄反对外国干预、尤其武装干预的基本立场始终未曾改变。所谓"巴沙尔可以下台"的前提是"叙利亚人民共识",而这个"共识"需建立在"和平协商"基础上,而这个"和平协商"迄未出现,且责任经常被俄踢给"拒绝对话"、"预设条件"的武装反对派;甚至"停供军火"和"履行军火合同",也是屡屡玩弄的文字游戏——认为需要提供时就强调"履行合同"、"非进攻武器",反之则强调"坚决不提供进攻性武器"、"不武装大马士革当局"。
此次普京的"24小时大变脸"也一样:9月4日看似"放软"的"有条件动武",所给出的"条件"实则大有玄机。"证明叙当局使用化武"不是美、法说了算,而是俄自己要"确信",而此前两天拉夫罗夫外长已明确表示"美法新证据不足采信";"联合国安理会授权方可动武"就更滑稽——只要俄自己捏着否决权,这不过是"我不让打谁都不许打"的遁词。而稍后的"硬词"其实也没硬到哪里去——"俄已向叙提供军援",说的其实还是以往那些旧合同、旧货(甚至包括被"暂停"的那些在内)。
9月4日普京的讲话,是在G20圣彼得堡峰会前一天,而9月6日的讲话则是在闭幕后的当日。为确保峰会顺利,俄不惜投入6000万美元巨资筹办。在峰会前将姿态放低些,避免叙利亚话题搅了以"谈经济"为传统的G20峰会好局;而当普京在峰会上看到反对干预的基调占据明显上风,奥巴马、奥朗德明显孤立,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打蛇随棍上"的机会。
但无论如何,俄和普京在叙利亚问题、尤其对叙军事干预问题的立场,是几乎没有什么变化的。道理很简单,只要在叙的战略利益格局不变,所谓"软"和"硬",不过同一枚俄罗斯硬币的正反两面罢了。

相关日志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