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16日星期五

墙外楼: 解滨:舌尖上的旅美博士,有多高贵?

墙外楼
网络热门话题追踪 
Roll with Us

Need high ROI advertising? See why over 15,000 brands choose AdRoll for retargeting.
From our sponsors
解滨:舌尖上的旅美博士,有多高贵?
May 16th 2014, 02:08, by 墙外仙

最近网络中文世界真是邪门了。前一阵子关于屎和尿的激辩好不容易偃旗息鼓,现在又围绕着吃喝开打了。国人的吃喝拉撒真的到了危急时刻了吗?这两天各大中文网站在讨论一个旅美博士。起因是她几天前写的一篇文章,题为《舌尖上的中国,有多好》。这篇文章最先是贴在她新浪博客的,但找不到了。估计她扛不住猛烈的炮火,撤了。海军学院的教官就如此不禁打?该文拷贝见此:旅美作家批"舌尖2":中国饭在美国是下层社会的饭。

拜读了沈博士的那篇大作后,我确实被她的一番高论惊呆了。撇开那些跟政治有关的议论不谈,俺悲哀地发现自己在美国混了这么多年后还是不入上流社会,仍然属于"下层社会"的"劳苦大众"。这是因为俺虽然穿了二十几年洋装,说了二十几年洋话,给洋人打了二十几年的工,但俺却一直有个中国胃。除了跟洋人同事们出去打牙祭俺吃洋餐外,和家人下馆子时99%是去中国餐馆。 就因为这一点,俺就进入不了沈博士说的"有闲阶级"。俺悲催啊,永远不吃那种带血的牛肉。 沈博士说的"牛肉要带血才好吃:嫩,香,纯粹的牛肉香,是一种奢侈",跟俺永远不沾边。

俺的错误就在于,吃牛排我一定要烤熟的,坚决不要血淋淋的。和老美同事一起外出吃那种半磅或一磅重的burger时,我永远要吃"well done"的那种。这倒不是因为我有一个中国胃,而是为了讲卫生,少生病。如果沈女士不介意收看美国的新闻节目的话,就一定会注意到,每次肉类质量出问题时,美国各地的电视台会照例请出卫生专家解答疑问。卫生专家们无一例外地会忠告观众:牛肉或其它任何肉类一定要做熟再吃!这是为了避免E.Coli(大肠杆菌)以及其它细菌的感染。今后我是要为了升入美国的"有闲阶级"去吃带血的牛肉呢,还是为了保命去吃烤熟的牛肉?

说起来俺不光有个中国胃,俺也有个美国胃。俺不是个美食家,不是个厨师,但俺对中国饭和美国饭的欣赏程度应该不亚于沈女士。这是因为我不光会吃,还会做中美两国的饭!我这大男人在家里有时是主厨,有时是帮厨。我敢打赌,作为"有闲阶级"的一员,沈女士是不会做饭的,不然她就不会发出那些关于中国饭和美国饭的近乎白痴的高论!

沈女士让我最惊掉下巴的一句话是"中国饭比较油腻,只要是好吃的中国饭,基本都是油多的,在美国生活久了,就会不习惯吃中国饭。"

我不得不承认,中国人早餐中的一样东西——油条确实是"比较油腻"的。但是沈女士您懂不懂,美国人早餐最普遍的Donuts(甜圈圈)是怎么做出来的? 法国人早餐中的Beignet(观察者网编辑注:此指贝奈特饼,一种法式无孔甜甜圈)又是怎么做出来的?那难道不是类似的办法油炸出来的?油条里搁了那么海量的糖吗?到底是哪一个"比较油腻"?我这还没有提到美国人早餐普遍喜爱的Hash browns(观察者网编辑注:此指薯饼)呢。 那Hash browns是不是比油条含油更多?

沈女士也许会认为那些不过是美国"下层社会"的"劳苦大众"吃的早餐。那我们就来看看美国"有闲阶级"吃的早餐吧。美国高级酒店里通常的早餐,是"Continental Breakfast"(观察者网编辑注:此指欧式早餐)。 像模像样的Continental Breakfast通常这几种主食是少不了的:

Sausage links(猪肉肠)

Bacon(培根)

Scrambled eggs(炒蛋)

Ham(腌咸肉)

Muffins(松饼)

Hash browns(薯饼)

Pancakes(糖浆浇饼)

建议沈女士拿一顿中国早餐和一顿美式早餐进行比较后再来说哪一种食品"比较油腻"。

至于美中两国的中餐和晚餐的主食,我都不好意思比较了。建议沈女士去美国公司或机关单位的食堂里看一看,哪一条供应线上就餐者最多。餐馆里也是一样的。美国多数人喜爱的主食是:汉堡包和炸薯条。汉堡包里面的含油量是多少?炸薯条又如何?

有一样食品,中国餐确实是比不过美国餐的,这就是甜点。中国人饭后不吃甜点的。沈女士拿了她先生的姐姐做的一盘甜点的照片放在那篇博文上,意思是美国人的甜点是很可口、好吃的,中国没有!

沈睿在文中贴出的饭后甜点照片

我建议沈女士跟她先生的姐姐索取那个甜点的食谱,在家如法炮制,然后告诉我你加了多少油和糖在里面,再来说"中国饭比较油腻"这样的话。

如果沈女士在家参照食谱烹饪过中国食品和美国食品的话,就会发现一个重大区别:中国食谱中的食油和糖的分量是以"匙"计算的,而美国食谱中食油和糖的分量是以"杯"计算的。一杯等于8盎司,一盎司约等于4"匙"。到底是中国饭比较油腻呢,还是美国饭比较油腻?我这还没说到糖呢。吃糖比吃油更容易造成肥胖、心脏病等疾病,这是最新发现。中国饭放多少糖?

