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28日星期一

墙外楼: 人们为什么会去相信——评所谓香港街头便溺事件凤凰视频四宗罪

墙外楼
网络热门话题追踪 
Free Bestselling eBooks

It's easy: sign up in under 10 seconds, tell us what kind of eBooks you love & we'll email you a list of deals every day - FREE! Join now!
From our sponsors
人们为什么会去相信——评所谓香港街头便溺事件凤凰视频四宗罪
Apr 28th 2014, 00:42, by 墙外仙

本文不是来评论在人来人往的繁忙街头随地大小便和拍摄者谁对谁错谁责任更大的问题的,这都2014年了好嘛。

基本事情是这样的,一对大陆夫妇推2岁儿童逛街,儿童憋不住了在街上便溺,正好被一位路过的记者拍下,抢相机时路人出来阻拦,双方发生推搡,最后夫妇被警察带走了。

这件事挺简单的,闾丘露薇作了转述,不过加了"孩子母亲打了路人一耳光"之说,这个说法查无实据,其它的大致如她所述,但很快,新浪微博上的@释不归 立刻转发称:凤凰视频四宗罪:1.隐瞒父母带小孩上厕所排队很久直到小孩终于憋不住 2.隐瞒了小孩尿尿时母亲专门用纸尿布接住 3.隐瞒了母亲还把纸尿布装入行李袋提着 4.隐瞒了港人拉扯斥喝且拍了小女孩私处后父母才夺记忆卡。 一下子先声夺人,微博上至少十几万转贴声援。当然,除了第一个是当事人母亲所言(是否事实不清楚,我个人认为很大可能性只是借口)。其它几个都是谣言。不过请放心,他不会因为传谣500被抓的。

我的朋友林教授在 凤凰视频四宗罪和舆论的引导 一文中说这是成功的舆论引导。没有这种事,他想太多了,我估计@释不归 自己都没想到随口瞎造个谣可以转那么多。我这就谈谈大家为什么会取信某条言论。其实,群众对舆论的取信标准很简单:

1.情绪。
2.是否符合个人揣测。
3.语气。
4.信息圈子。

我按顺序简单里:
1.情绪是大背景,这个大背景CNN在报道本事件的新闻中阐述得已经很好。大陆人认为受到了香港的歧视,民意调查显示,大概有一半以上的大陆人有这样的看 法。这种看法可能来自自身体验也可能来自媒体。另一方面,大陆人有"施恩心态",认为香港的繁荣是大陆带过去的。"没有我们买东西你们经济就垮了"这种话 常见于网络,香港人看见这些话觉得特别搞笑,但说话的人浑然不觉,因为大陆媒体上都这么暗示。

传言是情绪制造的,而非相反,去反驳传言意义很小(请思考PX剧毒还是低毒等等)。与情绪相反的澄清是传播不了的。相反公众情绪还会不断发明传言,比如后 面几天网民就在不停地随手发明香港法律"香港朋友告诉我,拍摄随地大小便视频涉及私处,属于传播儿童色情视频要坐牢的,请当事人父母上法庭",广州日报今 天已经开始发明英国法律《文明不是没人情 英国允许随时尿》,我只能庆幸还好外国人不懂中文。

公众取信什么样的理由,同样是情绪主导。试想这事换到比如上海地铁,地铁里有个小孩大小便。
A:你家小孩为什么在地铁里便溺?
B: 孩子憋不住了,你养过孩子吗?
A:可过几站就有厕所,几分钟的事情。
B:厕所排队太长,我对上海也不熟啊。
A:不熟出门前不能查查吗?不能问问吗?
B:没有我们这群人来建设上海,养活你们,你们经济能繁荣吗?能有地铁吗?请你把手中的隐私照片删掉,不要拍摄孩子私处。
……

我觉得上海网民肯定会颁个"荣誉市民"给A,然后上传个视频"外地人的奇葩理由",传播十万次。
如果你把自己代入市民,你会觉得街上走着走着踩泡屎尿很恶心,代入小孩家长,就是现在网上这些看法。那什么是客观的呢?看行为是否符合法律,看同样的事情判断标准是否偏移。

