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13日星期二

墙外楼: 《外交學者》泰國總理被免職,但是所有人都不滿意

墙外楼
网络热门话题追踪 
Free Bestselling eBooks

It's easy: sign up in under 10 seconds, tell us what kind of eBooks you love & we'll email you a list of deals every day - FREE! Join now!
From our sponsors
《外交學者》泰國總理被免職,但是所有人都不滿意
May 13th 2014, 01:03, by 墙外仙

原文: Thailand's Prime Minister Removed, But No One Happy With the Result
作者: Joshua Kurlantzick
日期: 2014年5月10日

***本譯文版權歸作者/刊登機構所有,轉載請保留此聲明。***

不論對於泰國的民主還是法治而言,這個星期都不能說好。
這星期,泰國憲法法院—該國的最高法院—裁定看守總理英祿‧西拉瓦(Yingluck Shinawatra)濫權,應當被免職,其內閣另有9位部長同遭解職。這些控罪和三年前一位公務員被裭職有關。紐約時報對目前情況的歸納見此。 憲法法院把英祿和其他部長解職的判決並無先例可援,在泰國憲法內也沒有確實的文字憑據。可是,該法院在近年多次顯示,它無須先例或憲法憑據即可作出判決。該法院亦多次顯示,它堅定的站在曼谷反政府示威者那一方;一般而言,它支持保守派,也就是支持王室,對泰國民主疑竇日增,甚至反對民主的曼谷精英。
可是,這個判決並不意味著示威者和支持王室的精英獲得全盤勝利;該法院也許是想兩邊下注,因為它知道,英祿,其兄長他信‧西拉瓦和他們的支持者—在十多年來選出親他信政府的人—組成了泰國一個強大的集團。憲法法院可以把整個政府掃地出門,而不只是解除看守總理和另外9位部長的職權。而這個判決也一樣沒有先例或憲法依據,可是,泰國許多評論員在判決公布之前就是這樣預測的。這樣的判決可能會為泰國參議院任命新的看守總理舖平道路,獲任命的人也許不是西拉瓦的盟友。
相反,法院容許一些部長保留職位。這意味著,看守政府可以任命一位新的看守總理來取代英祿,直至國會大選舉行為止。(在二月舉行的大選失效,因為它遭到反對派民主黨抵制,而示威者又堵塞投票站。) 於是,看守政府任命英祿及其兄長他信的另一位盟友,副總理尼瓦滕隆‧浣宋派汕 (Niwattumrong Boonsongpaisan)為看守總理。新的看守總理曾經在西拉瓦的家族企業中出任高層職位。因此,不論他信的支持者,還是反對他信、英祿以及為泰黨的保守派都不全然滿意法院的判決。看守總理英祿的政黨指憲法法院的判決為 "司法政變",而反對派也沒有公開慶祝,他們甚至已經開始批評出任新看守總理的人選了。
因此,曼谷的政治氣溫還會上升。看守政府可能會推動在七月舉行國會大選,而街頭示威者和反對派民主黨可能會推動對這次大選的抵制。示威者已經宣言將會在本週後期舉行另一次旨在使政府下台的大䚉㯳集會。支持政府的示威者回應說,這個決定意味著,全面戰爭在泰國展開。
更糟的是,這案件進一步破壞泰國的政治制度,導致王國內有害的政治氣侯變得更壞,也使得該國進一步走向暴力和民主全面崩潰。正如我先前在外交關係協會(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 CFR)出版的 "通往自由之路:民主轉型的政治及經濟教訓"(Pathways to Freedom: Political and Economic Lessons from Democratic Transitions)中有關泰國的章節裡提到,過去十年,隨著泰國民主的衰敗,該國的政治制度變得日益兩極化,並因此失去了大多數泰國人的信任。即使是此前在人民眼中高於政治,能夠調解政治爭拗的國王而失去許多泰國人的信任。正如我在那一章所言:
他信和支持王室的精英都削弱了法治。他信破壞了憲法引入的新制度,向一些法官施壓,又逼退另一些法官,更在國會上議院安插親信。而支持王室的精英和中產階級既不向法院提告他們指斥他信干犯的罪行,也不改變法律,卻採用了街頭抗議和其他憲制以外手段來對抗他信。
現在,泰國日益衰弱的法治已經全然崩潰。

镜像链接:谷歌镜像 | 亚马逊镜像

相关日志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