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19日星期一

墙外楼: 你们真的了解90后吗?

墙外楼
网络热门话题追踪 
Save on Cookie Cutters.

100 shapes on sale, up to 40%, at Sur La Table!
From our sponsors
你们真的了解90后吗?
May 19th 2014, 01:12, by 墙外仙

胡赳赳

90后群体引发的关注居然是用一种极端的方式登场的:人们兴奋地议论90后,原因是他们中的一些在尚未走出校园的时光里,就已经开始了让成人世界瞠目结舌的"身体游戏"。网络这种新媒介技术在中国已经无处不在了,它让这种"身体游戏"成为一波一波吸引人们集体窥视的下载狂潮。

曾经有一个"90后啤酒门"事件,一位14岁的女生在醉酒后用啤酒瓶自慰,模糊的视频中传来了一名男子"教唆"的画外音。与日本AV片的某些段落如出一辙,此前的所谓"摸奶门"、"脱裤门"已经让人们惊讶于90后群体的道德尺度了。与之相比,一个艺校少女拿美工刀割腕让血流下来的"自残门"只能算是一次精神与审美的双重历险。

想想在他们成长阶段经历的社会环境是什么,也许就能够找到答案:《新周刊》曾经尖锐的指出,现代社会有三粒毒药——性自由、消费主义和成功学。在成人社会里经历的一切在未成年人社会里复制了,最该指责的又是谁呢?

在这场对90后的争议中,90后因为是当事方而处于弱势地位,他们的辩解无效。另外,他们也不拥有将自己声音放大的方式。即便是在网络上,他们的声音也被淹没在一片"讨伐"声中。

一位80后的出版社编辑反驳说:"为什么要给他们贴上90后的标签呢?"显然,这是一个媒体和公众之间玩的游戏,有人爱这样看,就有人传播。她形容网络这种媒介本身就是"风月和廉价"的。

在网络上"厮混"很久的导演胡淑芬则说:"这种事,我们70后也干过。"他回忆自己在课堂上用身体捅报纸,以及跟女同学在山坡上打滚的时光。他补充说:"只不过我们没赶上有手机有摄像机的好时候。"

大卫是生于60年代的专栏作家,他指出:"这是一种90后的游戏。这游戏并不古老,从有人类那一天起,就存在,只不过,因为网络这游戏被召布天下。"

"我们可以说90后越位了,但这类事情我相信,80后、70后、60后也不陌生。"大卫说,我们可以找出一大堆指责的理,但我们也有责任反思,除了学校教育的缺失之外,社会这个大环境,给了90后什么样的教育。"锅里是稀粥,碗里绝对不会有米饭。"

穷怕了的中国人一心想实现富国梦,90后从出生到成长的这段时期,正是一个"新新中国"的转型: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增长最快的主要经济体、最大的产品制造国、第二大消费国和最大的储蓄国。当90后睁大他们眼睛的时候,留给他们的空间和生活方式是怎样的呢?

《财经》杂志记者在采访湖北石首发生的群体冲突时,这样描述他所见到的小城:"石首,是湘鄂交界处一个不起眼的县级市,县城约10万人……入夜后,石首是宵夜摊和保健店的天堂,艳舞也所在多有,哪怕在日后气氛最紧张的日子,这一点也没变过。"

满目都是"性自由"和"消费主义"的侵袭,而又面临家长"成功学"的施压,90后的孩子们在一个看似比任何一个时代都美好的环境下成长。

在近期出版的《社会变迁中的青少年》一书中,研究者之一、北师大心理学院辛自强副教授用"社会微环境"的方式,历时三年考察了校园周边社会微环境以及互联网背景对青少年社会化的作用。其研究显示,从1992年到2005年,青少年的焦虑得分增加了约8%,敌对心理得分增加了近8%;而自尊水平却在逐渐下降,从1997年到2007年青少年自尊得分下降了11%。

他说:"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并没有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而提高,而是随着负面社会问题的增多如离婚率、犯罪率、失业率而明显下滑。"

一个标准的90后成长模式是这样的:出生时已享受改革开放成果,衣食无忧;上学时迎来中国信息飞速发展的年代,眼界大开。他们是"改革开放的一代+全球化的一代"。90后更是独生子女的一代,除父母外,亲情观相对淡薄,内心孤僻。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90后是80后的加长版,在很多方面比80后更猛、更锐、更极端。

在网络上流传一个帖子,是比较《70后、80后、90后的20个离奇区别》。在财富上:"70后:有存款;80后:有负债;90后:有老爸!"在生活方式上:"70后:进门要脱鞋;80后:进门不用脱鞋;90后:上床睡觉都不脱鞋!"对待工作则:"70后:工作狂基本上都是70后;80后:拒绝加班;90后:拒绝上班!"