这件事本身不是什么大事,只是反应出当事人小农意识,做事未想过他人,出门前应做准备,周围店、人都很多可以问,再不济至少找个隐蔽的地方吧。腾讯今日话 题的辩驳点还是不错的,它用统计说这是个例,不代表大陆人。我觉得如果想维护人群的形象,正确的策略是不要去和这样的个例捆绑背书,香港该罚款就罚款,只 要罚上几千块钱,你就会发现下次这一家子逛街屎尿急时,立刻就能神奇地找到厕所了。

2.接下来说这个传言是怎么出来的。我不知道原作者是谁,但其原始材料是这样的。

这是当时的新闻照片,新闻中又说是孩童当街小便

传言的制造者是这么推测的。

(1).小便,蹲着————》 所以是女孩
(2).妈妈在那里拿纸接着,接着的部位也是女孩尿出来的部位————》 所以是很有公德地专门用纸尿布接住,另外还佐证了是女孩
(3).视频中没有看见这些纸张 ———–》 所以应当是装了行李袋
(4).至于拍摄私处云云,这个是内心愤恨情绪制造出来的产物。

这就是你看见的"四宗罪"传言的来源。不是什么引导舆论,就是靠心情瞎掰的产物。

但实际上香港人看见的东西是不同的。后来壹周刊发的照片,一坨大便,正好在上一张照片中白纸盖住的部位,大家应当也都看过了。(当然,你可以说是P的,我懒得评论。)

总之香港媒体已经基本统称"便溺",大陆媒体也改口"便溺",有些还是称"小便"。是大便还是小便对这件事不重要,性质是一样的,但是对网络舆论还是有意义的。加上最后香港警方确证是男孩。你可以反推:

(1).被推测为接尿的那个动作实际上是擦屎的可能性大。
(2).儿童是男孩,所以从女孩出发的这几个推测(尿,妈妈用纸接着)都很可能是错误的。
(3).所谓拍摄私处云云是制造者和传播者脑洞大开的产物。实际上他们连男女都搞错了,拍摄私处之说不攻自破。

3.那为什么大家会信呢?因为大家看着照片也是这么揣测的。
虽然传言中没有任何新闻的要素:
(1).说这话的人没说自己在现场
(2).说这话的人没有提供任何佐证自己说法的证据。

但是这符合大家的心情啊,他的语气很肯定啊,传播得很广啊。推断应该是真的。关键是这佐证了大家的揣测(很显然嘛这四条本来就是揣测出来的,具备亲和力)。揣测变成传言,然后传言反过来又自己佐证了揣测,相互佐证来佐证去,就越传越广了。

而意见领袖原本应当查证后再发言,但现在是微博时代,谁会为了写100来字去查证啊。只能事后重新调整自己的信任链条,把几个人加入不信任名单。而他们发出的评论,是以这个传言作为"事实"进行的评论,进一步佐证了传言。

所以,记住两个关键:只要迎合情绪,用很有信心的语气说出来,大家就信了,就这么简单。
当然对老网民或者自认为很"理性"的人来说,这一套不吃了,但不少人吃的是另一套,就是材料满天飞的信息污染,这我就不讲了,大家将来可以买我的书。

4.最后是信息圈子。你不能沉溺于自己的圈子。应该去看看香港人的圈子,大陆很多人指责说为什么不客客气气地文明地帮助对方,而香港的网民则在不停地交流另一套信息,述说自己的遭遇。比如一位香港网民说(大意):

我是客客气气的,那是一次在商场,买东西,结果一家大陆人,小孩在一个专卖店门口就蹲下来拉大便了。我走过去说商场有厕所走一些路就可以到。对方说不行, 来不及了。专卖店店员拿出一张纸建议小孩拉在上面好处理,结果小孩还是直接拉在地上最后拿纸一盖,几个人就走了。看着这大商场地上这突然冒出的一坨屎,我 实在不知道怎么样才能把心情调整过来。

这些故事是否真实我不知道,但我觉得,有些指责(文明帮助对方)应该通过更平和的交流解决,现在两边网民自己的圈子都有些封闭(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其它族群中)。缺乏交流,就缺乏感知和痛点。

Source

镜像链接:谷歌镜像

相关日志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