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泡沫下的中产表情》提到,人们不应沉溺于泡沫带来的财富幻觉,而应该通过积极的社会参与,来抑制房地产泡沫。而如果稍微扩展一下视角,我们会发现,造成房地产泡沫的深层机制,不仅仅在房地产领域起作用。你也许对房奴的痛苦完全无感,你可以享受房产泡沫带来的财富增值,但社会现象背后有很多隐蔽的复杂机制,造成房地产泡沫的深层机制将在其他领域起作用,产生种种不可预知的后果,让你承受代价,让我们无处可逃。
雾霾就是这种后果之一。
雾霾是急功近利的政府对经济发展的偏好带来的环境破坏,也是公众在环境权益上被剥夺参与的结果。经济学家已经从产权视角证明,环境灾难是产权缺位的必然结果,空气污染就是典型的公地悲剧。中国经济从原来国家控制一切资源的计划体系转轨而来,很多公共资源都在一个虚拟的国家手中,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这种所有者缺失意味着没有人在意公共资源的使用对价,所谓的公地悲剧就产生了。水、大气、土壤等的污染都典型地遵从了这个逻辑。
雾霾当然还是公众权益的贫困的结果。经济发展被简化成了GDP数据,公众的福祉,尤其是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权益,因为缺乏有效的表达渠道,被结构性地压制下来。比如为了发展本地经济,很多高污染的企业往往可以享受污染特权,而其环境污染的成本却必须要由大众来分摊埋单。
污染形成的这种机理并不复杂,公众直观上也能感知一二,但公众权利的贫困,使得他们缺乏对抗有组织的污染企业的意志、工具和资源,在这种权利结构性不对等的状况下,"还我蓝天"的呐喊也只是某种无奈的呻吟。雾霾已经肆虐多时,但迄今为止,社会并没有形成任何显著的抗议性表达,就说明公众参与意志是多么的羸弱。
不过,空气污染并不会因为公众的容忍而变得温柔,根据官方数据,每年因为大气污染而死亡的人数已经达到50万,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的五倍,是自杀死亡人数的两倍。2013年以来,雾霾从华北到华东,再到华南,覆盖的范围越来越广泛,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强度越来越大,多个城市PM值连续高过250,已经是家常便饭。这种弥漫性的高污染天气,除了给公众健康带来可怕的损害之外,未来必将和各种社会不满情绪发生化学变化。
可以预料,治理雾霾将成为2014年当局重要的政策议程,最新的做法是,环保局和各个省份签订军令状,要求各个省份严防雾霾,并且在2017年前后把雾霾天气显著降低2-3成。这种思路,还是为民造福的思路,实际上还是把公民参与的通道给堵住了。 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食品安全等等其实是相互不可分割的,都是由于不注重均衡发展,缺乏权利保护和平衡博弈所带来的自然后果,只是由于空气污染对人更加直接,并且更加平等,(也就是央视所说的五大好处之一),当千万级人口的城市连续数天笼罩在雾霾中,无论对国家颜面,对社会安全和稳定,对公众福祉都是巨大的侵害。
表面看来,房地产泡沫是完全不同的现象,但是从数据来看,政府通过土地出让、税收、监管等工具,把高房价带来的收益的百分之八十都进入了政府的腰包,因此任志强说的,政府才是最大的开发商,其实言之成理。高房价不是市场的结果,而是市场被权力操控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公众是价格接受者,而不是博弈参与者。公众的困境不仅仅是钱包的困境,更是权利的困境,这和公众在雾霾前的困境是一样的。
雾霾和房地产泡沫这种似乎风牛马不相及的现象,背后有类似的形成机理,并且有相同的承担主体—人类,区别只是少数人可以对高房价无感,而对于空气污染,则不管职业、性别,或政治立场,你都得和雾霾亲密接触。事实上,人们面临的困境远远不止这些,贫困、犯罪率、腐败、教育、司法不公等等现象,都有特定的制度肇因,相互之间也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只不过在这个阶段,雾霾和房地产泡沫表现的更为显著,是朋友圈经常发布的内容,是聚餐桌上无法绕开的话题。房子是中产阶级重要的社会表征和情感依托,但是在史无前例的雾霾面前,拥有房产带来的那种情感矫饰被撕裂成碎片,生活失去了美感。面对高房价,爱国激情无所寄托了,面对雾霾,中国模式黯淡无光了。
雾霾和房价共同表征了公民权利的贫瘠,公民无法通过正常的权利博弈来捍卫他们的生活品质。秦晖先生在之前的文章不无反讽地提到过,中国模式就是建立在低人权优势之上,而雾霾和房产泡沫显然都是中国模式下的蛋—如果有必要,显然可以列举出更多的"蛋"。
对中国社会有观察和感知的人们,应该会同意目前社会怨恨心理其实已经广泛流行,所以才会有类似厦门公交车惨案的那种反社会行为,每年十多万起的所谓群体性事件,都是社会不满的重要表征。雾霾和高房价等显性要素的持续存在,恐怕是给这种情绪不断地火上浇油,这种不满情绪的叠加,会导致什么后果?人是理性动物,人也是情绪动物,而情绪的累积,到触发为某种特定的抗争行动,往往需要达到某个阈值,这种阈值在理论上可以假设,但是实际衡量十分困难,人们往往只能做事后诸葛亮,等行为发生后才能回过头来分析这些社会心理和情绪。若干年后回头看,我们可以更加清楚地看见,塑造房地产泡沫,雾霾等现象,是如何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了众多人的行为,也改变了整个社会的轨迹。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可以自全。问题也许是单一的,但困境是共同的。
相关日志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