所以,我认为沈博士自己是不下厨房的,不然不会说出那些荒唐的、无知的话来。

而且我还敢打赌,高傲的沈女士是根本不懂美国食品的(牛排除外)。她原话是这么说的:"我看网上的中国饭的照片,因为看到猪蹄子小龙虾乌龟的原本模样而觉得恶心。" 看来沈博士对中国人吃猪蹄子和小龙虾十分厌恶。美国人吃不吃这两样东西呢?先说猪蹄子,沈博士不妨去美国北部的几个州(明尼苏达,南达科他)的食品超市,一定会在肉食部的货架上找到vinegar pig feet,也就是醋泡猪蹄子。中国人是这样吃猪蹄的吗?中国人烹饪猪蹄子的办法无非就是红烧和清炖这两种。去谷歌搜索一下"pig feet recipes",看看欧美人民有多少种烹饪猪蹄的方法吧。这说明了什么呢?说明高贵的欧洲人、美国人原来也是吃猪蹄子的。那么,美国人吃不吃小龙虾呢?请沈博士去谷歌上搜索一下"crawfish festival"(观察者网编辑注:此指小龙虾节),看到了没有?那都跟中国城没啥关系吧。原来美国人喜爱吃小龙虾,有甚于中国人,以至于美国的好多地方每年都有小龙虾节的,好像中国还没有小龙虾节呢,只有大龙虾节。两个月前的某一天晚上,一位微信上的网友三番五次叫我去一家酒吧和他一起喝酒,他还用手机把酒吧里的照片发给我,说那酒吧里的MM们多么漂亮,那里的小龙虾有多么好吃。我还真没有删掉那几张照片呢:

我说沈博士不懂美国饭,最重要的证据还是她根本就不知道美国饭里现在有多少中国饭的成份。我不是指电视上总是见到美国人端着中餐外卖盒子,手里拿着筷子狼吞虎咽中国饭,而是指今日的很多种美国饭本身就引进了中国饭的烹饪方法。美国的许多厨房或餐厅里面的一种配料,就是soy sauce——酱油。作为比较文学博士的沈睿女士,您知道美国英语中"Chow"这个字的来历吗?现在这个字与"meal"是同一个意思。美国的一个食谱网站就是chow.com至就连沈博士交口称赞的"西班牙 Tapa"(应该是"Tapas"),也早加入中国饭的因素了。去拉斯维加斯的高级酒店里开会,那里的Tapas就常含有几样中国食品,如春卷等。沈博士还不知道的是,如今还专门有一种 Chinese Tapas,也深受美国主流社会的欢迎。加州有一些专卖Chinese Tapas的餐馆,网上也有菜谱。请注意那不是广东菜的"早茶",而是具有独特风味的美国Tapas。

最后,我想说一点政治。从沈博士的文章里可以看出来,她对国人从饮食中表现出来的的Nationalism(民族主义/国家主义分子)十分不赞赏。我应该不是个民族主义或国家主义分子,我被人骂过"五分"、"带路党"等。我知道我是个大嘴巴,但我从来不会写文章丑化某国的某种文化遗产。这是因为我的雇主要求所有雇员每年参加一次"cultural sensitivity and awareness training"(观察者网编辑注:文化敏感性与文化意识培训。文化敏感性是跨文化管理能力的一项主要内容,对此进行培训的目的是使母公司的管理人员了解他们将赴任国家的文化氛围,充分理解东道国国民的价值观与行为观,迅速地增强对东道国工作和生活环境的适应能力,充当两种不同文化的桥梁)。沈博士就职于海军学院,工资来自于我们纳税人(观察者网编辑注:此指美国纳税人,作者在美国生活、工作多年)的血汗钱。如果海军学院没有要求雇员们参加类似的培训的话,我会写信给我的参议员,请求他为这件事在国会提出一个法案的。我想,海军学院是一定有这种要求的,只是沈博士可能太忙,把那当耳旁风了。既然如此,那你就不要动不动就把你的雇主的名字写在你的网页上,糟蹋您雇主的名声。如果你要写,那也专业一点,连同您的职称以及您工作的部门的名称也写上去。这点小事犯不着劳驾方舟子去打假的,因为对于"旅美作家"、"知名学者"一类的自封头衔究竟含有多少水分,我们早就清楚了,国内的网民们可能不十分清楚。

沈博士说"中国饭在美国,是下层社会的饭,是劳苦大众的饭,而不是给有闲阶级享受的饭"。好像美国有一个叫 "P.F. Chang's China Bistro"的中国餐馆链,就是面向"有闲阶级"的高档餐馆,在各大城市都有分号。搞不清楚沈博士是如何成为美国"有闲阶级"的一员的,因为美国"有闲阶级"的大佬们,例如比尔盖茨,是不会说出她说的那些瞧不起我们这些"下层社会"的"劳苦大众"的话的。

在网上查到了这位博士几年前在《新京报》上发表的几篇高论,其中一篇的标题是《肥胖:美国的"国病"》,另一篇是《浪费:美国脸上的耻辱牌》,她给自己的署名后面一律加了"知名学者"的桂冠。这位"知名学者"这边才骂过美国人普遍太肥胖,一转眼又骂中国饭没有美国饭健康。 这个荒唐的逻辑居然出自一位"知名学者"之口。搞了半天,俺终于发现了这位"知名学者"就是这样打出名声的。

Shop Amazon Gift Cards - Perfect Gifts Anytime

相关日志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