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17日星期日

墙外楼: 郭建龙:分析改革中不能触碰的6个底线

墙外楼
网络热门话题追踪 
Eco-Friendly Mattresses

We're committed to presenting a line of sleep products that have a minimum impact on both your pocketbook and the environment. Visit us today!
From our sponsors
郭建龙:分析改革中不能触碰的6个底线
Nov 17th 2013, 03:33, by 墙外仙

当别人热衷于谈论改革带来的机会时,我们不妨看一看公告给出的另一层意思:改革的底线何在?

我随想随列了六个条目。可能会有挂一漏万的遗憾,但总体来说,文中列出的这些条目暂时看不到突破的可能性。

当然,如果全会文件中所有改革得到落实,那么就算不突破这些底线,机会还是很多的。我认为主要的机会在金融、农地(这两点人们谈论很多),以及开放后的海外直接投资(这一点谈论较少)。这些问题以后撰文详谈,这里只谈红线问题。

1,政治架构不容否定,但行政司法流程的理顺可以讨论。

前半句不多作说明。后半句指,在现有架构下,减少体制的摩擦力。并试图在现有架构下建立一定的限权特征,实现权力的规范化和可监督性。

比如司法,本次改革就希望司法更加独立一些。

再比如,废除劳教,对于不关注经济的人士,大概会把这个看做是改革的重大成果之一。

反腐制度则希望将纪委书记提到与省委书记相抗衡的地位上,不再有隶属关系,而是中央直属。

另外,有限度放松社会组织也可以看做对现有制度的补充,但以不破坏现有制度为前提。

2,国企绝对不容放弃,但可以引入部分民营资本。

这是一个普遍关注点。

中国不会走撒切尔式的国企私有化,也不会将全部垄断领域放开。国企将在未来的国民经济中继续占有重要地位,甚至在某些时间段扮演更加关键的角色。

关于国企问题,我有计划单独成篇。这里只简单说为什么不容放弃。

原因在于:国企是政府最后的提款机。现在由于经济环境不错,我们感觉不到,可一旦正规税收渠道失衡,政府入不敷出,每年两万亿的国企盈利随时可以供政府动用。唐代、宋代都曾经出现过国有企业供应一半以上政府财政的情况,汉代也曾考虑放弃国企,但短暂尝试后承认财政吃不消。

这次提高国企的利润上缴比例至30%,必然也考虑到未来的财政平衡问题。

在文件中,明确提出了混合所有制,人们大都聚焦于它承认了私有产权,而文件真正的核心却是宣誓国有产权将长期存在,请大家死心不要指望国企退出。

虽然国企是不容放弃的,却可以做出部分调整。这些调整包括:

部分积怨最深的行业,如能源、电信,考虑引入民营资本,让他们参与分羹,形成一个较为稳定的利益团体。这样也可以增强国有资本的控制力。

考虑让国企变得更有效率。当然,这样做会让国企在吸金能力上更上一层楼,那是后话了。

在未来的某些时间点,国企还可能出现更大规模的扩张。像中粮并吞蒙牛的事情还将屡次重演。

由于文件中提到了国有资本管理公司,在未来可能出现更大规模国有财团。但这只是可能性,要看推进程度。

3,政府控制经济的能力不容放弃,但可以探讨新的控制方式。

以金融为例,金融绝对是改革留给民营资本的天大机会。由于讨论的人很多,不作延伸性讨论。

但金融的底线是:政府控制主要金融机构,并随时可以通过宏观调控的名义决定金融的走向。以后,政府的宏观调控措施也将逐渐退出其他的行业,而是以税收和金融这两方面的指令为主。

在政府控制了金融的主脉之后,将中小型金融机构和衍生性的金融机构逐渐放开,如果推行顺利,这些领域将成为民营资本的饕餮盛宴。当然也充满了国有资本的庞大背影。

另外,政府对于自然资源的控制也没有放松的迹象。对于民营企业还是以给甜头为主,也就是让你参与,但不要指望主导。

文件中有一条关于股市的改革,我认为很难成为现实,那就是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

所谓注册制,指的是不用审批,只要符合条件的公司都可以发行股票,只需要在有关部门做一下注册就行了。

如果真的是按照这个意思来理解这条改革,我认为可能政府会食言。目前的股市之所以受到严格管控,是因为它为国企和关系企业提供了必不可少的资金,一旦改为注册制,这块利润就没有了。当利益如此强大时,这样的改革恐怕很难做到。

最有可能的是拿创业板等边缘性板块做个试验,试行附有条件的注册制。但全面铺开可能会很困难。

4,土地私有化绝不可取,但流通权将有限放松。

我在前一篇谈到了土地问题,没有过多补充。

所谓流通权,就是把使用权转让,而不是转让所有权(私人没有所有权)。

流通权的放开也有限制,即:虽然提到城乡同权,但这也意味着,所有的土地在政府的规划下,才允许入市。也就是说,必须保证政府可以从中抽走足够的利益。当然,如果同权,政府抽走的利益可能会少一些。

5,财政至上隐藏其中,但财政结构可以调整。

任何改革都必须首先确定了对财政的影响,方才能够推行。

土地改革如是,国企改革如是。

但对财政结构的调整却可以谈。比如,如何诱使地方政府不那么依赖土地收入?答案也许是,当它们发现下一块足够大的收入时。

目前御用经济学家大都信誓旦旦强行背书房产税,就是政府急迫寻找新财源和调整财政结构的尝试。

税制的调整也可以部分解决问题,在文件中关于财政单列了整整一章。

6,文化控制不能放松,但在安全范围内允许文化单位竞争。

由于我当过记者,目前又以写作为生,所以特别关注这一块内容。

当去年得知文化领域出了一个常委之后,立即明白不应作过多奢望。

在文化上,政府基本思路是:建立一个相对隔绝的可控制市场,把竞争机制引入到这个伪市场中,让文化单位自负盈亏。

不过,我有一点需要提醒大家:虽然前不久出了各种打V活动,但在经济上对于政府的质疑已经越来越多地见诸于正规媒体。这也反映出执政者有收有放的执政思路,但要指望更多,就不现实了。

相关日志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