中国的"龙种"们所迎来的这个时期,类似于1920年代的美国新女性时期,诞生的是一个"摩登女"时代,以其前所未有的自由精神预演着美国文化的剧变:当她们的母亲还穿着紧身胸衣恪守习俗时,她们已经开始抽烟、喝酒,新兴的汽车工具把她们拉到荒无人烟之处卿卿我我。

"如果90门事件的女主角是你的孩子呢?"这个问题在采访中也得来了两极分化的回答。家长最有代表性的回答是:"那肯定得狠狠的揍。直至认清错误为止。"而另外的开明人士则认为:"跟他们讲别把肚子搞大就行了。"

历史学家称"摩登女"是"第一批真正的现代美国人"。她们是由广告商、设计师、艺术家和作家塑造出来的"类型人物"。90后也在重塑着"第一批真正的现代中国人"的形象,令许多老一辈人不适应的是,"她们仿佛跟我们不是一个物种"。

美国有一种电影类型叫"青春性喜剧",青春的荷尔蒙需要释放,需要以开放的态度去对待。在类似于《美国派》、《毕业生》以及韩国电影《色就是空》中都有所传承。但在中国,两代人去谈论性仍是个禁忌。

90后在默默营造自己的游戏规则,这个游离于主流社会之外的群体,有自己不容忽视的成长出口。他们体现最明显的是5大特征:"有网络无生活,有游戏无规则,有祖国无国界,有传统无禁忌,有朋友无利益。"

简单来说就是,网络生活几乎是生活的全部;游戏规则就是没规则;因全球化和出国潮的影响而没有国界之分,但视中国为祖国;仍然受传统的影响与约束但敢于打破禁忌;在利益与朋友之间发生冲突时更为珍惜朋友。

一个90后这样说:"我们不是都喜欢网络游戏,不是都喜欢非主流。我们也不是全部都不讲道德,不讲素质。我们依然有三好学生,有优秀干部和优秀团员。有说我们靠老爸,我也才14岁,只能靠老爸!"

强烈的排比语气透露地是对外界强加给他们的误认的不满:"总不能让我现在去外面打工吧?如果现在打工,被70、80的看到是不是又该说我们不好好学习了?"

"我们出生在90年代不是我们的错。"也有90后在博客上反驳:"相反,我们有比你们更激烈的社会竞争。"

专家称,过早的竞争压力使"90后"普遍聪慧多才、爱好广泛,比较注重自我,但同时也存在学习焦虑、抗挫能力弱、嫉妒心强、对网络依赖等问题,他们自信又比较脆弱,敏感而多少有些自私。

处于青春期的90后同时也处于叛逆期,也许,这是他们在闯社会之前可以进行的最后一次为所欲为。突出的个案所折射出来的更像是一面镜子,照射出来的是我们这个社会为90后所提供的环境。不能将社会道德的集体滑波"嫁祸"于90后。

"他们都还是一群孩子,不懂事的孩子,正尝试着用他们的方式探索世界,也探索自己。"一位愿意去理解90后的人士说。

个案不能代替全体,少数不能说明主流,90后身上有着明显的代际烙印,他们关心社会、信息洞察能力强,有强烈的献身精神,他们唯一缺乏的是社会对他们的认同度,以及给他们融入社会的时间。一项调查也显示他们"富于个性与创造力",虽然缺乏对他人的理解,却是充满自信的一代人。90后并没有我们想像得那么糟。

"这些事确实发生过,但现在却是过眼云烟了;我们思考着自己生活的时代、生活的地区;我们在人生的活动舞台上既当观众、又当演员;我们观察四季更迭、春秋代序……"(19世纪的英国散文家威廉*赫兹里特《论青年的不朽》)这篇文章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从青春期走向后青春期的青年人。

90后不是社会问题,也不应该成其为社会问题,但是,如何对待90后,却构成了社会接纳他们的一个问号。

90后成长不是问题,社会教育却是问号;90后性放纵不是问题,社会道德滑坡却是问号;90后自我表达不是问题,社会舆论跟进却是问号。一切泼向90后的污水,都经过成人社会的亲手搅拌。

镜像链接:谷歌镜像 | 亚马逊镜像

Shop Amazon's New Kindle Fire

相关日志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