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3日星期一

墙外楼: 刘锋:中国高风险社会需要何种价值观

墙外楼
网络热门话题追踪 
Thousands of Free eBooks

BookBub brings you free & bargain national bestselling eBooks in the genres of your choice! Sign up now & join 1.5 million happy readers.
From our sponsors
刘锋:中国高风险社会需要何种价值观
Mar 3rd 2014, 06:57, by 墙外仙

  人欲之大,蛇吞象。吃饱了肚子,还得让心灵感觉到意义,所谓身心健康。

  然而,身心健康,实在不易。在一个快速涌动、炸裂的风险社会中,身体消耗太大,心灵也雾霾丛生。如此境况,活着就是受罪,仿佛印证了佛家箴言。用作家阎连科的话说:"今天的社会最不稳定的是所有的人心,每个人的内心都极其分裂,人性的崩溃已经到了边缘。"用官方学者的话说,今天的中国进入了一个极度不公正、高风险的社会。

  人心分裂、不公正、高风险的社会,为每个中国人设置了一个生存的背景条件。

  在这里,你可以看到政府公信力的下降,就像政府长了一张丑陋的脸,怎么都不想看它,即使它做了好事,也不喜欢它。因为曾经被它欺骗、欺压、推诿的经历还留有阴影。因为政府的手伸得太长,管了不该管的事情,拿了不该拿的钱,使市场的自由、个人的权利、法治的尊严蒙羞。比如,当市场人士凭借才智搞了个余额宝、理财通,帮助个人多拿点利息时,政府方面的人士立刻站出来说,这危害了国家的经济安全。"大帽子"老是乱扣,谁喜欢这样的人、这样的政府?

  在这里,你可以看到私人信用成长坎坷。在市场化的社会中,自私成了光明正大的价值。为了自我价值的最大化,不惜运用人情关系网和潜规则,把金钱作为衡量价值的根本标准。一栋房子值多少钱,一辆豪车值多少钱,一幅名画值多少钱,一件古董值多少钱,一个项目投资多少钱,一个课题申请了多少钱,一个新娘值多少钱,和一个女人上床值多少钱等等。为钱而不要信用的事情常有,在街上扶一个摔倒的老年人起来,都害怕。有些人为名利,上了春晚的舞台,都假唱。有些人为了个人升官发财,可以把公权力用到极致,可以用"诗情画意"彰显自己无比丑陋的贪欲。金钱欲望之河,如脱缰野马,直有冲破堤岸、淹没一切的架势。

  在这里,你可以看到滚雪球般的发展陷阱。官员意志的高度膨胀,可以勾画出光亮耀眼的发展政绩清单和深不见底的黑洞。比如,在城镇化过程中,小山村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变成小城镇,然后变成县城、城市、大城市、超大城市的一部分。从中,你能看到,满口道德仁义的官员与全心全意为自己服务的官员并存,欧洲风情小镇与"鬼城"并存,卖地收入的大头被政府拿走与被拆迁户的冒死维权并存,名胜古迹与藏污纳垢并存,念MBA的和尚与怀抱美女的和尚并存,没穿衣服的"国王"与众人的逢迎拍马并存。这个过程中,性欲的亢奋,人心的沦落,现实的荒诞,卑微的灵魂,都尽显无疑。

  在这里,政治语言、商业语言与大众语言,各走各路,互相之间都听不懂对方的话。比如,政治语言说,扫黄打非是一件事关全局工作的战略性部署;商业语言说,小姐是市场经济的润滑剂;大众语言说,笑贫不笑娼。政治语言说,特定、不特定人群聚集在一起维护自己的权益,引发负面影响,叫群体性事件;商业语言说,大量职工聚集在一起向老板叫板,叫不好好工作;大众语言说,那么多人聚集在一起,一定是发生了大事了,群众肯定吃亏了,这叫老百姓维权事件。

  在这里,公权力强烈推崇的一元化与公民社会向往的多元性之间,碰撞出激烈的火花。只讲义务不讲权利的公权力,以大局利益、团体利益、集体利益为最高追求,压制个人的权利意识的成长,已经在这个国家的土壤中存活了数千年,至今还有旺盛的生命力。好在"80后"、"90后"在开放年代吸收了符合文明潮流的自我意识,他们以自我选择的能力和行动证明着自我意识,符合人性,符合社会需要。为了自我意识的存活和崛起,青年人必须和高高在上的公权力作斗争,重新塑造合法的利益博弈规则,建设一个能保障个人权利的公民社会。

  在这样一个风险社会,要活着,就得调整身心的状态。对付身体的病态,有两句话:管住嘴,迈开腿。而对付心灵的病态,就得靠价值观的引导。

  人心多样,价值观也必须多样,才能各取所需。作为执政者,显然在多年前就看到了这一点,忙不迭地推出了一个核心价值体系,可是,内容太多,中看不中用,人心的需求还是得不到满足。执政者不会轻易承认错误,不然就会损伤威信,于是,就用隐晦的方式提出了24字的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24个字的内容,还是有点太多。但是,这也说明,执政者也明白,今天的中国是一个多元共存的社会,提出多种而不是一种价值观,供各个层面选择使用,也是大势所趋。

  官方解读这24字,涵盖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貌似面面俱到,然而理解各有不同。比如,站在国家层面理解富强,就可能是超强的政党控制力+超强的经济实力+超强的科技实力+孔子学院的软实力;站在社会层面理解富强,就可能是政党工具化+中性的经济实力+有节制的科技实力+社会稳定发展的软实力;站在个人层面理解富强,就可能是保障个人自由的政党+个人的财务自由+个人兴趣激发的发明活动+个人追求自由平等权利的软实力。站在不同的层面,解读不同的关键词,还会得出许多不同的搭配。

  不同的解读,体现价值观的多元,也体现出价值观内部的诸多矛盾。再比如,执政者老是高喊"爱国"。然而,各个层面对此的理解并不同。执政者希望的"爱国",是爱党、爱政府、爱人民;企业家希望的"爱国",是爱自由、爱市场、爱利润;公民希望的"爱国",是爱自己、爱自由、爱平等。爱国的前提是,这个国家为这个执政者、企业家、公民提供了什么保障性条件,比如遵守宪法、法律、法规的规则性条件,以及保护他们基本权益的实践性条件,如果这些条件都不具备,他们还会爱国吗?有些人士可能还会反问:"我爱这个国家,可这个国家爱我吗?"爱不是单方面的义务,而是相互之间的关爱,更是相互之间的温暖与保障。爱是合法自私与无私奉献的统一体。

  解读不同是一方面,不同意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是另一方面。

  有人说中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一条,这就是公正。从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属性上说,这是正确的。然而,公正得有基本的经济基础、文化基础、生活基础。不然,公正就可能沦为毫无生命力的口号和授人以柄的丑陋标签。

  又有人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8个字:公正、民主、民生、和谐。这8个字显然是生硬地与资本主义社会对比之后的产物。事实表明,资本主义社会的公民并非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不然就不会有那么多的官员、企业家、公民把自己的孩子,送到资本主义国家出生、学习、生活、定居了。社会主义的人民并非生活得很幸福,也可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姓资姓社"的对抗性心态决定了某些人的价值观,这与之提出的"和谐"价值观也有内在的矛盾和冲突。

  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是一种公民自发演进、总结出来的根本准则和行动标准,不是某个政党、组织强行推进能达到效果的。特别是在风险社会,如果推行不好,还可能会加剧社会的断裂和冲突。要想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有点效果,就看看人心都在向往什么,心灵的底色是什么,心灵的安全感在什么地方,人性的本质是什么。在此,做一做公民素养培育方面的功课,让公民的权利受到切实的尊重,让公民的行动有法治规则可循,应该会让身处风险社会的人"心安理得"些。

  刘锋为法学博士,独立学者 

本文免翻墙链接:谷歌镜像 | 亚马逊镜像

Shop Amazon's New Kindle Fire

相关日志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